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汇编5:绿色植物
一、单选题
1.(2022·金华)阳台种植满足了一些城市白领的田园梦。小科在阳台上种植的番茄进入挂果期,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番茄的果实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
B.番茄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C.番茄的根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D.番茄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叶的形态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在完成受精作用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就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解答】A:番茄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A错误。
B:番茄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B错误。
C:有机物是植物的叶光合作用产生的,C错误。
D:番茄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D。
2.(2021·杭州)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新桥村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全部木质部 C.部分韧皮部 D.部分木质部
【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皮的木质部和韧皮部。
【解答】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所以又有“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说法。因此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
故答案为:D
3.(2021·丽水)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A正确;
BCD、化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0·衢州)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纵切片,视野如图所示。视野中的区域位于根尖结构的(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细胞分裂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它的本质是DNA和蛋白质,细胞不分裂时,遗传物质以丝状存在于细胞核内。当细胞进入分裂状态时,遗传物质高度螺旋化,形成诸如"X"的形状,这时的遗传物质叫做"染色体" 。可根据图中出现了染色体判断此处细胞在进行分裂,再确定此处的结构是什么;
2、根尖结构分为根冠区、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分生区细胞能不断进行分裂。
【解答】由图示中细胞核内出现了染色体可知,此处细胞在进行分裂,据此可知此处是根尖的分生区,B选项正确。
故选B
5.(2020·湖州)叶绿素是一类含镁的有机物,是叶绿体中的重要色素,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绿素( )
A.主要吸收白光中的绿光
B.存在于植物体的每个细胞中
C.能溶解在酒精中
D.含有的镁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
2、植物体中只有部分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结构,根、茎、叶的表皮等都没有叶绿体结构。绿色的嫩茎和叶中的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具有叶绿体结构;
3、叶绿素易溶解在酒精中;
4、 镁是形成叶绿素结构的重要元素,没有镁的存在不能形成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A、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反射了绿光而显示出的颜色,A错误;
B、植物体中的很多细胞其实也是没有叶绿素的,B错误;
C、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说法正确,C正确;
D、镁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金属元素,主要不是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的,D错误。
故选C
6.(2020·金华·丽水)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用如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先在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则试管B中应加入等量的( )
A.已浸水及消毒的绿豆种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中需要控制研究的因素不同而使其他因素都相同。根据探究的问题可以确定控制的变量。
【解答】由题中信息“ 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 ”可知,实验需要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的产物,需要控制一组有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另一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并使其他条件都相同。由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可知,B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 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与A相同。A、B形成对照,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2020·温州)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主要由叶从空气中获得,水主要由根吸收运输到叶。
【解答】A、图中叶片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应该是植物的呼吸作用,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进入叶片,氧气离开叶片,符合光合作用过程,B正确;
C、光合作用时氧气应该是离开叶片,水应该进入叶片,C错误
D、氧气和二氧化碳符合光合作用,但水应该是进入叶片的,图中是离开了,D错误。
故选B
8.(2020·绍兴)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树皮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来,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说法正确的是( )
A.松脂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
B.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
C.对种子的保护是对环境的适应
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茎的运输作用;种子的结构;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生物机体通过自身适应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定义为“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现象”,生物体在构造上或功能上能产生变化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分两种:表现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
【解答】A、松脂是有机物,所以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的;故A错误;
B、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所以其种子外起到保护作用的是种皮;故B错误;
C、扭叶松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如果种子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松树这个物种就灭绝了,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C正确;
D、草木灰对种子的萌发没有任何作用,草木灰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0九下·宁波保送考试)下列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
D.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O2浓度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b点好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A、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如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多,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2可知,随着施用同-农药的次数增加,把没有抗药性的害虫杀死,有抗药性的害虫活下来,因此有抗药性的害虫比例会增加,所以b点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所占百分比比a点大.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催化能力最强,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4可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b点时最低,表明b点时果蔬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果蔬储藏室内的氧气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C点好,而不是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b点好, 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10.(2019·台州)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O5N4Mg,推测叶绿素中的( )
A.镁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
B.氮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C.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D.氢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分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解答】A.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肯定不包括镁元素,故A错误;
B.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肯定不包括镁元素,故B错误;
C.叶绿素中的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故C正确;
D.植物蒸腾作用是水分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肯定不包括氢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11.(2019·温州)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箱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去掉铝箱,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 )
选项 遮光部位 未遮光部位
A 不变蓝 不变蓝
B 不变蓝 变蓝
C 变蓝 不变蓝
D 变蓝 变蓝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即没有光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遮光部位不能产生淀粉,而不遮光的部分则会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不变蓝色,不遮光部分会变蓝色;
故答案为:B。
12.(2019·湖州)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A、根据荷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进行解答;
B、叶柄和茎中的孔道将空气送到根部;
C、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
D、根据植物的生殖发育进行解答。
【解答】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与晚上都进行,故A错误;
B、叶柄和茎中的孔道,将空气送到根部,故B正确;
C、藕中的丰富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提供的,故C错误;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3.(2018·嘉兴)近年来,罗汉松逐成为市道路绿化的笼。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A、对于植物来说光合作用越强越有利于生存;故A错误;
B、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反而会抑制呼吸作用;而搭棚就是防止温度过高的;故B错误;
C、给罗汉松搭棚主要是为了遮阳,减弱罗汉松受到的光照强度;可以降低罗汉松的蒸腾作用,因为受到光照越强,蒸腾作用也就越强,这样罗汉松会损失大量水分,导致体内缺水死亡;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这种棚子是无法防止有害的昆虫靠近罗汉松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18·嘉兴)卷柏是一种奇特的蕨类植物。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随风而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继续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卷柏的生存环境仅限于平原与海滩
B.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没有固定功能
C.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
D.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有机营养
【答案】C
【知识点】孢子植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无机盐,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
【解答】A、由题干信息可知,卷柏在 水分充足时即可生存,不一定在平原和海滩;故A错误;
B、 植物的根除了吸收水和无机盐之外,还有固定植株的功能;故B错误;
C、 卷柏在水分不足时,缩成圆球 进行迁移,水分充足时即可生存;这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故C正确;
D、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取水和无机盐,不会吸收有机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18·嘉兴)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
A.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该题是新材料的信息类题型,并考查相关科学的知识点;
【解答】A、在生产中加入催化剂能够明显提高产量,有利于产品的生产,需要考虑;故A正确;
B、 塑料存在较大的污染,所以需要考虑是否可以降解;故B正确;
C、 化学性质的稳定性涉及产品的使用;故C正确;
D、 新型塑料原料来自二氧化碳,最终还是 回到大气中,所以不需要考虑;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6.(2018·台州)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褪色时间过短 B.光照时间过短
C.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 D.铝箔遮光不严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本实验正常操作的结果是: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解答】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黃色,说明生成的淀粉较少,表明在选叶遮光后光照过程中,光照时间过短,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偏少导致的,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17.(2018·绍兴)下列结构对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无机盐,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
【解答】A、根毛是主要的吸水部位;故A错误;
B、 保卫细胞形成气孔,是水和气体的通道,气孔的开闭可以调节蒸腾作用强弱;故B正确;
C、 小肠绒毛能增大小肠的面积,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故C正确;
D、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其功能是感受和传导刺激;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8.(2018·金华)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树皮木栓层,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 表皮: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韧皮纤维:富有弹性,对茎有支持作用; 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 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解答】由图可知,甲为树皮;乙为韧皮部;丙为髓;丁为木质部;由题干信息可知,松材线虫寄生在木质部,所以应该在丁;
故答案为:D。
19.(2018·衢州)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筛分子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位于树皮和形成层之间。其可分为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两种。筛管为韧皮部的基本成分,有机物(糖类、蛋白质等)及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由他们来完成。韧皮纤维质地坚韧,抗曲挠能力较强。为韧皮部中担负机械支持功能的成分。
【解答】A、吸收二氧化碳,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光合作用;故A正确;
B、 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呼吸作用;故B正确;
C、 c如果是水分,从茎中进入到叶片所需的动力是由蒸腾作用产生的;故C正确;
D、 有机物是由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20.(2022·金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已成为大家共识。人们食用的马铃薯(如图)通常长在地下,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淀粉,是我国的五种主食之一。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马铃薯中的淀粉主要是由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的。由此可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马铃薯中的淀粉需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答案】(1)自上而下
(2)小肠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
【解答】(1)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故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1.(2021·嘉兴)如图是小嘉家中铺设的一块实木地板,可以看出明显的年轮。其中 (选填“甲”或“乙”)所示部分是在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的时候形成的春材。与本地树木相比,生长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树木,往往没有明显的年轮,原因是 。
【答案】甲;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木质茎的生长,解答时可以从茎的结构、形成层的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状况有关,由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由活动有盛有衰,这就使其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薄有厚。因此,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出现差异,因而出现年轮。由于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时,形成层细胞开始分裂,分裂后的细胞大而壁厚,颜色鲜嫩,因此甲所示部分是在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的时候形成的春材。与本地树木相比,生长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树木,往往没有明显的年轮,由于一年内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形成层的活动几乎整年不停,这样在木材中就难以看出生长轮或年轮的分界线。
故答案为:甲;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2.(2021·湖州)如图是大棚种植蔬菜的实景图。
(1)大棚内能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 的催化作用,从而促进蔬菜快速生长。
(2)采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法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吊袋一般固定在植物枝叶上端约40厘米处,如果太低,由于二氧化碳 ,从而大量积聚在地面附近,导致根系的 减弱,致使获得的能量不足从而影响根系发育。
【答案】(1)酶
(2)密度比空气大;呼吸作用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酶及其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间接影响蔬菜的生长。
(2)在设施蔬菜栽培中,气体交换受到限制,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补充到温室内,造成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不足,使蔬菜长期处于二氧化碳饥饿状态,光合作用缓慢,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需采取人工方法补充二氧化碳。
【解答】(1)由于温度对酶活性有影响,因此大棚内能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酶的催化作用,从而促进蔬菜快速生长。
(2)采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可以适时补充保护设施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其保持适宜蔬菜、瓜果光合作用所需的浓度,增加干物质的积累,进而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吊袋一般固定在植物枝叶上端约40厘米处,如果太低,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从而大量积聚在地面附近,导致根系的呼吸作用减弱,致使获得的能量不足从而影响根系发育。
故答案为:(1)酶(2)密度比空气大;呼吸作用
23.(2020·衢州)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 。
(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氰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糖类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 导管 B.光合作用 导管
C.呼吸作用 筛管 D.光合作用 筛管
【答案】(1)煮熟煮透(或开盖煮、焯水浸泡等,其他有加热、高温处理方法的合理答案也给分)
(2)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3)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 氰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 ”可知,通过加热可使HCN沸腾跑出;
2、由题意知,”出青“是因为受光照引起的,所以可通过避免使长高的雷竹笋受到光照;
3、蒸腾作用是将根吸收的水从叶中散发出去。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
【解答】(1)由题意可知,温度只要达到或超过 26℃ 时,HCN就会沸腾跑出,所以 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煮熟煮透(或开盖煮、焯水浸泡等);
(2)”出青“是因为受光照引起的,所以可通过避免使长高的雷竹笋受到光照,所以 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
(3)糖类是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其运输的结构是筛管,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 煮熟煮透(或开盖煮、焯水浸泡等,其他有加热、高温处理方法的合理答案也给分) (2) 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3)D
24.(2020·台州)某地区发现一种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确定该植物叶片在生命活动中总是处于卷曲状态,右图为其显微结构示意图。
(1)该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 (选填“上”或“下”)表皮附近,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2)科学家猜测该植物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这一猜测的有 。
A.气孔着生部位向内凹陷
B.叶片卷起,水蒸气可以积聚在卷起的叶片内
C.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答案】(1)上
(2)A;B;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由该植物的叶片的结构可知,其上表皮能够接受光照,而其他地方难以接受光照,所以其叶绿体主要分布在上表皮附近;
(2)A、气孔向内凹陷,植物的蒸腾作用相对会弱许多,可以较好的保水;故A正确;
B、叶片卷起,这样水蒸气拒绝在叶片内,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故B正确;
C、 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少叶片下表面水的蒸发,从而减少水分散失;故C正确;
故答案为:(1)上;(2)ABC。
25.(2020·嘉兴)如图,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遇到适宜的植物就缠绕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体内吸取有机养料。
(1)茎黄色、叶退化,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 A 茎的 。菟丝子与植物 A 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
【答案】(1)叶绿体
(2)筛管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 菟丝子叶退化(无叶),利用吸根从别的植物中吸取有机养料。从菟丝子茎黄色、无叶可知菟丝子的细胞结构中是不含叶绿体的;
2、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韧皮部中的筛管。
【解答】(1)根据题中信息“ 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 ”可知, 菟丝子这种植物是不含叶绿体结构的,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在韧皮部的筛管,所以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 A 茎的筛管。
故答案为:(1)叶绿体 (2)筛管
26.(2019·舟山)春天来了,许多植物会开出鲜艳的花,花儿凋谢后结出果实。下图所示为某种花的剖面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结构图能否用来表示桃花并说明理由 。
(2)经传粉受精,子房发育成果实。该发育过程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来自于植物的 (填一种生理作用)。
【答案】(1)否,因为桃花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该花的子房内却有多个胚珠。
(2)光合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花的结构
【解析】 【分析】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解答】(1)桃花的发育形成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所以其子房内只有一粒胚珠,而图中的花含有多个胚珠,则其不可能是桃花;
(2)植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与其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 否,因为桃花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该花的子房内有多个胚珠;(2)光合作用.
27.(2019·杭州)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人足量的含有同位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C的部位),据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 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选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髓”)
(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1)气孔
(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韧皮部
(4)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尿酸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二氧化碳气体主要是通过气孔进入到叶片中的;
(2)二氧化碳被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其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 14C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而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根部的;
(4) 14C先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在植物体外的空气中发现了含有 14C 的二氧化碳,则说明有机物被分解了,植物体内分解有机物的作用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气孔;(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3)韧皮部;(4) 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28.(2019·宁波)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 作用引起的。
(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1)蒸腾
(2)甲
(3)减少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甲装置在阳光下,发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乙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下,发生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解答】(1)在实验的过程中,两个装置中的绿萝都发生了蒸腾作用,水被根吸收,被茎和叶散发出去;
(2)在实验过程中,甲装置在阳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生成了氧气,而乙装置在黑暗的环境中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甲装置的含氧量较高;
(3)在实验过程中,乙装置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有机物总量较实验前会减少;
故答案为:(1)蒸腾;(2)甲;(3)减少。
三、实验探究题
29.(2022·湖州)小越发现家里种的仙人球晚上开花了(如图所示),感到非常好奇。向经验丰富的花农咨询后,她了解到多数仙人掌科植物在夜间开花,而且花期很短。多数仙人掌科植物不在白天开花而在夜间开花,有什么意义呢?查阅资料后发现,植物花瓣也会进行蒸腾作用,植物夜间开花能减少水分散失。为了验证花瓣也能进行蒸腾作用,她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一:选取一片仙人球花瓣,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将A、B两张相同的氯化钴试纸相对应地贴在花瓣的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固定。另取一张氯化钴试纸置于仙人球所处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三张氯化钴试纸的变色情况。
实验二:分别撕取花瓣的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寻找某一种结构。
(1)实验一中氯化钴试纸C的作用是为了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二中小越在低倍显微镜下想要寻找的结构是
(3)多数仙人掌科植物夜间开花的意义:
①植物花瓣在夜间开花比白天开花能有效减少水分散失。
②沙漠中的大多数动物昼伏夜出,在取食花蜜的同时帮助仙人掌 ,从而使仙人掌生命代代相传。
【答案】(1)空气中水分
(2)气孔或保卫细胞
(3)传粉
【知识点】蒸腾作用;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无水氯化钴试纸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检验水分子的存在,这是因为氯化亚钴遇水会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六水氯化亚钴。氯化亚钴是蓝色的,而六水氯化钴是粉色的,因而有此效果。
(2)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或闭合由保卫细胞调节。
(4)花药中的花粉成熟后会四处飘散,花粉从花药落到雌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解答】(1)根据氯化钴试纸的用途分析,实验一中氯化钴试纸C的作用是为了排除空气中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二中小越在低倍显微镜下想要寻找的结构是气孔或保卫细胞。
(3) ② 漠中的大多数动物昼伏夜出,在取食花蜜的同时帮助仙人掌传粉,从而使仙人掌生命代代相传。
30.(2021·丽水)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1)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球,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 作用产生;
(2)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 。
【答案】(1)蒸腾
(2)吊兰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释放量
(3)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燃烧木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等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密封装置内的水珠,主要是来自于吊兰的蒸腾作用;
(2)吊兰放在光照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由于其始终在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光合作用速率要大于呼吸作用速率,这样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才会降低;
(3)在大棚中增加CO2含量的方法常见的是放入适量干冰、在大棚中烧炭、或者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等;
故答案为:(1)蒸腾;(2) 吊兰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释放量;(3) 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燃烧木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等.
31.(2020·宁波)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同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 200 全部紫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 (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
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写出两个)
(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
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答案】(1)失水
(2)光照、温度(合理即可)
(3)无性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2、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水分、光照和温度等。在研究绣球花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的实验中,控制土壤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而使其他因素相同;
3、扦插是剪取植物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指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繁殖新个体的方式。
【解答】(1) 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时, 会使根毛细胞会失水, 而造成绣球植株损伤甚至死亡;
(2) 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光照、温度;
(3)扦插是利于植物的茎长成新的植株,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故答案为:(1)失水 (2)光照、温度 (3)无性
四、解答题
32.(2022·宁波)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先将两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利用 作用分解叶片原来积累的淀粉。
(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光照数小时后,从两盆天竺葵上各摘下一片叶子,经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 (填“甲”或“乙”)中的叶片。
(3)实验中小宁发现钟罩内壁出现水珠,这些水珠 (填“是”或“不是”)全部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1)呼吸
(2)乙
(3)不是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即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1)实验前应先将两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利用呼吸作用分解叶片原来积累的淀粉。
(2)甲装置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故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光照数小时后,从两盆天竺葵上各摘下一片叶子,经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乙中的叶片。
(3)实验中小宁发现钟罩内壁出现水珠,呼吸作用的产物也有水,故这些水珠不是全部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33.(2019·绍兴)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作物。
(1)如图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间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信息作出解释。
(2)农民常常通过施农家肥来提高甘蔗产量,请写出该方法蕴含的科学原理。
【答案】(1)解:甘蔗中上部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头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被消耗,浓度降低。下部光线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高度: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往下运动,所以下部二氧化碳浓度高。
(2)解:农家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农家肥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有利植物的生长:有机物分解后可以形成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由图可知,晴朗的白天甘蔗高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低,低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高;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说明甘蔗低的地方呼吸作用强,高的地方呼吸作用弱;由于植株高处叶片的遮挡,低的地方不能接受到光照所以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会依然进行呼吸作用,导致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2)农家肥富含有机物,可以补充土壤中腐殖质,从而提高土壤肥沃程度,有利于甘蔗的生长,且有机物会导致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结构,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还能产生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甘蔗中上部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头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被消耗,浓度降低。下部光线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高度: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往下运动,所以下部二氧化碳浓度高;(2) 农家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农家肥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有利植物的生长:有机物分解后可以形成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
34.(2019·嘉兴)春天来了,许多植物会开出鲜艳的花,花儿凋谢后结出果实。下图所示为某种花的剖面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结构图能否用来表示桃花并说明理由 。
(2)经传粉受精,图中的 将发育成果实(填序号)。该发育过程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来自于植物的 (填一种生理作用)。
(3)很多果实发育成熟后,果皮的颜色变得鲜艳、果肉变软,并散发出香味。试从利于生物繁衍的角度分析,果实这些变化的意义是 。
【答案】(1)否,因为桃花的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该花的子房内有多个胚珠
(2)丙;光合作用
(3)能吸引动物来食用,利于种子在自然界中散播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解答】(1)桃花的发育形成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所以其子房内只有一粒胚珠,而图中的花含有多个胚珠,则其不可能是桃花;
(2)果实是由花中的子房发育形成的,即丙;植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与其光合作用;
(3)果皮的颜色鲜艳,散发香味都能够吸引动物来食用,从而把种子带到不同的地方,有利于繁衍;
故答案为:(1) 否,因为桃花的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该花的子房内有多个胚珠;(2)丙;光合作用;(3) 能吸引动物来食用,利于种子在自然界中散播。
35.(2018·宁波)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的马铃薯属于该植物的 (填器官名称)。
(2)把切好的土豆丝放入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土豆丝变得硬挺,从细胞液浓度分析这主要是因为 。
(3)如图是发芽的马铃薯,种入土壤后长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答案】(1)茎
(2)土豆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3)无性生殖(或营养繁殖)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每一种器官各有特点有功能,根据器官的特点和功能可以确定马铃薯属于什么器官;(2)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环境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低于环境浓度时细胞失水;(3)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指不需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就能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解答】(1)食用的马铃薯上能长出芽,一般只有茎上才会长出芽,所以马铃薯是植物的茎;(2)土豆丝变得硬挺是吸收水分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土豆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3)用植物的茎直接繁殖新植株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或营养繁殖)。
故答案为:(1)茎;(2)土豆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3)无性生殖(或营养繁殖)
36.(2018·台州) 1986年,陈日胜在海滩盐碱地发现一株1.6米高的海水稻。他取下这株海水稻的522粒 种子,在海边经过多年的育种、选种和试种,培育出了海水稻的优良品系。
(1)普通水稻在盐碱地很难存活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 根毛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优良稻种的培育是利用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通过逐代的选择获得。
【答案】(1)大于
(2)遗传和变异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1)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就吸水;当细胞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具有音遍性。
【解答】(1)盐碱地的浓度大于水稻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水稻细胞失水,水稻体内的水流盐碱地里,使普通水稻在盐碱地很难存活。
(2)遗传可以使子代能保的性状,利于保持生物的稳定性;变异能使生物个体产生新的性状。因此优良稻种的培育是利用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逐代的选择获得。
故答案为:(1)大于;(2)遗传和变异
37.(2018·绍兴)科研小组在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如图。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2)科研小组开展上述研究活动的目的是 。
(3)若仅考虑光合作用,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 的土壤中生长。
(4)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叶绿体
(2)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低
(4)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活动叫做渗透吸水。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解答】(1)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故答案为:叶绿体;(2)由柱状图可知,甲乙丙三组中土壤含水量都不相同,根据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只能有一个变量;所以该小组研究的是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故答案为: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由柱状图中的数据可知,含水量越低合成有机物的速率越快;故答案为:低;(4)植物光合作用中水来自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施肥之后,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毛细胞失水,无法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导致光合作用降低;故答案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故答案为:(1)叶绿体;(2)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低;(4)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五、综合说理题
38.(2021·衢州)冬天,青菜不易被霜冻死,被霜冻过的青菜吃起来反而更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请根据以下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材料一:淀粉不溶于水,无甜味,葡萄糖溶于水,有甜味。
材料二:淀粉在植物体内的转化与在人体内被消化的过程类似。
材料三:气温在短时间内下降至0℃及以下,会引起植物体内液体凝固,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溶液中可溶性糖的浓度高低变化会引起溶液凝固点的变化。
材料四:谚语“箱重见晴天,霜打红日晒。”
【答案】①青菜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低温下呼吸作用减弱,淀粉积累的多;②淀粉在青菜体内分解成葡萄糖;③青菜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导致其中液体的凝固点降低,青菜细胞中的液体不易凝固,不易被冻死;④青菜细胞中的淀粉分解产生的有甜味的葡萄糖增加,使青菜更甜了。
答案示例:
冬天有霜的日子往往是晴天,光照强,青菜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有机物)多;冬天有霜的日子气温低,青菜呼吸作用减弱,消耗淀粉(有机物)少,积累的淀粉(有机物)增多;青菜体内的淀粉会转化为葡萄糖;为防止短时间内气温低引起体内液体凝固,青菜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使液体的凝固点降低,青菜细胞中的液体就不易凝固,因此青菜不易被冻死;同时,由于青菜细胞中有甜味的葡萄糖增加,使青菜更甜了。
示例:青菜体内的淀粉会转化为葡萄糖;为防止短时间内气温低引起体内液体凝固,青菜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使液体的凝固点降低,青菜细胞中的液体就不易凝固,因此青菜不易被冻死;同时,由于青菜细胞中有甜味的葡萄糖增加,使青菜更甜了。
示例:青菜体内的淀粉会转化为葡萄糖;为防止短时间内气温低引起体内液体凝固,青菜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使液体的凝固点降低,青菜细胞中的液体就不易凝固,因此青菜不易被冻死。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呼吸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
39.(2021·温州)我国北方由于冬季气温低,需借助温室大棚才能种植蔬菜。普通温室大棚,需消耗大量煤来维持蔬菜种植所需的温度。某科研团队设计出一种不耗煤且能促进蔬菜高产的“节能日光温室”(如图),适合冬季在我国北方不同纬度地区使用。其结构特点如下:
①温室前部采用固定的透光棚膜.
②不同纬度的温室,其“前屋面角度”不同。
③温室后墙装有塑料管,管内循环流动着大量的水。
④温室顶部具有特殊材料制成的保暖卷帘,白天收起,夜晚展开覆盖在透光棚膜表面。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寒冷冬季北方不同纬度地区,使用“节能日光温室”既节能又能促进蔬菜高产作出解释。
【答案】示例:不同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通过温室前屋面角度的调整,使得蔬菜获得充足光照,同时由于温室效应,棚内温度升高,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蔬菜生长。后墙塑料管内水的质量大、比热大,白天吸收的热量多,夜晚释放热量也多;夜晚保暖卷帘盖上,减少温室散热,避免夜晚温度过低冻伤蔬菜。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
【解答】不同纬度地区,其太阳直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要通过调节透光棚膜的角度,尽可能的增大光照强度,有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温室中塑料管中的水和保暖卷帘,可以维持大棚内的昼夜温差不至于太大,具有保护作物的作用;
故答案为: 不同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通过温室前屋面角度的调整,使得蔬菜获得充足光照,同时由于温室效应,棚内温度升高,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蔬菜生长。后墙塑料管内水的质量大、比热大,白天吸收的热量多,夜晚释放热量也多;夜晚保暖卷帘盖上,减少温室散热,避免夜晚温度过低冻伤蔬菜。
40.(2018·衢州)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威。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
【答案】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 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ATP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杨梅的保鲜主要是减弱杨梅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呼吸作用是跟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冰箱能够达到低温的环境;故答案为: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
1 / 1浙江省2018-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汇编5:绿色植物
一、单选题
1.(2022·金华)阳台种植满足了一些城市白领的田园梦。小科在阳台上种植的番茄进入挂果期,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番茄的果实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
B.番茄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C.番茄的根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D.番茄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2021·杭州)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新桥村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全部木质部 C.部分韧皮部 D.部分木质部
3.(2021·丽水)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4.(2020·衢州)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纵切片,视野如图所示。视野中的区域位于根尖结构的(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
5.(2020·湖州)叶绿素是一类含镁的有机物,是叶绿体中的重要色素,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绿素( )
A.主要吸收白光中的绿光
B.存在于植物体的每个细胞中
C.能溶解在酒精中
D.含有的镁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6.(2020·金华·丽水)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用如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先在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则试管B中应加入等量的( )
A.已浸水及消毒的绿豆种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7.(2020·温州)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A. B.
C. D.
8.(2020·绍兴)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树皮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来,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说法正确的是( )
A.松脂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
B.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
C.对种子的保护是对环境的适应
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
9.(2020九下·宁波保送考试)下列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
D.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O2浓度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b点好
10.(2019·台州)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O5N4Mg,推测叶绿素中的( )
A.镁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
B.氮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C.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D.氢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
11.(2019·温州)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箱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去掉铝箱,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 )
选项 遮光部位 未遮光部位
A 不变蓝 不变蓝
B 不变蓝 变蓝
C 变蓝 不变蓝
D 变蓝 变蓝
A.A B.B C.C D.D
12.(2019·湖州)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13.(2018·嘉兴)近年来,罗汉松逐成为市道路绿化的笼。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14.(2018·嘉兴)卷柏是一种奇特的蕨类植物。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随风而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继续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卷柏的生存环境仅限于平原与海滩
B.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没有固定功能
C.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
D.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有机营养
15.(2018·嘉兴)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
A.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16.(2018·台州)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褪色时间过短 B.光照时间过短
C.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 D.铝箔遮光不严
17.(2018·绍兴)下列结构对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18.(2018·金华)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2018·衢州)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二、填空题
20.(2022·金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已成为大家共识。人们食用的马铃薯(如图)通常长在地下,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淀粉,是我国的五种主食之一。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马铃薯中的淀粉主要是由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的。由此可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马铃薯中的淀粉需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21.(2021·嘉兴)如图是小嘉家中铺设的一块实木地板,可以看出明显的年轮。其中 (选填“甲”或“乙”)所示部分是在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的时候形成的春材。与本地树木相比,生长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树木,往往没有明显的年轮,原因是 。
22.(2021·湖州)如图是大棚种植蔬菜的实景图。
(1)大棚内能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 的催化作用,从而促进蔬菜快速生长。
(2)采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法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吊袋一般固定在植物枝叶上端约40厘米处,如果太低,由于二氧化碳 ,从而大量积聚在地面附近,导致根系的 减弱,致使获得的能量不足从而影响根系发育。
23.(2020·衢州)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 。
(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氰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糖类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 导管 B.光合作用 导管
C.呼吸作用 筛管 D.光合作用 筛管
24.(2020·台州)某地区发现一种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确定该植物叶片在生命活动中总是处于卷曲状态,右图为其显微结构示意图。
(1)该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 (选填“上”或“下”)表皮附近,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2)科学家猜测该植物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这一猜测的有 。
A.气孔着生部位向内凹陷
B.叶片卷起,水蒸气可以积聚在卷起的叶片内
C.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25.(2020·嘉兴)如图,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遇到适宜的植物就缠绕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体内吸取有机养料。
(1)茎黄色、叶退化,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 A 茎的 。菟丝子与植物 A 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
26.(2019·舟山)春天来了,许多植物会开出鲜艳的花,花儿凋谢后结出果实。下图所示为某种花的剖面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结构图能否用来表示桃花并说明理由 。
(2)经传粉受精,子房发育成果实。该发育过程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来自于植物的 (填一种生理作用)。
27.(2019·杭州)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人足量的含有同位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C的部位),据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 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选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髓”)
(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8.(2019·宁波)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 作用引起的。
(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29.(2022·湖州)小越发现家里种的仙人球晚上开花了(如图所示),感到非常好奇。向经验丰富的花农咨询后,她了解到多数仙人掌科植物在夜间开花,而且花期很短。多数仙人掌科植物不在白天开花而在夜间开花,有什么意义呢?查阅资料后发现,植物花瓣也会进行蒸腾作用,植物夜间开花能减少水分散失。为了验证花瓣也能进行蒸腾作用,她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一:选取一片仙人球花瓣,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将A、B两张相同的氯化钴试纸相对应地贴在花瓣的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固定。另取一张氯化钴试纸置于仙人球所处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三张氯化钴试纸的变色情况。
实验二:分别撕取花瓣的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寻找某一种结构。
(1)实验一中氯化钴试纸C的作用是为了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二中小越在低倍显微镜下想要寻找的结构是
(3)多数仙人掌科植物夜间开花的意义:
①植物花瓣在夜间开花比白天开花能有效减少水分散失。
②沙漠中的大多数动物昼伏夜出,在取食花蜜的同时帮助仙人掌 ,从而使仙人掌生命代代相传。
30.(2021·丽水)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1)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球,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 作用产生;
(2)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 。
31.(2020·宁波)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同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 200 全部紫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 (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
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写出两个)
(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
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四、解答题
32.(2022·宁波)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先将两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利用 作用分解叶片原来积累的淀粉。
(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光照数小时后,从两盆天竺葵上各摘下一片叶子,经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 (填“甲”或“乙”)中的叶片。
(3)实验中小宁发现钟罩内壁出现水珠,这些水珠 (填“是”或“不是”)全部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33.(2019·绍兴)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作物。
(1)如图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间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信息作出解释。
(2)农民常常通过施农家肥来提高甘蔗产量,请写出该方法蕴含的科学原理。
34.(2019·嘉兴)春天来了,许多植物会开出鲜艳的花,花儿凋谢后结出果实。下图所示为某种花的剖面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结构图能否用来表示桃花并说明理由 。
(2)经传粉受精,图中的 将发育成果实(填序号)。该发育过程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来自于植物的 (填一种生理作用)。
(3)很多果实发育成熟后,果皮的颜色变得鲜艳、果肉变软,并散发出香味。试从利于生物繁衍的角度分析,果实这些变化的意义是 。
35.(2018·宁波)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的马铃薯属于该植物的 (填器官名称)。
(2)把切好的土豆丝放入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土豆丝变得硬挺,从细胞液浓度分析这主要是因为 。
(3)如图是发芽的马铃薯,种入土壤后长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36.(2018·台州) 1986年,陈日胜在海滩盐碱地发现一株1.6米高的海水稻。他取下这株海水稻的522粒 种子,在海边经过多年的育种、选种和试种,培育出了海水稻的优良品系。
(1)普通水稻在盐碱地很难存活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 根毛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优良稻种的培育是利用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通过逐代的选择获得。
37.(2018·绍兴)科研小组在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如图。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2)科研小组开展上述研究活动的目的是 。
(3)若仅考虑光合作用,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 的土壤中生长。
(4)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
五、综合说理题
38.(2021·衢州)冬天,青菜不易被霜冻死,被霜冻过的青菜吃起来反而更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请根据以下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材料一:淀粉不溶于水,无甜味,葡萄糖溶于水,有甜味。
材料二:淀粉在植物体内的转化与在人体内被消化的过程类似。
材料三:气温在短时间内下降至0℃及以下,会引起植物体内液体凝固,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溶液中可溶性糖的浓度高低变化会引起溶液凝固点的变化。
材料四:谚语“箱重见晴天,霜打红日晒。”
39.(2021·温州)我国北方由于冬季气温低,需借助温室大棚才能种植蔬菜。普通温室大棚,需消耗大量煤来维持蔬菜种植所需的温度。某科研团队设计出一种不耗煤且能促进蔬菜高产的“节能日光温室”(如图),适合冬季在我国北方不同纬度地区使用。其结构特点如下:
①温室前部采用固定的透光棚膜.
②不同纬度的温室,其“前屋面角度”不同。
③温室后墙装有塑料管,管内循环流动着大量的水。
④温室顶部具有特殊材料制成的保暖卷帘,白天收起,夜晚展开覆盖在透光棚膜表面。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寒冷冬季北方不同纬度地区,使用“节能日光温室”既节能又能促进蔬菜高产作出解释。
40.(2018·衢州)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威。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叶的形态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在完成受精作用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就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解答】A:番茄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A错误。
B:番茄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B错误。
C:有机物是植物的叶光合作用产生的,C错误。
D:番茄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皮的木质部和韧皮部。
【解答】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所以又有“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说法。因此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A正确;
BCD、化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细胞分裂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它的本质是DNA和蛋白质,细胞不分裂时,遗传物质以丝状存在于细胞核内。当细胞进入分裂状态时,遗传物质高度螺旋化,形成诸如"X"的形状,这时的遗传物质叫做"染色体" 。可根据图中出现了染色体判断此处细胞在进行分裂,再确定此处的结构是什么;
2、根尖结构分为根冠区、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分生区细胞能不断进行分裂。
【解答】由图示中细胞核内出现了染色体可知,此处细胞在进行分裂,据此可知此处是根尖的分生区,B选项正确。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
2、植物体中只有部分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结构,根、茎、叶的表皮等都没有叶绿体结构。绿色的嫩茎和叶中的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具有叶绿体结构;
3、叶绿素易溶解在酒精中;
4、 镁是形成叶绿素结构的重要元素,没有镁的存在不能形成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A、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反射了绿光而显示出的颜色,A错误;
B、植物体中的很多细胞其实也是没有叶绿素的,B错误;
C、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说法正确,C正确;
D、镁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金属元素,主要不是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的,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中需要控制研究的因素不同而使其他因素都相同。根据探究的问题可以确定控制的变量。
【解答】由题中信息“ 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 ”可知,实验需要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的产物,需要控制一组有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另一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并使其他条件都相同。由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可知,B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 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与A相同。A、B形成对照,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主要由叶从空气中获得,水主要由根吸收运输到叶。
【解答】A、图中叶片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应该是植物的呼吸作用,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进入叶片,氧气离开叶片,符合光合作用过程,B正确;
C、光合作用时氧气应该是离开叶片,水应该进入叶片,C错误
D、氧气和二氧化碳符合光合作用,但水应该是进入叶片的,图中是离开了,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茎的运输作用;种子的结构;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生物机体通过自身适应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定义为“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现象”,生物体在构造上或功能上能产生变化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分两种:表现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
【解答】A、松脂是有机物,所以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的;故A错误;
B、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所以其种子外起到保护作用的是种皮;故B错误;
C、扭叶松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如果种子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松树这个物种就灭绝了,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C正确;
D、草木灰对种子的萌发没有任何作用,草木灰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A、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如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多,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2可知,随着施用同-农药的次数增加,把没有抗药性的害虫杀死,有抗药性的害虫活下来,因此有抗药性的害虫比例会增加,所以b点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所占百分比比a点大.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催化能力最强,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4可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b点时最低,表明b点时果蔬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果蔬储藏室内的氧气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C点好,而不是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b点好, 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10.【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分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解答】A.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肯定不包括镁元素,故A错误;
B.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肯定不包括镁元素,故B错误;
C.叶绿素中的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故C正确;
D.植物蒸腾作用是水分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肯定不包括氢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即没有光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遮光部位不能产生淀粉,而不遮光的部分则会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不变蓝色,不遮光部分会变蓝色;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A、根据荷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进行解答;
B、叶柄和茎中的孔道将空气送到根部;
C、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
D、根据植物的生殖发育进行解答。
【解答】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与晚上都进行,故A错误;
B、叶柄和茎中的孔道,将空气送到根部,故B正确;
C、藕中的丰富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提供的,故C错误;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A、对于植物来说光合作用越强越有利于生存;故A错误;
B、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反而会抑制呼吸作用;而搭棚就是防止温度过高的;故B错误;
C、给罗汉松搭棚主要是为了遮阳,减弱罗汉松受到的光照强度;可以降低罗汉松的蒸腾作用,因为受到光照越强,蒸腾作用也就越强,这样罗汉松会损失大量水分,导致体内缺水死亡;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这种棚子是无法防止有害的昆虫靠近罗汉松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知识点】孢子植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无机盐,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
【解答】A、由题干信息可知,卷柏在 水分充足时即可生存,不一定在平原和海滩;故A错误;
B、 植物的根除了吸收水和无机盐之外,还有固定植株的功能;故B错误;
C、 卷柏在水分不足时,缩成圆球 进行迁移,水分充足时即可生存;这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故C正确;
D、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取水和无机盐,不会吸收有机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该题是新材料的信息类题型,并考查相关科学的知识点;
【解答】A、在生产中加入催化剂能够明显提高产量,有利于产品的生产,需要考虑;故A正确;
B、 塑料存在较大的污染,所以需要考虑是否可以降解;故B正确;
C、 化学性质的稳定性涉及产品的使用;故C正确;
D、 新型塑料原料来自二氧化碳,最终还是 回到大气中,所以不需要考虑;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6.【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本实验正常操作的结果是: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解答】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黃色,说明生成的淀粉较少,表明在选叶遮光后光照过程中,光照时间过短,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偏少导致的,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17.【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无机盐,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
【解答】A、根毛是主要的吸水部位;故A错误;
B、 保卫细胞形成气孔,是水和气体的通道,气孔的开闭可以调节蒸腾作用强弱;故B正确;
C、 小肠绒毛能增大小肠的面积,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故C正确;
D、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其功能是感受和传导刺激;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8.【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树皮木栓层,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 表皮: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韧皮纤维:富有弹性,对茎有支持作用; 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 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解答】由图可知,甲为树皮;乙为韧皮部;丙为髓;丁为木质部;由题干信息可知,松材线虫寄生在木质部,所以应该在丁;
故答案为:D。
19.【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筛分子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位于树皮和形成层之间。其可分为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两种。筛管为韧皮部的基本成分,有机物(糖类、蛋白质等)及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由他们来完成。韧皮纤维质地坚韧,抗曲挠能力较强。为韧皮部中担负机械支持功能的成分。
【解答】A、吸收二氧化碳,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光合作用;故A正确;
B、 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呼吸作用;故B正确;
C、 c如果是水分,从茎中进入到叶片所需的动力是由蒸腾作用产生的;故C正确;
D、 有机物是由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0.【答案】(1)自上而下
(2)小肠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
【解答】(1)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故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1.【答案】甲;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木质茎的生长,解答时可以从茎的结构、形成层的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状况有关,由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由活动有盛有衰,这就使其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薄有厚。因此,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出现差异,因而出现年轮。由于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时,形成层细胞开始分裂,分裂后的细胞大而壁厚,颜色鲜嫩,因此甲所示部分是在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的时候形成的春材。与本地树木相比,生长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树木,往往没有明显的年轮,由于一年内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形成层的活动几乎整年不停,这样在木材中就难以看出生长轮或年轮的分界线。
故答案为:甲;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2.【答案】(1)酶
(2)密度比空气大;呼吸作用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酶及其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间接影响蔬菜的生长。
(2)在设施蔬菜栽培中,气体交换受到限制,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补充到温室内,造成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不足,使蔬菜长期处于二氧化碳饥饿状态,光合作用缓慢,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需采取人工方法补充二氧化碳。
【解答】(1)由于温度对酶活性有影响,因此大棚内能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酶的催化作用,从而促进蔬菜快速生长。
(2)采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可以适时补充保护设施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其保持适宜蔬菜、瓜果光合作用所需的浓度,增加干物质的积累,进而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吊袋一般固定在植物枝叶上端约40厘米处,如果太低,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从而大量积聚在地面附近,导致根系的呼吸作用减弱,致使获得的能量不足从而影响根系发育。
故答案为:(1)酶(2)密度比空气大;呼吸作用
23.【答案】(1)煮熟煮透(或开盖煮、焯水浸泡等,其他有加热、高温处理方法的合理答案也给分)
(2)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3)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 氰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 ”可知,通过加热可使HCN沸腾跑出;
2、由题意知,”出青“是因为受光照引起的,所以可通过避免使长高的雷竹笋受到光照;
3、蒸腾作用是将根吸收的水从叶中散发出去。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
【解答】(1)由题意可知,温度只要达到或超过 26℃ 时,HCN就会沸腾跑出,所以 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煮熟煮透(或开盖煮、焯水浸泡等);
(2)”出青“是因为受光照引起的,所以可通过避免使长高的雷竹笋受到光照,所以 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
(3)糖类是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其运输的结构是筛管,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 煮熟煮透(或开盖煮、焯水浸泡等,其他有加热、高温处理方法的合理答案也给分) (2) 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3)D
24.【答案】(1)上
(2)A;B;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由该植物的叶片的结构可知,其上表皮能够接受光照,而其他地方难以接受光照,所以其叶绿体主要分布在上表皮附近;
(2)A、气孔向内凹陷,植物的蒸腾作用相对会弱许多,可以较好的保水;故A正确;
B、叶片卷起,这样水蒸气拒绝在叶片内,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故B正确;
C、 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少叶片下表面水的蒸发,从而减少水分散失;故C正确;
故答案为:(1)上;(2)ABC。
25.【答案】(1)叶绿体
(2)筛管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 菟丝子叶退化(无叶),利用吸根从别的植物中吸取有机养料。从菟丝子茎黄色、无叶可知菟丝子的细胞结构中是不含叶绿体的;
2、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韧皮部中的筛管。
【解答】(1)根据题中信息“ 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 ”可知, 菟丝子这种植物是不含叶绿体结构的,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在韧皮部的筛管,所以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 A 茎的筛管。
故答案为:(1)叶绿体 (2)筛管
26.【答案】(1)否,因为桃花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该花的子房内却有多个胚珠。
(2)光合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花的结构
【解析】 【分析】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解答】(1)桃花的发育形成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所以其子房内只有一粒胚珠,而图中的花含有多个胚珠,则其不可能是桃花;
(2)植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与其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 否,因为桃花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该花的子房内有多个胚珠;(2)光合作用.
27.【答案】(1)气孔
(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韧皮部
(4)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尿酸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二氧化碳气体主要是通过气孔进入到叶片中的;
(2)二氧化碳被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其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 14C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而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根部的;
(4) 14C先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在植物体外的空气中发现了含有 14C 的二氧化碳,则说明有机物被分解了,植物体内分解有机物的作用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气孔;(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3)韧皮部;(4) 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14C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28.【答案】(1)蒸腾
(2)甲
(3)减少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甲装置在阳光下,发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乙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下,发生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解答】(1)在实验的过程中,两个装置中的绿萝都发生了蒸腾作用,水被根吸收,被茎和叶散发出去;
(2)在实验过程中,甲装置在阳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生成了氧气,而乙装置在黑暗的环境中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甲装置的含氧量较高;
(3)在实验过程中,乙装置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有机物总量较实验前会减少;
故答案为:(1)蒸腾;(2)甲;(3)减少。
29.【答案】(1)空气中水分
(2)气孔或保卫细胞
(3)传粉
【知识点】蒸腾作用;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无水氯化钴试纸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检验水分子的存在,这是因为氯化亚钴遇水会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六水氯化亚钴。氯化亚钴是蓝色的,而六水氯化钴是粉色的,因而有此效果。
(2)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或闭合由保卫细胞调节。
(4)花药中的花粉成熟后会四处飘散,花粉从花药落到雌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解答】(1)根据氯化钴试纸的用途分析,实验一中氯化钴试纸C的作用是为了排除空气中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二中小越在低倍显微镜下想要寻找的结构是气孔或保卫细胞。
(3) ② 漠中的大多数动物昼伏夜出,在取食花蜜的同时帮助仙人掌传粉,从而使仙人掌生命代代相传。
30.【答案】(1)蒸腾
(2)吊兰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释放量
(3)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燃烧木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等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密封装置内的水珠,主要是来自于吊兰的蒸腾作用;
(2)吊兰放在光照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由于其始终在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光合作用速率要大于呼吸作用速率,这样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才会降低;
(3)在大棚中增加CO2含量的方法常见的是放入适量干冰、在大棚中烧炭、或者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等;
故答案为:(1)蒸腾;(2) 吊兰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释放量;(3) 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燃烧木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等.
31.【答案】(1)失水
(2)光照、温度(合理即可)
(3)无性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2、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水分、光照和温度等。在研究绣球花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的实验中,控制土壤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而使其他因素相同;
3、扦插是剪取植物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指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繁殖新个体的方式。
【解答】(1) 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时, 会使根毛细胞会失水, 而造成绣球植株损伤甚至死亡;
(2) 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光照、温度;
(3)扦插是利于植物的茎长成新的植株,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故答案为:(1)失水 (2)光照、温度 (3)无性
32.【答案】(1)呼吸
(2)乙
(3)不是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即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1)实验前应先将两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利用呼吸作用分解叶片原来积累的淀粉。
(2)甲装置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故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光照数小时后,从两盆天竺葵上各摘下一片叶子,经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乙中的叶片。
(3)实验中小宁发现钟罩内壁出现水珠,呼吸作用的产物也有水,故这些水珠不是全部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33.【答案】(1)解:甘蔗中上部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头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被消耗,浓度降低。下部光线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高度: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往下运动,所以下部二氧化碳浓度高。
(2)解:农家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农家肥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有利植物的生长:有机物分解后可以形成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由图可知,晴朗的白天甘蔗高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低,低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高;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说明甘蔗低的地方呼吸作用强,高的地方呼吸作用弱;由于植株高处叶片的遮挡,低的地方不能接受到光照所以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会依然进行呼吸作用,导致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2)农家肥富含有机物,可以补充土壤中腐殖质,从而提高土壤肥沃程度,有利于甘蔗的生长,且有机物会导致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结构,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还能产生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甘蔗中上部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头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被消耗,浓度降低。下部光线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高度: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往下运动,所以下部二氧化碳浓度高;(2) 农家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农家肥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有利植物的生长:有机物分解后可以形成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
34.【答案】(1)否,因为桃花的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该花的子房内有多个胚珠
(2)丙;光合作用
(3)能吸引动物来食用,利于种子在自然界中散播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解答】(1)桃花的发育形成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所以其子房内只有一粒胚珠,而图中的花含有多个胚珠,则其不可能是桃花;
(2)果实是由花中的子房发育形成的,即丙;植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与其光合作用;
(3)果皮的颜色鲜艳,散发香味都能够吸引动物来食用,从而把种子带到不同的地方,有利于繁衍;
故答案为:(1) 否,因为桃花的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而该花的子房内有多个胚珠;(2)丙;光合作用;(3) 能吸引动物来食用,利于种子在自然界中散播。
35.【答案】(1)茎
(2)土豆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3)无性生殖(或营养繁殖)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每一种器官各有特点有功能,根据器官的特点和功能可以确定马铃薯属于什么器官;(2)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环境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低于环境浓度时细胞失水;(3)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指不需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就能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解答】(1)食用的马铃薯上能长出芽,一般只有茎上才会长出芽,所以马铃薯是植物的茎;(2)土豆丝变得硬挺是吸收水分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土豆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3)用植物的茎直接繁殖新植株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或营养繁殖)。
故答案为:(1)茎;(2)土豆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3)无性生殖(或营养繁殖)
36.【答案】(1)大于
(2)遗传和变异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1)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就吸水;当细胞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具有音遍性。
【解答】(1)盐碱地的浓度大于水稻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水稻细胞失水,水稻体内的水流盐碱地里,使普通水稻在盐碱地很难存活。
(2)遗传可以使子代能保的性状,利于保持生物的稳定性;变异能使生物个体产生新的性状。因此优良稻种的培育是利用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逐代的选择获得。
故答案为:(1)大于;(2)遗传和变异
37.【答案】(1)叶绿体
(2)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低
(4)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活动叫做渗透吸水。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解答】(1)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故答案为:叶绿体;(2)由柱状图可知,甲乙丙三组中土壤含水量都不相同,根据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只能有一个变量;所以该小组研究的是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故答案为: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由柱状图中的数据可知,含水量越低合成有机物的速率越快;故答案为:低;(4)植物光合作用中水来自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施肥之后,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毛细胞失水,无法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导致光合作用降低;故答案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故答案为:(1)叶绿体;(2)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低;(4)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38.【答案】①青菜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低温下呼吸作用减弱,淀粉积累的多;②淀粉在青菜体内分解成葡萄糖;③青菜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导致其中液体的凝固点降低,青菜细胞中的液体不易凝固,不易被冻死;④青菜细胞中的淀粉分解产生的有甜味的葡萄糖增加,使青菜更甜了。
答案示例:
冬天有霜的日子往往是晴天,光照强,青菜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有机物)多;冬天有霜的日子气温低,青菜呼吸作用减弱,消耗淀粉(有机物)少,积累的淀粉(有机物)增多;青菜体内的淀粉会转化为葡萄糖;为防止短时间内气温低引起体内液体凝固,青菜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使液体的凝固点降低,青菜细胞中的液体就不易凝固,因此青菜不易被冻死;同时,由于青菜细胞中有甜味的葡萄糖增加,使青菜更甜了。
示例:青菜体内的淀粉会转化为葡萄糖;为防止短时间内气温低引起体内液体凝固,青菜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使液体的凝固点降低,青菜细胞中的液体就不易凝固,因此青菜不易被冻死;同时,由于青菜细胞中有甜味的葡萄糖增加,使青菜更甜了。
示例:青菜体内的淀粉会转化为葡萄糖;为防止短时间内气温低引起体内液体凝固,青菜细胞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使液体的凝固点降低,青菜细胞中的液体就不易凝固,因此青菜不易被冻死。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呼吸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
39.【答案】示例:不同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通过温室前屋面角度的调整,使得蔬菜获得充足光照,同时由于温室效应,棚内温度升高,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蔬菜生长。后墙塑料管内水的质量大、比热大,白天吸收的热量多,夜晚释放热量也多;夜晚保暖卷帘盖上,减少温室散热,避免夜晚温度过低冻伤蔬菜。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
【解答】不同纬度地区,其太阳直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要通过调节透光棚膜的角度,尽可能的增大光照强度,有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温室中塑料管中的水和保暖卷帘,可以维持大棚内的昼夜温差不至于太大,具有保护作物的作用;
故答案为: 不同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通过温室前屋面角度的调整,使得蔬菜获得充足光照,同时由于温室效应,棚内温度升高,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蔬菜生长。后墙塑料管内水的质量大、比热大,白天吸收的热量多,夜晚释放热量也多;夜晚保暖卷帘盖上,减少温室散热,避免夜晚温度过低冻伤蔬菜。
40.【答案】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 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ATP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杨梅的保鲜主要是减弱杨梅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呼吸作用是跟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冰箱能够达到低温的环境;故答案为: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