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海精品】冀教版(新)四下-第六单元 1.小数的认识【优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班海精品】冀教版(新)四下-第六单元 1.小数的认识【优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1-13 10:1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小数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小数的意义。
教学提示
本课时教材首先选择 “鸟中之最”的知识为素材,了解其中的小数。接着,通过一根跳绳的长,买一瓶饮料和一个面包所需要的钱数等实例,说明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常常用小数表示,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小数是由于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产生的。最后,通过具体数的举例,说明什么是整数,什么是小数,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交流“鸟中之最”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信息的实际意义。另外,为了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要使学生了解整数的概念。关于整数的概念,不要做更多的介绍,只要让学生知道以前学过的自然数都是整数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整数,认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能说出具体事物中小数表示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己读小数,认识小数意义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热爱鸟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能说出熟悉的具体事物中小数表示的意思。
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数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超市促销海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知道你们都见过哪种鸟?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呢?生:麻雀、燕子……
师:(出示68页)观察情境图,看一看这些都是什么鸟,再读一读它们的介绍。
生:(交流阅读)
师:分别说一说这些数都是什么数,用到了哪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呢?举例说明。
生:这些数都是小数,单位有厘米,比如蜂鸟体长只有5.8厘米……
师:你能描述一下5.8厘米有多长吗?
生:蜂鸟的体长不到6厘米,和我们一根手指长度差不多;体重还不够两个2分硬币重;信天翁两翼张开大约跟客厅的宽度差不多……
师:大家说的非常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利用熟悉的生活常识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中、引入到知识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数。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得到的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常常用小数来表示。(展示幻灯片)
师:谁来跟大家读一读呢?
生:一根跳绳的长是2米15厘米,也可以写成2.15米。一瓶饮料和一个面包共3元8角,可以写成3.8元。
师:读的很准确。以前学过的数,像0,1,2,3,4……都是整数,现在要学的数,像2.15,3.8,0.8等,都是小数。我们我们来一起看看小数的组成部分都有哪些。
小数中有小数点,小数点把小数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部分是整数部分,右边部分是小数部分。小数点起分界作用。(板书)
现在大家写出两个小数,交流时,先说一说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再读出来。
谁来说一说蜂鸟的体长和体重这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表示什么?
生:“蜂鸟体长5.8厘米”中整数部分的5表示5厘米;“体重1.6克”中整数部分的1表示1克。
师:说的很准确,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数的位数。例如:3.3是一位小数,2.65是两位小数,0.002是三位小数。你们来猜如何判断几位小数。
生: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个数字,这个小数就是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教材设计的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理解。通过现实的活动情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让他们感觉知识并不陌生、难懂,达到教学效果。
三、巩固新知:
指出下面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20.76 1.07 0.004
答案:20.76整数部分20,小数部分0.76;
1.07整数部分1,小数部分0.07;
0.004整数部分0,小数部分0.004
设计意图:针对小数的组成部分来进行练习。
四、达标反馈
1、判断:10.25是四位小数。( )
2、写出下面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15.07 1.20
3、用3,4,5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
答案:1、×
2、15.07整数部分15,小数部分0.07;1.20整数部分1,小数部分0.20
3、3.45 34.5 3.54 35.4 4.35 43.5 4.53 45.3 5.34 53.4 5.43 54.3共12个小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启迪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69页的“练一练”1、2题。
答案:略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小数的认识,从逻辑结构来看是全新的,但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来看,已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孩子们在低年级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有一部分孩子已经会读、写小数了,因此,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课前做社会调查,收集一些商品的价格,生活中小数的事例,上课时就从收集的这些素材入手加强对小数的认识。由于学生已经对小数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积累,学生很快完成了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我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讨论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对于意义和规律性的东西,我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吃透其中的内涵。在提问的技巧上,我比以往更注重问题的思考价值,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引发发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遗憾,具体在教学小数点时,遗忘了写法的指导,以至于后来学生独立写小数表示价格时,有不少学生小数点写得不规范,更像顿号。课后我想,其实很多学生以前已经会写小数了,如果在写小数之前,先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写小数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全班形成共识,强化写法要点,再进行写小数的练习,效果会好很多。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资料链接
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
1970年6 月6日,前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菲拉迪米尔 科马洛夫在太空工作了23天,完成任务后,驾着宇宙飞船返航。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他无论怎么操作也无法打开降落伞以降慢飞船的速度。地面指挥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帮助他排除故障,但这些都无济于事。结果宇宙飞船在空中坠毁,宇航英雄科马诺夫遇难。
科马诺夫临终前,通过荧屏急切地向家人告别。他痛心地告诉女儿:"孩子,我要告诉你,也要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和每一个标点符号。宇宙飞船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在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造成了这场悲剧。孩子们,请你们一定记住它吧!"
同学们,你是否被这悲壮的故事所感染?在科学上,我们必须严谨的对待每一个问题, 任何一个小疏忽、小错误都可能带来惨重的后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让我们记住这个小数点所酿成的大悲剧吧。
小数的产生及意义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小数的意义。
教学提示
本课时首先引入1米长度平均分成10份,了解一份是多少,通过单位换算写成分数和小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小数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试着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进行讨论。最后概括: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能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改写成小数,会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一些简单的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与分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树立学好小数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
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圆点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
, , ,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图片中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
生:平均分成了10份,每份是1分米。
师: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呢?
生:1分米可以用 米表示。
师:很好,用小数怎样表示呢?(同桌交流)
生:用小数表示可以写成0.1米。
师:那5分米,7分米呢?(学生作答 、 )
师:现在观察一下 米和0.1米, 米和0.5米, 米和0.7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分母数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师: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出示米尺)讲解:1厘米是 米; 米写成0.01米,请同学们想一想,9厘米、25厘米,用来作单位是百分之几米?怎样用小数表示?学生汇报:
板书: =0.01 =0.09 =0.25
指着板书: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提问:如果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多少?
讲解并提问:从0刻度线到第一条短刻度线表示1毫米,它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让学生说出两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并请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
根据刚才的学习,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后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进一步提问:在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师进行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进行分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知识点引导到课堂内容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二)探究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正方形图,大家来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思。
(学生分析交流讨论)
第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和3份分别用分数
和 表示。第二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其中的1份和27份用分数 和 表示。
师:如果把分数改写成小数呢?
生: 可以写成0.1。读作:零点一。
可以写成0.3。读作:零点三。
可以写成0.01。读作:零点零一。
可以写成0.27。读作:零点二七。
师:回答得真好,完全掌握了分母是10、100的分数转化小数的方法。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那么1份是多少?8份是多少?32份又是多少呢?
生:1份是 ,可以写成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
8份就是 ,可以写成0.008,读作:零点零零八;
32份就是 ,可以写成0.032,读作:零点零三二。
师:大家说的真棒,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板书)
设计意图: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培养相互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个人和小组形式去探究,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取得研究成果,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多种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增强主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为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新知:
1、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小数。
9分米=( )米 8米=( )千米
3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5厘米=( )米
2、把相等的小数和分数用线连起来。
0.016 0.056 0.18 0.54 0.9 0.09
答案:1、0.9 0.008 0.3 0.45
2、略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感受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更熟练地进行两者之间的转换。
四、达标反馈
1、把分数化成小数。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725克= 千克=( )千克
78平方分米= 平方米=( )平方米
8分米= 米=( )米
146毫升= 升=( )升
3、看数涂格子。
(1)0.8 (2)0.49
答案:1、0.5 0.06 0.023 0.17 0.04
2、725 1000 0.725 78 100 0.78 8 10 0.8 146 1000 0.146
3、略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启迪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70、71页的“练一练”1-4题。
答案:1、略 2、略
3、 0.38 0.175 0.85 0.268 4、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把分数化成小数以及把小数化成分数。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感觉新课前题目复习比较好,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所要学习的内容与小数的意义联系起来,从而认识到小数与分数内在的联系,为知识迁移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探究法和讲授法,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和通过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到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全过程,直观在展示出了教学步骤,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做练习时兴趣较高,提高了练习的效果和练习题的正确率。
本课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在小组互动学习中放的太开了,课堂秩序有点乱,对已经讨论出来的结论并不能用准确地表述出来。最后由我来总结出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二、我对学生能力估计太高,练习题的梯度太大,优等生勉强能做出来,而中等生和学困生感到力不从心。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课后的教学反思有时比备好课更重。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资料链接
小数时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
小数的名称是公元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我国出现了用底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如把63.12写成“ ”。
在西方,小数出现得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才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班海——老师们都在免费用的数学作业精细批改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