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纹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二方连续纹样初步掌握正确绘制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
2、结合欣赏我国古代文物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二方连续纹样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与配色。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连续纹样欣赏图片、绘画工具等。
学生:美术书、水彩笔、画纸等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1分钟)
二、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约1分钟)
以提问形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单独纹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单独使用的纹样。
出示针织花边,民族花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花边),那么这些花边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三、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连续纹样》
1、概念:(约2分钟)
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2、意义:(出示古代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及现代日常生活用具有实物。)(约4分钟)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由于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应用最多:原始社会的彩陶器上,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已有了很高的成就;商周时青铜器上二方连续纹样风格厚重、古朴变化极多;汉代漆器上面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唐代的唐草纹结构严谨,风格典雅、富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多用二方连续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如广西的壮锦,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连续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帧、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二方连续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3、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
散点式、倾斜式、垂直式、波纹式、水平式、几何式、结合式等,每种形式可有四种排列方式: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顺序排列、正反颠倒排列。
展示各种不同的骨式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辨别出各种骨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①画两根平行线,并适当定出长度。
②根据长度划分若干等分单位。
③构思设计: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确定纹样的骨式,在草稿纸上精心设计绘制出一个单位纹样。
④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拓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⑤着色完成作业。
5、设计要点:
①组织节构要有节奏感、韵律感。
②不同题材要选用恰当的骨式。
③注意各种骨式的综合运用。
④注意单位纹样相结合时的关系。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条有4—5个单位的花边。
要求:
1、以你喜欢的花卉或动物为题材,进行纹样设计,造型要简洁、概括。
2、课内要完成铅笔稿。
五、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