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8 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试题(共10小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yán yàn) 和烟雾中。
(2)万户那种勇于实践(jiàn qiǎn) 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撼和鼓舞着人们。
(3)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jiě xiè) 努力,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得以实现。
(4)“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第二年,我国正式实施(sī shī) 探月工程。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遨游(áo) 苍穹(qóng)
B.宛若(wǎn) 大鹏(pén)
C.拍摄(sè) 捆绑(kǔn)
D.揽月(lǎn) 震撼(hàn)
3.选出括号中合适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1)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的(震撼 震动) 和(鼓舞 鼓励) 着人们。
(2)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 沉重) 代价,但是,(坚定 坚强) 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3)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期望 希望) 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摸索) 。
4.“九天揽月”中“揽”的意思是( )
A.用绳子等把松散的东西聚拢到一起,使不散开。
B.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
C.把持。
5.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纳米指的是在0.1纳米的尺度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2)我们知道,1毫米等于千分之一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而1纳米则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3)用一个小小的纳米机器人与人相比,就像用一个人与地球相比一样,差别实在太大了。
6.品读句子,完成填空和仿写练习。
(1)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
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黄色泪珠是指 。
仿写句子:
(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了地球仪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这句话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纳米 的特点。
(3)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火箭 。
仿写句子: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B.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可能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C.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8.“我国正式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递进
C.表示转折 D.表示声音延长
9.句子训练营。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改为反问句)
(2)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用加点词语造句)
(3)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0.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1992 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早晨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太空旅行:“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万籁俱寂——
长久——
(2)联系这一语段,说说为什么千年前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3)结合航天员杨利伟说的三句话,你想提出的问题是 ?自己的解答是 。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8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yán yàn) yàn 和烟雾中。
(2)万户那种勇于实践(jiàn qiǎn) jiàn 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撼和鼓舞着人们。
(3)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jiě xiè) xiè 努力,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得以实现。
(4)“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第二年,我国正式实施(sī shī) shī 探月工程。
【解答】故答案为:
(1)yàn;
(2)jiàn;
(3)xiè;
(4)shī。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遨游(áo) 苍穹(qóng)
B.宛若(wǎn) 大鹏(pén)
C.拍摄(sè) 捆绑(kǔn)
D.揽月(lǎn) 震撼(hàn)
【解答】A.有误,“穹”的意思是天空。读音为“qióng”。
B.有误,“鹏”指古代传说中最大的鸟。读音为“péng”。
C.有误,“摄”读“shè”时,意思是捕捉;读“niè”时,意思是安静。因此,“拍摄”的“摄”应读“shè”。
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选出括号中合适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1)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的(震撼 震动) 震撼 和(鼓舞 鼓励) 鼓舞 着人们。
(2)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 沉重) 惨重 代价,但是,(坚定 坚强) 坚定 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3)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期望 希望) 希望 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摸索) 探索 。
【解答】(1)震撼:指土地剧烈摇动(这层意思多指自然灾害)。震动:有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的意思。结合语境选择“震撼”。鼓舞:兴奋;振奋。鼓励:激发;勉励。结合语境选择“鼓舞”。
(2)惨重:损失极其严重。沉重:沉静庄重。结合语境选择“惨重”。坚定:意志力强,不易动摇。坚强:强固而不可动摇。结合语境选择“坚定”。
(3)期望:期待、盼望,突出殷切地想望或期待出现美好的未来或前途。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愿望。结合语境选择“希望”。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摸索:试探着(行进)。结合语境选择“探索”。
故答案为:
(1)震撼 鼓舞;
(2)惨重 坚定;
(3)希望 探索。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4.“九天揽月”中“揽”的意思是( )
A.用绳子等把松散的东西聚拢到一起,使不散开。
B.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
C.把持。
【解答】九天揽月: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揽: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5.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纳米指的是在0.1纳米的尺度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下定义
(2)我们知道,1毫米等于千分之一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而1纳米则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列数字
(3)用一个小小的纳米机器人与人相比,就像用一个人与地球相比一样,差别实在太大了。 作比较
【解答】(1)从“纳米指的是”可知,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从“1毫米等于千分之一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而1纳米则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从“用一个小小的纳米机器人与人相比,就像用一个人与地球相比一样”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1)下定义;
(2)列数字;
(3)作比较。
【点评】说明方法的考查是常见题型,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要结合内容分析,多做练习。
6.品读句子,完成填空和仿写练习。
(1)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
这句话采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黄色泪珠是指 老松树溢出的松脂 。
仿写句子: 几只鸣蝉在树叶间快乐地交谈。
(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了地球仪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这句话采用了 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纳米 小 的特点。
(3)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这句话采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火箭 起飞时的样子 。
仿写句子: 雨后的彩虹宛若一道彩色的石拱桥挂在空中。
【解答】(1)这是一个拟人句,赋予“老松树”人的特点,“黄色泪珠”是指老松树溢出的松脂。仿写拟人句:
几只鸣蝉在树叶间快乐地交谈。
(2)这是做比较的说明手法,通过把“纳米”相对于“乒乓球”的体积,与“乒乓球”相对于“地球”的体积作比较,形象地说明纳米的小。
(3)这是比喻句,把“火箭”比喻为“巨龙”,写出了火箭起飞时的样子。仿写比喻句:雨后的彩虹宛若一道彩色的石拱桥挂在空中。
故答案为:
(1)拟人 老松树溢出的松脂 几只鸣蝉在树叶间快乐地交谈。
(2)作比较 小;
(3)比喻 起飞时的样子 雨后的彩虹宛若一道彩色的石拱桥挂在空中。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B.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可能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C.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解答】A、C、D项无语病。
B项语义重复,“大约”和“可能”去掉其中一个。
故选:B。
【点评】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8.“我国正式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递进
C.表示转折 D.表示声音延长
【解答】“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指的是“嫦娥工程”,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A。
【点评】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表示递进;表示延长;表示转折。结合语句分析。
9.句子训练营。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改为反问句)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难道不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吗?
(2)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用加点词语造句)
她那红扑扑的小脸儿,宛若一支含苞欲放的玫瑰花。
(3)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被送上太空。
【解答】(1)改反问句,在“是”前加“难道不”,句末加“吗”,句号变问号。
(2)用“宛若”造句即可。
(3)给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即可。
故答案为: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难道不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吗?
(2)她那红扑扑的小脸儿,宛若一支含苞欲放的玫瑰花。
(3)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被送上太空。
【点评】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10.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1992 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早晨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太空旅行:“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万籁俱寂—— 震耳欲聋
长久—— 瞬间
(2)联系这一语段,说说为什么千年前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党中央的高度支持,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
(3)结合航天员杨利伟说的三句话,你想提出的问题是 杨利伟说的三句话,表达了中国人民怎样的心情 ?自己的解答是 中国人民喜悦、兴奋的心情,以及扬眉吐气的民族自豪感 。
【解答】(1)考查找反义词的能力。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再从文中找出反义词即可。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文中其反义词是:震耳欲聋。长久:时间很长;长远。文中其反义词是:瞬间。
(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结合“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即可回答。
(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杨利伟说的三句话,可以设置问题:杨利伟说的三句话,表达了中国人民怎样的心情?文中这三句话“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是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说的,虽然这三句话很简短,但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喜悦、兴奋的心情,以及扬眉吐气的民族自豪感。
故答案为:
(1)震耳欲聋 瞬间;
(2)党中央的高度支持 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
(3)杨利伟说的三句话,表达了中国人民怎样的心情 中国人民喜悦、兴奋的心情,以及扬眉吐气的民族自豪感。
【点评】学习本文,理解本文内容,认真回答本语段所涉及的各个问题,了解“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的时间,了解航天员是谁,了解他用哪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