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乌鲁木齐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13 07:45:00

文档简介

乌鲁木齐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 物 问 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五章和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只参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B. 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不参与体液免疫
C.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 二次免疫的特点是更快、更强,原因主要是记忆细胞会快速产生抗体
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起源和分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
B.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可识别抗原
C. 图中的细胞均只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D. B细胞只能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只能参与细胞免疫
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B. 艾滋病、类风湿、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 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 过敏反应是机体第一次接受过敏原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 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C. HIV入侵人体后,主要侵染人体的细胞2
D.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2、细胞3、细胞4、细胞5
少数人对青霉素等一些抗生素过敏,严重时会导致休克。青霉素进入机体后,它的降解产物中的青霉烯酸能与体内的组织蛋白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是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 青霉素过敏患者的免疫细胞能直接识别青霉素
C. 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一定不是第一次使用青霉素
D. 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 毒蛇咬伤后注射的免疫血清中含有中和蛇毒的相应抗原
C. 过敏体质的人第一次接触过敏原即可引发过敏反应
D.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浆细胞结合
②皮肤黏膜和溶菌酶都只属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③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④排斥移植器官主要是细胞免疫起作用
⑤有T细胞参与的就是细胞免疫
⑥淋巴因子可加强吞噬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⑦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可产生抗体
⑧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对自身物质异常敏感
⑨HIV攻击T细胞造成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A. ②③④⑦ B. ①②⑤⑥ C.③④⑧⑨ D. ①⑤⑧⑨
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科学发现史,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的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引起的
9.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
A.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d点浓度
B.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c点浓度
C.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10.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植物体的幼嫩部位,生长素不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
B.胚芽鞘尖端能够利用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大量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合成的主要场所是植物体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D.呼吸抑制剂不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1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梧桐树不含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但含有乙烯和脱落酸
B.生长素发挥作用时,必须先与细胞上某种蛋白质结合
C.脱落酸在根冠及萎蔫的叶片中合成并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进而引起植株增高
12.将豌豆的幼苗水平放置,它的根会向下弯曲。若将根冠全部或部分切去,实验过程及现象如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图示 处理方法 一段时间后弯曲情况
甲 根冠不切除 向下弯曲63°
乙 根冠全切除 不向下弯曲
A.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B.依实验现象可知,决定根向重力性的部位是根冠
C.此实验必须保证光照条件等无关变量相同
D.由表可知在重力作用下根冠产生了抑制近地端细胞生长的物质
13.α-萘乙酸(NAA)是一种广谱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于商用的发根粉或发根剂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利、2,4—D和NAA一样,都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B.在用高浓度NAA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时,适合采用浸泡法
C.相比于IAA,NAA的作用效果更为稳定
D.果蔬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使用时应严格控制用量
14.硒砂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锌、硒等微量元素。硒砂瓜种植地处于荒漠化地区,远离城市和工业,且种植过程不使用农药,硒砂瓜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要求。下列有关硒砂瓜生长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在硒砂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B.硒砂瓜的生长发育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C.硒砂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植物激素在代谢上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
D.喷洒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以起到疏花疏果的作用,防止硒砂瓜结实过多
15.对种群的数量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有很大的实践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可以描述为某池塘中生活着大约150种生物
B.年龄结构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D.迁入率和迁出率对城市人口数量变化有较大的影响
16.下图为调查期间某海域的大黄鱼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a、b、c为其中三个调查时间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时,种群都为增长型
B.图中a、c时,种群的增长率相等
C.图中大黄鱼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捕捞后剩余量最好与b时种群数量接近
17.某长方形的狭长样地中有甲、乙两种植株大小相近的草本植物,目测发现甲的种群密度显著大于乙,甲分布密集,乙分布稀疏。某同学欲调查甲乙的种群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甲、乙种群密度时应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
B.调查种群密度时,选择样方的面积应乙大于甲
C.计数时应将样方内和边缘上的植株全部统计在内
D.调查的种群密度能反映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8.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酵母菌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B.不同时间抽样检测,种群增长速率有可能相同
C.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在第7周时达到K值
B.生物乙的存在不会对生物甲产生影响
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D.无生物乙时,在1~3周生物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0.下列有关非生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
B.温度是影响许多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C.蚊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死亡的原因是光照不足
D.干旱缺水常常导致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
21.如图为某同学取1 mL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1 mm×1 mm×0.1 mm)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在血细胞计数板中的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6×108个/mL
B.选择图示乙规格的计数室,含25个中方格、400个小方格
C.一个血细胞计数板中央仅含有一个计数室
D.取样时滴管从静置的培养液底部吸取,会导致数据偏大
22.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黄鼬是其天敌。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田鼠种群增长停止时,田鼠种内竞争最小
B.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
C.人为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黄鼬种群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
23..科研人员对一块麦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麦田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的常用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B. 该麦田中的小麦长势整齐,其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
C.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该麦田,应研究其范围和边界、种间关系等方面
D. 随机扫取麦田的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24.在高中阶段,可以将生态位理解为: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即在群落中每个物种在生活空间、营养关系以及活动时间多个维度上的地位。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都属于生物群落研究的范畴
B.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一旦有重叠则种间竞争就会加剧
C. 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D. 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25.某人工淡水鱼塘养殖了大量的某种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位体积水体中成鱼和幼鱼的个体数构成了该鱼的物种丰富度
B. 该人工淡水鱼塘中幼鱼与浮游动物间可能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C. 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镶嵌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 鱼塘底部与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6.北方某林区1820年发生一次大火灾后,在近200年发生的植被演替过程如下表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演替阶段 火灾后年数 群落类型 植物种数/种
草本 灌木 乔木
① 20年 草丛 34 0 0
② 70年 针叶林 55 13 2
③ 110年 针阔叶混交林 70 25 18
④ 近200年 常绿阔叶林 109 33 19
该林区火灾后群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B. 该林区火灾后演替过程中动物丰富度不变
C. 阶段④与阶段①相比,阶段④群落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D. 阶段③与阶段④物种的种类较多,其形成的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27.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植被类型不同。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第30年时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基本与起始时相等,但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B.不同海拔植被类型的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C.第30年时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群落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都具有大量物种被替代的特点
28.如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形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兔子,则乙可能是牛
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29.下列有关不同群落生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中植物主要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
B.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绒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C.森林中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D.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但无阴生植物
30.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B.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研究计划表
简答题(共4小题,共计40分)
31、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如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_免疫过程。
(2)图中c是______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______.
(3)与e细胞发挥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_____(写出三种).
(4)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填图中字母).
(5)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其特点是______,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6)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 细胞(填图中序号),该细胞成熟于______.
3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
(1)激素甲是_______.激素乙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
(2)据图分析可推知:高浓度的生长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促进”或“抑制”),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促进”或“抑制”)。
(3)为研究根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较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有______和______。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可能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诱导产生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_。
33(10分).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水域狗鱼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c表示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水域狗鱼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狗鱼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狗鱼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的方法是之一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做到________;计数时,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填“大”或“小”)。
(5)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4.请回答下列有关群落的问题:
Ⅰ、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如图所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
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一个 。
(2)在图示A~E 5个沼泽区中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的有 (用字母表示)。
Ⅱ、若大兴安岭的草丛沼泽湿地在自然状态下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下所示。
海三棱麃草群落→芦苇群落→柽柳群落→旱柳群落
(3)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法,统计方法是 法和 法。
(4)在上述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 。在旱柳群落,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5)人类在该地区进行植树造林,这些活动 (填“加快”“减慢”或“未改变”)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改变”或“未改变”) 群落演替的方向。生物答案
1-10、CAADB
DCDAC
11-20、BDBDA
BBBDC
20-30、CDCBB
BADDA
31、(1)体液:
(2)B淋巴;细胞因子: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bcd;
(5)⑥⑧⑨: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
(6)b:胸腺
32、(1)生长素
促进细胞分裂
(2)抑制促进
(3)①乙烯浓度根的生长情况
②除了无生长素,其余和实验组相同(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有等量的蔗
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③乙烯增多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33、(1)种群密度b(2)基本不变10“(3)随机取样
平均值(4)大
(5)确保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使鱼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快
34、(1)水平种群
(2)ABCDE
(3)取样器取样
目测估
记名计算(4)提高
垂直(5)加快
未改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