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荣氏兄弟
卢作孚
侯德榜
张謇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洋火
西洋镜
洋布
洋烟
洋灰
洋钉
新课导入
机器生产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就是______创办的、具有____________的、采用_________的工业。
什么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中国人
资本主义性质
机器生产
1.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0--121,完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表格。
发展历程 时间 原因 代表人物和企业
19世纪
60、70年代
产生
洋务运动的诱导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发展受阻
甲午战争后
到民国成立
一战期间
(1914-1918)
一战结束
以后
①外国企业的刺激;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南通)
①国内: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②国外: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①国内: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②国外: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目标导学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张謇jiǎn
结合教材的【相关史事】,谈谈你如何看待张謇弃官从商的人生选择?
张謇弃官从商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他造福了南通人民,也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事业做了突出贡献。
“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
·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1924年张謇的大生纱厂成为第二大棉纺织集团
·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材料: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尤其是日本势力对东北的入侵……使大生失去了通海关庄布生产这个面纱市场。同时,帝国主义怂恿下的军阀混战使“布疲纱跌,无人问津”。大生也面临着严重危机。
—《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根据材料,归纳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最终破产的原因。
启示:个人的命运、企业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工业才会获得全面持续发展。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你能从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最终破产的原因中获得什么启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启示:个人的命运、企业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工业才会获得全面持续发展。
你能从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最终破产的原因中获得什么启示?
2.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民族资本主义受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三座大山)。
目标导学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拓展:什么叫官僚资本主义?
利用政权而掌握国家财政,利用财政手段进而控制并建立起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
陈果夫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
日战争
一战
期间
20世纪
三十年代
时间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折线图。
解放战争
1
2
3
4
5
艰难曲折
艰难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短暂发展
日益萎缩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760年左右
美国、法国 1800年左右
德国 1830年左右
①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1919我国轻重工业比重图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
目标导学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2--123,完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表格。
1.具体表现
生活方式 崇洋趋新的表现
交通
礼仪习俗
饮食
服饰
建筑
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等
①剪辫易服、劝禁缠足;②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③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④文明结婚、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咖啡等
西服、旗袍、中山装等
洋楼、别墅、公园等
——促进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方便出行和沟通,促进商品流通。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目标导学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初上海街头
民生公司第一艘轮船
唐胥铁路通车(李鸿章)
大清国的电报房
民国电话机
婉容皇后骑自行车
大街上的黄包车
1909年,冯如驾驶自制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清朝官服
长袍马褂
清代旗袍
西餐
西式点心
洋烟
西式结婚
集体婚礼
伟大革命者孙中山先生葬礼
军警剪辫子
剪辫后的溥仪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这些不平衡体现在哪些方面?
沿海地区>内陆地区
东南各省>西北各省
大中城市>广大乡镇
教育程度高>教育程度低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辫子问题在有清一代变成了超乎寻常的政治问题。清廷以强迫男人留辫子建立了在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则以剪辫子运动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3月5日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虽然规定所有男子一律剪辫,实际上未剪者也不在少数,偏远乡村尤甚。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南京临时政府实际的权力有限。
——李喜《“辫子问题”与辛亥革命》
2.特征
目标导学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堂小结
1. 清末状元张謇为了维护中国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依然回家乡办厂,他提出的口号是A.“实业救国” B. “曲线救国” C. “教育救国” D. “抗日救国”2. 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袋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A. 社会性质的改变 B. 习俗风尚的变革
C. 辛亥革命的成功 C. 人们生活的富裕3. 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 B. 着中山装到学校读书
C. 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礼 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达标测评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