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学制) 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四学制) 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0 10:24: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僻(pì) 战壕(háo) 剥削(xuē)
B.鸿毛(hóng) 追悼(dào) 书籍(jǐ)
C.暂时(zàn) 避免(bì) 局势(shì)
D.寄托(jì) 瞪眼(dèng) 燕山(y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务工人员踏上返乡路,自己精兵简政,却慷慨为家人带上礼物。
B.董存瑞用他的鲜血换来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可谓死得其所。
C.为了买到想要的商品,超市刚开门,人们便一拥而入。
D.来自五湖四海的两万多名建设者,排除万难,与时间赛跑,支援香港同胞抗疫。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打过我们,更没有骂过我们。
B.人总是要死的,而且死的意义有不同。
C.泪水模糊了眼睛,我听不见同学和张先生的反应,只知道全班忽然异样地沉寂。
D.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4.按要求填空。(8分)
(1)大漠沙如雪, 。(李贺《马诗》)
(2) ,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3)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爱国名句,如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 ,或 ”。
(4)《竹石》中最能表现竹子品性的诗句是: , 。
5.综合性学习。(5分)
广饶县某初中六年级要开展以“话说千古英雄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共赴“群英会”]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提示,说出这些英雄的名字。(写出其中的两个即可)(2分)
三过家门而不入。修建都江堰,造福百姓。长途奔袭,大破匈奴。练兵排阵,扫平倭寇。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出卖党的秘密,从容就义。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舍身炸碉堡。上甘岭潜伏被燃烧弹点着,为了战友忍痛牺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众口“说英雄”]点亮历史的星空,你会发现英雄人物如明星般闪耀。请举出一位你最喜欢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并说说你喜欢他(她)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
寒 菊
[宋]郑思肖[注]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肖”是宋朝国姓“赵”(繁体字为“趙”)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
6.诗歌第二句说寒菊“独立疏篱趣未穷”,请简要概括“趣”在何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结合注释来看,诗人写菊花即是写自己,以菊花之高洁傲岸表现自己的坚贞不渝,这种表现手法叫 。(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8分)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 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这些吃食轰动一时,流传甚广。苏轼生活拮据,于是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因为这种糖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4分)
9.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钱锺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虽然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了他的背,但他很快又若无其事地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 ”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头发狂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
C.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因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而他自己对长了这个大肿瘤不感到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D.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夫人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表示终身不改嫁。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10.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趣不苟且”的人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4分)
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
①“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1958年,21岁的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带着这句誓言来到青海。
②那时的青海,遍地荒漠,满目苍凉。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吴天一像胡杨树一样,把根深深扎在青藏高原,以碧血丹心守护高原人民的生命健康,被藏族群众誉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每当谈起自己的经历,吴天一总是说:“中国的高原医学搞得好,不是我吴天一有多了不起,而是高原人民了不起,青藏高原了不起。这里,是我科研事业的‘江河源’!”
③吴天一清晰记得,一名退伍军人被紧急送到医院,他呼吸困难,脸色发紫,大口大口的白沫从口鼻中喷出 医生们两天两夜没合眼,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战场上,敌人的飞机大炮没把我打倒,在高原上得了这种怪病,看样子是挺不过去了!”患者离世前的这句话,刺痛了吴天一的心。
④此后,这种要命的“怪病”接连出现。吴天一意识到,这不是寻常的肺炎、肺充血症,而是高原低氧环境中的特发性疾病。当时,国内关于高原医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吴天一暗下决心,要闯一闯这片“无人区”!经验表明,只有对自然人群的普查率达到90%以上,才能准确掌握疾病的人群分布和患病因素。而在高原上,牧民的毡房动辄相隔几公里,调查之难可想而知。
⑤“群体调查,一家也不能落!问题,可能就在这一家。”话音未落,吴天一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吴天一边治病、边调查,这项调查持续多年,覆盖人群达10万。在系统摸底基础上,吴天一首先提出了“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理论,钻研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原病防治措施。
⑥吴天一写了一篇介绍高原藏族人群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这篇短文竟给他带来了意外收获。“吴天一,你在美国的父母来电话找你了!”1981年的一天,吴天一刚从昆仑山西大滩考察归来,同事兴奋地告诉他。
⑦原来,早在1948年,吴天一11岁时,就同远在美国的所有亲人失去了联系。30多年来,他独自生活、求学、参军、从医。
⑧机缘巧合,大洋彼岸的妹妹翻看报纸时,“吴天一”的名字令她怦然心动。一番辗转联络,电话两端,无尽唏嘘。父母和妹妹向吴天一倾诉相思之苦,呼唤他来美国定居。
⑨吴天一渴望团聚,但他放不下挚爱的事业,更放不下青藏高原和这里的人民。“高原医学只能诞生在青藏高原,我不能离开这里!等攻克‘高原人类适应和高原病防治’的课题后,我再去看望你们!”在给父母的信中,吴天一写道。这又是一次无悔的选择。
⑩常年穿行于高山、草地、冰川,吴天一数不清遭遇过多少回事故。如今84岁的他,虽全身曾14处骨折,却步履稳健;虽经历两次耳膜穿孔、多次白内障手术,却耳聪目明。每年,他都坚持带队到“黄果树”(黄南、果洛、玉树)等地义诊。
2021年6月底,吴天一由西宁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透过飞机舷窗,他深情凝望着这片扎根63年的土地——昔日的荒山,早已变了模样;戈壁滩上,胡杨林蓬勃生长;一条条江河,在高原流淌,百折不回,奔向远方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阅读全文,探究吴天一做出“无悔的选择”留在国内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第③段加点词“刺痛”生动形象地写出患者的话给吴天一带来的极大痛苦。
B.第⑦段运用倒叙,交代了吴天一的身世,为后文写他做出重大抉择作铺垫。
C.第⑩段通过一系列数据写出吴天一经历磨难之多,体现出他对事业的坚守。
D.第 段通过描写环境的改善,赞美了吴天一等为大西北建设做出贡献的人。
三、作文(4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想去看海,这是个人的心愿;希望我的奶奶身体健康,这是我家所有人的心愿;希望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这是全社会人的心愿。
请选择一个角度,以“心愿”为题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6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C 僻→辟。B.籍jí。D.燕yān。
2.A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减人员。此处不符合语境,可改为“节衣缩食”。
3.D A.语序不当,应为“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B.关联词使用不当,“而且”应为“但”。C.搭配不当,“听”应为“看”。
4.答案 (1)燕山月似钩
(2)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击开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岩),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3)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4)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5.答案 (1)大禹、李冰、霍去病、戚继光、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任选两个即可)
(2)(示例)我最喜欢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是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少时便有“精忠报国”之志,长大后率军抵抗金兵的入侵,为收复疆土立下汗马功劳。
解析 (1)调动自己的积累,正确写出与事件对应的人物。
(2)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来写,注意结合人物的精神品质来介绍人物的事迹。
6.答案 ①菊花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②菊花不与世俗为伍、高洁坚贞的独立之趣。
解析 根据首句“花开不并百花丛”可知,百花在春天盛开,独有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表现出菊花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根据第二句“独立疏篱趣未穷”可知,百花已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志趣无穷,表现出菊花不与世俗为伍、高洁坚贞的独立之趣。
7.答案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解析 本诗借用菊花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种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8.答案 有趣的人不苟且(做一个有趣的人)
解析 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一般有三种:题目标明,中间提出,末尾归纳。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是题目“有趣的人不苟且”,也可以是末尾语句“做一个有趣的人”。
9.D D项事例突出唐代名相房玄龄和夫人的深厚感情,与本文观点不符。
10.答案 举例论证。用苏轼身处逆境却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用心做美食,用心写诗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本段“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的观点。
解析 结合第③段内容可知,用苏轼被贬官后,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的例子来说明前面的观点,属于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观点(本段首句),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1.答案 要热爱生活;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要深藏大智慧。
解析 结合第③—⑤段的首句,即文章分论点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12.答案 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吴天一认真负责和坚定执着的性格特点,坚持在恶劣环境下开展调查研究,突出他不畏艰辛的精神品质。
解析 通过“群体调查, 可能就在这一家”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联系前文第④段中“经验表明, 调查之难可想而知”可知,这句话表现出吴天一对待工作高度认真负责和坚定执着的性格特点;吴天一“蹬上皮靴 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蹬”“戴”“跃”“奔”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吴天一斗志昂扬、义无反顾地奔向“高原病”前线的勇士形象,突出他不畏艰辛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13.答案 概括出青藏高原氧气稀薄的状况,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题目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通过第②段中“那时的青海 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可知,标题首先概括了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气候特征,突出了环境的恶劣;通过第⑤段的内容可知,突出人物“有志气”的精神品质;同时,以“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为题目,新颖,不落俗套,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4.答案 高度执着的爱国热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追求;对青藏高原和青藏人民的热爱。
解析 通过第①段中“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可知,吴天一热爱祖国,具有赤子情怀;通过第③段的内容和第④段中“此后 要闯一闯这片‘无人区’”可知,吴天一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第②段的内容和第⑨段中“吴天一渴望团聚 我再去看望你们!’”可知,吴天一热爱青藏高原和青藏人民,以及对事业执着追求。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5.B 第⑦段运用插叙。
16.[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对于“心愿”这个题目,题干的提示性文字提供了写作视角。心愿可以很伟大、很崇高,但这样的心愿往往会流于形式,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立意时要寻找一个较小的切入点,就某一个方面的内容来深入地表现主旨。
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打开思路:有什么心愿,为什么有这个心愿,有了这个心愿后对人物有什么影响,如何去实现这个心愿。可以从中任选某个方面写,也可以四个方面都写。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注意运用学到的描写及修辞手法,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例文]
心 愿
窗外,雨不停地下着,我的心里烦闷极了。那一颗颗雨滴仿佛知道我的心事,狠狠地敲打在我的心上,更让我心绪难平:埋藏在我内心深处的心愿再也无法实现。
这个心愿在我心中已埋藏了整整三年,那就是:为姥爷唱一段京剧。
从小学时起,我就和姥爷一起生活。当时爸爸妈妈为了改善生活条件,选择了去南方打工,狠心把我留给姥爷抚养。尽管六岁的我舍不得离开他们,哭哑了嗓子,他们还是头也没回地走了。姥爷拉住我,也直抹眼角。
当时姥爷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把我照顾好,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早晨走五里的山路送我上学,晚上再到学校接我。每次吃饭时,他都把肉和鸡蛋堆到我碗里,等我吃饱了他才吃。他总说我是他的“心肝宝贝”,只要我吃饱了他就饱了。现在想来,他是那么的爱我。而我呢,却总是在风雪中趴在他的背上,任他在我放学的路上艰难地前行。
姥爷有自己的爱好,他特别喜欢唱京剧,是个十足的京剧迷。也许是天赋,他从广播里听过的京剧唱段,总是不停地哼唱,不久便能唱熟了,而且很有韵味,很动听。每当我写完了作业,他就教我唱。可是我对京剧不感兴趣,而且调皮,所以竟一段也没有学会。
小学毕业后,爸爸妈妈把我接到南方疯玩了一个暑假,玩兴浓厚的我竟把姥爷忘了。突然,噩耗传来,姥爷因急性脑出血住院了。当我们匆匆赶回家,姥爷已撒手尘寰。我悔恨万分,可无济于事;我哭天喊地,可姥爷听不见。听二舅说,在我走后,姥爷天天念叨我,总是说:“我的外孙女什么时候能给我唱一段京剧呢 ”二舅的话让我羞愧难当。我以前为什么没有认真地跟姥爷学一段京剧呢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唱京剧,为了我的姥爷。
一眨眼,三年过去了。现在的我已学会了二十多段京剧,可是再也无法当面唱给姥爷听了,只能在每年姥爷生日那天,轻轻地唱给天国的他,不知这份思念是否收到
我的梦想是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京剧演员。姥爷如果知道的话,一定会为我高兴。
[点评] 本文开头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引出自己的心愿,照应题目。运用倒叙手法,回忆姥爷对自己的疼爱与关怀,也点出自己产生这个心愿的原因,感情真挚。结尾照应开头,表达了心愿落空的遗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