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1张PPT)
第一编
专题突破
专题九 地域联系和区域经济联系
地 理
内容索引
高频考点 能力突破
聚焦热点 素养培优
[真题扫描 考向分析]
考点 真题扫描 考向分析
交通运输 布局及其 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2021湖南卷,9~11)考查地铁开通对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及作用距离 1.以区域地图为载体,以区域产业发展为背景材
料,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合理布局
2.以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影响该区域交通运输线路、交通运输网中的点的区位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考查区域交通运输兴衰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
3.以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相关材料为切入点,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等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以特殊运输方式,如软体包装运输,或交通运输的延伸,如陆港等相关材料为情境,考查该类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或影响
〔2020全国卷Ⅱ,36(3)〕考查山东玉米油运输方式的选择及运输(包装)方法的比较 (2019全国卷Ⅰ,6~8)考查东北地区铁路线的分布及选择 考点 真题扫描 考向分析
资源跨区 域调配 (2019天津卷,5)考查太行山区调水线路设计目的 1.以某资源跨区域调配为情境材料,考查区域资源利用状况和资源调配运输线路建设及特点
2.以某资源跨区域调配为情境,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8全国卷Ⅰ,36(1、3)〕考查俄罗斯对我国天然气出口优势 产业转移 (2021广东卷,18)考查上海与江苏城市之间汽车零部件工厂转移及其特征 1.以某类产业转移的相关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以某类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重心变化图等为载体,考查产业转移的空间、时间变化特征
3.以区域地图为载体,以产业转移相关材料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产业特征、产业转移区位条件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评价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2020全国卷Ⅲ,1~3)考查汽车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构建网络 回扣基础]
答案 ①科技 ②区位优势 ③环境污染 ④自然环境
⑤社会经济 ⑥科技 ⑦少占耕地 ⑧民族团结 ⑨远离市区 ⑩大城市 公路
水路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资源丰富 塔里木盆地 缓解 环境 京杭运河 太阳活动 收购 储存 城市和乡村
高频考点 能力突破
[典例分析 悟考法]
考点一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命题视角一: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分析
【典例1】 (2021浙江6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珠江由磨刀门、虎门等八门入海,其中磨刀门是泄洪排沙的主通道,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占珠江的28%和33%。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所在区域略图。
材料二 岸线、土地等自然资源是港口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港口与城市发展相互依赖,港口的发展加快了关联产业的集聚。下表为珠江口部分城市岸线资源、2019年单位岸线货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表。
区域 城市 岸线总 长度/km 深水岸线 长度/km 单位岸线货运 量/(104t·km-1) 地区生产总
值/百亿元
东岸 地区 广州 99.2 62.0 264.3 228.6
东莞 37.5 33.9 88.2 82.8
深圳 60.1 49.4 73.0 242.2
惠州 86.5 60.5 95.3 41.0
西岸 地区 珠海 75.0 42.9 23.9 29.1
中山 15.0 15.0 43.8 36.3
江门 82.3 68.8 0.3 29.0
(1)说明珠江口东岸大鹏湾和大亚湾易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
(2)简述珠江口东岸地区港口单位岸线货运量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3)从港口建设基础性资源角度,简析珠江口西岸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答案 (1)港湾多,波浪小,潮流作用强;泥沙主要由西岸入海,对东岸影响小;基岩海岸,水下地形稳定。
(2)经济发达,单位岸线承载的地区生产总值大;毗邻香港;陆上交通集散能力强。
(3)未开发和可供开发的岸线资源较多,开发潜力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港口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命题视角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典例2】 (2021全国卷Ⅰ)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建设陆港使海港( )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
A.缓解交通拥堵 B.提高通关效率 C.拓展腹地范围 D.减少环境污染
(3)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
A.服务外包产业 B.高科技产业 C.资源加工产业 D.前瞻性产业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尝试解答](1) (2) (3)
A
C
C
[归纳提升 学技法]
1.交通运输的区位分析技巧
分析角度 突破方法 宏观 选线 方面 考虑工程投资,分析社会经济、政治因素 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合理布局交通网
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 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
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 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
分析角度 突破方法 微观 选线 方面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 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
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居民点
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探规律 图解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2.交通运输站点建设分析
指车站、港口、航空港等
首先确定交通站点的类型、性质与规模,再结合自然及人文条件以及交通线路布局进行站点的选址建设。其中自然条件方面需重点考虑地形(要求平坦开阔)、地质(要求地质稳固)、水文(港口要求港阔水深,其他陆路站点要求排水良好)条件;人文条件方面需要重点考虑人口、城市及产业的布局状况(应为人流、物流的集散提供便利);交通运输站点应有效连接主要的交通运输干线,为不同的交通线路起到枢纽作用。
3.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②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③北极航线的开通会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④对沿线生物产生影响,如破坏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影响动物的迁移、觅食活动等。
(2)对农业的影响
①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②乳畜业、园艺业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
③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
(3)对工业的影响
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4)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具体表现 详细内容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发展的主轴线
交通线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变化 主要指交通方式的兴衰和布局的变化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5)对商业的影响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一般布局在交通干道沿线。
(6)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经典对练 得高分]
(2021广东佛山二模)2021年1月6日,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在浙江钱塘江上游的常山江与江西信江上游的金沙溪之间修建浙赣运河,开辟江西内河出海新通道。下图为浙赣运河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省级界( )
A.两侧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大
B.基本沿着山谷分布
C.两侧的气候类型明显不同
D.基本沿着山脊分布
2.浙赣运河修通后,将会( )
A.沟通珠江和钱塘江水系
B.增加鄱阳湖的蓄水量
C.扩大宁波港的经济腹地
D.改善七一水库的水质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图中区域空间尺度较小,小范围内气候类型没有较大差异;河流的水文特征差异主要受降水、地形、植被等因素影响,同理,由于区域范围较小,区域内部河流水文特征差异也较小;河流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山谷处,河流之间可能是地势较高的山脊,且图中的运河上修建了船闸,可见落差较大,图中省级界并没有与河流(山谷)重合,而更多是分布在河流之间,故推测其沿山脊分布。第2题,由材料可知,修建浙赣运河的目的为“开辟江西内河出海新通道”,运河修通后,江西的物资可通过此运河,从水路至杭州、宁波,因此可扩大宁波港的经济腹地。
点睛本题以修建浙赣运河,开辟江西内河出海新通道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注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分析如下:
(2021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某年寒假,小明乘坐高铁从北京到重庆的外婆家过年。小明发现从北京西到郑州东段,高铁车厢显示屏上显示最高时速可达300千米,平均时速约为250千米,而宜昌东到利川段时速达到150千米。下图示意本次高铁沿线主要站点及列车到达时刻。据此完成3~4题。
3.小明乘坐本次高铁( )
A.在石家庄站看到站外树木葱绿
B.到达郑州东站时看到太阳在列车的左前方
C.到达利川站时看到日落西北
D.到达重庆北站时晚霞满天
4.汉口—重庆北段列车时速明显低于北京西—汉口段,主要原因是汉口—重庆北段( )
A.地质条件差,桥梁、隧洞多 B.山区多雾,能见度低
C.停站密集,影响速度 D.减速让行其他车次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寒假正值冬季,我国北方树木凋零,因此小明在石家庄站看不到站外树木葱绿,A错误。列车11:54到达郑州东站,根据太阳方位日变化规律可知,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位(接近正南方),而列车向南行驶,因此小明在到达郑州东站时看到太阳在列车的左前方,B正确。我国寒假期间昼短夜长,日落西南,故列车到达利川站时,小明不可能看到日落西北,C错误。列车20:21到达重庆北站,此时早已日落,因此小明在重庆北站看不到晚霞满天,D错误。第4题,汉口—重庆北段铁路途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桥梁、隧洞多,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行驶速度降低,因此导致汉口—重庆北段平均时速明显低于北京西—汉口段,A正确。雾的形成因素较多,因此山区出现雾的次数并不一定比平原多,B错误。汉口—重庆北段大中城市少,且列车停靠站点与运行速度无关,C错误。高速铁路都是专线,不需减速让行,D错误。
[易错防范 不失分]
(2021江西红色七校3月联考)拉林铁路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全线地质条件复杂,桥隧比高达75%。2020年6月20日,川藏铁路拉林段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主梁成功
合龙,大桥位于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境内的桑加大峡谷藏木水电站上游库区,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铁路钢管拱桥,为国内第一座免涂装耐候钢桥。耐候钢即耐大气腐蚀钢,此技术对于推动我国耐候钢在桥梁上的应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下图为藏木特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5~7题。
5.藏木特大桥选择大角度斜跨河流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为了与两侧隧道及原有设计的铁路线路保持方向上的一致 ②节省建设成本,降低建设难度 ③斜跨更美观大方 ④减小大风对运行列车的威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藏木特大桥主拱结构采用耐候钢是为了( )
A.预防潮湿生锈 B.抵御风沙侵蚀
C.减小温差收缩 D.增强载重能力
7.我国三百多年前在四川省西部泸定县修建的铁索桥至今每个铁环光滑锃亮,毫无锈迹的气候原因是( )
①气温较低 ②光照不足 ③山高谷深,气候干热 ④风力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5.D 6.A 7.C
解析 第5题,走向选择方面是为了与两侧隧道及原有设计的铁路线路保持方向上的一致,①正确;可以减小峡谷处大风对运行列车的威胁,④正确;建设成本和难度增加,②错误;美观大方不是线路布局考虑的主要原因,③错误。故选D。第6题,由于大桥上水汽多,对钢铁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耐候钢可以减轻潮湿空气对钢的腐蚀,增加使用期限,故选A。第7题,铁环毫无锈迹主要是气候原因。该地区位于河流谷地,山高谷深,气流下沉,气候干热,风力大,不利于铁的氧化,③④正确,故选C。
易错说明解答本组题容易出现以下错误:不能正确进行区域定位,难以确定图示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区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忽视了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运输布局的决定性因素。
8.(2021浙江1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航线、机场、运力是构成航空运输布局的三大因素。为保证飞机起降安全,机场附近沿起降航线划定一定的空间区域,限制地物高度。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于该市主城区西南方向约16千米处,毗邻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机场吞吐量居我国中西部第一,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与主城区位置关系图。
图1
图2
(1)受双流国际机场的影响,主城区用地发展受限的方向是 。从与城市空间关系的角度,简述该机场布局的优势。
(2)在运输方式选择中,图1所示区域航空运输需求较大。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析该机场吞吐量大的原因。
解析 第(1)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区位因素。据材料可知,为保证飞机起降安全,机场附近沿起降航线划定一定的空间区域,限制地物高度。机场位于主城区西南方向,因此,主城区用地发展受限的方向是西南。机场布局的优势在于位于该市主城区西南方向约16千米处,减少对主城区的干扰,毗邻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又有交通干线连接主城区,与主城区联系便捷。第(2)题,考查服务业区位因素。本题需关注的重点,一是图示区域是指云贵川地区,地形复杂,二是关键词“运输方式选择”,因此本题需从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角度分析。第(3)题,考查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可从客、货两方面思考。
答案 (1)西南 与城市距离适中,减少对城市的干扰;与城市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2)地形对航空运输影响较小;地形复杂,陆路交通造价高;滩多水急,较难发展水运。
(3)人口稠密,产业集聚;西南地区是重要商品集散地,人流、物流密集。
易错说明地形不仅影响陆路交通,也影响水路交通。地势起伏大,则水流急,不利于发展水运,因此分析图1所示区域航空运输需求较大的原因时,不能漏掉地形对水路运输影响的分析。
考点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
[典例分析 悟考法]
命题视角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典例1】 (2019天津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如下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红旗渠干渠景观图
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审答流程
[尝试解答]
A
命题视角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分析
【典例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材料二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答案 (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归纳提升 学技法]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
首先,分析输出地区和输入地区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区域差异。其次,从社会经济需求的层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如下图所示:
探规律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从调入地区与调出地区两方面进行分析
资源调 入地区 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并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资源调 出地区 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效益 调入地区 调出地区
经济效益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增加就业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有利于促进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利于社会稳定 生态效益 减轻污染、保护环境 析方法 资源跨区域调配整体分析思路
分析图表,进行区域定位
↓
分析自然条件,进行区域资源条件评价
↓
分析经济发展特征,进行资源调配原因分析
↓
应用可持续发展原理对资源调配的影响进行评价
[经典对练 得高分]
(2021江西南昌质检)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向我国通气,通过该管道我国每年将引进380亿立方米天然气。该线路起自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全长5 000多千米,经黑龙江等省级行政区止于上海。该工程首次实现了管道建设关键工序远程实时监控,全过程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的智能工地建设。天然气输送有气态(天然气直接在管道中运输,要求管径大)和液态(先将天然气加压降温,液化后再运输)两种方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采用了气态输送方式。下图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线路和西气东输局部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相比于我国西气东输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优势是( )
A.智能化程度高 B.穿越河流较少
C.气候条件优越 D.管线长度较短
2.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采用气态输气有利于( )
A.增加天然气输送量 B.降低施工技术难度
C.缩短输气管线长度 D.增加输气的灵活性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首次实现了管道建设关键工序远程实时监控,全过程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的智能工地建设,智能化程度高,A正确;读图可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需要穿越黑龙江、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穿越河流并不少,B错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沿线气候寒冷,冻土广布,气候条件并不优越,C错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度并不短,D错误。第2题,将天然气加压降温,液化后再运输,输气量更大,A错误;液态输送需要加压降温,要求管道保持低温,且对管道的承压能力要求高,而气态运输属于天然气的常规运输,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B正确;无论是气态运输还是液态运输,均不能缩短管线长度,也不能增加运输的灵活性,C、D错误。
点睛本组题以中俄天然气能源合作为背景材料,以中俄天然气管道运输线路示意图为载体,通过考查中俄天然气管道线路特点、输送方式等,达到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目的。
(2021山西吕梁三模)浙江省舟山市的淡水资源来源除了海水淡化外,还有大陆引水。舟山市引水工程水源为宁波姚江,管线在镇海市岚山水库附近入海,与舟山市马目乡黄金湾附近海岸连接(下图)。管线所经海域西南部浅,东北部深。舟山市为克服不确定因素,配套建设了调蓄水库。据此完成3~5题。
3.舟山大陆引水工程海底管线在东北部较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
A.提高水流速度 B.避开航运线路
C.保护海洋生物 D.避开复杂地形
4.舟山市引水工程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
①海水冲刷 ②寒潮冻害 ③船舶失事抛锚 ④姚江水量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与海水淡化相比,实施引水工程( )
A.能源消耗量大 B.海洋污染严重
C.工程建设复杂 D.水源品质较低
答案 3.D 4.C 5.C
解析 第3题,管线弯曲无法提高水流速度,A错误;管线在海底,其是否弯曲对航运线路影响较小,B错误﹔管线弯曲对于保护海洋生物作用较小,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管线所经海域西南部浅,东北部深,西南部管线平直,东北部管线较弯曲,可推测东北部海底较深且起伏大,所以管线东北部呈弯曲形态是为了避开复杂的地形,D正确。第4题,引水工程受海底环境和陆上环境的影响,如海水潮汐冲击,以及姚江水量丰枯变化等影响,两者都属于不确定因素,①④正确;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寒潮影响小,且寒潮产生的冻害对海底管线的影响较小,②错误;该海域船舶失事抛锚的概率较小,③错误。C正确。
第5题,海水淡化是高耗能产业,相比海水淡化,引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不会消耗大量能源,A错误;引水工程海上段施工时间较短,施工过程对海洋产生的污染较小,而海水淡化产生的废水对海洋的污染较大,B错误;引水工程管道建设需要应对的海底不确定因素较多,工程建设更为复杂,而海水淡化是通过设备对海水进行处理,无须复杂的工程建设,C正确;引水工程管道有严格的建设标准,且所引的水经管道运输,对于水源品质影响较小,D错误。
[易错防范 不失分]
(2021广东深圳一模)我国西藏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干线全长1 521千米,平均作业海拔超过4 000米。藏中电力联网工程连接西南电网,彻底结束了西藏中东部地区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图1示意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线路,图2是波密线路段“高低腿”电塔景观。据此完成6~8题。
6.目前,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主要电力来源和输送方向是( )
A.火电 东送 B.地热能 西送
C.太阳能 东送 D.水电 西送
7.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线路走向主要考虑( )
A.接近用电中心 B.远离断裂带
C.沿河谷布设 D.依山脊而建
8.该工程大部分电塔采用“高低腿”而不采用通常的“平底基座等高腿”方案,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钢材消耗 B.避免景观单调
C.减少生态破坏 D.缩短施工工期
答案 6.D 7.A 8.C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藏中电力联网工程连接西南电网,而西藏本身虽能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电力自给不足,所以其电力主要来源于西南地区,输送方向自西南地区向西输送。我国西南地区河流众多,落差大,水能丰富,水电站多,水电丰富。D正确。第7题,根据图1信息可知,输电线走向和公路走向基本一致,沿途连接该区域的主要城镇,连接城镇可以接近用电中心,减少损耗,A正确。图中无法显示断裂带的分布,B错误。图2显示,输电线路主要分布于山坡之上,C、D错误。
第8题,该线路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形不平坦,“高低腿”可尽量减少土石方的开挖,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平底基座的工程量更大,会加大对坡面的破坏),C正确。相比于“平底基座等高腿”,“高低腿”可能会加大钢材的消耗,A错误。“高低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地形不平坦,不会考虑景观是否单调的问题,且该线路并不是作为景观建设的,B错误。注意题干关键词“通常”,表明“平底基座等高腿”应用更为广泛,而“高低腿”的难度可能更大,所以施工工期还可能延长,D错误。
易错说明第6题容易选错。原因:其一在于错误认为西藏水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而人口少、经济发展滞后,对电力需求量小,没有注意藏中电网连接的是西南电网,而西南地区电力富余,大量输出,不需调入;其二,尽管西藏能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
考点三 产业转移
[典例分析 悟考法]
命题视角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典例1】 (2020全国卷Ⅲ)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尝试解答](1) (2) (3)
D
C
A
命题视角二:国内产业转移
【典例2】 (2021浙江1月选考)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级行政区发展状况部分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①资金密集型 ②技术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关于中部四个省级行政区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审答流程第(1)题:
第(2)题:
[尝试解答](1) (2)
D
D
[归纳提升 学技法]
发展条件主要包括政策、资源和能源、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产业转移问题的分析思路
(1)区域工业发展的特点
抓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区域发展初期为轻工业阶段,中期通过资金积累、技术进步进入重工业时期,后期基础工业与科技进一步发展,进入高科技工业阶段。
探规律 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目的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以高额关税作为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措施
(3)产业转移的方向
①资源密集型工业布局由能源地或原料地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如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到原料到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②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
③污染严重的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探规律 生产要素的流动
①由发达地区流入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
②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经典对练 得高分]
(2021四川绵阳二诊)随着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的美国制造业企业转移到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地,80年代初这些企业又逐渐转移至中国大陆。近年来,美国调整政策,重启关税壁垒,迫使这些美国制造业企业回迁美国。据此完成1~3题。
1.20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制造业企业先后转移到日本、韩国和中国,主要是为了( )
A.提高产品研发力 B.靠近原料产地
C.获取廉价劳动力 D.避开贸易壁垒
2.美国调整政策迫使本国制造业企业回迁,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知识产权 B.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C.增大国内销量 D.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3.回到美国的制造业企业,初期将主要直接面临( )
A.熟练技术工人短缺
B.原材料、燃料短缺
C.生产与研发和销售脱节
D.信息服务严重滞后
答案 1.C 2.D 3.A
解析 第1题,获取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更高利润,是美国制造业企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故C正确。第2题,不论企业在哪个国家,知识产权都会受到保护,美国本国制造业企业回迁美国与保护知识产权无关,故A错误。美国的工业体系很完整,本国制造业企业回迁不是为了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故B错误。现代交通已经十分发达,产品在外国生产、制造,也可以销售到本国,本国制造业企业回迁与增大国内销量关系不大,故C错误。美国调整政策迫使本国制造业企业回迁,说明本国制造业企业回迁主要是美国政府为了缓解国内就业压力采取的措施,故D正确。
第3题,制造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而美国前期制造业企业外迁,造成当前美国并没有大量熟练的制造业的工人,A正确。美国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原材料、燃料并不短缺,B错误。美国回迁的制造业企业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生产与研发部门主要在美国,美国高端制造业的消费市场广阔,所以企业回迁不会造成生产与研发和销售脱节,C错误。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发达,信息服务不可能严重滞后,D错误。故选A。
点睛本组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主要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劳动力成本高低主要由劳动力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高,素质要求较低,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
(2021重庆三模)色纺纱,即先染后纺,比传统工艺更加节水节能,污染较小,还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色差,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高档服饰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Q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色纺纱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一方面以深耕多年的新疆为中心布局棉花全产业链,一方面在越南建设新的色纺纱生产基地。下图为棉花全产业链生产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和传统先纺后染技术生产的纱锭相比,目前色纺纱纱锭( )
A.研发成本更低 B.生产成本更高
C.纺织产品品质更好 D.市场份额更高
5.Q公司在越南建设新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销量 B.淘汰落后产能
C.降低劳动力成本 D.提升技术水平
6.Q公司以新疆为中心布局棉花全产业链的原因不包括( )
A.新疆棉花品质好 B.新疆产品研发能力强
C.保障原料和需求稳定 D.产业基础好
答案 4.C 5.C 6.B
解析 第4题,与传统纺纱技术相比,色纺纱属于新技术,研发成本更高,A错误。色纺纱节水节能,先染后纺,与传统技术相比,降低了生产成本,B错误;色纺纱色差更小,且更清洁环保,产品品质更佳,C正确。色纺纱技术属于较为先进的技术,主要用于中高档服饰产品,目前其市场份额相对更低,但具有更好的前景,D错误。第5题,和中国相比,越南劳动力成本更低,是主要优势;在越南建设的是生产基地而非销售中心,故扩大销量不是主要目的;Q公司采用的是先染后纺的色纺纱技术,节能环保,不属于落后产能;我国国内技术水平比越南高。故C正确。
第6题,该公司以新疆为中心布局棉花全产业链,其主要原因是新疆有充足且优质的原材料,除棉花原料充足外,全产业链有利于将上、中、下游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减少了原料购买和产品营销的环节,能够保障产品原料和需求的稳定;且该企业在新疆“深耕多年”,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A、C、D正确。新疆地处祖国边陲,其人才与科技水平不具有优势,B错误。B符合题意。
[易错防范 不失分]
(2021山东潍坊一模)中国T公司波兰工厂是一个海外液晶电视组装基地,其所需要的零部件(液晶显示屏幕等)主要来自中国,附加值不高。2016年波兰工厂开始使用以蓉欧快铁为主的中欧班列将生产所需的零部件从中国成都运到波兰,零部件的装箱量占成都至波兰班列货运量的三分之一。受蓉欧快铁影响,T公司波兰工厂生产组织方式发生变革——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下图示意T公司波兰工厂现有的生产组织方式。据此完成7~8题。
7.T公司波兰工厂主要零部件供应一直没有欧洲化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市场规模 B.空间距离
C.生产成本 D.科技水平
8.运输方式变化对T公司波兰工厂的影响是( )
A.原材料及产品仓储空间增加
B.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增强
C.生产向小、精、尖方向发展
D.生产成本和运输效率提高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中国T公司波兰工厂是一个海外液晶电视组装基地,其所需要的零部件(液晶显示屏幕等)主要来自中国,附加值不高,主要零部件供应一直没有欧洲化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劳动力工资较高,生产成本高,C正确。故选C。第8题,从图中展示的生产组织方式看,由于采用“蓉欧快铁”准时化运输零部件,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提高了零部件的供应效率,增加了多条生产线,实现了订单式生产,使得该公司的组装产品实现了多样化,也更符合欧洲市场需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B对;零部件等原料为零库存,并且生产实现了订单化,原材料和产品仓储空间不会增加,A错;材料及图示没有体现出产品生产向小、精、尖方向发展,C错;由于实现了快速运输和原料的零库存,生产成本会降低,D错。故选B。
易错说明若不能根据材料“液晶电视组装……所需要的零部件……附加值不高”推测该工厂组装所需的零部件科技含量不高,易出现判断失误。相比国内,欧洲零部件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地租等生产成本更高,若在欧洲采购,会大大提高组装成本,从而降低利润。
聚焦热点 素养培优
热点九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以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合作等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沿线具体区域的特征和区域发展状况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将成为如今高考命题的主要着眼点。
1.“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的六大影响
要素 影 响
资源 和沿线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保障我国的能源资源安全
交通 将东北亚与东南亚通过中国内地交通网沟通在一起,形成亚洲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一带”主要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有利于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一路”可以以上海和泉州湄洲湾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工业 我国和中亚乃至更多国家进行工业合作,过剩的工业产能会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要素 影 响
农业 深化与农业资源丰富的沿线国家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合作,增加农、林、渔产品的进出口及农业技术交流
商贸 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自由贸易,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文化 通过双边、多边场合和媒体传播等渠道,扩大人文合作领域,促进民间交流合作
2.“一带一路”在国际合作中的四层意义
区域 意 义
对全 球 (1)有利于塑造安全、文明、和平、和谐的国际秩序;
(2)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对区 域 (1)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2)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3)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区域 意 义
对沿线 国家 (1)加强沿线国家在经济、政策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为沿线国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沿线国家的发展
对我国 (1)有助于形成“一体两翼”的合作态势;
(2)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进一步发展
3.我国高铁的四大优势
4.我国“一带一路”各省级行政区定位
[培优演练]
(2021四川广元三模)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补充和深化,2017年我国提出的“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引起了世界性关注和响应。“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东亚、北美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下图是“冰上丝绸之路”和中俄陆河联运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冰上丝绸之路”航线最繁忙的月份是(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2.与“冰上丝绸之路”比,中俄陆河联运路线的优势是( )
A.运距短,速度快
B.不受气象条件限制
C.运量大,运费低
D.线路短,运费低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冰上丝绸之路”纬度高,冬季漫长寒冷,还有极夜现象,从白令海峡开始到欧洲各港航段海域结冰期长,海冰是航道运行的最大障碍。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而海洋升温慢,8月温度最高。冰的融化需要一个过程,9月航道内浮冰更少,更适宜航行,D正确,故选D。第2题,由图可知,中俄陆河联运路线主要为铁路运输,与“冰上丝绸之路”相比,运输距离短,速度快,A正确;中俄陆河联运会受陆地暴雪等气象灾害限制,运量比海运运量小,运费比海运运费高,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本题需要明确,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对于纬度较高的俄罗斯北部沿海,9月海冰消融量才能达到一年中最大。中俄陆河联运主要通过铁路,相比海运,距离较短,速度较快。这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3.(2021河北唐山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04年,中国M公司在波兰开设电视组装工厂,所需零部件绝大部分来自中国,通过海运完成,但零部件和产品库存积压现象较为严重。2016年,M公司波兰工厂开始使用中欧班列运输零部件,运输时间由原来的38天缩减至16天,在此基础上,波兰工厂零部件实现零库存,原来存储零部件的仓库用于扩大生产线并涉足智能手机及其他白色家电生产,经济效益获得显著提升。下图为M公司波兰工厂零部件运输和生产变化示意图。
(1)使用中欧班列之前,M公司波兰工厂的零部件及产品库存积压严重。从交通运输角度说明原因。
(2)改用中欧班列运输零部件会增加运费,但M公司波兰工厂的经济效益提升显著。解释其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使用中欧班列之前,零部件采用海运,速度慢,为了确保生产,工厂需多储存零部件,增加了仓储的土地租金成本,一旦市场需求下降,零部件和产品库存积压现象较为严重。第(2)题,开始使用中欧班列运输零部件,运输时间由原来的38天缩减至16天,降低了库存成本;原来存储零部件的仓库用于扩大生产线,生产规模扩大;并涉足智能手机及其他白色家电生产,产品多样化;市场响应能力提高,经济效益获得显著提升。
答案 (1)零部件采用海运,速度慢,(周期长,时效性差,)工厂需多储存零部件,(当市场需求不足时,)易导致零部件和产品积压。
(2)降低了库存成本;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多样化;市场响应能力提高。
4.(2021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金港高速公路是中国和柬埔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重点项目。公路起于柬埔寨首都金边,终于最大深水港西哈努克港,沿途经过享誉全球的香米产区(如下图所示)。金港高速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模式修建,即由中国企业负责完成从设计到施工的建设全过程,并在公路建成后一段时间内享有经营权,后期再将公路无偿移交给柬埔寨政府。
(1)说明金港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柬埔寨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2)阐释“建设—经营—移交”模式能保证金港高速公路项目顺利达成的理由。
(3)指出金港高速公路的顺利贯通对我国的意义。
解析 第(1)题,金港高速公路起于柬埔寨首都金边,终于最大深水港西哈努克港,沿途经过享誉全球的香米产区,可以增强柬埔寨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同时首都金边的区域影响力可以通过高速公路进一步扩大;对于沿线地区,可以促进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由于经过享誉全球的香米产区,可以促进柬埔寨香米出口;在建设时,可以带动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从而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交通网,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第(2)题,对于中国来说,中国企业可以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建设经验与技术,保证能按时完工,同时对质量有保障;公路建成后,中国企业利用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经营获取利润,回收建设成本,同时实现盈利。对于柬埔寨,移交后公路成为柬埔寨的国有资产,可以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经营—移交”的模式同时兼顾多方利益,实现共赢。
第(3)题,金港高速公路的顺利贯通对我国的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金港高速公路是中国和柬埔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重点项目,金港高速公路的顺利贯通可以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也进一步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协作;同时可以推广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增强我国在基建领域的影响力,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为我国的基建相关产业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和产业转移目的地;为中国产业与国外合作探索可行模式积累经验。
答案 (1)增强内陆与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扩大首都金边的区域影响力;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柬埔寨香米出口;带动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提高运输速度(节约运输时间),完善“公路—水路运输”的综合运输网,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兼顾多方利益,实现共赢;中国企业资金充足;中国路桥建设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公路能按时完工,品质有保障;公路建成后,中国企业管理经验丰富,通过经营获取利润,回收建设成本并实现盈利;移交后,金港高速公路成为柬埔寨的国有资产,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3)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进程,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协作;推广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增强我国在基建领域的影响力,打造品牌(良好形象);为我国相关产业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和产业转移目的地(实现区际优势互补,消化过剩产能);为中国产业与国外合作探索可行模式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