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第2课时 乙酸 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课件(共9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第2课时 乙酸 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课件(共9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12 11:2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7张PPT)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第2课时 乙酸 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7章 有机化合物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酸的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
2.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实质和实验操作。
3.了解根据官能团类别进行有机物分类的依据及官能团之间转化和物质类别的关系。
4.了解多官能团有机物性质分析的基本方法。
新知自主预习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训练


CONTENTS
///////
///////
///////
课堂小结·即时达标
///////
一、乙酸
1.物理性质
俗名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挥发性
______色 ______体 ________ 刺激性 ________溶 于水和乙醇 ________
挥发
醋酸


强烈


2.组成与结构
CH3COOH
C2H4O2
—COOH
3.化学性质
(1)弱酸性: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Na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NaOH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Na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Na2CO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与NaHCO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3COOH+2Na―→2CH3COONa+H2↑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COOH+Na2O===2CH3COONa+H2O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
【微自测】
1.某化学小组要证实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设计如图装置。
选择试剂:0.1 mol·L-1稀醋酸,碳酸钠粉末,
醋酸钠,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乙酸强于碳酸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①C2H5OH ②CH3COOH ③H2O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0.1 mol·L-1稀醋酸 碳酸钠粉末
(2)当0.1 mol·L-1稀醋酸滴入圆底烧瓶时,产生无色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CO2+Ca(OH)2===CaCO3↓+H2O
(4)②>③>①
解析 (3)要证明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只需证明CH3COOH和Na2CO3反应生成CO2即可,故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CO2+Ca(OH)2===CaCO3↓+H2O。
(4)C2H5OH、CH3COOH和H2O中都存在—OH,其活泼性为乙酸>水>乙醇,故和Na反应生成H2的速率为CH3COOH>H2O>C2H5OH。
二、酯化反应和酯
1.酯化反应


可逆
2.酯
(2)物理性质
低级酯密度比水________,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________气味。
(3)用途
①作香料:如作饮料、糖果、香水中的香料。
②作溶剂:如作高档化妆品的溶剂。
酯基

芳香
【微自测】
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乙酸乙酯是有特殊香味的、易溶于水的无色液体(  )
(2)酯化反应一定为取代反应(  )
(3)乙醇和乙酸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在酯化反应中都可以脱去(  )
(4)在酯化反应实验时,应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振荡试管,边加入乙醇和乙酸(  )
(5)在酯化反应实验中,可用稀硫酸代替浓硫酸(  )
(6)在酯化反应中,只要乙醇过量,可以把乙酸完全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
(7)酯化反应实验中,加入的碎瓷片为反应的催化剂(  )
×

×
×
×
×
×
三、官能团及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C≡C—
碳卤键
CH3CH2Br
羟基
醛基
羧基
酯基
【微自测】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
×
×
×
(6) CH2===CH—COOH含有羧基和碳碳双键,因此CH2===CH—COOH既属于羧酸,又属于烯烃( )
×
二、乙酸的酯化反应探究
一、乙酸、水、乙醇、碳酸的性质探究
微专题7 有机物性质推测及多官能团转化
一、乙酸、水、乙醇、碳酸的性质探究
素材1:食醋可以清除水壶中的少量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素材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素材3:稀盐酸与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
———————【活动探究】———————
1.食醋清除水壶中的水垢,利用了乙酸的什么性质?能否说明醋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
提示:食醋清除水垢时发生的反应为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利用了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该反应能说明醋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
2.利用素材1、素材2和素材3中的反应如何比较盐酸、醋酸、碳酸的酸性强弱?
提示:由素材1可知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由素材2可知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由素材3可知盐酸的酸性强于醋酸。故酸性强弱:盐酸>醋酸>碳酸。
3.乙酸、水、乙醇和碳酸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比较产生气泡快慢顺序;为什么?
提示:产生气泡的快慢:乙酸>碳酸>水>乙醇,与钠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决定于各物质分子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
4.1个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那么它属于四元酸吗?
提示:不属于。虽然1个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但只有羧基上的1个氢原子可以电离出来,故属于一元酸。
5.能用一种试剂把苯、乙醇、乙酸鉴别出来吗?
提示:能。用NaHCO3溶液(或Na2CO3溶液),液体分成上、下两层的是苯,互溶的是乙醇,产生气泡的是乙酸。
乙酸、水、乙醇、碳酸的性质比较
———————【核心归纳】———————
提醒 (1)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或—COOH,反应关系为2Na~2—OH~H2或2Na~2—COOH~H2。
(2)能与NaHCO3和Na2CO3反应生成CO2的有机物一定含有—COOH,反应关系为NaHCO3~—COOH~CO2或Na2CO3~2—COOH~CO2。
1.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B.乙酸具有酸性,所以能与钠反应放出H2
C.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D.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实践应用】———————
C
2.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 L氢气,取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NaHCO3反应得V2 L二氧化碳,若V1=V2≠0,则有机物可能是(  )
A
解析 首先排除C项,因为HOCH2CH2OH与NaHCO3不反应,再根据—OH、—COOH与Na反应时均为1 mol —OH或—COOH生成0.5 mol H2,而1 mol —COOH与NaHCO3反应时生成1 mol CO2,可知A正确。
二、乙酸的酯化反应探究
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活动探究】———————
实验装置:
1.导管末端为什么不伸入饱和Na2CO3溶液液面以下?
提示:加热时温度不是很稳定,挥发出来的CH3COOH、CH3CH2OH溶于水,易造成溶液倒吸,故导管末端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2.该实验中浓硫酸起什么作用?
提示:(1)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2)吸水剂——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促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提高CH3COOH、CH3CH2OH的转化率。
3.如何分离碳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
提示: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混合后出现分层现象,用分液漏斗将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1.探究酯化反应的实质——原子示踪法
———————【核心归纳】———————
2.注意事项
(1)仪器及操作
酒精灯 用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使生成的乙酸乙酯及时蒸出,从而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碎瓷片 加热前,大试管中常加入几片碎瓷片,目的是防暴沸。
导气管 导气管末端恰好和液面接触,目的是防倒吸。
反应物添加顺序 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酯的分离 对于生成的酯,通常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将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
(2)试剂的作用
浓硫酸:①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②作吸水剂,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饱和碳酸钠溶液:①溶解乙醇;②与乙酸反应;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液体分层。
3.将CH3COOH和H18O—C2H5混合发生酯化反应,已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O存在于所有物质里 B.18O仅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里
C.18O仅存在于乙醇和水里 D.有的乙醇分子可能不含18O
———————【实践应用】———————
B
4.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试管a中液体实验时发生暴沸,加热前应采取的
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的球形漏斗除起冷凝作用外,它的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试管b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除了溶解乙醇,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试管b,静置后试管b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分离试管中的液体混合物,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
(5)如果用含示踪原子18O的乙醇参与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只有乙酸乙酯中含有18O,则酯化反应中,乙酸和乙醇分子中断裂的各是什么键?在方程式中表示出其断键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为防止溶液暴沸,液体加热前要加碎瓷片或沸石。(2)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乙酸能和碳酸钠反应,易产生倒吸,该实验中使用球形漏斗,球形部位空间大,液面上升时可缓冲,防止倒吸。
(3)由(2)中分析可知,饱和碳酸钠溶液还有与乙酸反应,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的作用。(4)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且密度比水小,有香味,所以静置后,试管b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液体分层,上层是无色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如将液体分离,可采取分液的方法。(5)据题给信息,乙酸和乙醇在酯化反应中乙酸断裂的是C—O,乙醇断裂的是O—H,即酸脱羟基醇脱氢。
微专题7 有机物性质推测及多官能团转化
1.分析推测有机物性质的基本方法
———————【核心归纳】———————
2.官能团转化流程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乙烯为原料衍生出部分化工产品的反应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迁移应用】———————
核心体系建构
1.醋可以改善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促进吸收。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是四元弱酸
C.乙酸的官能团是酸基
D.乙酸酸性较弱,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 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A项对;乙酸分子中只有羧基中的氢原子才能电离,是一元弱酸,B项错;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C项错;乙酸是弱酸,但酸性比碳酸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项错。
B
解析 乙酸电离出H+时,断裂①键;在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断裂②键;与Br2的反应,溴原子取代了甲基上的氢原子,断裂③键;生成乙酸酐的反应,一个乙酸分子断①键,另一个乙酸分子断②键,所以B正确。
B
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b试管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
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
B.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
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C.实验时加热a试管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
D.b试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析 b试管中的导管不能浸入液面以下,否则可能发生倒吸,A正确;配制反应液时应先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边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再加入冰醋酸,B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热a试管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并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C正确;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溶解乙醇、与乙酸反应、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D正确。
B
4.柠檬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柠檬酸可与4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B.柠檬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C.1 mol柠檬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 mol H2
D.柠檬酸与O2在Cu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解析 A项,柠檬酸分子中有三个羧基,故1 mol柠檬酸可与3 mol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错误;B项,柠檬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二者均能发生酯化反应,正确;C项,羟基和羧基均可与钠反应生成H2,所以1 mol柠檬酸和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2 mol H2,错误;D项,柠檬酸分子中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无法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错误。
5.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2)根据脱落酸的结构简式,下列关于脱落酸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脱落酸既可以和乙醇,也可以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1 mol脱落酸和足量的钠反应生成2 mol H2
C.脱落酸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1 mol脱落酸最多可以和2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E.脱落酸可以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且1 mol脱落酸最多需要消耗2 mol NaOH
答案 (1)C15H20O4 碳碳双键、羟基、羧基 (2)AC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乙酸用途的是(  )
D
A.杀菌消毒
B.生产香料
C.调味剂
D.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解析 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装置中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当其遇到乙醇时由橙色变为绿色。
2.下列试剂不能用来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是(  )
D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D.蒸馏水
解析 A项,乙醇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项,碳酸钠溶液与乙醇不反应,碳酸钠与乙酸发生反应可产生CO2,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C项,紫色石蕊溶液遇乙醇不变色,遇乙酸变为红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项,乙酸、乙醇分别与蒸馏水混合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该有机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关于该有机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A.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B.其官能团是羧基
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解析 由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可知该有机物是CH3COOH。因为CH3COOH分子中的羧基能电离出H+,故能与碱电离产生的OH-发生中和反应。而CH3COOH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4.如图所示的某有机反应,其反应类型为(  )
A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水解反应 D.氧化反应
解析 结合图示球棍模型可知表示的是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反应,属于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
5.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中断键的位置是(  )
B
A.a B.b C.c D.d
解析 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脱去羟基,断裂的化学键为C—O,即从图中的b位置断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与醇反应生成水,与中和反应相似
B.醇与所有酸发生的反应都是酯化反应
C.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D.两个羟基去掉一分子水的反应就是酯化反应
解析 酯化反应是指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该反应是分子之间的反应,与中和反应(离子间的反应)有明显的差异性,A、D两项错误;无机含氧酸与醇也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但无氧酸如HBr与醇不能发生酯化反应,B项错误。
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COOCH2CH===CH2,它不具有的官能团是(  )
B
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此有机化合物属于(  )
C
①烯烃 ②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 ③芳香族化合物
④烃的衍生物 ⑤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解析 该有机物含有C、H、O三种元素,属于烃的衍生物,④正确;分子中含有羟基、羧基、碳碳双键,属于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②正确;分子中含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③正确;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⑤错误,故选C。
C
A.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产物的分子式为C8H18O4
B.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在铜催化下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
D.标准状况下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22.4 L H2
解析 A项,二羟甲戊酸结构中含一个—COOH,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物中有一个酯基,其分子式为C8H16O4,错误;B项,该物质不能发生加成反应能发生取代反应,错误;C项,该物质含 —CH2OH,在铜催化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正确;D项,1 mol 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生成1.5 mol氢气,错误。
A
A.2∶1∶1 B.1∶1∶1 C.4∶2∶1 D.4∶4∶1
解析 —OH、—COOH均与Na反应,n(Na)=n(—OH)+n(—COOH)=2n(A)=2 mol,—OH既不与NaOH反应,也不与NaHCO3反应,而—COOH既与NaOH反应,又与NaHCO3反应,n(NaOH)=n(—COOH)=n(A)=1 mol,n(NaHCO3)=n(—COOH)=n(A)=1 mol。n(Na)∶n(NaOH)∶n(NaHCO3)=2∶1∶1。
11.(2021·夏津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如图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 B
解析 A.分离苯和溴苯可以蒸馏分离,但冷凝管中的水应下口进上口出,A错误;B.乙酸、乙醇、浓硫酸在试管中加热反应可以得到乙酸乙酯,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B正确;C.乙酸和乙醇互溶,无法分液分离,C错误;D.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CO2,D错误。
12.“神十”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是以聚酯玻璃钢为原料。甲、乙、丙三种物质是合成聚酯玻璃钢的基本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A.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1 mol乙物质可与2 mol钠完全反应生成1 mol氢气
C.甲、乙、丙物质都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丙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 A.甲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B.乙物质含有两个羟基,1分子乙与Na反应生成1分子氢气,所以1 mol乙物质可与2 mol钠完全反应生成1 mol氢气,故B正确;C.甲、丙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所以无法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C错误;D.丙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乙酸乙酯是无色具有水果香味的液体,沸点为77.2 ℃,实验室某次制取乙酸乙酯用醋酸、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以及极易与乙醇结合的氯化钙溶液。主要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向A中的蒸馏烧瓶中注入少量乙醇和浓硫酸后摇匀,再将剩下的所有乙醇和冰醋酸注入分液漏斗里待用。这时分液漏斗里醋酸和乙醇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5∶7。
②加热油浴保温。
③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缓缓滴入蒸馏烧瓶里,调节加入速率,使蒸出酯的速率与进料速率大体相等,直到加料完成。
④保持油浴温度一段时间,至不再有液体馏出后,停止加热。
⑤取下B中的锥形瓶,将一定量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少量多次地加到馏出液里,边加边振荡,至无气泡产生为止。
⑥将⑤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漏斗分液,弃去水层。
⑦将饱和CaCl2溶液(适量)加入分液漏斗中,振荡一段时间后静置,放出水层(废液)。
⑧分液漏斗里得到的是初步提纯的乙酸乙酯粗品。
试回答:
(1)实验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将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步骤⑧所得的粗酯里还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
答案 (1)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2)与乙酸反应、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使乙酸乙酯水解而导致实验失败 (3)除去乙醇 (4)水
解析 (1)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起到催化剂与吸水剂的作用。(2)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氢氧化钠是强碱,如果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将会使乙酸乙酯水解。(3)饱和CaCl2溶液可以吸收乙酸乙酯中可能残留的乙醇。(4)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掉了乙酸和乙醇,饱和CaCl2溶液可以吸收乙酸乙酯中可能残留的乙醇,这样分离出的粗酯中还含有杂质水。
14.A~I是常见有机物,A是烃,E的分子式为C4H8O2,H为有香味的油状物质。
(4)G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_(填字母)。
a.与钠反应 b.与NaOH溶液反应 c.易溶于水
(5)请写出②和⑦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已知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D是饮食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F是一种有香味的物质,F中碳原子数是D的两倍。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F和高分子化合物E,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A的结构式为________,B中决定其性
质的重要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3)实验室怎样鉴别B和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F,乙中所盛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该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物质是乙烯,根据框图,B为乙醇,C为乙醛,E为聚乙烯,F为某酸乙酯。因为F中碳原子数为D的两倍,所以D为乙酸。
(3)鉴别乙醇和乙酸时可利用乙酸具有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性质。
(4)乙中所盛的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有三个:①能够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②同时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③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为防止倒吸,乙中导气管的出口应在液面以上。
Thanks!
本课时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