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2 23:0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授课老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目录
走近诗人
了解背景
认识生字
诗文学习
诗词拓展
拓展内容
1、常用来表示思乡意象
2、古诗文常用拟声词
3、张翰辞官典故
4、蟋蟀的古文常见叫法
5、秋诗、思乡诗、叶绍翁诗的拓展
走近诗人
了解诗人生平
了解诗人字号等
了解诗人代表作
01
走近诗人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叶绍翁
了解背景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记忆风格
02
了解背景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由此可见,该诗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大家能回忆起自己学过什么思乡的诗句吗?
拓展——常用来表示思乡意象
1、月亮: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两者极为相似。因而常对月引发思乡之愁。
例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笛(芦管):
笛声是一种清远悠扬的音乐,漂泊在外的游子往往借助笛声,传达出他们漂泊天涯、思念故园的离愁别绪。
例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梧桐:
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会让人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
例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杜鹃:
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
例句: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5、猿啼:
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例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6、天涯:
天涯是游子漂泊之所,和它所对的便是游子魂牵梦萦之地——故乡。因此,天涯和故乡往往作为对立的意象一起出现在古典诗词里。
例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高楼:
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例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乌鸦:
在日暮时分,常常能见到群鸦归巢的情景,鸟归人未归的感慨也时常在古人的脑海中萦绕,生发出落寞孤寂的漂泊之感。
例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认识生字
拼音
书写
记忆
03
认识生字
叶绍(shào)翁 萧(xiāo)萧(xiāo) 挑(tiāo) 促(cù) 篱(lí)
学习课文
题目
字词理解
重点学习
04
读题目
《夜书所见》
夜:在夜里
书:写
所见:所见到的事物
由题目可以看出时间以及事件:诗人在晚上用诗记录下来自己所见所感。
(拓展:“见”在古代一般是通假字“现”,但本诗结合诗意可见不是。)
诗文朗读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朝代】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
一、字词解释
萧萧:风声。
(拓展:古诗文常用拟声词)
1、唧唧:虫叫声
2、肃肃:鸟拍打翅膀声音
3、切切:虫叫声
4、萧萧:马叫声、风声、车行声
5、恰恰:莺啼声
6、啾啾:悲鸣声
二、白话解释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三、重点理解
1、从第一句可以看出整首诗的基调是什么样的?
基调是悲的。萧萧风声是萧瑟悲凉,而寒声更添寒意。
2、第一句有什么意象可以暗示这是首悲诗,同时我们可以猜测写思乡情?
“梧叶”
3、同时,这句话也表明诗人所写是哪个季节?
秋季。“梧叶”是秋季之景。
萧萧梧叶送寒声
3、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
以声衬静,通感。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江上秋风动客情
一、字词解释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二、白话解释
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三、重点理解
1、结合第一句,这两句诗运用了 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诗人借风吹梧桐叶的萧瑟之景,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里面,更显落寞,悲凄。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小小知识,这句话暗用典故哦!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知有儿童挑促织
一、字词解释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拓展:蟋蟀的古文常见叫法)
蟋蟀在古代称作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二、白话解释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三、重点理解
1、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景?
儿童斗蟋蟀的乐景。
2、思考,这首诗不是表达思乡之情吗,为什么要写乐景?
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3、那大家认为这是实景还是诗人想象的?
虚景。诗人思乡,想象家中孩童斗蟋蟀的乐景更显悲情。故还用的手法:虚实相应。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一、字词解释
篱落:篱笆
二、白话解释
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三、重点理解
1、结合上句,为什么诗人先写户内在写户外呢?你有什么理解?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读后感受
1、读完全诗,你还能找出诗人运用什么手法?
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喻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诗词拓展
秋诗
思乡诗
叶绍翁诗
05
秋诗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作者】张继 【朝代】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夕
【作者】杜牧 【朝代】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词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思乡诗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与初浩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叶绍翁诗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嘉兴界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田家三咏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田家三咏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读后作业
1、背诵《夜书所见》,理解诗人情感。
2、再欣赏课上拓展的诗句,选择性背诵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