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13 19:3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保持每年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是( )
A.向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品 B.减少进口中国物资
C.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D.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3.1843年中英签订的《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附件,英国获取的权益包括( )
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D.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
5.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 B.《劝世良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6.因签订《马关条约》而遭国人唾骂的清政府官员是(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 李鸿章 D.曾纪泽
7.世纪六七十年代,支持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侵占中国新疆造成中国西北边疆危机的国家是( )
A. 俄日  B.英俄  C. 英美  D. 英法
8.19世纪60~70年代,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并率军进入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的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关天培
9.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战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0.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1.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曾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他这样说的依据是左宗棠(  )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收复新疆
C.在新疆设立行省 D.收复台湾
12.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雅克萨之战
C.黄海海战 D.《马关条约》
13.1893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13%,到19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3%。导致中国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B.中俄《瑷珲条约》的影响
C.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
D.《北京条约》的影响
14.(2022黄岛期末)条约的签订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过程。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2022临清期末)《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材料中的“志士”包括(  )
①康有为 ②梁启超 ③谭嗣同 ④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7.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新式海军 D.新式学堂
1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19.“……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据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898年我国中文报刊统计
时间 报刊总数(种) 华人创办报刊数(种) 华人创办报刊数比例
1895 7 3 43%
1898 47 39 83%
材料二:1895年春,梁启超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情愿的公车上书。1898年,梁启超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华人创办报刊数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至恭亲王奕诉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教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2)据材料三概括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窃惟天地自然之利,乃民生日用之资,·泰西各国以矿学为本图,遂能争雄竞胜。英之立国在海中三岛,物产非甚丰盈,而岁出煤铁甚旺,富强遂甲天下。中国金、银、煤、铁各矿胜于西洋各国,只以风气未开,菁华阑而不发,利源之涸日甚一日……勘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南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事,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引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3)据材料三、四归纳洋务派从事哪些主要活动
(4)比较上述两次运动在学习西方内容方面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2.右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反映中国当时形势的《时局图》。
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在这幅图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
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摆脱民族危机?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先。
——李鸿章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以及主要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
(3)材料三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 试从目的和影响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民族复兴。
答案
1-5DCCDC 6—10CBCBB 11-15BCCCA 16-20DBBCD
21.(1)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2)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抗外来侵略(剿发捻,勤远略)
(3)买外洋船炮、开煤矿
(4洋务运动: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西方的政治制度
22. (1)历史信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与结果----不言而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目了然。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2)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力;发动民众抗击外国侵略;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等。
23、(1)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民用企业为军事企业的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缓解清朝的财政紧张状况。(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4)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