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839年3月,某大臣到广州队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暂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该 “大臣”是( )
A.陈化成 B.关天培 C.林则徐 D.邓世昌
2.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3.1861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写到:“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在信中,雨果谴责的是( )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沙俄侵略军 D.八国联军
4.右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B.英国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
C.英国在中国大量兴办工厂
D.清政府赔偿白银,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5.以下是某历史专著的部分内容,请对此确定一主题是( )
时间 具体内容
1860年10月5日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误以为咸丰皇帝住在圆明园,遂向圆明园进军
1860年10月6日 法军率先抵达并占领了位于北京郊外的圆明园
1860年10月7日 英军抵达圆明园,加入了抢劫财物的行列
1860年10月18日 英军一意孤行,决定烧毁圆明园全园,并开始了大规模的放火行动
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 B.咸丰帝的逃跑
C.圆明园的浩劫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6.西方列强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其实质是( )
A、表明支持慈禧和变 B、为显示其军事实力
C、把太平天国控制地区变为其势力范围 D、维护和扩大其侵华权益
7.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8.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文明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9.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是指俄国在侵华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10.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 )
A.黄海大战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廊坊之战
11.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军事力量落后 B.清政府的妥协退让
C.日本国力强盛 D.缺乏国际援助
12.对比学习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请你判断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是( )
①都规定了割地 ②都有赔款 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厂 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13.右图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在签订哪一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下列内容与《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史实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张三的父亲在重庆一家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中做工
B.李四的哥哥因参加义和团而被杀
C.王五的叔叔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座住宅
D.赵六的妹妹去应该留学
15.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
16.1898年,清政府发布谕令:“图治之法,以农为体,以工商为用……兼采中西各法,讲求利弊,有能创制新法者,必当立于优奖。”清政府在这一谕令中( )
A.提倡发展工商业
B.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
C.主张重农抑商
D.否定洋务运动
17.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③
18.“庚子之岁,洋兵到处掳掠,奸淫烧杀,民不聊生。当时有血气者,号称义民,组织人们奋起反抗。先生当时年五十四岁,即参加该团张德成部……尤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一役……(洋兵)弃曳而窜,时人称快。”材料反映的抗争是( )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台湾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19.“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至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这是一位记者目睹发生在光绪二十六年的一场战争后记录下来的,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
A.外来侵略客观上促进国家意识的觉醒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二、非选择题
2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 约179万英镑
1846年 约239万英镑
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 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材料四: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4)恩格斯所说的是哪一国家 它从中国夺走了多少土地
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2.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2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 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请回答:
(1)瓦德西统帅的军队称什么?
(2)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3)此前哪支军队曾侵入北京?他们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
答案
1-5CBBBC 6-10DCCDA 11—15BDDCB 16-20AAADA
21、(1)目的: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
(3)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4)俄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5)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被欺负;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2.(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主要原因:列强的侵略、(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腐败无能、综合国力的衰弱。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23、(1)八国联军。(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