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核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讲、敲等形式,感知、体验民族鼓乐丰富的节奏美,意境美。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了解鼓的一些击打方式
【教学难点】
1、了解鼓的各种打击方式
2、用不同的打击方式创编情境
【课前准备】
大堂鼓,积木凳,课件,音响,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大鼓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鼓,哪位同学能来敲一敲?”
学生上台演奏完,教师在鼓皮,鼓环,鼓钉,鼓梆敲---总结,这是一面会说话的鼓,不同的部位发出的音色都不同,具体丰富的表现力。
【设计意图】
以学生熟悉的乐器导入,由孩子敲再到老师敲,体会鼓的不同部位的不同音色,为歌曲做铺垫。
二、绛州鼓乐《滚核桃》
1、初步感受
(1)、欣赏《滚核桃》视频
“这个视频给你带来的情绪怎样?演奏者手上运用了哪些技巧?”生自由回答。
(2)、总结
《滚核桃》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核桃,置于房顶晾晒的场面。(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核桃在晾晒过程中会发出什么样有趣的声音呢?(学生说一说)
“鼓手用什么样的演奏方式表现核桃滚动碰撞的景象的?”
双手轮流在鼓面上敲,单手鼓棒碰到鼓面敲:滚奏。--引子部分用了滚奏,散板。
2、体验节奏,
(1)、再听歌曲:你能听出有一条主要节奏型吗?
出示以上锣鼓谱,并念一念。都儿要快速读,舌头卷起来,冬要读地有共鸣感。
(2)、“一共出现了几次?”
“6次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强到弱,由快到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表现了什么?”(核桃和很多瓦片发生碰撞多地落下来)
(3)、跟音乐一起念一念
(4)、用身边的小凳子来敲一敲。(大、八敲在鼓梆,冬敲在鼓心,右手先敲,师生一起奏)
(5)、“我们的核桃是谁晒在屋顶上的?”(果农)“他们会有怎样的吗?”(比一比谁的核桃大)“听一听他们是怎样对话的?”
出示合奏谱,师生分上下谱念。注意语气要有强弱对比变化。
师生一起奏一奏,师用大鼓,学生用凳子,课堂达到高潮。
(6)、“你们能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容一下核桃掉下来的声音?”(噼里啪啦,啪啪啪啪)----继续看视频演奏,思考:用了哪些技巧?
总结:表演时,演员们的击鼓云运用了集中了“花敲鼓”的精华,好似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而下,坠地有声,乒乓作响,听来情趣盎然,绕有风味,将农民欢庆丰收时喜悦的心情表现的活灵活现,这里引导学生做出核桃滚落的样子,身体前后左右晃动。
碰锤:一敲、二挑、三撩、四敲“花敲鼓”击奏法,这里让学生用两只铅笔模仿动作,做出核桃碰撞的样子。
“最终核桃会怎样?(速度慢,力度弱,和引子相呼应。)
3、总结全曲结构
复听全曲,出示板书,学生和教师完整演奏,体会全曲的意境。
引子:散板+主题+尾声:散板
节奏:紧凑,密集
情绪:欢快,喜悦
演奏技巧:花敲干打(滚奏、花奏、碰锤-敲、挑、撩、敲)
演奏形式:对奏,齐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身边的乐器体会和实践了绛州鼓乐中“花敲鼓”的精彩技法。是整节课的主体部分,和学生一起互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三、我的创造,自由编创
想一想,你还能用鼓来表现以下情境吗?试着做一做
主题:滚板栗 舞龙舟 舞狮子
请学生选择一个场景上台演奏,出示场景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
1、针对鼓乐《滚核桃》设计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培养学生节奏感,建立音乐结构与生活联系意识的活动。
2、学生分小组讨论,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共同探索、创造、表演。(要求:创演的习作至少包含两个不同情绪的段落,必要时可加入其他打击乐器协同演奏。)请同学们动手敲一敲,想一想能用哪些方法让鼓发出不同的声音,怎样利用这些声音表现特定的情景。
四、教师总结,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