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8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通用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8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3 09: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2张PPT)
第一编 
专题突破
专题七 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 理
内容索引
高频考点 能力突破 
聚焦热点 素养培优
[真题扫描 考向分析]
考点 真题扫描 考向分析
农业区 位因素 (2021湖南卷,17)考查湖南、海南两省级行政区杂交水稻育种区位优势差异比较及影响海南粮食生产的区位因素 1.以区域地图为载体,以区域某农作物种植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该类作物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或限制性区位因素)
2.以某种优质农产品为切入点,以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影响农产品品质的自然区位因素
3.以某农产品相关特征为背景材料,考查与农产品加工、运输相关的区位条件
4.以具体的耕作方式、种植方式为背景材料,以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影响该耕作、种植方式的因素
(2020全国卷Ⅱ,3~5)考查安徽巢湖平原农业区位因素及种植方式的变化 〔2019全国卷Ⅱ,36(3)〕考查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考点 真题扫描 考向分析
区域农业 可持续发展 (2021全国卷Ⅰ,37)考查圩田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以及圩田的发展和改造 1.以区域地图为载体,以某特色农产品为背景材料,考查当地为促进该类农业生产所需采取的措施
2.以某地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或以当地不利于某类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生产中应如何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对该类问题治理的措施
3.以区域地图为载体,以某农作物种植所需条件为背景材料,考查为保证该类农业生产的进行,对不利的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措施
(2020山东卷,3~4)考查农村土地撂荒(农地杨树化)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019全国卷Ⅱ,36(4)〕考查云南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构建网络 回扣基础]
答案
①土壤 
②交通运输 
③科技
④政策 
⑤季风水田 
⑥阿根廷 
⑦乳畜业
高频考点 能力突破 
[典例分析 悟考法]
考点一 农业区位选择
命题视角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典例1】 (2021广东卷)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产棉区贡献率//%时段/年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2)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3)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沙漠化强度减弱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尝试解答](1)     (2)     (3)    
C
C
B
命题视角二:农业区位条件评价
【典例2】 (2021浙江1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日本农业发达,但该国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粮食自给率从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甲地某农业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温室大棚,通过调节地下管道中的水温,控制大棚内温度,种植原产于热带的杧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说明该企业可在冬季种植杧果的自然优势,并简述利用新型温室大棚生产的社会经济意义。
(3)分析日本粮食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答案 (1)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
(2)优势:地热资源丰富,利用地热为大棚增温;利用地热融化积雪,提供灌溉水源。
意义: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产品供给;品质好,经济效益高。
(3)农业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高;山地多,耕地破碎,难以实施大规模生产。
[归纳提升 学技法]
1.农业区位因素的定向分析方法
(1)气候条件
气候是影响农作物种植的关键因素,气候因素可细化为光照、气温、降水、昼夜温差、风、气象灾害等(根据题目信息增减因素)。解题时不仅要考虑上述因素,还要考虑气候因素对其他因素(尤其是自然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农作物习性来进行分析。
析方法 图析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地形条件
地形可以通过影响气候、土壤、水源等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可细化为:
①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平原→种植业;山地、丘陵→林业、果业等)。
②地势起伏→灌溉和排水条件(水分条件);水土流失或泥沙淤积→土壤肥沃程度(土壤条件:肥力高低、土层厚薄、土质疏松程度);水热垂直差异→立体农业;耕地集中或分散→生产规模→机械化和水利化。
③地势高低及变化→热量条件、光照条件、气温日较差、阻挡冷气流(寒潮、低温冻害)。
④地形封闭程度→热量和水分的散失程度→影响气温及降水。
析方法 图析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市场
市场是影响商品农业、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具体如下表所示。
市 场 具体表现
市场的时空差异 时间上→反季节上市或错峰上市;空间上→市场距离和交通便捷程度
市场需求量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供需关系→销售价格
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产量、质量(品种、品质)、品牌(知名度)、销售价格(受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冷藏保鲜成本、营销成本等影响)、上市时间、交通便捷程度等
市场定位 当地产量、目标市场供需关系、运输距离及成本、农产品属性(是否容易腐烂变质)、农产品品质和销售价格等→消费群体
2.某地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优势条件(或原因)
根据“迅速发展”判断,其优势条件(或原因)主要从以下角度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品质优良。
(2)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
(3)离经济发达地区近,便于销售产品(市场需求增大)。
(4)农业生产技术高。
(5)政策扶持。
(6)生产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3.分析某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的方法
一般要从农产品品种、质量、上市时间、生产和运输成本等角度分析:
地势起伏大,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物种丰富
(1)地形、气候多样,产品品种丰富。
(2)纬度低(高),上市时间早(晚)/与其他主产区成熟季节相反(反季节生产),错开上市时间。
(3)自然条件优越(技术含量高),品质优良。
(4)土地、劳动力价格较低,生产成本低。
经济发达地区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低
(5)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价格较低。
(6)交通运输便利,保鲜、冷藏技术发达,物流成本低。
(7)(环境质量优良,化肥、农药施用量少,)农产品绿色、生态、安全。
探规律 图解农产品品质高的原因
[经典对练 得高分]
(2021全国卷Ⅰ)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吸引该科技公司入驻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政策 C.技术 D.市场
2.该科技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是(  )
A.增强竞争力 B.培育市场 C.提升服务水平 D.提高效益
3.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  )
A.产量 B.质量 C.利润 D.价格
答案 1.D 2.B 3.C
解析 第1题,新疆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该科技公司入驻新疆,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故该科技公司入驻新疆,主要是看重新疆的无人机应用市场,D正确;新疆的交通、技术均无明显优势,A、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政策因素,该科技公司为拓展市场入驻新疆,是正常的经济活动,B错误。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科技公司入驻新疆主要是为了拓展市场,由材料可知,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可见该科技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是培育市场,以推广产品,B正确;该公司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最终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提升服务水平是该科技公司为了销售产品而做的工作,不是目的,A、C错误;提高效益是最终目的,D错误。第3题,由材料可知,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成本,故能提高利润,C正确;无人机的使用能降低成本,可能会降低棉花价格,D错误;无人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不能直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A、B错误。
点睛新疆地区地广人稀,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对生产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的公司来讲,新疆是其主要的销售市场。
(2021河北张家口二模)富岗苹果,河北省内丘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果实细脆津纯、清香蜜味、酸甜适口、易储耐藏享誉全国。1984年,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内丘县岗底村(今富岗山庄)根据“人均山地14亩(1亩=1/15公顷),人均不足半分田”的现状及多年
种植苹果的经验,将山地苹果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经过多年发展,富岗苹果种植区域扩大到内丘县太行山区的侯家庄、獐么、南赛等3个乡镇行政区域,这里成为富岗苹果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下图示意侯家庄乡、獐么乡、南赛乡及富岗山庄位置。据此完成4~6题。
4.富岗苹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自然条件是(  )
A.泉水灌溉,生长慢,糖分积累多
B.环境清洁,光照足,昼夜温差大
C.土壤质地疏松,微量元素多
D.地处太行山深处,果树冻害少
5.富岗山庄利用山地种植苹果,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
A.维持生物多样性 B.治理冬春沙尘暴
C.防御水土流失 D.保持土壤肥力
6.近年来,富岗苹果品质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  )
A.标准化栽培与管理技术 B.多种类型的营销方式
C.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建立 D.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答案 4.B 5.C 6.A
解析 第4题,该区域位于河北省的太行山区,环境清洁,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故B正确。第5题,富岗山庄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多暴雨,山地地形起伏大,山地种植苹果树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防御水土流失,故C正确。第6题,富岗苹果品质的提升,仅仅依靠自然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依靠科技创新,进行标准化的栽培与管理,故A正确。
点睛受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农业地域,应当具有生长条件良好、生态环境清洁的优势。
[易错防范 不失分]
7.(2021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海南省是我国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在此选育了多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一直以来,海南省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品种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且总面积不大。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下表为海南省和湖南省2019年水稻生产的相关数据。
项  目 海南 湖南
水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 34.0 47.5
水稻播种面积/103 hm2 229.7 3 855.2
水稻产量/104 t 126.5 2 611.5
人均水稻产量/kg 133.9 377.5
(1)湖南省与海南省拟加强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合作,指出各自的优势条件。
(2)说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的原因。
(3)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试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解析 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该团队属于湖南省,因此湖南省水稻科研力量雄厚;根据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知,与海南省相比,湖南省地域范围广,水稻播种面积大,因此湖南省的育种试验推广条件好于海南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南省位于亚热带地区,海南省位于热带地区,因此海南省具有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育种周期短等自然优势;材料信息表明,海南省是我国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因此野生稻种丰富,有利于水稻进行杂交育种;海南省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加上环境保护得力,环境质量好,因此育种试验自然条件好。
第(2)题,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的原因应从水源、自然灾害、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品种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由此推断,当地大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善,导致许多地区无法满足水稻一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海南省位于南部沿海,位于台风西移路径之上,因此夏秋多台风,台风往往给当地水稻带来毁灭性灾害,从而影响农民种两季或三季稻的积极性;水稻种植经济效益较差,一些地区除种一季稻外,其他时间当地农民往往更愿意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从而提高经济收入。第(3)题,材料信息表明,海南省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复种指数低,导致水稻产量不高;当地农民往往更愿意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大,使得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较小,导致水稻产量不高;人口较多,以大米为主食,因此稻米的需求量大。
答案 (1)湖南省:水稻科研力量雄厚;地域范围广,水稻播种面积大,试验推广条件好。海南省: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育种周期短;野生稻种丰富;环境质量好,育种试验自然条件好。
(2)大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善;夏秋多台风,影响农民种两季或三季稻的积极性;一些地区除种一季稻外,其他时间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
(3)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较大(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较小);稻米需求量大。
易错说明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选育了多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说明用于培育杂交水稻的野生稻种丰富,这是不易获取的地理信息。
考点二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典例分析 悟考法]
命题视角一:区域农业的发展特点分析
【典例1】 (2020全国卷Ⅱ)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2)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3)近年来,该地(  )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尝试解答](1)     (2)     (3)    
B
C
D
命题视角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典例2】 (2021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下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 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 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答案 (1)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可耕作面积大;以湖泊沉积、河流沉积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临近河流,地势较低,灌溉水源充足。
(2)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向巢湖输入的泥沙增加;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巢湖岸线后退后,河流在三河镇以下河段平坦、松散的沉积物上侧蚀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
(3)圩田海拔低于巢湖湖面,易遭受湖水倒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大,尤其是梅雨期降水时间长;地势平坦,水流慢,排水不畅;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围湖造田、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巢湖淤积,水位抬高。
(4)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慢,促进泥沙沉降;减少施用化肥和农药,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能力。
或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
[归纳提升 学技法]
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三大问题的分析
区域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有很多种,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问题 表  现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是不合理的农业开发或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湿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出现,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主要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为追求更高的产量,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农药等导致的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影响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策略问题 主要是认识以及科技水平等,导致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活动方式落后、农业产业加工经营落后、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农业产业效益低等问题
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经济、生态、社会)
发展角度 具体措施
农业经 济可持 续发展 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横县茉莉、建三江大米、安溪铁观音);
②建设商品性农业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
    区域具有优势的某农作物
③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转变经营方式
④增加科研投入,加强产业化应用研发;
⑤开发新产品;多元化经营,拓展旅游、文化市场,扩大市场规模
发展角度 具体措施
农业生 态可持 续发展 ①减少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
②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乡村生态旅游
农业社 会可持 续发展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明考向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宏观性、不具体性,突出特点是“一个因素”对接、“一个思想”指导、“两种效益”共存。
3.区域农业的合理布局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间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区 域 农业布局
平原地区 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
山区 适宜发展林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
水资源丰富地区 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
气候相对干旱地区 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环境,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
城镇周边地区 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花卉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
[经典对练 得高分]
(2021湖南河北联考)吉林省四平市辽河农垦管理区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区。近年来,该区立足自然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种动物养殖和林下特色农业,加快推动“一村一业”建设,实现了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据此完成1~2题。
1.辽河农垦管理区“一村一业”建设主要依赖于(  )
A.劳动力 B.科技 C.政策 D.交通
2.辽河农垦管理区“一村一业”主要体现了当地农业发展的(  )
A.机械化 B.商品化
C.规模化 D.专业化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考查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辽河农垦管理区的“管理区”说明该地区“一村一业”建设主要依赖当地政策,C正确。结合材料,劳动力、科技、交通均不是“一村一业”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第2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特征。“一村一业”说明不同村镇依托各自的优势条件发展特种动物养殖或林下经济特色农业,主要体现了当地农业发展的专业化,D正确。一地以某种农业为主,并不能说明机械化、商品化程度,也不能体现规模化,A、B、C错误。
(2021山东新高考二模)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监测,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15年后,表层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农田扬尘减少35%以上,地表径流减少40%~80%,每亩(1亩=1/15公顷)地可节省作业成本50元以上。2020年2月国务院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重点地区。据此完成3~5题。
3.在东北黑土地实施“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的季节一般是(  )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
4.通过该现代耕作技术的连续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黑土地(  )
A.土壤的温度 B.土壤的含水量
C.土壤的矿物质含量 D.土壤的沙土含量
5.相对于我国南方地区,该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实施与应用对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玉米种植面积大,田地秸秆堆积量大
B.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小
C.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
D.扬尘少,风力侵蚀作用小
答案 3.A 4.B 5.C
解析 第3题,“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主要是为了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冬春季节风力大,风蚀能力强,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故在冬春季节进行秸秆覆盖能减轻土壤风蚀、保墒抗旱,A正确。第4题,由材料“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15年后,表层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农田扬尘减少35%以上,地表径流减少40%~80%,每亩(1亩=1/15公顷)地可节省作业成本50元以上”说明实施保护性耕作主要是增加下渗,进而保证土壤的水分,B正确;只能保持土壤的温度相对稳定,并不能增加矿物质和沙土含量,排除A、C、D。第5题,土壤肥力的提高与有机质的含量有关,相对于我国南方地区,该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实施与应用对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是东北地区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南方地区温度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故选C。
点睛现代农业问题凸显科技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因此该类问题有两点共性:“一个因素”“三种举措”。
[易错防范 不失分]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荔枝口味鲜美,但果实不耐储藏。荔枝生长喜温暖,对温度的要求是年均温18~26 ℃,不耐冰雪霜冻,低温若低于-2 ℃,来年基本绝收,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界线也是荔枝主产区的分布北界。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交汇处,与岭南地区(广东、广西一带)的荔枝主产区相距400余千米,被农业部认定为优质晚熟荔枝基地。
(1)合江县的荔枝产区被称为南亚热带的“气候飞地”,冬季气温接近于南亚热带地区,试分析原因。
(2)合江县荔枝的产量波动很大,但同类品种的市场售价比岭南荔枝高2~3倍,3年中有1年丰收,就足以弥补歉收两年的损失。从气候条件分析以上现象的原因。
(3)很多唐代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考证,供应唐代都城长安(今西安市)的荔枝来自合江县及其周边地区,而非岭南地区,说明其地理依据。
问题②:“锦江(今成都市)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如今四川省荔枝产业仅分布在合江县,对比说明四川省荔枝分布的古今差异及其自然原因。
解析 第(1)题,从地形、风向、水域等方面进行分析。四川盆地受山地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河谷地区地势低,水域面积大,对大气增温作用显著。第(2)题,从荔枝生长习性和上市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荔枝不耐寒,而合江县纬度较高,低温冻害天气比岭南地区多,产量波动大;由于热量条件相对不足,合江县荔枝生长周期较长,品质优良,且上市时间晚,错开了岭南荔枝大批上市时间,价格较高。第(3)题,问题①可以从距离、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两地距长安的距离,合江县与长安距离较近,岭南与长安距离遥远,沿途多山地,交通不便。古代冷藏、保鲜技术落后,尽量选择距离短、运输时间少的地点。问题②联系全球气候变化分析。四川省现在种植荔枝范围缩小,位置南移。主要是因为唐代气候比现在温暖,纬度更高的成都市可以种植荔枝;随着气候变冷,荔枝分布位置南移。
答案 (1)四川盆地受山地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河谷地区地势低,水域面积大,对大气增温作用显著。
(2)荔枝不耐寒,合江县纬度较高,低温冻害天气比岭南地区多,产量波动大;由于热量条件相对不足,合江县荔枝生长周期较长,品质优良,且上市时间晚,错开了岭南荔枝大批上市时间,价格较高。
(3)问题①:合江县与长安距离较近;岭南与长安距离遥远,沿途多山地,交通不便;古代冷藏、保鲜技术落后。
问题②:范围缩小,位置南移。唐代气候比现在温暖,纬度更高的成都市可以种植荔枝;随着气候变冷,荔枝分布位置南移。
易错说明当前地球处于温暖时期,全球变暖,但并非从古至今地球一直变暖。
聚焦热点 素养培优
农田覆盖技术是在农田地表覆盖网膜、柴草、砂砾等物,通过良好的保温、保湿等效果,达到对农产品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目的。不同地区因地制宜,覆盖物多种多样,各有特色,在功能上各有优势。
1.共同点
热点七 农田覆盖技术
2.不同点
3.覆膜技术的影响
[培优演练]
(2021贵州毕节二模)草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种植使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草莓植株和行间,但覆盖后要随即将幼苗掏洞外露(即掏洞提苗)。黑色地膜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或免除中耕(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锄草、松土,叫作中耕)。据此完成1~3题。
1.掏洞提苗主要是因黑色地膜能(  )
A.保温、保湿、保肥
B.削弱光照
C.抑制杂草生长
D.减少病虫害
2.中耕是农业生产中一种常用技术,下列关于中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耕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②中耕可改变作物的生长期 ③勤浇水可免除中耕 ④中耕能提高土壤抗旱涝能力 ⑤除去杂草促使作物根系伸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3.影响草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降水 D.热量
答案 1.B 2.D 3.A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掏洞提苗即“草莓种植使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草莓植株和行间,但覆盖后要随即将幼苗掏洞外露”。由于黑色地膜削弱光照,膜下光照不足,故掏洞提苗是为了让草莓露出黑膜,获得更多光照,B正确;黑色地膜能起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温、保湿、保肥及减少病虫害作用,但这些作用都不是掏洞提苗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第2题,由材料“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锄草、松土,叫作中耕”,说明中耕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抗旱涝能力,除去杂草促使作物根系伸展,①④⑤正确;中耕不能改变作物的生长期,②错误;勤浇水不可免除中耕,③错误。故选D。第3题,草莓对于市场距离要求极高,一是其本身不便长距离运输,二是需要保证质量,A正确;劳动力、降水、热量对草莓布局的影响相对较小,B、C、D错误。故选A。
(2021山东济宁一模)荷兰温室技术发展历史悠久,历经多年发展,文洛型温室在荷兰(图1)被广泛应用。文洛型温室是一种小尖顶多坡面连栋玻璃温室(图2),具有全玻璃覆盖、顶部开窗面积大的特点。文洛型温室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使用数量最多的玻璃墙温室类型,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大量引进。据此完成4~5题。
4.文洛型温室设计的地理背景,主要是因为荷兰(  )
A.光照不足 B.夏季凉爽
C.冬季寒冷 D.降水偏多
5.若将文洛型温室引入山东,则应需要(  )
①增加除湿设备 ②配备加热系统 ③加装降温设备 ④加装室外遮阳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由荷兰的位置可知,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天数多(不是降水量多少),因此光照不足。而文洛型温室全玻璃覆盖且顶部开窗面积大,可以更好地应对光照不足的特点,故选A。第5题,中国山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相比荷兰气温低,因此需配备加热系统;同时夏季高温,光照强,因此需要加装室外遮阳设施。故选D。
(2021福建泉州模拟)南方某山区农民盛夏时节在瓜苗周围覆盖以蔗渣浆为原料的再生黑色地膜,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下图为瓜苗周围覆盖黑色地膜景观。据此完成6~7题。 
6.覆盖黑色地膜主要改变(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7.覆盖该种黑色地膜的环保意义表现在(  )
A.生产过程无污染 B.生产成本比较低
C.自然降解污染少 D.北方地区可生产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盛夏覆盖黑色地膜,主要是利用其透光性差的特点,减少对杂草的光照,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灭草剂使用,主要改变了光照条件。第7题,以蔗渣浆为原料的再生黑色地膜,与传统塑料薄膜相比,可以自然降解,残留少,对环境危害较小。无法保证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再生黑色地膜为环保新材料,成本较高。利用蔗渣浆生产,北方地区不是甘蔗主产区,缺少生产原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