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5.9 作品鉴赏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5.9 作品鉴赏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12 17:3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维吾尔族的风情,蒙古族的风情
2、通过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教学,使学生乐意接触和了解中国民歌,表达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的美好情怀。
3、充分了解维吾尔族、内蒙古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原民歌和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并区分维吾尔族民歌的特征和蒙古族民歌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中国民歌的欣赏民,了解歌的含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课程引入。
又一首民歌引入让学生了解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民歌的学习,然后呈现摘葡萄的背景画面,让学生确定我们先欣赏的歌曲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二、播放音乐《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1、随着音乐响起,远方飘来三弦琴伴奏的歌声。
浑厚、甜美、深情的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歌声送来了微风中绿茵下的葡萄,成就了一个名叫阿娜尔罕的维吾尔族姑娘和驻守边防哨卡的克里的真实爱情。众所周知,这故事已经广为传诵。
2、在学生聆听乐曲的同时,提问联想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根据所学的音乐知识想想维吾尔族音乐的特征是什么,风情是什么?旋律是怎样的?
(这里将采用教师知识引入,学生结合别的科目的学习的了解来讨论总结、然后教师给出答案。)
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地区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伊州乐”及“回”的传统,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营养,形成了维吾尔族音乐的民族风格。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浓郁。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有冬不拉、手鼓、胡西塔尔等。
学习完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再让学生回想自己了解的蒙古族的知识。随后,展示音视画面让学生想蒙古族的音乐特征、旋律。
三、欣赏无伴奏合唱乐曲《牧歌》,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提问聆听歌曲《牧歌》想一想什么叫做牧歌?
牧歌于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媒体展示)
牧歌种类多样,这首牧歌为无伴奏合唱,对它的认真欣赏,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合唱版本。
2、介绍无伴奏合唱: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引出: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传统蒙古族民歌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曲,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3、提问同学们能听到几个声部呢?
引出—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由这四个声部组成的。
解释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天空的云
女低-广阔的天空 男高-洁白的羊群
男低—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这四个声部共同构成了这首民歌的和声美,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4、再次欣赏歌曲。
设问:歌曲的引子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回答: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像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尾声:慢慢地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5、提问通过歌曲的欣赏,大家了解到蒙古族乐曲的特征?
介绍蒙古族乐曲大多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
长调歌曲:多流行于内蒙古牧区,旋律悠长辽阔,节奏自由,尾音拖长,情绪热烈奔放。通常用上下句的形式,旋律进行多大跳,演唱时声音洪亮饱满,多颤音及上滑音,伴奏以马头琴为主。
短调歌曲:多流行于半农半牧区,旋律优美抒情,曲式结构严谨,旋律进行多大跳,情感表现细腻,伴奏以四胡为主。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欣赏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这两种风格不同的民歌,你们可都有些什么艺术上的收获?回忆今天所学的两种民歌知识,下来进行课后巩固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