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商隐诗歌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商隐诗歌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2 13:1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李商隐诗歌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游
李商隐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dān)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②庾郎: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晋书·庾翼传》:“翼字稚恭,风仪秀伟,少有经纶大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明媚的春天出游,见到高桥之上骏马疾驰,白鸟高飞于长川之上。
B.烟轻柳新,春意萌发,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含苞欲放,与诗人心境相契。
C.此诗为即事感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不落俗套,自成一格。
D.庾翼年少有为,就连青草都要妒忌他的春袍,隐含作者怀才不遇的伤感。
2.诗词常借动作细节抒写人物心境,请简要分析诗句“摩挲七宝刀”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表现的不同心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辛未七夕
李商隐①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②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注】①李商隐曾受恩于牛党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绹,后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牛李两党水火不相容,因此李商隐受到李党排挤。牛党掌权后,他向令狐绹再三陈情。七夕时,创作此诗。②可:岂,难道。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写“七夕”节日,将古老的传说、民俗和当时的客观景象都概括了进去。
B.领联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间,“金风”形象地表现了初秋的节候特点。
C.本诗妙在用语,用“碧”“银”“金”“玉”等反衬了牛郎织女难以相见的痛苦。
D.本诗语带调侃,又谐音双关,用“巧丝”谐“巧思”,增加了诗歌的意趣。
4.本诗是怎样间接抒情的?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访秋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时年三十五岁,李商隐被郑亚聘为幕中掌书记,五月到达桂州。诗人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且此次南行,家眷留于长安,远道间关,孑然一身。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桂州地暖无秋色”,诗人登楼访秋,却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心情格外怅惘。
B.全诗扣紧首联“望”字,笔不旁骛,蝉联而下,在宛转曲折中又显得流畅自然,读来一气贯注, 天然浑成。
C.中间两联每两种物象中用动词联结,互相映带,交织融会,顿然产生活泼生动之感。
D.七八两句景中有情,丹枫殷勤地报送秋意,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6.清代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评价李商隐“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善于埋没意绪”,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杜工部蜀中离席
【唐】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这是李商隐模仿杜诗风格所作诗歌,“蜀中离席”是题目。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前半句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让读者在诘问中有所思考:人生有多少悲欢离合,个人的命运又是怎样身不由己。
B.颔联紧承上文的“世路干戈”,写出了当前的动荡局势。诗人正侧面结合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描写出来,指出时局的纷乱。
C.颈联从时事转入眼前:离别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诗人感慨万端。
D.末联紧扣“蜀中离席”的诗题,话题仍回到饯别。看似向往美好的生活,实是反衬诗人生活漂泊、家国无依的沉重心情。
8.古人评点此诗是拟杜甫之作,“气格正相肖”,不仅仅是“袭面貌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①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②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①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李商隐试博学宏词而落选,客游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寄居在他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②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9.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缘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颈联暗用春秋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表明作者既怀淡泊名利之心,又抱建功立业之志。
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10.尾联借用《庄子 秋水》典故,“腐鼠”“鹓雏”有何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情感?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①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②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③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注】①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受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赏识,成为王茂元幕僚。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②裛裛(yì yì):香气袭人。③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亭亭”“裛裛”写出了梅树亭亭直立,梅花花容清丽、香气沁人的外在特点,借咏梅展示了诗人的品格才华出众。
B.颔联上句写素娥让月亮放出清光,为梅花增添姿色,传达出诗人对素娥的感激之情。
C.“不饶霜”写“青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少下些霜,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幽怨。
D.“赠远虚盈手”一句诗人感叹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却无人可赠。
12.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注】①省: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出了野菊所处的环境:它的北面是苦竹园,还有椒坞在旁。
B.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雁、蝉等构成了凄美的画面。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4.“微香冉冉泪涓涓”一句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②。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③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②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③降王:指刘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写事以虚实结合之法,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赋予猿鸟风云人格化,言其畏军令、护设施,以衬诸葛军威。
C.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原不忝”表达的是诗人对他的肯定。
D.作者游历武侯祠时,仿佛听到诸葛亮吟诵梁父吟而为其心生遗恨。
16.根据诗歌内容,概括诸葛亮功业未就的原因。
【答案】
1.D“怀才不遇的伤感”理解不正确。尾联用庾翼的典故,谓诗人自己在同游幕僚中最年少,风度翩翩,所著青袍甚至为春草所妒慕。寄寓作者青春年少的书生意气,表达作者志存高远的情怀。从注释①中也可看出当时的李商隐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2.①前者:诗人登高望远,蓬勃朝气的春景激发了少年的豪迈得意,“摩挲七宝刀”的动作细节是诗人渴望早日展现才华、施展宏图远略的信心和憧憬;②后者:词人在醉梦中挑亮灯看剑,抒写了词人为国战斗、收复失地的渴望与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
3.C “‘碧’‘银’‘金’‘玉’等反衬了牛郎织女难以相见的痛苦”错误,这句意思是: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佳人相会要经过耐心的等待,需要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现。并非反衬二人难以相见的痛苦,而是烘托牛郎织女得以相见的喜悦
4.①前两联借评论抒情:先是语带调侃,言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后又设问,为什么非要等七月七才能让牛郎织女相聚呢,表达对令狐氏援引自己的希望;②颈联借事抒情:写清辉渐渐移动而牛郎织女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迟迟不来,暗写希望得到令狐氏援引的急切心情;③尾联借民俗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岂能只向蜘蛛乞求巧丝而忘记酬谢搭建鹊桥的乌鹊的设问,暗表对令狐氏提举自己的谢意。(第③条答“尾联借民俗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岂能忘记酬谢搭建鹊桥的乌鹊呢?而现在只能向蜘蛛乞求巧丝,暗写自己对令狐氏的举荐虽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对其职位并不满意”亦可)
5.D “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归之情”错。不是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七八两句境界寥廓,景中有情,隐而不显,含蕴深沉,虽不言思归,而归思之意已见。
6.①借景抒情,巧妙地用具有桂州特点的景色,来烘染出自己的乡思,隐而不显,含蕴深沉;②使用反衬手法,“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一句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③使用烘染的手法,“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一句通过对龙潭鸟道的描写,来进一步暗示自己的乡思;④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
7.B “正侧面结合”分析错误,本句写出朝廷派往雪岭的远使久未回归,可见局势不稳定。松州边境还屯驻大军,也见剑拔弩张的险情。只有侧面描写,没有正面描写。
8.(1)诗中写战乱紧张局面,感慨深沉,有杜诗“沉郁”特点;(2)全诗结构上参差错落,富于变化,有杜诗“顿挫”的特点;(3)诗歌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势的思想感情,与杜诗精神相一致。
9.A“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误。诗的开头两句,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全诗以高瞻远瞩的意境开篇。但是后面诗句抒发的却是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没有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10.“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凤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李商隐将自己的崇高抱负同贪恋“腐鼠”的小人们对比,表达对那些计较个人功名利禄的平庸之辈的讽刺,对朋党势力造谣中伤的愤怒鄙夷之情。
B“颔联上句写素娥让月亮放出清光,为梅花增添姿色,传达出诗人对素娥的感激之情”错误,“惟与月”的意思是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给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没有梅花,她也会让月色皎洁的,传达出的是对嫦娥的怨恨之情。
12.①作者以早秀的梅花自喻,抒发生不逢时、抱负不得施展的身世感伤及怨恨;②与朋友别离(与梅花别离)知音难遇的孤寂之悲;③(对施展才华的迫切渴望以及深深的焦虑)(对自身遭遇的悲痛之情。)
13.B “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14.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答“运用拟人,写菊花泣泪,生动形象”亦可)
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
③运用双关,“微香” 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 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答 “象征”亦可)
④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结构严密。
⑤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悲”“忍”“不取”等情感作铺垫。
D“仿佛听到诸葛亮吟诵梁父吟”错误。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16.①刘禅不争气,投降做了俘虏。
②关张命短,国无大将难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