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八课 新年好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具 鼓、锣
教 学 目 标 能用鼓、锣为《小拜年》伴奏。知道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通过创设情境与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材 分 析 歌曲《小拜年》 这是根据湖南花鼓音乐改编而成的儿童歌曲。四二拍,五声徵调式。这是一首只有两个对置乐句组成的复合乐段,前奏和中间扩充部分(间奏)用了同一素材;间奏用了模拟锣鼓声的“咚咚锵”衬词,增强了欢庆的气氛。热烈、欢快的旋律,唱出了人们耍狮子、闹龙灯、庆新年的欢乐场面,特别是配上打击乐器后,更是锦上添花,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芭蕾舞剧音乐《窗花舞》 这是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选曲。《窗花舞》描绘了除夕夜喜儿等待出门躲债的爹爹回家过年的情景:邻居二婶送来了玉米面,喜儿非常高兴地和女友剪窗花,贴门神,贫苦的家庭洋溢着过年的气氛。
重点 难点 重点:能用鼓、锣为歌曲伴奏,感受过年的气氛。 难点:唱准附点节奏、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一、组织教学 二、环境布置,创设情境。 三、学唱歌曲。 欣赏《窗花舞》 师弹琴 唱师生问好歌。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教室有点什么样的气氛呢?老师啊给你们带来礼物猜猜这个礼物是什么? 生:窗花。 2、欣赏《窗花舞》 (1)欣赏《窗花舞》 师:我们要带着问题来欣赏这首歌曲,你们觉得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2)介绍《窗花舞》 学生耐心听。 (3)引导学生贴窗花(布置教室)播放窗花舞歌曲。 部分学生贴窗花。 1、导入。 师:今天我们这里好像是过年一样啊!过年的风俗习惯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拜年,很有意思,很热闹。你们听听湖南的小朋友来给我们大家拜年了,请同学们仔细听,他们如何拜年的?(播放音乐) 生:耍狮子灯,敲锣,打鼓。 让学生们试敲锣和鼓,熟悉乐器. 感受过年的气氛 鼓、锣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学习歌曲 师:同学们敲得很高兴,但如果有节奏敲就更好啦!下面听听老师有节奏得敲一敲,你们来模仿。老师加上衬词,你们也一起来练习一下。 2.生模仿教师动作。 XX X|XX X|XX XX|XX X|| 用锣和鼓引出节奏和衬词.使学生提前熟悉歌曲. 师:同学们敲得不错哦!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找到有衬词的部分你们用小手敲出来,听到“咚”的时候你们可以敲大腿,听到“锵”的时候就拍手,会吗? 让学生自主发现本课的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习歌曲。 (1)师: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自己默唱这首歌曲,看哪位同学能很快学会。生张开嘴巴默唱。 (2)师生唱简谱。 (3)生随琴唱旋律。 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融入小小的环节,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提高同学们的音乐兴趣。 师生按节奏念歌词。 (5)师:请同学来试试?跟老师对唱,我唱一句你们唱下一句。 鼓、锣为歌曲伴奏 鼓、锣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四、创作表演。 五、总结 学会唱准附点节奏 创作歌曲 (1)师:唱得真好,我们还可以运用那些方法,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使拜年的气氛更热烈?生:用锣鼓伴奏,舞蹈表演。 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师:锣鼓应该怎样敲呢?有同学知道吗?生:不知道。 (3)合作表演。分小组合作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收获呢?欢天喜地的锣鼓声带来了新年热闹的消息!在新年时,可以给长辈们唱唱歌,跳跳舞,过新年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希望同学们都能开开心心过,希望同学们每一天都像过新年! 学生举手说出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 学生认真听。 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表述。 最后总结深化。 鼓、锣为歌曲伴奏 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鼓、锣
课后记 按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学本课时已是期末,孩子们已经能感受到新年的脚步,在孩子们都盼着过年的心情下教学本课,应该说教材的安排是因时、因地、因事制宜的。这一课,采用了湖南花鼓戏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仿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锵”的反复出现,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每一次评价、课件的每一页界面、课堂的每一处声响。教师致力于创设一种亲、助、乐的人际情景,利用多媒体营造一种美、趣、智的学习情景,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和谐、愉快、互助的真情空间。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立了三个教学目标,首先在情感上:通过歌曲《小拜年》的学习,充分感受歌曲中表现过新年的热烈喜庆气氛,并通过东北舞秧歌步的学习表现过年时的愉快心情。其次,在知识上:学习歌曲《小拜年》,认识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与镲,并熟练掌握《小拜年》的节奏,完整演唱歌曲。最后,在能力上: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培养学生创编节奏的能力,并且将学会的节奏运用到其他歌曲中。这三个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好,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热闹欢快的场面和热烈喜庆的气氛,并且熟练的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认识了民族乐器鼓和镲还有鼓。在学习歌曲的环节中,我步步深入,循序渐进,让孩子从听辩鼓和镲的声音开始,认识了鼓与镲,之后用小鼓和小镲一起配合,学会了歌曲当中的基本节奏“咚锵,咚锵,咚咚锵”,这样一来为学习歌曲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孩子们从节奏的认识,逐步熟悉了歌曲的歌词,然后很自然的就将歌词加入到歌曲的旋律当中了,所以歌曲学习的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和自然。孩子歌唱的声音我在教学中不断的强调,以小儿歌的形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好听的,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正确演唱歌曲。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