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13 20:3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高二历史
注: 1.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所有各题答案均写到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满分 48 分。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题 3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1.在商朝人的观念中,“天帝”至高无上,具有绝对权威,神佑王权。周公继承了商朝“天帝至 上”的观念,但又提出“唯命不于常,唯德是授”,天帝赐予的天命并不固定,要依据统治者
的表现来决定是否保佑他。这一观念的转变有利于
高二历史 第 1 页 共 5 页
A.巩固宗法分封制度
C.规范统治者的行为
B.强化君权神授
D.塑造华夏认同
2. 1986 年河南平顶山出土了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权 (秤砣) ,该器物呈半球状,生铁铸成,其身有 铭文 40 字: “廿六年 (公元前 221 年)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
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由此可知秦
A.统一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
C.统一文字推动文化的整合
B.创设皇帝制度巩固国家统一
D.冶铁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3.据朝鲜半岛的官修正史《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一个叫子玉的人被提拔做官,被人质疑其出身 较低,无法胜任这个职位。有人告诉国君:“ (子玉) 虽不以文籍出身,曾入大唐为学生,不
亦可用耶? ”子玉终得重用。这反映出新罗
A.政治制度存在缺陷
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B.学习唐朝选官制度
D. 国君心慕中华文化
4. 中国古代的“族田”是家族公共财产,分为祭田、义田、学田等。族田主要用于招佃收租,学 田收入供族内儿童作学费,义田收入用于赈济贫困灾病,祭田收入用于家族祭祀开支。这表明
中国古代
A.流民问题比较突出
C.地方自治不断加强
B.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D.宗族发挥治理作用
5. 中国某朝代的开国皇帝常用口语写公文,在他的倡导下, 口语公文成为该朝代的一大特色。他 下过一道圣旨,里面写道:“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止有户口不明白俚!教中书 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 ”该朝代最可能是
A.汉 B.宋 C. 明 D.清
6. 19 世纪 70 年代,华北地区发生特大旱灾。面对灾荒,上海鹤鸣戏园在《申报》上发布公告称: “从本月十五日起,至端午日止,每日所得戏资,除去房租、伙食外,各伶人皆不取辛工 (工 钱) ,所有余银愿为山东赈款” ,带动后续一系列义演活动。这体现了
高二历史 第 2 页 共 5 页
A.新兴传媒推动社会进步
C.文艺人士成为赈灾主体
B. 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
D.清政府财政体系崩溃
7.上海尚公学校是商务印书馆在 1905 年创设的一所新式学堂,这所学校设立了卫生科,课程分为
教师的演讲与学生的练习两部分,内容如下表所示:
学年 演讲 练习
第一至第二 学年 利用故事,说明个人卫生与公众卫生的 要旨 刷衣、刷牙、洗脸、洗手、剪爪、 清洁鼻腔等
第三至第四 学年 参用补助读本,讨论个人卫生、公众卫 生、急救法等 教室扫除、组织卫生队、卫生演讲 团等
第五至第六 学年 参用补助读本、参考书,研究个人卫生、 公众卫生、卫生事业、急救法等 组织卫生队、救护院服务、筹备卫 生展览会、加入社会卫生运动等
据表格内容可知
A.疫病流行推动学校课程改革
C.课程设置注重提高教师素质
B.递进式教育安排符合实际需要
D. 尚公学校体现清末新政的理念
8.抗战时期,重庆自来水公司对医院、孤儿院及各类学校分别实行相应优待,医院用水折扣率 90%, 学校和孤儿院按用水量不同享受 70%至 90%的折扣。这一措施
A.解决了战时陪都的水荒问题
C.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B.促进了战时陪都的稳定
D.提升了民族工业的实力
9. 1949 年 3 月,天津郊区开始土地改革。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天津市人民政府结合 津郊地区的地权分配、剥削关系、郊区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等特点,制定郊区的土地改革政策, 这与以往的土地政策有很大的不同。该政策旨在
A.稳定社会秩序进而恢复城市经济 B.消除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影响
C.推动土地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 D.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10.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 年以前的宪法的结构顺序都是“序言”“总
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 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
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我国
A.更加重视保障公民权利
C.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B.法制体系日趋完善
D.依法治国稳步推进
11.哈萨克斯坦拜尕兹遗址 (公元前 2200 年左右) 中制作面包的原料是黍和小麦,黍是一种最早
被中国北部先民驯化的农作物,小麦原产于西南亚的新月沃地。这一现象说明
高二历史 第 3 页 共 5 页
A.先秦时期已开辟丝绸之路
C.黍和小麦已成为主要作物
B. 中亚地区此时成为商贸中心
D.欧亚大陆文明交流由来已久
12. 中世纪西欧的国王和世俗政府被置于上帝和神法之下,逐渐形成了国王要在法律下统治的观念。
学者们不断总结阐述这一观念,最终在中世纪形成了法律限制王权的传统。这一传统
A.来源于中世纪神法权威
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B. 旨在推翻西欧的封建专制
D.为政治制度转型奠定基础
13.右图漫画名为《正义! 》,1857 年发表于英军
攻打印度德里期间。画面中,“正义”女神神色
严厉,她左手拿着刻有象征公平、正义的天平的
盾牌,右手挥舞利剑,正要砍向脚下的印度士兵,
她身后是几名正在痛苦哭泣的印度妇女。该漫画
旨在
A.为英国侵略行为作辩护
B.号召继续打开印度市场
C.抨击英国殖民侵略行为
D.宣扬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14. 1883 年颁布的《美国文官法》 中,有禁止政治解雇的保护性条款。但在实际运行中,一个政 府主管要免职下属,需提前 30 天向下属说明,下属可向上级申诉, 申诉被驳回可要求听证,
再驳回还可向联邦法院控诉,这一流程常需 6- 18 个月。根据材料,该条款
A.体现了政治中立原则
C.贯彻了三权分立思想
B.影响了行政效率
D.减少了官员腐败
15. 1731 年德国人彼特· 亨克斯依托当地的稀有金属矿产和制刀剑传统,外加三十多道工艺,创立 双立人品牌。1867 年双立人成立现代化钢材铸造车间,1939 年双立人独有的低温冰段技术研
发成功。 由材料可知,双立人品牌长盛不衰的原因是
A.注重品质坚持技术创新
C.采用现代化机器大生产
B.物美价廉广受市场欢迎
D. 国家统一助力企业发展
16.2011 年 3 月,渝新欧国际铁路通车。铁路从重庆直达德国的物流中心,整个旅程只需 16 天, 远快于从中国港口出发的海运航线。火车在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笔记本电脑、衣服等货物,而
另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和医疗设备。据此可知
高二历史 第 4 页 共 5 页
A.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交流
C.交通网络发展助力国际贸易
B. 国家实力的对比决定商品种类
D.“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成果
二、非选择题:满分 52 分,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 17 题 14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2 分,20 题 12 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7.食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饮食习惯和历史变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14 分)
材料一 1999 年,英国汉学家魏根深在北京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厨师按照《齐民要术》 中的菜 谱做菜。食材包括很多种草,比如宽叶、香蒲和各种麻,并且用发酵过的肉、鱼和大豆做的羹来 调味,或者用豆豉来烹煮。他还说: “酱油、菜油、花生油、糖、辣椒、西红柿等食材的缺席, 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休憩;而熬煮和烘烤则是对今天常用的油炒的解脱。然而,我的大多数中国客 人都觉得他们吃的是外国菜,而不是中国菜。 ”
——摘编自赵冬梅《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材料二 贾思勰自谦写作《齐民要术》的初衷是指导家童怎么工作,“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 有识” 。在现代,《齐民要术》首先属于学术界,只有专家学者才读它。语言学家把《齐民要术》 当语料库看,因为它的语言相当接近当时的口语,既可补现有辞书之不足,也反映出此时期汉语 词汇的真实面貌。农业史家用《齐民要术》来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比如种桑的密度。历史 学家则通过《齐民要术》来研究贾思勰的生平、《齐民要术》的成书年代、版本流传等情况。
——摘编自赵冬梅《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中国客人都觉得他们吃的是外国菜,而不是 中国菜”的原因。 (8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齐民要术》的史料价值。 (6 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 《大宪章》第 33 条规定:“在泰晤士河、美德威河及全英格兰各地一切河流上所设之堰坝 与鱼梁概需拆除” ,从 13 世纪到 18 世纪末,泰晤士河三文鱼渔业持续繁荣。18 世纪末以来,大 量建设的堰坝、水闸等严重阻挡了三文鱼通行。除此之外,污水和废弃物源源不断地排入泰晤士 河。到了 19 世纪,三文鱼逐渐从泰晤士河消失不见。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治理河流污染终于被提上议程。英国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 的法律——《1876 年河流防污法》。政府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从立法指导、行政协调到工程
建设,投入了大量金钱,持续了很长时间,二战后尤其如此。1974 年泰晤士河下游再次出现三文
鱼,这可能意味着上述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
——摘编自梅雪芹《英国环境史上沉重的一页——泰晤士河三文鱼的消失及其教训》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泰晤士河三文鱼消失的原因。 (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治理河流污染的特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8 分) 19.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一 佛罗伦萨市政厅始建于 1299 年,完善于 14- 16 世纪,是城市自治和市民活动的公共建筑。 建筑为堡垒式外观,顶层有高耸的钟塔,用以调节城市新阶层的日常工作时间。市政厅的建设致 力于在规模上压倒显贵府邸,钟楼的高度也刻意超过豪门的碉楼,以此确保并展示平民政府对城 市显贵的权威。人文学者布鲁尼指出:“它被设计得如此壮观,看起来是这样巍峨,使周围的建 筑皆臣服于它。 ”
——摘编自刘耀春《意大利城市政治体制与权力空间的演变 (1000— 1600) 》
材料二 中华民国考试院旧址位于南京市北京东路,整个建筑群规划整齐,错落有致,见证了近 代选官制度的变迁。1929 年 10 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文官制度。1930 年中华民国考试院成 立,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最高人事机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所有公务员 均须依法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33 年国民政府公布《公务员任用法》,竭力推行考 试制度。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为私人钻营、保荐关系留下活动空间。时人胡适指出:“今日 任官的方法全由于推荐介绍,而考试制度至今最多只能有万分之一的补救。 ”
——摘编自张皓《从两次高考观察国民政府的考试院制度》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佛罗伦萨市政厅建筑特色的因素。 (6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建设。 (6 分) 20.美国学者杰里 ·本特利等人编著的《新全球史》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全球视角,该书的目录将全
球史分为七个时代,如下所示:
第一部分早期复杂社会 (公元前 3500-前 500 年)第二部分古典社会的形成 (公元前 500-公元 500 年)第三部分后古典时代 (500-1000 年)第四部分跨文化交流的增速 (1000-1500 年)第五部分全球一体化的缘起 (1500-1800 年)第六部分_____________的时代 (1750-1914 年)第七部分当代全球重组:1914 年至今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将目录第六部分补充完整,并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简要论述。 (要求:论述紧扣所拟目录,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2 分)
高二历史 第 5 页 共 5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