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洋务运动说课标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洋务运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一课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标依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分两个层次:
. “列举”为第一层次,是基本的认知要求
. “评价”为第二层次,是高层次的认知要求 说教材 《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开篇课,该单元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是在第一单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展开的。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三个层次中的第一个层次,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探索中的重要一步,讲好这一课,可以为学生学好本单元打下基础。说学情1.你在平时是否关注武汉的历史?
A.是 B.否
2.你获取武汉历史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A.电视介绍 B.到实地参观学习
C.历史课 D.听老武汉人的口头传递
E.从课外读物上获知
3.你了解哪些武汉的近代历史知识?
A.张之洞在武汉办洋务???????? B.辛亥革命在武汉
C.苏联红军支援武汉会战
D.毛泽东与农民运动讲习所
E.其它 1.问卷调查说学情 通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85%学生关注武汉历史,42%的学生知道一些张之洞在湖北办洋务的历史信息,学生对乡土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乡土资料,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学情分析说学情 3.资料搜集 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近代教育三个组,并要求三组学生分别围绕 汉阳兵工厂、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以及自强学堂等关键词搜集1889年—1895年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武汉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等方面的相关历史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身边鲜活的乡土素材的搜集,初步感知洋务运动,为本课教学做铺垫。知识与能力说教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近代企业,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说教学(1)采取由点到面的教法,以学生搜集的 乡土素材的展示为基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全面了解洋务运动。
(2)通过提供多种材料,引发学生互动讨论,从多角度、多层面评价洋务运动。
(3)利用导学案,强化知识的落实,提供及时反馈的便捷平台。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教学 一、教学目标(1)感知洋务派突破传统,寻求富强道路的探索历程。
(2)感悟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客观作用。说教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说教学自主再现历史情景导入历史深度探究历史多元感悟历史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历史 由近及远 引出学习主题 1.课前情境创设张之洞
——为武汉近代化进程作出重大贡献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2.入课情境创设张之洞在武汉创办的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近代教育 二、自主再现历史
教材感知 掌握洋务运动概况 洋务运动的概况(19世纪6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
江南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创办。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汉阳汉阳铁厂汉阳铁厂,前临汉江,后靠龟山。由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1893年建成投产,有大小十个分厂,是当时亚州第一大钢铁联合企业。图为1894年7月3日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 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招商筹办。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海防南洋海军 停泊在旅顺港内的北洋水师军舰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教育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说:“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自从来到美国,人人善用时间,研究学术,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他们不愧为大国国民的代表,足以为贵国争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过于成人。”
——摘自2004年4月21日《中国青年报》所刋《清末中国留美幼童的故事》一文詹天佑和他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洋务运动的概况(19世纪6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设计意图:洋务派的主要活动是本课重点,通过学生动眼、动手、动脑的自主体验,高效率完成学案。这既培养了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洋务运动本身的认知和理解,为后面洋务运动的评价奠定知识基础。 三、深度探究历史
问题引路 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清朝统治面临严重内忧外患问题一: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官僚为什么要兴办洋务? 太平天国全盛时期控制区内忧太平军进军路线图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外患外患: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加剧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清朝统治面临严重内忧外患问题二:当时洋务派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 ……”
——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中 国英 国军事装备PK 当时洋务派认为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落后于西方的“坚船利炮”。 问题三:当时清政府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达到“自强” “求富”的目的。 四、多元感悟历史 材料搭桥 学生讨论 评价洋务运动 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这一阶段的“自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材料三:毛泽东对张之洞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材料四: 从时间上看,世博会创建的历史和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社会转型高度契合。以世博的发展规律看,自1851年至1933年,世博会高举着“科技创造无限”的大旗,直接影响着清末民初之际国人对于器物文明的追求乃至反思:彼时中国顺应时代潮流的近代化探索,由器物文明(洋务运动)开始。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英国展品——蒸汽机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品 从清政府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愿望,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延长了清朝的统治。归纳总结: 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看: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世界潮流的角度看: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中,洋务运动顺应了世界历史进步潮流。板书设计:洋 务 运 动兴起背景活动概况客观评价 内忧外患
工业文明潮流近代企业近代海防近代教育 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维护清政府统治
顺应工业文明大潮…... 毛泽东曾说:“提起中国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今天,湖北人说: “提起武汉的近代化,不能忘记张之洞。”
毫无疑问,提起中国的近代化,不能忘记洋务运动。新课结束语:课外拓展(三选一) (1)撰写历史小论文《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2)办一份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小报。
(3)对洋务运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实地参观考察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请各位专家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