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1《氓》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1《氓》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2 21:0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可见,爱情,酸甜苦辣。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之名篇《氓》,去领略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吧。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学习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积累文言词句。
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
《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将她抛弃。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当时社会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反映。
作者介绍
《诗经》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内文,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氓》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解说
选自《诗经·卫风》,它是《诗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氓”,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二部分(第3~5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部分(第6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
阅读第一部分(第1~2段),分析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第一段:定情。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他们的婚姻方式是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这两段可概括为相恋,感情基调是热情、幸福的。
阅读第二部分(第3~5段),分析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第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第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
第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这部分可概括为婚变,感情基调是怨恨、沉痛的。
女子婚后表现:境遇悲惨,生活艰辛,但勤劳持家。——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男子婚后表现:朝三暮四,甚至动用暴力。——专横暴躁,三心二意。
阅读课文第六章,回答: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女子怎样的特点?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这一部分写女子清醒坚定地分手。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感情基调是清醒、刚烈的。
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
三处写淇水,是为了给我们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恋爱时“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见证了我对你的温柔和痴情。“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波涛汹涌,见证我对你的忠贞和专一。也见证了你的三心二意,自私无情。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爱情生活的见证人。“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不会与没有准则、欲望没有止境的你白头偕老。
分析本诗是怎样运用赋比兴手法的。
节 手法 方式和效果
第一、二节 赋 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第三、四节 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神伤
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 赋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节 比 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上歧路上越走越远,即男子的欲望没有止境(士也罔极)。也可以比喻女子的愁思无边。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和这样的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
赋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借桑树的自然变化,引出女子恋爱生活的变化
②: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也可以比喻恋爱时的情意浓密。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也可比喻氓的变心,感情的枯竭
③ :比
④:由淇水水势很大的样子,联想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⑤:直接叙述自己婚后不幸的生活
⑥:表达自己对氓的决绝之情
总结比兴手法的作用。
①本诗是叙事诗,比兴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节有起伏。②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③能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总结本文的对比手法。
女主人公:
婚前:幸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载笑载言”
婚后:痛苦:“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劳累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
氓:
婚前:忠厚:“氓之蚩蚩”
婚后:变心凶暴:“士贰其行”“至于暴矣”
作用: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中心思想
本诗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写作特点
1.四言诗
全诗通篇都是四言句,体现了《诗经》的显著特点。
2.赋比兴的手法
全篇用赋,两处用兴,四处用比。
赋:全文铺陈叙述了女子的婚姻悲剧。
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写作特点
比:(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桑叶的沃若与黄陨的对比,是爱情由盛而衰的象征。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伤神。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当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C
当堂检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句意:你去卜卦求神仙,卜筮的结果没有不吉利。B.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句意:请郎君不要生气,以秋天为期(我等你)。C.古今同义,德行。句意:男子行为反复无常,没有准则,三心二意,德行不专。D.古义:快乐。今义:宴会;请人吃酒饭。句意: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当堂检测
2.下列对《氓》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B.《氓》的三、四章用了比兴的手法,用桑叶嫩绿到枯黄这一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的变化,形象鲜明,激发读者联想。
C.“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说明女主人公面对婚姻不幸的痛苦还无法向亲人倾诉,只能一个人暗暗地忍受。
D.诗中的女主人公明明知道这样一个爱情定律:“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可是她还是沉迷于爱情之中,与“氓”结婚,最后境遇悲惨。
D
当堂检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诗中的女主人公明明知道这样一个爱情定律……”错,女主人公是结婚之后才得出第三章的痛苦教训,不是早就知道的。故选D。
当堂检测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①⑥②⑤③④ B.②④①⑥⑤③ C.③④①⑤②⑥ D.④①②③⑤⑥
C
当堂检测
解析:从语段横线后的“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来看,横线处的最后一空应填⑥,据此排除A、B两项;正因为《诗经》“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才会有“诗三百”的称谓,故③应在④前,据此排除D项。故选C。
当堂检测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对比手法表现女主人公为心上人时悲时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嫁到“氓”家后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用“斑鸠”来作比,劝告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答案:(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于嗟鸠兮;无食桑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