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12 16:0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通过正面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担负着较大规模的正规战任务,抗击敌人的较大规模进攻。正面战场出兵1400万,军队伤亡321万,其中阵亡131万,进行了重大战役22次。
正面战场指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担负着较大规模的正规战任务,抗击敌人的较大规模进攻。正面战场出兵1400万,军队伤亡321万,其中阵亡131万,进行了重大战役22次。
正面战场指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
太原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说一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五次大会战:
·正面战场的五大会战
战役名称 时间 概况 意义
台儿庄战役
武汉保卫战
第三次 长沙会战
1938年3月
指挥:李宗仁
1938年6-10月
万家岭大捷
1941年12月
歼灭大批日军
获得会战胜利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
小组合作:阅读课文P96-P99,掌握三次战争概况
思考:台儿庄本来是一个小镇,日本进攻台儿庄的原因是什么?
1.战略位置重要:
地处山东和江苏两省交界处,是屏障徐州的战略据点,又是铁路和运河的咽喉要道。
2.为了打通南北战场,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图说历史,明白战略意图
中国军队在巷战中
中国军队疾步前进
中国重机枪向日军进攻
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为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军事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
平汉铁路
粤汉铁路
武汉会战形势图
武汉
武汉被称为“九州通衢”,位于平汉、粤汉铁路与长江水道交会处,位置十分险要。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将部分重要军政机构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侵略军企图进攻武汉,摧毁国民党领导抗日战争的政治、军事中枢,“迅速解决中国事变”。
——摘自八上《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中取得了万家岭战役等胜利,为什么最后中国军队却撤出武汉,导致武汉失陷?
·图说历史,明白战略意图
·典型战役我来讲:万家岭战役
相持
阶段
日本政府
国民政府
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
蒋介石命令驻守河南的国民党军队秘密在郑州花园口炸决黄河大堤,“以水代兵”。正值汛期的黄河水咆哮着冲出河堤,形成数千米至100多千米不等的水面,一路横冲直撞,沿淮河、经洪泽湖下泻,由长江入海。花园口决堤虽然迫使日军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但给河南、皖北、苏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花园口决堤,直接淹死、饿死群众即达89、3万多人,先后逃离家园者391万多人,淹没耕地2994.3万多亩,受灾面积达3省44县54万多平方千米,农工各业经济损失,以战前币值折算,超过10.9亿元。




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
·数字历史:看战争影响
日军进攻香港及东南亚各国
日军对长沙发起进攻
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第三次长沙会战形势图
日军对长沙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1938年10月底,日军攻占武汉后,中国军队在武汉外围仍保持不少兵力,长沙、南昌、宜昌等地的中国军队对日军控制武汉构成威胁。长沙是湖南省省会,位于湘江下游洞庭湖南侧,是粤汉、浙赣、湘桂铁路的要冲。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乃至整个湖南成为西南大后方的军事屏障。为此,日本接连三次发动了对长沙的攻势。
——摘自八上《教师教学用书》
·图说历史,明白战略意图
战役 时间 日方兵力 中方兵力
淞沪会战 1937年8-11月 30万 70万
太原会战 1937年9-11月 14万 28万
徐州会战 1938年1-5月 24万 60万
武汉会战 1938年6-10月 40万 100万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4-1942年1月15日 10万 30万
均以我方大城市陷落而告终
国民政府的坚持抗战粉碎了日军迅速迫使中国屈服的企图。
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
太原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胜利
·数字历史:看战争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一次重大胜利,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为什么?
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
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
《李宗仁回忆录》
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以罪愆(qiān)。
——王铭章
·走进英雄,感悟抗战精神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薛岳是中
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抗日名将 ,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总统自由勋章和国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此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一次十分重大的胜利。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长沙东南郊战场巡礼》
体现了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走进英雄,感悟抗战精神
P98问题思考 从以上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的抗战中体现了的哪些精神?
豫湘桂战役: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日军发动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由于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后期,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数字历史:看战争影响
小组讨论: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给予敌人重大杀伤。中国军人为国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在抗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发扬了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但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溃败。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课时作业:课后活动第1题
淞沪会战
1937.7
1938.10
1943.12
1945.8
全民族抗战初期
战略相持阶段
抗战后期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上高
会战
枣宜
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
豫湘桂战役
……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台儿庄战役取得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进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捍卫了民族尊严。
课堂小结
1.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写到:“这是1941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其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达标测评
D
2.武汉是一座承载了苦难与辉煌的光荣的城市,在这里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C.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达标测评
C
3.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谢晋元——武汉会战 B.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C.彭德怀——平型关大捷 D.张自忠一一淞沪会战
达标测评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