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二轮资源\2014中考文言文复习学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学案学案.zip《陈涉世家》学案
课前准备:
熟练朗读课文,概括内容,归纳中心。
根据所学翻译方法,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标注疑难之处。
写课下重点注释、整理本文中特殊用法的词语。
学习过程:
一、课文整体回顾
1、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2、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二.词语积累
第一项:重点词语
选取有难度的进行默写
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
若为佣耕( ) 適戍( ) 屯大泽乡( )
皆次当行( ) 度已失期( )( ) 上使外将兵( )( )楚人怜之( )诚以吾众( ) 间令 ( )旦日 ( ) 素爱人( ) 陈胜佐之( )( )召令徒属 ( )
藉第令毋斩( )宁有种乎( )诈称( )
蕲下( )徇蕲以东( ) 比至陈( ) 豪杰( )
伐无道( ) 诛暴秦( ) 社稷( )刑其长吏( )
第二项请写出本课的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 通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通
3.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 4.固以怪之矣 通
第三项:古今异义词
请分辨下列古今异义词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3 夜篝火
第四项:词类活用的词
请分辨词类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含义
1.置人所罾鱼腹中 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3.陈胜王 4.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5.将军身被坚执锐
第五项:一词多义
请写出下列一词多义的词的含义
1、数: 数有功( ) 卒数万人( )
2、乃: 陈胜、吴广乃谋曰(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乃行卜( ) 乃入据陈( )
3、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吴广以为然( )
4、以:扶苏以数谏故( )固以怪之矣 ( )
以激怒其众( ) 祭以尉首( )
5、之: 辍耕之垄上 ( )怅恨久之(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然足下卜之鬼乎( )
会 会天大雨( ) 与皆来会计事( )
将 项燕为楚将( )上使外将兵( )
次 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 )
书 乃丹书帛( )得鱼腹中书( )
乃 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 佣者笑而应曰( )杀之以应陈涉
故 广故数言欲王( ) 扶苏以数谏故( )数 以数谏故( ) 卒数万人( )
为 为屯长( )为天下唱( )
为坛而盟( )项燕为楚将( )
士卒多为佣者( )
三、句子翻译
学生口头翻译A组句子,并选取重点进行默写;全部默写B组句子,并注意特殊句式的特点
口译A组句子,选取重点进行默写翻译
A组: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天下苦秦久矣 。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又间令吴广至此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将军身被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乃丹帛书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B特殊句式
判断句:组: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式
判断句式
陈胜者,阳城人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被动句:被动句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省略句
四、达标检测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③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到传》)
【注释】
①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 。③白:使……露出白木。
1、解释画线字
齐使田忌将而往 ( )
士卒亡者过半矣 ( )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 请归纳回答,并写出相应的依据( 用原文回答)。 出 师 表
课前准备:
1、 诵读课文并准确默写,概括内容,归纳中心。
2、 根据所学翻译方法,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标注疑难之处。
3、 写课下重点注释、整理本文中特殊用法的词语。
学习过程
一、课文整体回顾
背诵课文,进行理解默写或填空式上下句。
翻译全文,分段或整体进行
重点词语解释: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以光先帝遗德
3.引喻失义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5.性行淑均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7.猥自枉屈 8.遂许先帝以驱驰
9.至于斟酌损益
三、翻译下列句子: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四、请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必能裨补阙漏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五、一词多义:
1.“以”的几种用法:①把②凭、用③来④依据、按照⑤以致⑥用来⑦因为⑧相当于“而”⑨以为、认为⑩表时间界限 11通“已”
(请在学过的古文中找出与此句用法相同的句子)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策之不以其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光先帝遗德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受命以来
故以怪之矣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效 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 行 然后施行
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睦
5. 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
则攸之、祎、允之任
6.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
7.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表涕零
执策而临之
8.足 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以中有足乐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
9. 引 引喻失义
丁壮者引弦而战
下车引之
10.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
时人莫之许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麦田浅鬣寸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六、古今异义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感激: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开张:
七、解释词语,并注明其词类活用的用法:
1.以光先帝遗德 光:
2.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
3.此皆良实 良实:
4.攘除奸凶 奸凶: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
6.优劣得所 优劣:
7.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
8.亲贤臣,远小人 亲: 远:
八、特殊句式:下面的句子属于什么特殊句式,请归类(写题号即可)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此皆良实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
达标检测:
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骈死于槽枥之间
行者休于树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能谤讥于市朝
2.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毕力平险 录毕,走送之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指
C.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
D.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3.选出与“故五月渡泸”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是故谋闭而不兴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解释下列词语:
孝基怪之 怪:
不复有故态 故:
斥逐之 逐:
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何:
翻译句子
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以塞忠谏之路也《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课前准备:
熟练朗读课文,概括内容,归纳中心。
根据所学翻译方法,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标注疑难之处。
写课下重点注释、整理本文中特殊用法的词语。
学习过程
一、课文理解
1、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2、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二、文言词语复习
第一项:重点词语解释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岂直五百里哉 4.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5.寡人谕矣 6.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8.请广于君
9.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10.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第二项:通假字
请辨析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
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_____
第三项:古今异义词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能分辨出古今异义,并默写出古义
休祲降于天
长跪而谢之曰
第四项:归纳词类活用的词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含义
请广于君:
天下缟素
第五项:一词多义
请写出下列一词多义的词的含义
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_______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_
于 受地于先王_________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_
徒 亦免冠徒跣________ 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
以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________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徒以有先生也
之 愿终守之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专诸之刺王僚
第六项:解释下列语气词
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岂直五百里哉?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与臣而将四矣。
三、句子翻译
学生口头翻译A组句子,并选取重点进行默写;全部默写B组句子,并注意句式特点
A组: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此庸夫之怒也
状语后置 受地于先王
请广于君
四、达标检测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 刺客列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去而事智伯
②士为知己者死
③今日之事,臣固伏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3、豫让是怎样来报答智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