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14:47: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1.下列选项中,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角(líng) 骤然(zhòu) 虔诚(qián) 安营扎寨(zhā)
B.摄制(niē) 呼啸(xiào) 凄凉(qī) 秋高气爽(shuǎng)
C.蠕动(rú) 砾石(lì) 演绎(yì) 气喘吁吁(yū)
D.敦实(dūn) 蜿蜒(wān) 衰竭(shuāi) 气势磅礴(páng)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漫溢 裸露 黧黑 变化多端 B.雕塑 倒霉 酝酿 云遮雾嶂
C.霹雳 愚蠢 蔚蓝 接锺而至 D.账篷 扫荡 懈怠 鲜有人迹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部队一到达目的地,战士们就忙着安营扎寨。
B.张老师冒雨给我补课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C.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D.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会使文章大煞风景。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前仆后继地来到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B.那些往事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C.看他做事漫不经心的样子,老陈头气得想把他大骂一顿。
D.我欣喜地发现昔日的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B.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
C.寒冷季节里汽车可以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中。
D.是否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登上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条件之一。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长江与黄河共同孕育了中国文明,产生了大量独特的文化。
B.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购买的关键。
C.线上学习期间,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和选择电子产品,确保科学用眼。
D.长江沿岸有很多风景秀丽的地方,这其中的长江三峡就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地之一。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题目。
大别山脉第二高峰天堂寨,年平均气温16.4摄氏度。这里的大雪总是稍纵既逝。山刚刚变白,一道道裂纹同时形成,冰雪融水,汇成无数小溪、急流与山涧。流水冲出山谷,向南流进长江,向北汇入淮河。只是,在前往淮河的途中,会遇见连绵起伏的丘陵,雨季时,洼地暴发山洪;旱季时,梯田缺水干裂。
于是,皖中人从20世纪50年代起,利用自然地势将千头万绪的流水引导、归拢。梅山水库建成的年代,这道88米高的大坝是世界上最高的连gǒng坝,这样规模的6座大型水库,连同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0000多公里干渠、21万多座塘堰,与淠、史、杭三大水系一同,交织成纵横江淮的大型灌gài网络。历经40多年,曾经的贫瘠之地,变身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最大灌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粗字注音。
连gǒng( )坝 灌gài( ) 贫瘠(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
8.文学作品阅读。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节选)
马丽华
①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②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腰椎也错了位。
③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
④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面上推。
⑤“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⑥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⑦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⑧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⑨见我再也没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⑩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
(1)在《藏北游历》中,作者写道:“最艰苦的历程成了最诗意的体验。”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细致阅读选文第⑦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选择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3)游记既描绘所见,更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文中,作者书写了哪两方面的感受?请简明概括并简述其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棱léng。B.摄shè。C.吁xū。
2.答案:A
解析:B.嶂→障。C.锺→踵。D.账→帐。
3.答案:D
解析:大煞风景:大大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败坏兴致。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不合语境,“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旅游考察并不存在“前仆后继”这种情况。B项,使用正确,“历历在目”指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C项,使用正确,“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D项,使用正确,“川流不息”指(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5.答案:D
解析: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C项,成分残缺,“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前缺主语,应加上“同学们”。
7.答案:(1)拱;溉;jí
(2)稍纵既逝;稍纵即逝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错别字的能力。“既”,“已经”的意思;“即”,“就”的意思。“稍纵即逝”在句中的意思是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因而可判断应是“即”。
8.答案:(1)虽然作者在冰塔林摔了一跤,摔断了尾椎骨;在海拔六千米以上的地方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产生了高原反应;过冰河时没有力气返回;但正是在这样的旅程下,作者才欣赏到了琼瑶仙境般的冰塔林,感受到了大自然在时间的长河中所体现出来的造化之力。
(2)角度一: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阳光与呼啸的风比作刻刀,赋予阳光和风以人的行为动作,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冰河上形成的各种事物是被阳光和风经年累月照耀和吹刮的结果。
角度二:运用想象、联想的表现手法,由冰山的裂纹和皱褶想象到漫长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并通过对“是否就是年轮”的疑问,表现了作者对冰山奇景的惊叹,对大自然造化之力的赞美。
(3)一方面通过展现驻地条件的艰苦和环境的危险来表现身体的痛苦;另一方面表现大自然神奇美景对自己心灵的震撼和触动。
作用:①作者的身体状况也是一条线索,随着作者身体情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理解和感受也越来越细致深刻;②写自己的痛苦感受,体现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作者在旅行过程中所展现的乐观坚强的精神;③从作者的自我感受中展现出冰塔林的奇异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造化之力。
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何谓“最艰苦的历程”?从原文中筛选并概括出作者经历了哪些艰难的历程即可。根据第②段“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腰椎也错了位”、第③段“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第⑤段“‘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可理解“最艰苦的历程”。“最诗意的体验”见于“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等内容。作者正是在这样的旅程下才欣赏到了琼瑶仙境般的冰塔林,感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力。
(2)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第⑦段写景优美,融情于景。作者观察细致,尤其是对冰塔林的描绘,运用比喻等修辞,再渗入自己的情感,让人如临其境。如“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徐徐垂挂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其他分析合理亦可。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有明确提示:两方面的感受。作者的感受一方面是环境的艰苦及身体上的痛苦,另一方面是景色带来的震撼和触动。如“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写感受是为后文写观瞻此壮景之不易做铺垫,随着作者身体的痛苦加剧,作者对各拉丹冬的理解和感受也越来越细致、深刻。这样使文章有波澜,同时也为下文“似乎已经衰竭……长眠于此吧”做铺垫。反复写疼痛,侧面衬托了环境的艰险以及作者在旅行过程中展现出的乐观坚强的精神;借助作者的自我感受,读者更能领略冰塔林的壮美景色,进而感叹大自然的伟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