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诗
唐代诗人,“诗圣”杜甫。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所写的诗。
宋代诗人曾几(jī),在古代,“几”与“畿(jī)”通用,很多资料当中,记载的是“曾畿”。
曾
zēng
céng
曾几借古代一位贤臣的名字,给自己取字“吉甫”。他为官勤勉,体恤百姓,后因大奸臣秦桧的迫害而被免职,居住在江西省上饶市的广教寺。因寺旁有一座茶山,故自号“茶山居士”。他学识渊博,诗才出众,为后人留下了诗集《茶山集》8卷。
初读古诗 补充学法
复习学习方法
看注释
看插图
查字典
查资料
学习活动:提取信息
读读“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两句,借助注释从诗句中找一找相关信息,完成题目。
1.诗人此次出游的时间是在( )。
A.初春时节 B.初夏时节 C.金秋时节
2.诗人是在一个( )日子里游玩三衢山。
A.晴 B.多云 C.大雨
3.诗人游玩三衢山的路线是( )。
A.先泛舟溪行,然后徒步山行
B.先徒步山行,然后泛舟溪行
C.一会儿泛舟溪行,一会儿徒步山行
梅子黄时,5月,初夏时节。
梅子黄时日日晴
日日晴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柳宗元《梅雨》
丝丝梅子熟时雨,漠漠楝(liàn)花开后寒。
—陆游《梅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小溪泛尽却山行
学习活动:情景再现
1.圈一圈:圈出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同桌交流。
2.想一想: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3.说一说:用“我仿佛看到诗人走在……看到……听到……”的句式把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同桌听。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阴:树荫。
再读古诗,想想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尝试背诵
总结全诗 拓展延伸
早春
早春
初夏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
三首诗都是写景的,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巩固生字 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梅
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