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D2.C3.C4.A5.C6.A7.C8.D9.C10.D11.B12.A13.C14.C15.C
16.AD 17.AD 18.BCD 19.BD 20.ACD
21.(1) 不是 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2’)
(2)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 自主神经 实验思路:取甲、乙两组狗,先测定正常安静状态下的心率,然后甲组用适量M3受体阻断药处理,乙组用等量α和β型受体阻断药处理,再分别检测心率进行比较。(3’)实验结果:甲组心率升高,乙组心率降低,可证明该特点。(2’)
22.(1) 不同细胞细胞膜表面受体不同(2’)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
下丘脑
(2)间充质干细胞分裂、分化,补充受损细胞;分泌营养因子,改善肺部细胞微环境;分泌调节物质,抑制细胞因子风暴(2’)
(3) 体液免疫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使T细胞释放乙酰胆碱减少,减弱了对B细胞的刺激(2’)
(4) 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大量抗体 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病毒变异快,可能使疫苗失效(2’)
(1)脱落酸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伸长(2’) 将矮化大麦品种的幼苗分为A、B两组,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组,B组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A、B两组植株高度。若A组株高显著高于B组,则该突变体为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若A、B两组株高大致相同,则该突变体为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5’)
(3) 较低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的伸长生长,但较高浓度的反而抑制生长(或具有两重性)(2’)
24.(1) r对策 环境容纳量
(2) 偏大 出生率增大
(3) 建立数学模型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2’) 将粮食等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可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鼠类的天敌(2’)
25. (1) 群落 分解者 垂直结构 (2) 水体中 N、P 等无机盐含量较高 水下光照不足 (3) 正反馈
沉水植物与绿藻竞争无机盐;沉水植物通过促进小型鱼类、底栖动物生长,抵制绿藻生长;沉水植物可分泌化感物质抑制绿藻生长(3’)
(4)抵抗力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抽样检测 8×109兰陵四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
生物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图表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字母代表液体,数字代表物质,下列各项分析错误( )
A.①②③中均存在调节生命活动的信号分子
B.若①表示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影响②的分泌
C.若③表示抗体,则在A、B、C中均可检测到
D.若C→A过程受阻,不会导致局部B增多
2.吗啡是一种镇痛剂。在吗啡刺激下,一些神经细胞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一种给人带来愉悦感的神经递质),但多巴胺长期在突触间隙积累会导致其受体减少,使用者对吗啡的耐受性升高,产生药物依赖。下图为吗啡刺激V区神经元释放多巴胺,引起N区神经元兴奋的传导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吗啡与受体蛋白M的结合改变了神经元膜内外离子分布
B.在V区多巴胺以囊泡形式运输并通过胞吐进入突触间隙
C.多巴胺既与受体L结合也能被前膜重新吸收,兴奋在此双向传递
D.使用者对吗啡产生药物依赖的原因是受体L的减少影响了正常的神经活动
3.珠穆朗玛峰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兽。下列错误的是( )
A.雪豹有时会用尿液留下自己的气味信息来标记领地,这属于化学信息
B.与牦牛不同,雪豹能量流动的去向缺少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C.青藏苔草与旱獭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
D.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得雪豹全部灭绝,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4.硝酸甘油(NG)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中释放一氧化氮(NO),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服时应坐好,避免血压突然下降而跌倒 B.NO和肾上腺素调节结果一致
C.NG在治疗过程中作用为神经递质 D.NG也可在夏天用于增加散热
5.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研究者研制了一种“智能”胰岛素(IA)。为评估其调节血糖水平的效果,研究人员给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血糖浓度80-120 mg/dL)均分别注射适量胰岛素和IA,测量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图1和2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给药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急剧上升
B.对糖尿病小鼠而言,胰岛素的降糖效果更持久
C.注射外源胰岛素的正常小鼠更容易出现低血糖晕厥
D.研究结果显示,普通外源胰岛素调节血糖能力比IA好
6.科研人员对洞庭湖环湖丘岗区不同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土壤动物群落 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 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
Ⅰ层 Ⅱ层 Ⅲ层 Ⅰ层 Ⅱ层 Ⅲ层
茶林 21 11 8 20 12 7
阔叶林 17 12 10 17 12 8
竹林 18 14 9 21 13 9
洞庭湖丘岗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的分布
(Ⅰ:0~5cm;Ⅱ:5~10cm;Ⅲ:10~15cm)A.表中信息说明,土壤动物群落也具有垂直结构
B.三种生境中,阔叶林中的物种丰富度最小
C.可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湿、避高热的习性,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调查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7.人体对H1N1流感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如图所示,①~⑧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b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抵抗流感病毒的过程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B.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都能识别抗原
C.②为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a能促进B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
D.⑦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各种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8.烟粉虱不仅能刺吸植物叶片的汁液,更致命的是它们能传播多种病毒严重危害各种农作物。棉花等农作物可产生酚糖作为信息分子,对烟粉虱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研究发现烟粉虱可以借助“窃取”植物的相关基因来对酚糖进行解毒,从而成了难以防治的“超级害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烟粉虱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
B.酚糖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C.棉花和烟粉虱种间关系的形成是不同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
D.通过引入天敌对烟粉虱进行防治,是完全没有危害的生物防治
9.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荔枝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荔枝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平腹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荔枝椿象重复上述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时至少获得20%的荔枝同化量
B.自然选择导致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具有相同的生态位
C.以上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依赖信息传递来调节
D.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
10.机体发热是生物体受到病原体感染,产生损伤或炎症后的复杂生理应激反应。在发热过程中,体温上升与生物体对病原体的清除和生存率的提高密切相关,利于机体快速清除病原体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关于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热过程中,机体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等一系列调节,使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
B.若患者出现脱水现象,脑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发热可提高浆细胞识别病原体并产生抗体的能力
D.发热可能使血管舒张,从而促进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运输
11.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Suc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 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的长度并统计胚芽鞘伸长率,结果发现:3组>2组>1组。用KCl代替Suc进行上述实验可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KCl可提高胚芽鞘细胞的吸水能力
B.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
C.IAA在胚芽鞘中只能进行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1而提高
12.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叙述正确的是( )
A.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B.许多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C.诱虫器的土壤和花盆壁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主要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爬出进行收集
D.若要进一步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组应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100℃恒温箱中灭菌1h
13.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2000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由于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第5年到第9年内种群数量减少
C.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0只
D.若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14.“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内篇·人间世》) 、“人民众而货财寡, 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C.“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
D.韩非子的话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15.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对生态系统的总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如通过施用农家肥改良农田,能体现图1中b成分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B.“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稺”描述了农业生产中防治虫害,可利用图2中的②、④来防治害虫,其中②所体现的种间关系与“螟龄有子,蜾嬴负之”体现的种间关系一样
C.“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描述了渔网网目不能过小,有利于种群年龄组成形成图3中的Ⅱ类型
D.“维莠骄骄”描述了农田中狗尾草生长的现象,狗尾草与农作物间的关系为图2中的①
二、多选题
16.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食物网中,碳以CO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
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C.若朱鹮增加1.5 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 kg(干重)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17.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关
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18.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由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控的。在促进细胞分裂过程中,甲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在促进黄瓜花的性别分化时,脱落酸与乙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当丙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叶绿素的合成速度比野生型的慢
B.植物的芽尖细胞用适宜浓度的乙处理后,其细胞周期会缩短
C.用适宜浓度的丙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得到无子番茄
D.乙和丙在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化上均表现出协同作用
19.热习服(热适应)是指机体长期、反复地暴露于热环境下时,出现的一系列可逆的适应性反应。在34℃、相对湿度为89%的环境下,未热习服和已热习服的人直肠温度和出汗率随运动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会增多
B.未热习服的人运动时直肠温度快速上升与出汗较少关系不大
C.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汗腺分泌加快,有利于降低体温
D.经热习服训练后,大脑皮层调节体温恒定的能力会增强
20.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与人体肥胖有关的蛋白质类激素。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已知瘦素可分别引起神经元A兴奋、B抑制;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瘦素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体液运输至下丘脑
B.当图2中神经元B释放物质甲,并引起③的抑制时,③处的膜电位无变化
C.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A、B分别兴奋、抑制,可能与其膜上瘦素的受体不同有关
D.若人体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但神经元B上缺少相应受体,仍可能导致肥胖
第II卷(非选择题)
21.冠心病是指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前区疼痛,导致心率加快,可通过受体阻断药来治疗。
(1)研究发现,高血脂沉积在损伤内皮下形成斑块,斑块长大甚至破裂,使血管完全堵塞导致心梗,产生胸痛感,该过程________(是/不是)反射,理由是________。
(2)图中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据图分析,NE参与了________调节过程。
(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构成了________系统,它们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受体阻断药可选择性结合受体,阻止相应信号的作用。现以狗为实验对象,据图选择作用于心肌细胞的受体阻断药(假定给药过程不影响心率),设计实验对它们的这一作用特点进行验证并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
22.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的一种状态,会损伤肺部细胞,从而导致呼吸器官衰竭而死亡。新冠肺炎患者早期病情较轻,后期因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病情突然加重。
(1)新冠病毒侵染人体肺部血管壁内皮细胞,而不侵染其他细胞,原因是________。发热是机体被感染的重要表现,当人体被新冠病毒侵染后,一是由免疫系统通过________过程清除病毒,二是由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进行调节,从而恢复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营养因子和调节物质,其表面抗原不明显,不会引起患者免疫排斥。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体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结合题意分析,在治疗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发挥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答出两点)。
(3)机体内的“脑—脾神经轴”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该免疫应答所属免疫类型为________。研究发现,去除脾神经的小鼠在接种新冠疫苗后,浆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已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在遭受新冠病毒侵染后,体内的记忆细胞会________,从而保护人体。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冠疫苗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是________(答出一点)。
23.植物种子萌发时植物激素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例如赤霉素含量增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研究者以大麦种子为材料进行相关研究。请回答问题:
(1)在萌发初期,大麦种子中最先增加的激素是赤霉素,同时种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含量降低,降低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之后种子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含量也增加,促进细胞的分裂。
(2)赤霉素除了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外,还能够促进____________,从而引起植株增高。大麦的矮生突变体与赤霉素有关,有的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有的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探究某种大麦的矮生突变体所属的突变类型,请设计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进一步探究生长素对上述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该种突变体的幼苗,与未用生长素处理组进行比较,茎伸长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高度差)的情况如图。根据该结果能够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 r 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 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能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表示种群的数量变化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 1.47%,是_____(“r 对策”“K 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形增长曲线。K 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 S 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数量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该数量称为_____。
(2)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用标记重捕法得到的结果是 M 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某干旱地区由于环境 变化导致降水增加,鼠的种群密度明显升高,导致该鼠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决定因素是________。
(3)图乙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___。若鼠的数量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出现该增长趋势的前提条件是_____。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鼠害的方法:_____________。
25.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湖泊等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湖泊保护与污染治理已成为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该湖泊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属于__水平的研究。湖泊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处理主要依赖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成分)。湖泊中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_______。
(2)该湖泊易发生水华,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调查发现,在水深0.2-0.3 m处有机碳的生产率较高,0.8 m以下却较低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
(3)若长期向该湖泊排放大量生活污水,导致水生动植物加速死亡,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当地环保人员通过引水稀释进行治理,发现湖泊中优势物种由绿藻(浮游植物)转化为大型沉水植物。据图分析,大型沉水植物的增加导致绿藻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
(4)在湖泊中投放鲢鱼和鳙鱼可以滤食水体中的藻类,有效去除水体中富余的营养物质,能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_______稳定性。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投放鲢鱼和鳙鱼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_______。
(5)某兴趣小组对该湖泊中绿藻进行调查时,使用图所示实验器材。该调查方法是_______。在水深0.2-0.3 m处随机取湖水1mL,稀释10倍后,进行计数。若图中五处阴影部分绿藻数目共计16个,则该水层每升湖水中绿藻的数量是_______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