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5.10 作品鉴赏 大漠之夜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5.10 作品鉴赏 大漠之夜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12 17: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漠之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漠之夜》领悟骆驼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执着追求生命的气魄,培养和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的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通过欣赏《大漠之夜》,区别《大漠之夜》中幽静与欢快的旋律,了解大漠之美。
3、了解作曲家尚德义及其代表作品,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本曲的曲式结构。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看图片情境导入:(媒体出示一组沙漠风景的图画,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问题: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哪里的景色?有何特点?
学生:凭感觉区分并简单阐述判断的依据。(引出新课《大漠之夜》)初听《大漠之夜》,回答问题。
师生边听边欣赏(教师播放全曲音乐,媒体展示图片)。问题一:本曲的情绪如何?
问题二:伴奏乐器是什么?问题三:你能听到几个声部?问题四:本曲曲式结构是什么?3、作者介绍:
尚德义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被誉为“中国花腔艺术的开拓者”、“中国花腔艺术第一人”。他是国家最高文艺成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的著名声乐艺术代表作品有《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科学的春天来到了》、《祖国永在我心中》、《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火把节的欢乐》、《牧笛》等数十首歌曲。其中有不少作品获得了中宣部、文化部的嘉奖。他的许多作品被作为历年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以及文化部等国家级歌唱比赛的规定曲目,并出版了《尚德义合唱作品选》、《尚德义独唱歌曲选》,有14首被收入中国声乐教学曲库,以及全国各种版本的教材歌曲集中。
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教授。1932年生,祖籍辽宁。5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任教于吉林艺术学院。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目前是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兰州)的教授。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特别在花腔作品及包括合唱在内的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4、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欣赏,并总结本曲的曲式结构:(教师介绍每一部分的旋律走向,情景分析,让学生更有目标的欣赏)
引子(1—28小节)由钢琴在高音区奏出了一个小二度和音,在两个八度间上下迂回,如夜幕中的叮咚作响的驼铃,若隐若现,仿佛驼铃的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合唱部分由女生的哼鸣开始,第六小节的b到第七小节的f的这种三全音的进行,给人一种孤寂感和苍凉的意境,给茫茫夜幕增添了肃穆的神圣感与空寂感。
呈示部(29—48小节)在钢琴伴奏的烘托下,男低声部唱出了模仿骆驼步履的旋律。整个乐段织体主要采用了声部叠入手法,而后半部织体由二声部变为四声部,前后乐句属、主落音的呼应,都加强了呈示部的完整性,让人们对沙漠产生了神圣和敬畏感。
连接段(49—56小节)伴奏声部在原有基础上采用了分解和弦的织体形式,推动了音乐的进行,也让人们感觉骆驼队的走近,声部交错对骆驼发出的赞叹加强了声音上的艺术效果,歌词也简略为“啊,骆驼”三个字,这两处微妙的变化,使音乐情景由描绘行进在沙漠中的骆驼转入对骆驼发自内心的赞美,也为过渡到展开部做了很好的铺垫。
展开部(57—93)第一乐段钢琴伴奏高声部采用了抑扬格式的节奏型,增强音乐内置的动力性,而合唱织体四声部与二声部的巧妙衔接,形成合唱色彩的浓淡变化,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使人们仿佛感觉到了骆驼坚实、厚重的步伐,透显出自强不息、无怨无悔、雄浑博大的精神力量。第二乐段,节奏拉宽,钢琴伴奏采用引子部分模仿驼铃声的织体音型,每一乐句的旋律线条呈弧形状,展现给观众一个情景:一队骆驼驮着憧憬的生活,翻过一座座高山,走向前方。
间奏(94—103)是展开部情绪的进一步延伸,与前面的织体相比更具流动性,带有大调因素,是音乐更加明朗,透明度有所增加,后两小节是对再现部的意境渲染。
再现部(104—111小节)音乐在此进入全曲的高潮,音乐高潮似阵阵狂风袭来,骆驼则依然昂首挺胸,勇往直前,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作品时高潮点,而这首作品是高潮区,表现了骆驼与沙尘暴的顽强斗争。
扩充部(112—135)扩充段的调性由前面的a自然小调转入a和声小调,明亮的大三属和弦,为全曲带来刚劲有力的阳光色彩,结尾音调“21236—”的音乐织体的贯穿,加强了全曲的统一性。
尾声(136—163小节)尾声力度的回落,引子材料的缩减再现,让情景逐渐回到引子的意境,骆驼队伍在经历了风暴的洗礼后逐渐消失在暮色中,全曲从a自然小调开始到较明亮的a和声小调结束,表现了骆驼更加坚韧、执着,也暗示了黎明的到来。
5、再次完整聆听《大漠之夜》,增强记忆,把握整体。
6、思考: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说一说这些画面是通过什么音乐表现手段来描绘的(速度、音色、力度等)。7、欣赏《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1)感受作品的风格,感受作品的情绪。
(2)对比《大漠之夜》和《老师我总是想起你》,说一说这两首作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反思:
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合唱歌曲《大漠之夜》是一支优美而动人心魄的好歌。词曲珠联壁合,立意深邃,形象鲜明,音乐新颖,将在大沙漠艰辛跋涉的骆驼拟人化,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千百万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高贵品格,以高大的艺术形象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而执着追求的生命力量和勇往直前的人生哲理。通过学习本课,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动人的音乐、美丽的画面,还让学生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表面上是描写骆驼与沙漠的抗争,但实际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