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2014届九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学科(2014.2.16)
1.请根据前后所给词语的提示,写出每个词中所缺的字。(5分)
人声( )沸、妇( )皆知、鞠躬尽( )、( )而不舍、毛骨( )然
忧( )畏讥、风( )露宿、坦荡如( )、疲惫不( )、以身( )职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
A.静谧(mì) 模式(mó) 刹那(shà) 鄙夷不屑(xiè)
B.贮蓄(zhù) 裨益(bì) 怪僻(pǐ) 锲而不舍(qì)
C.摇曳(yè) 栖息(qī) 镌刻(juàn) 诲人不倦(huǐ)
D. 猝然(cù) 沉淀(diàn) 雕镂(lòu) 烟波浩淼(miǎo)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骇人听闻的校园伤害案一再发生,提醒我们同学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C.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了合作之趣,又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D.那最嫩最小的花苞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下面这段话中的四句话有三句有语病,请选两句加以改正。(4分)
①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②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③我国正在制订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规范和美观,还要会认会写。④学校也要加强宣传,提高同学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选 句,应改为:
选 句,应改为: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 ( )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③⑤④①② B、③①⑤④② C、①⑤④②③ D、①②⑤④③
6. 名句和文化常识填空(每题1分,计12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宁信度, 。(韩非《 》)
(3)梅须逊雪三分白, 。(卢梅坡《雪梅》)
(4)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5)朱自清的《春》中所引用的用来形容春风的宋诗是: 。
(6)晴空一鹤排云上, 。 ( 《秋词》)
(7)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 ,可笑不自量。
(9)居高声自远, 。
(10)《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终于凯旋的诗句是:“
, 。”
(11)勿以恶小而为之, 。
(1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
, 。”
7.名著阅读(8分)
(1)《洞中历险》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章叙述了汤姆和 在岩洞里奇妙、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1分)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2分)
(3)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上梁山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请各填一个人物名字。另请任选一种,举一例说明上梁山的原因。(前三个各1分,示例陈述2分)
①官逼民反型,代表人物如 。 ②战败投降型,代表人物如 。
③自愿上山型,代表人物如 。
事例简要陈述
二、阅读理解
(一)《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选出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2分)( )
A.上片写晴,下片写雨,场景变化但过渡自然。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写出了夏雨乍起,作者的焦急和无奈。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2分)
10.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4分)
(二)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2.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分)
13.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1.解释加线的词:(3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②日啖刍豆数斗 ( )
③ 比行百余里(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真无马邪 (2分)
②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2分)
3.甲文提示马“才美不外见”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
乙文中直接描写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
4.请根据下面两个句子,比较甲乙文所写人物对马的不同态度。(2分)
①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②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际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2分)
6、甲乙两文都有人说“无马”,你是怎么看的?(3分)
7.对对联(1分)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
(四)经营好你的人生
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如何经营好你的人生,即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实现自身价值至关重要。
②贝尔纳是法国的著名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有奖智力竞赛,有道题是:“如果卢浮宫发生火灾,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成千上万份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③不难看出,这个最佳答案的确精妙。有的同志喜欢把人生目标定得过高过大,因为不切实际,非但实现不了,反而带来不少副作用。明明自己只能挑八十斤的担子,却偏要挑两百斤,结果可想而知。殊不知,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④确立好人生目标之后,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⑤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正像生意场上有的人总想“空手套白狼”一样,对待人生也想不劳而获,也许还曾侥幸得逞过,但是在长长的一生中,若是抱定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是必然要吃苦头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学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的。人生犹如一座天平,你可以把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放在天平的一端,但是在另一端,必须放上相等的重量。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当有人问研制出世界首创掌上产品的中山名人电脑公司总经理佘德发是哪个院校毕业的,他笑着说: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学的是苦难系拼命专业,课本就是汽车大王艾柯卡的名言“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⑥在当今社会,不劳而获无异于痴人说梦,守株待兔只会遭人耻笑,踏实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试想连鲁迅都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何况我等这样的普通人!所以,如果你还没有获得你所期望的收益,那么就试着让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变得更重吧。
⑦人世间,很多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唯有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因此,多一点经济头脑,多一点经营意识,使你的人生趋利避害,良好经营,赢得丰厚的收益,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一门经济学课程。 (有删改)
1.从全文来看,围绕“经营好你的人生”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4分)
2.第②段中举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道理?(2分)
3.第⑤段作者在提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学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的”这一观点后,是怎样展开论证的?请简要分析。(4分)
4.除了文中所讲的“踏实努力”这一“砝码”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可以充当人生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呢?请联系生活,试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五)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⑨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
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1.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3分)
2.根据②到⑥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2分)
→无精打采→ 。
3.第⑨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4分)
4.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⒁段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
②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
5.汪国真的诗《祝愿》:当你走上峰巅/使走进了风光/也走进了风险/你要当心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晕眩/你还要警惕/悬崖裸露在前边/凤躲在后面……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 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3分)
6.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