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生命的印记
生命的印记
真正有感染力的艺术是不朽的,也是我们可以用心去感受的。如果说和谐、典雅是一种令人陶醉的美,能带给人轻松的愉快,那么悲壮、崇高就是一种摄人心魄的美,能带给人深沉的震撼。
《父亲》(油画)1980 罗中立
油画《父亲》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农民的典型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瓷碗写实的描绘,具有一种悲剧的震撼力。
工农商学兵组雕(水泥仿石)1959
富有建筑感的整体造型、高昂的时代激情、民族化的艺术处理、饱满的形体结构、与环境呼应协调,是这组大型群像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工农商学兵组雕(水泥仿石)1959
占领总统府(油画)1977
1949年的中国经历了一场大变革——新中国诞生了!
画家们以饱蘸激情的画笔生动地记录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冲上南京总统府楼顶的战士们将一面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硝烟尚未散尽的天空。一个没落的时代结束,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作品中承载了历史的记忆与生命的赞歌,这一刻被艺术化地凝固在作品中成为了永恒。
占领总统府(油画)1977
愚公移山(中国画)
《愚公移山》这幅作品的题材是徐悲鸿酝酿已久的,画家的创作初衷源自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家是想在抗日战争的危急时刻,通过表现愚公挖山不止的乞丐,鼓舞和激励人民大众争取全民族的最后解放。
梅杜萨之筏 籍里柯
《梅杜萨之筏》籍里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大胆地选择了现实生活中具有政治色彩的题材——远洋轮船“梅杜莎”号因政府的失职而导致沉没的事件,向学院派和新古典主义美术发起挑战。画家为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冲破古典传统的束缚开辟了道路。
梅杜萨之筏 籍里柯
加莱义民(雕塑) 1884一1886 罗丹(法国)
加莱义民(雕塑) 1884一1886 罗丹(法国)
《加莱义民》是罗丹的著名作品之一,作品取材于14 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法国北部城市加莱被英军围困,全城处于饥荒的紧要关头,有个名叫欧斯塔斯的市民挺身而出,救了全城人民的性命。1884年,加莱市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决定为他做一尊雕像,罗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研究了加莱城的历史,认为拯救加莱城的不止一个人,而是六个人。罗丹打破了古典雕刻常用的象征性的表现方式,选择了一个如实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场面,并着重刻画了六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牺牲前所表现出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一种生命存在的价值。它是一种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创造,而不是一种无休止的索取。
学习建议
①以“生命的印记”为题,写一篇美术作品简评或观后感。
②可以通过网络或相关读物,查询了解本课所涉及作品的背景资料,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