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自从天上的火,来到人间,让愚昧化作文明,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火,它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 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钻木能取火?当我们改用石头时,石头能燃烧吗?
燃烧和灭火
7.1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能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
(3)能根据燃烧的条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指出下面图中哪些物体能燃烧?
沙子
棉花
水
岩石
纸
酒精
木材
火柴
考考你
铁丝
玻璃
木炭
塑料
√
√
√
√
√
√
√
√
那什么是燃烧呢?
燃烧:一般,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说到燃烧,我们就会想到火,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 370 558 700~
750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活动与探究: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你能总结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吗?
思考并讨论:
思考与讨论: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灭火的经历?
(1)你如何熄灭蜡烛、酒精灯的?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
(三个条件满足其一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可燃物
与氧气充分
温度达到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
隔绝空气或氧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破坏其一
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课堂练习一:
1、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
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2、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原因是( )
A、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B、散热的速度快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C
D
4、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没有燃烧的火柴梗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3、油锅着火时,迅速用锅盖该灭,其灭火的主要原( )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清除可燃物
D、防止食用油溅出
B
A
5、某同学用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下列成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不合理的是( )
A.“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
焰熄灭.
B.“钻木取火”——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使之燃烧.
C.“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
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D.“釜底抽薪”—
—采用清除可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
A
课堂练习二:
2、用扇子扇煤炉火时,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时,为什么一扇就灭?
1、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因为煤的着火点高,纸和木柴的着火点低,先引燃纸和木柴后,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到煤的着火点以上,煤就燃烧了。
扇子扇煤炉火时,供给了更多的氧气,冷风虽然能降低温度,但不能降到着火点以下,因此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烛火,虽然也提供了更多的氧气,但冷风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烛火一扇就灭。
你怎样评价燃烧?
欢迎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