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2
3
其他航路的开辟
Contents
录
目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近代史:1500年的地理大发现至1900年帝国主义的形成。重点讲述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历史形成过程;西方人文主义和思想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间的历史渊源。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和全球联系的不断加强。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19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3-6单元)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全球流动性、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2,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素养目标】
1.了解新航路开辟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时空定位,通过观察新航路开辟的不同线路,培养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对西欧出现的航海探险热潮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3.用唯物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时代根源及其影响,认识唯物史观指导下近代化研究范式的基本观点
旧航路
新航路
概念阐释:什么是“新航路”?
1500年前后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其他新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线,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的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在这过程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所以也将这一过程也被称为“地理大发现”。
时空坐标
1、开辟新航路的尝试
材料一:在伊比利亚半岛这片资源匮乏的土地上,只宜于种植小麦、葡萄和油橄榄。资源短缺促使葡萄牙最早进行海外探险,进而带动了西班牙的航海事业。葡萄牙王国偏居伊比利亚半岛一隅,土地贫瘠,葡萄牙人热衷于寻找新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早在13世纪初,就远离海岸来到大西洋的深海,寻找鱼、原木和可以种植小麦的土地,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
——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著,魏凤莲等译《新全球史》
资源短缺促使葡萄牙、西班牙,最早进行海外探险,他们不断取得成功,迈向海洋的步伐随之加快。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材料二 中世纪(约5世纪至15世纪)的骑士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商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的一切物品。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 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欧洲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世界通史》
(1)对比两则材料,反映出当时欧洲社会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西欧各国庄园制度解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渴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根本原因:
材料四: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五: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日本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秦海(中国南海)中:“…亦有调味香料,种类甚多。由是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马可·波罗行记》
材料六:黑死病使佛罗伦萨人口减少了约 2/3,但是活下来的人无偿占有了死者的财富,具备了购买能力,导致社会上很多人产生了享受、奢侈的消费动机,特别是东方香料和奢侈品。但是,西欧金银储量少,开采缓慢;因与阿拉伯贸易,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 ——魏跃军《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
(2)依据材料,分析《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的描述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马可 波罗行记》激起了多个阶级、阶层到东方和未知海外实现发财梦(寻找金银和贵重商品——“寻金热”)。
社会根源:
部分穷困潦倒的贵族、新兴商人和资产阶级、及其他有冒险精神的人
“金银荒”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材料七: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3) 推动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思想根源:
材料八: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作为热爱神圣基督教并努力推动其发展的天主教,国王与女王决议派臣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前往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主并使其皈依神圣天主教。
材料九: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地区的宗教相比,更多的渗透着普救主义。它从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并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
材料十:长期的宗教冲突,使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向异教徒作战”的气氛。
——吴长春《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动因》
(4)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通过对外扩张传播基督教
精神动力: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课以重税,甚至直接抢劫
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雷海宗《世界史商榷》
尽管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年份 土耳其人的扩张
1453年 攻占君士坦丁堡
1516年 占领叙利亚
1517年 征服埃及
年份 新航路开辟
1415年 葡萄牙人占领北非休达城
1488年 迪亚士绕非洲南端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达·伽马的船队到达印度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土耳其的崛起与西葡航海活动几乎同时进行
为什么西方人要反咬一口?
西欧与阿拉伯人的商业竞争。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斗争。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东西方陆路贸易被奥斯曼土耳其阻断,商路不畅导致商业危机(商路危机)西欧国家急于从海上开辟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直接原因: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大航海时代的奠基人
1、建立学院,培养水手
2、建立航海图书馆
3、组织搜集并研究地理学、气候学等学科文献
4、组织改良中国指南针等航海仪器
5、组织研发适合大西洋的卡拉维尔帆船
材料11:达·伽马出生与葡萄牙一个贵族家庭,受到1492年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刺激,葡萄牙王室决心探索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497年7月,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达·伽马船队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
——摘编自周淑《伟大的海上探路者-达·伽马》
材料12:哥伦布来到西班牙朝廷,起先遭到拒绝,但在哥伦布所描绘的新航路开辟后的前景的劝说下,最后赢得了伊萨贝拉女王的支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13:女王不仅掏净了国库,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在国王和王后的鼎力支持下,8月份,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远航。
葡萄牙人用国旗上那一片绿色向他致敬!
西葡取代意大利的原因:优越的地理条件、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雄厚的物质力量、必要的组织能力、全体国民的拥护……
政治动力:
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地理位置优越,再加上较早建立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为了获得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积极支持对外殖民扩张。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航海经验积累
造船技术发展:多桅帆船
航海技术提高:星盘、新型航海图
地理知识丰富:地圆说、季风、洋流
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作为国家计划的,是一个两百年来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
欧洲航海家们在研究如何去更远的地方探险
材料 其原因之一是新工具和技术的成熟。航海需要能够支撑远距离航行的特别船只和新技术,这些条件从14世纪开始得到满足。
——J·M·罗伯茨 《我们世界的历史》
(1)客观条件: 丰富的航海经验;地理知识日益丰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二)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在伊比利亚半岛,历时8个世纪之久的再征服运动到15世纪逐渐结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2)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为什么?
(动因)
经济根源
“为什么能?”(条件)
海上探险、寻金热潮
知识小结:
15C以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
(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可 波罗行记》激起了多个阶级、阶层到东方和未知海外实现发财梦(寻找金银和贵重商品)。
社会
根源
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开拓进取
思想
根源
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
商路不畅引起欧洲的商业危机,寻海上新航路
直接原因
传播基督教(天主教)
精神动力:
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政治动力:
王权集中;民族君主国的支持
航海家精神
个人
国家
造船、航海技术(指南针、星盘等)
地理、航海知识(地圆说、洋流、季风等)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
大
西
洋
亚 洲
欧洲
非
洲
大洋洲
北
美
洲
好望角
南美洲
北冰洋
航路方向 支持王室 时间 航海家 开辟的航路 特点
向东航行 葡萄牙 1487年 迪亚士 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的航路 第一次绕过好望角
1497—1498年 达·伽马 开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的航路 第一次开辟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航路
向西航行 西班牙 1492年 哥伦布 开辟欧洲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开辟绕过美洲南端海峡,横渡太平洋,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欧洲的航路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海峡
哈德孙湾
塔斯曼海
塔斯马尼亚岛
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外,开辟了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以
航
海
家
命
名
的
地
方
达·伽马:最先开辟了欧非亚航线。
功败垂成的悲情英雄
利在千秋的独门侠客
修成正果的无畏勇士
无坚不摧的异乡孤魂
迪亚士:最终怯于好望角狂风怒号中。
哥伦布:敢往大西洋腹地前进。
麦哲伦:环球航行死于途中。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材料1:两位陛下(指西班开因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问题1:哥伦布为什么坚持向西航行?
问题2:马克思如何认识中国指南针的作用?
材料2: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
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
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材料提供的是一份西班牙国王与航海家麦哲伦等人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从内容来看这是一份产权契约,在这份产权契约中,麦哲伦等人除省去开支外还得到了报酬,这种明确的产权契约有利于激发航海人员远航的热情,使他们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而无后顾之忧,从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辞。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英国
葡萄牙
西班牙
法国
荷兰
俄 国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一)主要国家: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航路。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区域 时间 支持国 航海家 开辟航线、成就
北大西洋高纬度 地区 1497年 英国 卡伯特父子 发现纽芬兰岛
16世纪 法国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荷兰 巴伦支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详细的航海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17世纪初 英国人 哈德逊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俄罗斯 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进行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南半球探险 1578年 英国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合恩岛
1642-1643年 荷兰 塔斯曼 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二)概况
哈得逊探险路线
巴伦支探险图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菲律宾纪念麦哲伦双面碑
“麦哲伦死于此地,他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海。”
“严格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玛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全球通史》
大发现纪念碑,位于葡萄牙里斯本,为纪念航海家亨利王(1394~1460)逝世500周年而建,部分人物:恩里克王子、达·伽马、麦哲伦、海军将领,殖民地总督、传教士、诗人、画家等。状如长剑,碑前刻有世界地图。
认识世界的巨大勇气、卓越才能和坚强毅力
四、历史意义
15世纪是世界史上远洋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是从欧亚大陆两端大体同时向海洋大进军,而且郑和下西洋还要早于哥伦布“下西洋”。但是大进军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1500年前后中西方航海对比》
15世纪
郑和
中国憾失
16世纪
欧洲航路
成功
憾视界之窄,
错失世界!
四、历史意义
菲律宾纪念麦哲伦双面碑
“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全球航路的开辟也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全球通史》
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古城
毁灭
掠夺
屠杀
为何西班牙女王最终并未兑现《圣塔菲协定》?
“就像买卖庄稼一样交易当地人,这种买卖非常普遍,都要归功于我。”——哥伦布日记
“这个岛上,从1494年到1508年,非正常死亡人数已超过300万。”——哥伦布随行传教士
“在哥伦布残酷的治理手段下,印第安人经常会集体自杀,甚至杀掉自己的孩子。”——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档案馆
四、历史意义
如果再有一次人类历史的大飞跃,我们如何做到人类社会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不要再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
共赢才是出路
共享才有力量
中
国
慧
智
四、历史意义
1.对世界: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材料一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独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四、历史意义
2.对欧洲(1)开始殖民扩张(西、葡、荷、英、法,但葡西并没有立即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西欧开始崛起。(3)殖民掠夺扩大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引起“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亚、非、美洲(1)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等,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2)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3)大量白银流入亚洲,暂时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4)带去西方文明,冲击了当地落后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问题探究
概括梁启超的观念,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
材料:早在1405-1433年,中国的郑和就奉命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远洋航行。郑和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口和东非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作了这样的评论: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 伽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梁启超观点:认为郑和虽然较早进行远洋航海,但是却被后来的西方大航海所超越,这主要是由于西方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及地理环境不同导致的。
四、历史意义
比较项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不同点 经济 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目的 扬威于海外,以朝贡贸易推动中外交流 海外寻金,打破商路障碍;传播宗教
性质 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扩张、殖民、掠夺
影响 经济 七次远航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中止,航海事业逐渐衰落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航海事业蒸蒸日上
政治 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明朝的影响力;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嫌弃殖民热潮,对亚非拉掠夺,造成其落后
相同点 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对比
四、历史意义
及时检测
1..意大利航海家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联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这主要说明
A.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B.新航路开辟得到了王室支持
C.航海家远航受命于国王指令 D.航海家与王室地位的不平等
据材料“远洋探险协定……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洋探险协定体现了契约精神,麦哲伦开辟新航路的收入的1/20属于自己,这说明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故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得到了王室支持”的说法没有突出契约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远洋探险协定不是国王指令,故C项错误;远洋探险协定说明航海家与王室都处于契约双方的平等地位,无法体现航海家与王室地位的不平等,故D项错误。故选A。
2.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就流行着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王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热心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这则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东西方有相同的宗教信仰
B.宗教改革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动力
C.地理大发现中的宗教动因
D.建立宗教联盟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源
材料中提及葡萄牙王子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显然是出于宗教的目的,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中宗教的因素,故C正确;A中相同宗教显然不符合事实;宗教改革是16世纪,新航路开辟已经完成,故B从无;地理大发现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错误。
3.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就流行着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王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热心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这则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东西方有相同的宗教信仰
B.宗教改革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动力
C.地理大发现中的宗教动因
D.建立宗教联盟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源
材料中提及葡萄牙王子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显然是出于宗教的目的,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中宗教的因素,故C正确;A中相同宗教显然不符合事实;宗教改革是16世纪,新航路开辟已经完成,故B从无;地理大发现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