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岑参诗歌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①
岑参②
白露披梧桐,玄蝉③昼夜号。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④。
孤舟向广武⑤,一鸟归成皋。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⑥。
【注】①巩:巩县(今属河南)。崔明允:开元十八年进士,为诗人之友。②岑参:唐代边塞诗人。③玄蝉:秋蝉、寒蝉。④锥刀:即“锥刀之末”,喻细微之利。⑤广武: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此指明允乘舟沿黄河向广武方向而去;后句的“成皋”,在今荥阳汜水镇。⑥郁陶:郁闷忧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排律,首联描写深秋之景,动静结合,且“白露”“玄蝉”色彩对比鲜明。
B.三、四两句选取了秋风、暮日、黄云等意象,从时、空角度来摹状秋景,景中寓情。
C.中间四句对举“君子”小人”之“志”,且运用反问,凸显对朋友的慰勉之意。
D.“孤舟”二句,回忆了与朋友分别后各自的去向,“孤”二”二字,耐人寻味。
2.诗题中的“秋兴”指因秋景而触发的感慨。请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火山云歌送别
岑参
火山①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②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注】①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②火云:炽热的赤色云。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突兀”二字使平稳的叙述气势振作。
B.三、四句“凝未开”“不敢来”写出火云的笼罩范围和令万物震悚的威势。
C.五到八句时空交替,由前文对火山云的整体的动态刻画,转入静态描摹。
D.末尾句虽未出现人,塞外军士跨上战马奔赴沙场的场景却蕴含在不言中。
4.诗歌用大量笔墨描写火山云,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左省杜拾遗①
岑参
联步趋丹陛②,分曹限紫微③。
晓随天仗④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⑤,自觉诛书稀。
【注】①左省,门下省。杜拾遗,杜甫,曾任左拾遗。②丹陛,皇官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③曹,官署。限,阻隔,引申为分隔。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所在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④天仗,仙仗,皇家的仪仗。⑤阙事,过失,过错。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步”有同行之意,首联写诗人与杜甫同朝为官,一起上朝,但分署办公。
B.颔联写早晨朝官随着天子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家。
C.诗人铺写“丹陛”“紫微”“天仗”“御香”,不是为了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
D.“白发悲花落”写满头白发,春花凋落,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岁月不饶人的感受。
6.有评论认为尾联体现了诗人对朝廷的称颂和吹捧,你认可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人赴安西
岑参
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①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注释:①三边:幽、并、凉三州为汉时边郡,这里泛指边陲地区。
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友人登程的情景写起。首句写友人身着戎装,跨上战马,勾勒出即将出征的战士的英姿;次句对友人奔赴边关加以设想。
B.颔联和首联不同,首联从外表来描写友人英姿勃勃的形象,此两句则从正、反两方面直接揭示友人的思想境界。
C.颈联设想友人身处边关,从军作战,生活愁苦。情感深沉细腻,诗歌的情调到此一转,但却并不显得压抑低沉。
D.此诗以“送”为线索,先写“送”的情景及原因,然后从故友和诗人两个方面写“送”的情怀。尾联以“清黠虏”点明友人赴安西的目的。
8.本诗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题材上基本相同,但情感基调却大相径庭。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首诗歌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掖省即事①
岑参
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
千门柳色连青琐,三殿花香入紫微②。
平明端笏陪鹓列③,薄暮垂鞭信马归。
官拙自悲头白尽,不如岩下偃荆扉。
[注] ①西掖省:中书省。②紫微:紫微宫,朝会时皇帝所在的宫殿。③鹓列:朝官的行列。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首联本不需对仗,而本诗却以骈偶开篇,且严整精工,文采斐然。
B.颔联从视觉和嗅觉角度展开描摹,着力表现皇宫景色明丽华贵的特点。
C.颈联中“陪”与“信”字传达出诗人闲散无聊、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感。
D.前三联叙写诗人从出发、朝会至归家的行踪,环环相扣,明晰而有序。
10.本诗的尾联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岑参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①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②,藤花罥③客簪。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注】①仙掌:华山有仙人掌峰。唐代一度改华州为仙掌,后遂称华州及华阴县为仙掌。②鱼艇:指轻便渔船。③罥:挂;缠绕。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B.“关门劳夕梦”指向诗人自己,而“仙掌引归骖”则扣题,点明了友人的去向。
C.“藏”表现了荷叶茂密、连绵的特点,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描绘的画面相似。
D.本诗格调高昂,意象选取别具匠心,意境鲜明独特,展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12.诗歌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①
岑参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
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注】①魏晋以来,一些士人常以隐居山中时而读书时而耕种的方式,来求其志。本诗为诗人入仕长安后,收到山中来信,准备自长安回高冠潭口家中告别舍弟时所作。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昨天山里有信来,说现在正是耕种的时候,交代了留别舍弟的原因是诗人要回家务农了。
B.“遥传”“怪”二词耐人寻味,表达了山中故友杜陵叟对我的切切思念,突出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C.诗中描写山间耕种、潭上饮酒、林下对弈、东溪闲卧等场景,表达诗人寄情田园的超然脱俗之志。
D.本诗言简意丰,不忍离别的兄弟之情、朋友间的思念之意、山中幽居的闲适之趣等都深蕴其中。
14.“东溪忆汝处”句中的“汝”字,有人说是指舍弟,有人说是指诗人自己。你认为是指谁?请结合全篇脉络说说你的理解。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林卧
岑参
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药①,袖里淮南方②。
唯爱隐几③时,独游无何乡。
【注】①西山药:仙药。②淮南方:一说为失传医药著作。一说为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书中内容有神仙黄白之术。③隐几:靠着几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题目仅有两字却蕴含丰富,“林”点明地点,“卧”摹写出诗人的情态。
B.“鱼鸟”是隐逸诗中常见景物,第一句写偶然体会到观赏山林中鱼鸟的趣味。
C.“兹”指现在、此时,第二句从触觉来写诗人此时又感受到水木带来的阴凉。
D.颈联中的“西山药”“淮南方”表明了诗人立志修仙从而脱离凡世的决心。
16.这首诗颔联和尾联分别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 错误有二:①本诗虽然押韵,但并不符合五言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的要求,故并非五言排律;②“‘白露’‘玄蝉’色彩对比鲜明”之说,有失偏颇,“白露”指秋天的露水,“玄蝉”指寒蝉、秋蝉。这两句并非强调“色彩”,也谈不上“对比鲜明”。
2.①慰勉朋友:生于政治修明的时代,应该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而不能意志消沉做自私自利的小人。②分别之后,朋友独自乘船去往广武,自己也像离群的鸟儿回归成皋,离别后的郁闷忧愁挥之不去。③最后两句,回顾过去与朋友每天一起欣赏美景的情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朋友强烈的思念之情。
3.C“由前文对火山云的整体的动态刻画,转入静态描摹”错误,应该是由静态描摹转入动态刻画。
4.①诗歌前八句写出火山云大气磅礴、雄奇壮丽的特点,最后一句通过“孤云”表现对朋友离去的不舍。②把火山云作为送别的环境背景,寓送别之情于壮阔的景物描写。③使全诗别而不伤,格调豪迈。
5.D“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岁月不饶人的感受”分析错误。白发悲花落是表达诗人对无聊的朝官生活的感慨、悲叹。
6.①不认同。尾联意为: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自然觉得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②这是诗人的愤语,诗人故作反语,寓贬于褒,昏庸的统治者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才会使身任补阙(谏官)的诗人“自觉谏书稀”。③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的失望之情,抒发了内心忧愤。
7.C“从军作战,生活愁苦”错。“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表达了深沉的思念家乡的感情,这两句是思乡的集中写照。诗人没有去写友人在边疆怎样去从军苦战,却去设想他在万里边关对家乡是如何梦绕魂牵,写出了友人对家国的一往情深,而这种设想同时也就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充满关怀和爱护。这种情怀写得很深沉、细腻,诗的情调到此而一转,但却并不低抑。
8.①对友人英姿勃发的英雄风采的赞美之情;②对友人不慕名利,立志报国的高尚心灵的敬佩之情;③对友人的思念、关怀、爱护之情;④对友人建功立业、早日荡平敌寇归来的祈盼之情。
9.C“不愿同流合污”理解有误。早上拿着象笏去上朝,傍晚收起鞭子信马由缰地回来。“陪”与“信”传递出诗人闲散、无聊、悠闲,无法推断出诗人不愿同流合污。
10.①感伤为官失意、志不获骋。
②悲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
③向往自由生活、归隐田园。
D “本诗格调高昂”错误。本诗格调清丽俊逸。
12.①因人生失意而不畅快;
②因友人离别而愁苦;
③“赖兹”是对人生失意和友人离别的无可奈何与自我安慰之语。
13.A“交代了留别舍弟的原因是诗人要回家务农了”错误。诗人留别的原因并不是要回家务农,从第二联山中故友杜陵叟对我迟迟不归的怪怨来看,好友间的彼此思念才是根本原因。
14.指舍弟。全诗共两层,都围绕“还”字展开。前二联写还山原因,后二联设想还山后情景。诗人设想自己还山后,不能与弟弟同去潭边饮酒、携手林下对弈,就只能在“东溪”寂寞地“闲卧对鸬鹚”了,突出不忍分别的心情。
指诗人自己。整首诗通过转述山中来信的内容,讲了“留别舍弟”的两层意思:一是到了耕种之时要回去务农了,二是好友杜陵叟怪我迟迟不回。三、四两联是故友怪我还山迟的理由。诗人没还山,故友杜陵叟无人陪酒、对弈,只好对着水中的鸬鹚寂寞地躺着,苦苦地思念我,点出我不得不从速还山的留别之意,同时无奈离开弟弟的抱歉之情也隐含其中。
D “诗人立志修仙从而脱离凡世的决心”错误。“西山药”“淮南方”表明自己想要脱离尘世生活归隐山林的愿望和决心。
16.颔联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通过远峰和落日来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抒发自己对山间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的愿望。
尾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法式来表情达意,直接抒发自己对林中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