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
结果:参加人数少,农民不信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
角度2:与中共土地政策比较
中共的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赢得农民支持,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路。也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体现。
18.(15分)
一、选择题(共45分)】
1.B2.A3.B4.A5.A6.D7.C8.C9.D10.B11.B12.D13.C
发展趋势:1952一2008年期间中国工业总产值地区变异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
变化态势,中国工业布局总体上经历了“均衡一非均衡一趋向均衡”的变迁过程。(3分)
14.D15.A
历史闸释: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2分)
(1)从经济体制变化的角度,即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再到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理解工业布局从均衡到非均衡。(4分)
(信息提取:秦朝疆域主要处于农耕区域,西汉拓展到西域游牧区;西汉西北地区生活着许多
(2)从国家经济政策的角度,结合“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
部族:西汉在西北设置机构,实行军屯:西域的地理环境、交通地位、部族对内地的影响。)
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理解工业布局趋于均衡。
阐释:
(4分)
1.背景:(3分》
(3)从地区的开放程度、区域发展条件的角度,即从东部地区区位优势、开放度高,产业
必要性:西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重要性。
集聚,能源供应紧张,劳动力成本提升等角度,理解工业布局趋势平衡。(2分)
角度1:西北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
(若能从其他角度进行合理的阐释,言之有理亦可。)
角度2:政治、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
认识:经济体制的变化、政策的调整、对外开放度,市场化程度及劳动力状况都是影响工
可能性:秦汉国家统一、中央集权体制、国家实力、杰出人物雄才大略等。
业布局的因素。要坚持改革开放,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发挥
2.开拓与治理(4分
地区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分)
开拓:西汉反击匈奴的战争,控制河西走廊,张骞出使西域。
19.(15分)
治理: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移民和军屯等。
3.影响与评价(3分)
判及史判观兜点:兜点明疏,
判证好〔5分)
论述层次
实证垛
从以下角度分析:加强中央集权;民族交融;保障农耕地区安全;边疆的巩固和开发;中
之成型即可:(2分)
点:同归孤立主义折绝左巴黎和会土符宁;没
园次:能全逾起报布
外经济文化交流。(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行鑫如同际联盟等冇列于
效信息,合背
4.表述成文(2分》
说时跳点的史实证出
崇,案木史实正确,能
表述层次
观点2:趾续推行扩张
十四点原则提出,:装和
史论结合,能全地、
层次3:能准确扣住时代背景与主题含义,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表述成文
义
公:召f旅倾会议:准:
方吏地、计证、多布度
层次2:能扣住时代背景与主题含义,史论结合,有逻辑有层次,能表述成文。
,户放政策分有利于说
分析评论
层次1:偏离时代与主题,叙述阐释没有史实,不能史论结合,表述不能成文,逻辑混乱,
明恋点史实证话
议么:能足取部分有
层次不清。
观太3:幸行实冂工义
踪合客种有利小说明观
效信总,能结合历史当
17.(13分)
的史买计出
京,是本之实正狮,能
一、信息提取(6分)
444
史论结合,能从两个以
背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动摇了国民党
多视角分角度:美同的对外政策火:美国名同兹实小;国际
L角歧进行评价、
的统治基础;农村的衰败影响了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
析雅行此
与势放各方中骅:个人齿素等、〔6分)
层次1:不能捉取冇效
特点:国民政府主导;信用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主体;与“围剿”革命根据地相配合,重点
种政策的
信息,不能合背
在革命根据地及周边地区进行。
尿司
崇和其体火实进行分
对此和外
指此种政觉的知米:运用唯将史双进好评价。(
析,没有期史评价
效果:参加人数比例低;农民借贷和存款主要不依靠合作社等。
变咬策的
分》
二、评析角度(7分)
评价
角度1:国民党方面
目的:维护专制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对抗,争夺农民;复兴农村,保证财政收入。
策略:僵化,不能因时而变。
高三历史试题答案第1页(共2页)
高三历史试题答案第2页(共2页)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发展
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
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
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解体
4.乾隆年间设立三通馆,其编修的地理志突破了之前以山川为纲要、以中原为核心的九州
历史试题
2023.01
书写体系,采用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
注意事项:
这种地理志书写体系的变化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A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
B.说明了中国版图的奠定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推动了地方制度的改革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5.据研究,开平煤矿面值100两的股票在1881年底投产时已涨至150两左右,上海电报局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兴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00两面额的股票在1882年突破了200两大关,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股票价格也溢出原价
的15%左右。这表明当时
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A.经营形式创新推动近代工业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春天
1,孔子、孟子认为,圣王与圣人的内涵基本相同,皆属于德性至善之人。战国晚期的荀子则
C.洋务运动推行的阻力已完全消除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扩大
认为,相比于圣人,圣王更具有王者的权威性,即圣王身为教化者,需要具备使天下万民
顺服归往的道德与能力。这一转变反映出先秦儒家思想
6.自1918年蔡元培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后,又有不少学者提出“今日政治问题,就是
A.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B.力图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面包问题”“人人作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等主张。这反映当时
C.受到韩非子思想的影响
D.抛弃了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A.马克思主义被广泛接受
B.社会普遍崇尚生产劳动
没
2.唐中期以后,使职差遣制日益盛行,即官员受上命另任他事,形成“职无品秩却治事务,官
C.追求人人平等成为目标
D.无产阶级力量引起重视
有品秩仅寄禄秩”的现象。如唐玄宗时负责顾问参议的要职翰林学士,其人选就“自诸曹
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使职差遣制的盛行
7.表1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办报情况,这反映了
A.迎合了庶族地主参政的需求
B.推动了科举制度的重大改进
表1
C.妨碍了唐代办事效率的提升
D.弱化了君主对朝堂的控制力
报刊名称
创办时间
地点
备注
3.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
《群众》
1937年12月
汉口
宣传共产党抗战方针政策,报道战绩
《新华日报》
1938年1月
武汉
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报道两党抗战事迹
《战时青年》
1938年1月
武汉
报道国内外形势、救亡运动等
舞
A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B.中共主导抗日舆论阵地宣传
C.中共意在增强民众抗战意识
图1宋代太湖平原产粮外运
图2清代江浙棉桑分布
D.国共两党抗战路线趋于一致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