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厘米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有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过程。
3、在估测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测量
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
1、教师继续上次谈话引出直尺。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
(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①测量橡皮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
②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教师继续上次引导: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结果一样,我们必须用同样的一种测量工具而且一样长的来测量。下面我们就都用小棒去量,看结果是多少?请学生用一样长的小棒再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度。(学生按照要求去操作,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今后测量长度只要都用这样的小棒不就可以了吗?(让学生质疑)别人没有这样的小棒怎么办?
看来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那现在都用什么工具呢?(尺子)
教师: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4……;还有cm等。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
请大家找到1厘米,从“0”到“1”就是1厘米长。
请学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
手比一比、在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的线。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都一样长。
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1厘米的物品。如: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长度等。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度,测量、交流、汇报,同时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
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
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新铅笔的长度:要求先估计,再测量。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如何测量的,和测量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参加测量活动:然后展示各组的测量成果,表扬合作出色,测量正确的小组同学,并以发“合作优秀”卡奖励。
学生在测量前往往不喜欢先估计,教师应给与重视:可让学生比一比谁估计的最准确,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的进行,可以这样安排:学生前后桌4人一组,分工测量文具长度,测量前每个人都要估计,填在估计表格中,然后一人用直尺测量,一人监督,一人读书,一人记录。如此轮换分工,比一比谁估计的最接近,谁测量、读数不出现错误。
教师深入到各组参与,指导。学生随便测量自己的身体各部位,然后填“个人特别小档案”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由事物抽象出线段、测量和画线段的过程。
2、初步认识线段,能用支持准确测量线段的长度。
3、在用支持测量纸条、毛线、线段等学习活动中,体会线段的特征。
教学重难: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重难: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识线段
1、师: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什么东西?(一根毛线)我把这根毛线轻轻地放在展台上,你看到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弯的)。那你们有办法把它变成直的吗?请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毛线试一试。
2、学生摆弄,尝试把毛线变直。
3、师:变直了吗?谁上来演示给大家看看。
4、师:(指一生)你们看他的毛线直吗?你能告诉大家是怎么把这根毛线变直的?
5、生1:右手拉住毛线的一端,左手抓住毛线的另一端,用力拉,毛线就变直了。(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
6、师:(指另一生)你也是这样做的吗?如果我们把一只手松开,看看毛线还直吗?如果我们改变毛线的方向(横、竖、斜不同方向摆放),你看,毛线还直吗?所以我们知道要想让毛线变直,不管什么方向,只要用两只手拉紧就行。
7、请一生回位,另一生站到大屏前,比较: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8、揭题: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师边说边指着学生手上的毛线比划)。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师:我们把这根拉直的毛线请到黑板上。(两端用磁铁固定)
二、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师:谁能想办法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呢?)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直直的),有办法把它画下来吗?(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一根毛线放着就能这么直吗?
生:不能,一定要用2只手拉着。 师:你真聪明!在线段上,我们2只手拉的地方往往用2根短短的竖线来表示,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师边讲边画)线段有几个端点?
生:有2个。
3、师:现在谁能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三、回归生活,体验线段: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四、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五、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班海——老师们都在免费用的数学作业精细批改微信小程序!
一键发布配套作业 & AI智能精细批改
(任务-发布任务-选择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