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运动课件(共9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通用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运动课件(共9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6 11:0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2张PPT)
第一编 
专题突破
专题一 社会再生产四环节
地 理
内容索引
高频考点 能力突破 
聚焦热点 素养培优
[真题扫描 考向分析]
考点 真题扫描 考向分析
时间计算 (2021广东卷,10)考查不同地区区时的统一计算 1.以时事热点为情境、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时间的计算
2.以简单的图形或文字材料为背景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考查时间计算、日期划分等基本规律
(2018全国卷Ⅱ,6)以经纬网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考点 真题扫描 考向分析
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 (2021河北卷,7~8)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以某住宅小区日影朝向和长短为命题情境,考查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以具体生活情境为素材,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日期的判断
3.以工程建设等为情境,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021全国卷Ⅱ,4)考查根据昼夜长短推测日期 (2021山东卷,12~13)考查太阳的视运动规律及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推测日期 [构建网络 回扣基础]
答案 ①24小时 
②地方时 
③右 
④左 
⑤黄赤交角
高频考点 能力突破 
[典例分析 悟考法]
考点一 生产
命题视角一:地方时计算
【典例1】 (2020浙江7月选考)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时 B.6时
C.7时 D.8时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尝试解答](1)     (2)    
D
C
命题视角二:区时计算
【典例2】 (2021广东卷)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运载火箭名称 发射场 发射时间
中国长征5号B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
欧洲织女星 库鲁(5°14'N,52°47'W) 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
美国猎鹰9号 卡纳维拉尔角 (28°29'N,80°35'W) 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
(1)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  )
A.长征5号B、织女星、猎鹰9号
B.长征5号B、猎鹰9号、织女星
C.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
D.织女星、猎鹰9号、长征5号B
(2)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尝试解答](1)     (2)    
C
B
命题视角三:日期变更
【典例3】 (2018海南卷)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审答流程
[尝试解答]   
D
[归纳提升 学技法]
1.巧用综合思维
解答时间计算类
题目
2.巧妙判定时间计算中的已知时间
(1)试题材料中所给的重大事件,热点生活、生产事件发生的时间,往往指当地区时,可依据其经度确定时区。
(2)利用晨昏线上的特殊点可判断地方时。
特 殊 点 图1 图2 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中点) C D 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昏线中点) A G 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
晨线与昏线的 交点 晨昏线与极昼 范围的切点 刚好极昼,日出时间为0时 B E 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24:00或0:00
晨昏线与极夜范围的切点 极夜后首次日出时间为当地时间12时 无 F 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12:00
(3)二分日前后,全球各地日出时间大约为6:00,日落时间大约为18:00。
(4)某地太阳光直射时为当地时间12:00,即正午时分。
(5)一天当中当地气温最高时约为14:00。
(6)一天当中当地气温最低时为日出前后。
3.巧妙计算日期占比问题
关键是找两条线,即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
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比例,可以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180°经线表示日界线,之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0时所在经线,最终则可以根据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0时所在经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下图为新的一天占全球1/4的示意图:
4.根据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地方时刻
日出时间=12-1/2昼长=1/2夜长
日落时间=12+1/2昼长=24-1/2夜长。
[经典对练 得高分]
(2021湖南郴州第三次质检)巴西基督像加基座高达38米,矗立在海拔710米的科科瓦多山顶,俯瞰着整个里约热内卢市(23°S,43°W)(左图),是巴西最著名的地标之一。2020年6月21日当地正午,到此观光的小明同学发现基督像日影正好投向基督像右手正下方(右图),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1日(  )
A.1时 B.12时
C.20时 D.23时
2.巴西基督像面朝(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当地(23°S,43°W)位于南半球,西三区,当地正午,即西三区区时为12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西三区早11个小时,所以北京时间为12+11=23时。D正确。第2题,2020年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日影朝向正南,由图可知,此时基督像右手指向南方,所以基督像面朝东方。A正确。
(2021湖南衡阳一模)深空站是用来和航天器进行通信测量以及发号施令的观测站,受地面曲率影响需全球布局。在探月工程带动下我国建立了深空测控网,由喀什深空站(39°N,76°E)、佳木斯深空站(46°N,130°E)及阿根廷深空站(39°S,68°W)组成,对深空航天器的测控覆盖率接近90%。据此完成3~4题。
3.深空站全球布局主要考虑(  )
A.资金 B.技术 C.经度跨度 D.纬度跨度
4.三个深空站地方时处于同一个日期持续时间为(  )
A.10小时48分 B.13小时12分
C.7小时48分 D.3小时12分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考虑到航天器绕地飞行轨道、地球球体形状,为实现对深空航天器的连续测控覆盖,深空站的布局应该在经度上间隔约120°,才能保证对飞行器实施实时监控,我国深空测控网并不是最优的地理布局,对深空航天器的测控覆盖率只接近90%。C正确。第4题,三个深空站地方时处于同一个日期,应该是从阿根廷深空站(68°W)为0时开始,此时中国东北部佳木斯深空站(130°E)地方时为该日的13时12分,三个深空站地方时处于同一个日期持续时间为24时-13时12分=10小时48分。A正确。
点睛 考查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常规知识才能解答,熟记全球两天的分界线,一条是日界线,大部分与180°经线重合,另一条是0时经线。
[易错防范 不失分]
(2021湖南五市十校联考)2019年6月13日,挪威小岛索马若伊300多位居民请愿取消传统计时(首都奥斯陆时间)。岛上每年5月18日开始出现“日不落”现象。下图示意挪威地理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索马若伊岛居民请愿取消传统计时是
因为当地(  )
A.距离首都远 B.昼夜变幅大 C.常住人口少 D.地理面积小
6.每年索马若伊岛“日不落”现象持续时长最接近(  )
A.50天 B.60天 C.70天 D.80天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索马若伊岛虽与首都纬度差距较大,直线距离较远,但本地地方时与首都奥斯陆在同一时区,时间差值并不大,因此距离导致的时差并非其取消传统计时的依据;索马若伊岛位于70°N附近,昼夜变幅大,漫长的白昼或者黑夜使得按照国家法定时间安排生活节律非常不便;常住人口、地理面积与取消传统计时关系不大。B正确。第6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该岛5月18日开始出现“日不落”现象,5月18日至夏至日约35天,之后与之对称的大约至7月27日,都会出现“日不落”现象,持续时长共约70天。C正确。
易错说明第5题易错误选择A。正确的认识是只有东西方向上经度相差较大的国家,有时不会以首都所在时区的区时来计时。如俄罗斯东部地区、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等。
考点二 太阳视运动
[典例分析 悟考法]
命题视角一: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典例1】 (2019江苏卷)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尝试解答](1)     (2)    
B
B
命题视角二:太阳方位判定
【典例2】 (2020天津卷)图1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图2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
A.北京 B.银川 C.杭州 D.海口
(2)小区内各住宅楼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夏至日8:00—12:00 B.夏至日12:00—16:00
C.冬至日8:00—12:00 D.冬至日12:00—16:00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尝试解答](1)     (2)    
D
C
[归纳提升 学技法]
1.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1)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日落方位都偏北(太阳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日落方位都偏南(太阳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注: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
(2)出现极昼的地区(除极点)一天内太阳不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0时(24时)太阳高度最小,若位于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位于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位于正南。
拓视野 极昼期间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如下图)
探规律 日影朝向与太阳方位
2.一天中的太阳方位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1)春、秋分: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
(2)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①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②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东北→正北→西北。
(3)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东南→正南→西南。
[经典对练 得高分]
(2021江苏七市二模)2020年某楼盘(32°N,121°E)开盘销售已封顶的1~4号楼。这4幢楼均为18层,层高3米,南北楼间距为50米。下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某日小明在4号楼南阳台,恰好看到日落,当时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6:00 B.17:30
C.18:30 D.19:00
2.小明发现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4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0个月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经度为121°E,因此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相当。小明在4号楼南阳台恰好看到日落,说明该日日落的方位应在西南方向,可确定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日落的时刻应在18:00之前,C、D错误;该地的纬度为32°N,其最早日落的时刻不可能为16:00,因此最可能是17:30,A错误,B正确。第2题,根据地球运动的对称规律可知,正午底楼接受不到太阳照射的时间和再一次开始有太阳照射的时间是关于冬至日对称的,由此可以推测,该楼层再一次开始有阳光照射的日期约为次年2月22日,因此该楼层一年中有4个月正午没有阳光照射,有8个月正午有阳光照射,C正确。
(2021浙江1月选考)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下图为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  )
A.正南 B.东北
C.正北 D.西南
4.若该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时56分,日落地方时为18时59分,正午太阳高度为83.8°,则该学生所在地最可能是(  )
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A.济南 B.广州 C.武汉 D.拉萨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考查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基本关于中午或子夜对称的关系,由材料中“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这一信息,可判断图中观测点正对方向应为正南或正北;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乙为偏东方向(即窗户右侧为东),可判断该窗户朝向正北,即该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第4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与地理位置的判断。由图文材料及上题可以判断,这一日应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3.8°,可知该地纬度约为29.7°N或17.3°N,由选项四个城市可排除17.3°N,故该地纬度约为29.7°N。该地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59,根据日落时间=12+昼长/2,可得昼长为13小时58分,则日出时间为地方时5:01。根据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56,可得该地经度约为91°E。据此可判断该地为拉萨。
点睛昼长夜短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北(北半球)、东偏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北(北半球)、西偏南(南半球),体现了区域认知素养。
[易错防范 不失分]
(2021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下图为鄂州(30°N)某东西走向的街道及其一侧的两座楼房的俯视图。图中箭头为某同学于2021年6月21日记录下来的日出时的太阳光线,该时刻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是东偏北27°。读图,完成5~6题。
5.建筑物的设计与布局会影响到墙面的采光。2月2日(假设为晴天)全天都不能采光的墙面应该是(  )
A.甲楼①墙面 B.甲楼②墙面
C.乙楼①墙面 D.乙楼④墙面
6.为保证乙楼③墙面全年可采光,需合理设置图中β角的数值。下列β值可行的是(  )
A.60° B.65° C.70° D.73°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2月2日(假设为晴天)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图中甲楼的②墙面全天都不能采光;甲楼①墙面、乙楼①墙面下午可以采光,乙楼④墙面上午可以采光,B正确。第6题,为使乙楼的③墙面全年均可采光,即在每年北半球的冬至日时,该墙面仍然可以采光。由图上信息可得知,每年北半球夏至日时,当地日出东北,且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东偏北27°,根据对称规律可知,北半球冬至日日出东南时,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应为东偏南27°,与夹角β互余,为保证乙楼③墙面全年可采光,夹角β要小于90°-27°=63°。A正确。
易错说明第6题由于不会运用对称规律,易出现“蒙”答案现象。太阳入射方位角,夏至日与冬至日关于赤道对称。即该地夏至日太阳从东偏北27°入射,则冬至日日出东偏南27°。即当β角为63°时,冬至日日出时,太阳光线恰好与③墙面平行。因此为保证有阳光照射,该夹角应小于63°。
考点三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典例分析 悟考法]
命题视角一:昼夜长短与季节转换
【典例1】 (2021河北卷)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
A.一直增加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少 D.先减后增
(2)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
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尝试解答](1)     (2)    
D
D
命题视角二:太阳高度与日期判定
【典例2】 (2021山东卷)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图1)。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图2),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广场平面图的指向标应该是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小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柱的影长变长,则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在(  )
A.2月16日前后 B.5月8日前后
C.8月20日前后 D.11月10日前后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尝试解答](1)     (2)    
B
C
[归纳提升 学技法]
1.解答“昼夜长短”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探规律 分析日出、日落方位(时间)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日出、日落方位(时间) 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半年;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
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全球昼夜平分,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某地日出早于6时或日落晚于18时 该地昼长夜短
某地日出晚于6时或日落早于18时 该地昼短夜长
2.解答“正午太阳高度”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3.分析影子长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1)一天中,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日影最短;日出与日落时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一天中日影长短的变化规律:由长到短,再由短到长。
(2)一年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日影最长。
    太阳直射点上正午日影长度为0
[经典对练 得高分]
(2021浙江6月选考)我国某中学组织学生对直立物日影变化进行观测,具体做法:先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再以此杆直立点(甲)为圆心,以杆长为半径绘一半圆。下图为某日杆影变化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标杆影子范围。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
2.若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一年中某时刻地面上昼夜状况与经纬线位置关系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设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q,该中学的地理纬度为α。由图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45°=90°-(α-q) α-q=45° q=α-45°。又因为q的值介于赤道和回归线之间,故0°≤α-45°≤23°26' 45°≤α≤68°26'。故选A。第2题,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其左右两侧的经线应该是对称的,晨昏线应为直线,且与甲地所在经线夹角应为0°~23°26'。故选B。
(2021全国卷Ⅱ)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第3题。
3.上图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
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当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0时到4时左右和18时到24时,小于12个小时,说明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B正确;3月和9月大致昼夜平分,12月昼长远小于夜长,A、C、D错误。故选B。
[易错防范 不失分]
(2021湖南雅礼中学模拟)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各种植物都有特定的临界日长。长日照植物是指每天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是指每天日照时间短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不开花的植物。
近些年来,人们通过南引北移,不断扩大长日照和短日照植物的跨纬度引种。下图示意长、短日照植物在我国随纬度变化的始花期时间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有关P、Q两类植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P属于长日照植物 ②Q属于长日照植物 ③P属于短日照植物 ④Q属于短日照植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在引种时,不但要考虑植物的光周期特性,还必须考虑植物在原产地的具体开花时间。由于北半球绝大多数植物都是在夏半年孕蕾,为了保证引种植物的产量,我们一般会(  )
A.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要引种迟熟品种
B.短日照植物向南引种,要引种早熟品种
C.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种,要引种感光性较弱的品种
D.长日照植物向南引种,要引种感光性较弱的品种
答案 4.B 5.A
解析 第4题,植物每天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这类是长日照植物。植物每天日照时间短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长于临界日长不开花属于短日照植物。图中,P类植物始花期在4月份前后,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随纬度升高昼变长。P类植物的曲线表示始花期随纬度升高而提前,说明P类植物属于长日照植物,①对,③错。Q类植物花期在10月份前后,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随纬度的升高昼变短。曲线形态表示Q类植物的始花期在此期间随纬度升高而提前,说明Q类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④对,②错。故选B。
第5题,跨纬度引种时,不但要考虑植物的光周期特性,还必须考虑植物在原产地的具体开花时间。由于北半球绝大多数植物都是在夏半年孕蕾的,所以一般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时会提早开花,要引种迟熟品种;短日照植物向南引种时会提早开花,要引种迟熟品种。对于一些孕蕾时间在冬半年的植物(如菊花、梅花等),因冬半年的日照时间是越往北越短,向北引种,要引种感光性较强的品种;长日照植物向南引种,由于春季降水多,光照弱,要引种感光性较强的品种。据此判断,A正确。
易错诊断本组题易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理解长、短日照植物的含义,更没有将这个概念与图示相结合。例如图示为长、短日照植物始花期时间,P类植物从较低纬到较高纬始花期均在4月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变长,说明为长日照植物。同理Q为短日照植物。
聚焦热点 素养培优
热点一 传统文化中的地球运动规律
传统文化代表:
(1)二十四节气
简  介
1.二十四节气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各节气冠以反映一年四季变化,雨、露、霜、雪等气候变化物候特征的名称,是指导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2.二十四节气传统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命题探究
1.推断日期:相邻两个节气相差约15天。上半年节气出现在每个月6号或21号左右;下半年节气出现在每个月8号或23号左右。前后最多相差1到2天。依此可换算出每个节气大致日期。
2.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利用已知节气的日期,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根据“来增去减”“近大远小”规律推断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3.对称问题:以二至为对称点,如小满和大暑关于夏至对称,此两日太阳直射同一纬线,因此任何一地这两天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同一时间的太阳方位全部相同。其他任意对称的两个节气均是如此
4.农事活动:利用与农事活动有关的节气考查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知识,如芒种节气
(2)古代计时工具
简  介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方向计时的工具。日晷由晷针与晷盘组成,晷针上端指向北极星,晷盘面向正北方向。根据晷针在晷盘上的影子变化,记录一天中白天的时间
命题探究
1.判定时间:晷针影子在正西,地方时6:00;晷针影子在正东,地方时为18:00。晷针影子落在正下方时为正午,地方时为12:00
2.判定太阳方位:可将晷盘正下方视为正北方位,则正上方为正南方位。晷针影子在晷盘上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影子指向8:00时刻,影子朝向西北,则太阳位于东南
[培优演练]
河南省贾湖遗址(33.5°N)的考古研究发现,古人将骨笛和叉形器组合起来,做成观测正午日影的原始“圭表”,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二分二至的日影末端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古人利用骨笛和叉形器观测时,应将(  )
A.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骨笛东端
B.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骨笛西端
C.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骨笛南端
D.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骨笛北端
2.当古人进行农作物春播时,骨笛上的正午日影末端位于(  )
A.①②之间,正在向②处移动
B.①②之间,正在向①处移动
C.②③之间,正在向③处移动
D.②③之间,正在向②处移动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我国河南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其正南方,正午日影朝正北,因此观测时应将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骨笛南端。第2题,读图可知,①处日影最长,应代表冬至日;③处日影最短,应代表夏至日;②位于二者之间,为二分日。一般我们把3、4、5月份视为春季,因此古人进行农作物春播的时间应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即骨笛上的正午日影末端位于②③之间,正在向③处移动。
(2021天津模拟)我国A市某中学(右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日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完成3~4题。
校园局部平面图
3.A市位于天津(39°N,117°E)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4.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最短时,应该是当地12:00的时候,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4:08,则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可知当地的经度为88°E,天津经度为117°E,则该地位于天津以西,排除A、B;计算可知,冬至日时A市昼长约为8小时16分。冬至日,40°N纬线上的地区昼长大于9小时,A市昼长短于天津。冬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因此该地位于天津以北,所以该市位于天津的西北方,故选C。第4题,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说明日落时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据二十四节气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落时杆影朝向东北,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日落时旗杆的影子朝向正东,立夏时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落时杆影朝向东南,因此惊蛰到立夏这段时间,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故选A。
(2021山东济宁联考)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方向计时的仪器,赤道式日晷的晷针指向北极星,晷面的北面(正面)和南面(反面)都有刻度。当太阳移动时,晷针的影子随之变动,古人以此来确定时刻的变化。下图为新疆某学校的日晷照片。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时刻,北京时间约为(  )
A.7时 B.10时 C.13时 D.16时
6.下列关于这种日晷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当地纬度相等
B.正面观察,晷针的影子呈逆时针移动
C.日晷可以全天候地计时,使用方便
D.晷盘反面的观测时段是秋分到次年春分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结合晷面上的方向可知,图中晷针的影子指向西北方向,并且影子与正西方向夹角为60°,说明太阳所在方位为东南,而且与正东方向角度相差60°,太阳在正东时间为6:00,太阳偏转60°,所用时间为4小时,因此此时时间应该为10时,而该地时间与北京时间大约相差3小时,故北京时间大约为13时,故选C。第6题,地平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A错误;太阳东升西落,影子自东向西运动,正面观察,晷针的影子呈顺时针移动,B错误;日晷是利用影子进行计时的,晚上没有太阳,不可以计时,C错误;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正方;秋分到次年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反方,所以晷盘反面的观测时段是秋分到次年春分,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