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稻田为鸭子提供食物,鸭粪还田,鸭子捕食,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形成良性
循环:同时收获稻谷与肉鸭,经济效流高;巨人稻株间距大,鸭子活动空间广,稻杆粗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壮抗倒伏,鸭子的活动对稻苗的影响小,适合发展稻鸭共生生产模式。(4分)
2023.1
(3)云南地表崎岖,耕地少,大面积推广会影响粮食生产结构;巨人稻对肥力的
要求高,需要大量施肥,而云南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重,无法满足大规模水稻种植需求;云南个别年份降水稀少,旱灾频繁,大面积推广巨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稻种植会加剧旱灾:巨人稻植株过高,收割成本高。(6分)
1.A2.D3.A4.C5.B6.C7.B8.C9.D
18.(14分)》
10.A11.B12.D13.D14.A15.C
(1)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为主要原则;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等措施解决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治理措施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度减少人为干预,强化自然恢复:恢复受工
16.(14分)
程建设扰动的自然环境。(6分)
(1)钻孔取自河流下游地区,流域内落差小,距物源区较远,粗粒组分难以到达:
(2)耕地平坦,便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耕作,诚少农村劳动力投人,提高农业生
采样位置为宽河道区域,行洪道突然展宽,洪水过境此处时流速变慢,输砂能力进一步
产效率;道路修建,便于运输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提高生产效率。(4分)
减弱;研究区位于滨海平原地区,靠近河口,受河道淤积、海水顶托、人类活动等综合
(3)该地降水集中于7、8月份且多暴雨,修建拦洪坝,可确保沟道有效拦水,减
影响,洪水滞流现象严重,沉积物颗粒较细。(6分)
少因洪涝灾害及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农业减产;适当蓄水,保证旱季灌溉水源;(任答
(2)
一点得2分)灌渠促排,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保证粮食高产稳产。(2分)
19.(14分)
(1)深水区距离海岸更远,受陆地的影响更小,风力更大、更稳定;深水区海域
面积更广,风电场的建设规模更大;对陆地的污染和影响更小。(任答两点得4分)
(2)答题角度:从能源安全、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海洋生物与生态安全、海洋权
益与国家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10分)
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
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例如: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增加我国的能源供应,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提
2
高了我国的能源安全:风电是清洁能源,风电场的建设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
0.30.60.90.10.1502025
C1含最%:C2含是%
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减缓全球变暖;风机基础的淹没部分可起到人工鱼礁的作
(画图:先增大后减少2分)
用,可为生物增殖提供栖息地,增加生物资源量和多样性;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充分开
特点:该时期C1细粉砂先减少后快速增多,C2粗粉砂先增多后减少,(2分)说
发和利用了海洋空间资源,体现和行使了海洋权力,维护国家海洋权流;海上风电站在
明此时在原有洪水的基础上迎来了第二次洪峰,流速先明显增强,沉积物颗粒明显变
运营中会产生噪音污染和电磁辐射,影响周围生物的生长,此外叶片转动也会误伤鸟
大,然后洪水滞留,流速减慢,大量细粉砂沉积物迅速沉积。(4分)
类,影响鸟类迁徙,因此要预留鸟类穿越通道,将叶片尖端涂成警示色,减少鸟类碰撞
17.(13分)
风电机组的概率。(每个要点2分)
(1)巨人稻株间距大,可满足“稻+禽”共生模式进行交互生产,增加农田的产
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稻杆直径大,秸秆粗壮,抗倒伏:植株高大,生物量大,秸秆
产出饲料多;穗粒数多,增产潜力大。(3分)
高三地理答案第1页(共2页)》
高三地理答案第2页(共2页)试卷类型:A
3.测取图中风向频率统计的气象站最可能是
A.a
B.b
C.c
D.d
高三
地
理
4.推测该气象站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A.3月
B.5月
C.8月
D.11月
2023.1
图5示意北京西北部延庆县境内八达岭林场某研究区域5~10月不同种植密度对土壤
含水量的影响。依据土壤深度将土壤制面划分为表层、次表层和深层。据此完成5~6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10r
-10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
土滚体积含水童%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0
-20
0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30
-30
914
1419
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0
%
1924
124-29
橙
-50
-50
■>29-34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60
-60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7
9
6
8
910月份
2019年12月26日,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卡塔尔拍摄了一幅日食照片(图1),照片
阱波高密度松
阴坡低密度林
中两个红色的特角正从海面升起,被人们称为“恶魔之角”。图2为卡塔尔简图,据此,
图5
完成1一2题。
5.与低密度林相比,高密度林表层土壤含水量较小的原因是其
A.截留少
B.下渗多
C.蒸发强
D.降水少
睿
6.从6月份开始,低密度林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蒸腾减弱B.土壤蒸发减少C.大气降水增多D.地表下渗减弱
青藏高原的隆起产生了巨大的增温效应,使最热月10℃等温线的分布高度从横断
山区逐步向西向高原内部升高。一般情况下,林线(森林分布上限)与最热月10℃等
温线吻合,但也会受到降水等其他因素影响。图6示意青藏高原范围及林线分布。据此
图1
图2
完成7~8题。
1.照片拍摄当日
40°N80°上
A,适值天文大潮B.适值天文小潮C.月相为上弦月D.月相为下弦月
2.拍摄照片时,摄影爱好者可能位于图2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纳木错湖湖面海拔4718米,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湖区周边风力较大,
且风向变化明显,雨季多夜雨。图3示意纳木错的地理位置,图4示意某气象站测得的
风向分布频率。据此完成3~4题。
30
89.5
91
319
25
6月
林线高度
纳木器
20
●401
●370400
2650-…370
图6
湖泊
■
◆
7.青藏高原内部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稀薄逆辐射弱
B.同高度大气距地面近
图3
图4
C.水汽凝结释放潜热多
D.同高度太阳辐射更强
高三地理第1页(共8页)
高三地理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