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3年1月期末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2023年1月期末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3 15:39:29

文档简介

(2)稻田为鸭子提供食物,鸭粪还田,鸭子捕食,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形成良性
循环:同时收获稻谷与肉鸭,经济效流高;巨人稻株间距大,鸭子活动空间广,稻杆粗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壮抗倒伏,鸭子的活动对稻苗的影响小,适合发展稻鸭共生生产模式。(4分)
2023.1
(3)云南地表崎岖,耕地少,大面积推广会影响粮食生产结构;巨人稻对肥力的
要求高,需要大量施肥,而云南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重,无法满足大规模水稻种植需求;云南个别年份降水稀少,旱灾频繁,大面积推广巨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稻种植会加剧旱灾:巨人稻植株过高,收割成本高。(6分)
1.A2.D3.A4.C5.B6.C7.B8.C9.D
18.(14分)》
10.A11.B12.D13.D14.A15.C
(1)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为主要原则;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等措施解决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治理措施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度减少人为干预,强化自然恢复:恢复受工
16.(14分)
程建设扰动的自然环境。(6分)
(1)钻孔取自河流下游地区,流域内落差小,距物源区较远,粗粒组分难以到达:
(2)耕地平坦,便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耕作,诚少农村劳动力投人,提高农业生
采样位置为宽河道区域,行洪道突然展宽,洪水过境此处时流速变慢,输砂能力进一步
产效率;道路修建,便于运输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提高生产效率。(4分)
减弱;研究区位于滨海平原地区,靠近河口,受河道淤积、海水顶托、人类活动等综合
(3)该地降水集中于7、8月份且多暴雨,修建拦洪坝,可确保沟道有效拦水,减
影响,洪水滞流现象严重,沉积物颗粒较细。(6分)
少因洪涝灾害及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农业减产;适当蓄水,保证旱季灌溉水源;(任答
(2)
一点得2分)灌渠促排,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保证粮食高产稳产。(2分)
19.(14分)
(1)深水区距离海岸更远,受陆地的影响更小,风力更大、更稳定;深水区海域
面积更广,风电场的建设规模更大;对陆地的污染和影响更小。(任答两点得4分)
(2)答题角度:从能源安全、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海洋生物与生态安全、海洋权
益与国家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10分)
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
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例如: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增加我国的能源供应,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提
2
高了我国的能源安全:风电是清洁能源,风电场的建设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
0.30.60.90.10.1502025
C1含最%:C2含是%
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减缓全球变暖;风机基础的淹没部分可起到人工鱼礁的作
(画图:先增大后减少2分)
用,可为生物增殖提供栖息地,增加生物资源量和多样性;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充分开
特点:该时期C1细粉砂先减少后快速增多,C2粗粉砂先增多后减少,(2分)说
发和利用了海洋空间资源,体现和行使了海洋权力,维护国家海洋权流;海上风电站在
明此时在原有洪水的基础上迎来了第二次洪峰,流速先明显增强,沉积物颗粒明显变
运营中会产生噪音污染和电磁辐射,影响周围生物的生长,此外叶片转动也会误伤鸟
大,然后洪水滞留,流速减慢,大量细粉砂沉积物迅速沉积。(4分)
类,影响鸟类迁徙,因此要预留鸟类穿越通道,将叶片尖端涂成警示色,减少鸟类碰撞
17.(13分)
风电机组的概率。(每个要点2分)
(1)巨人稻株间距大,可满足“稻+禽”共生模式进行交互生产,增加农田的产
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稻杆直径大,秸秆粗壮,抗倒伏:植株高大,生物量大,秸秆
产出饲料多;穗粒数多,增产潜力大。(3分)
高三地理答案第1页(共2页)》
高三地理答案第2页(共2页)试 卷 类 型 : A
高 三 地 理
2023.1
1 .答题前 , 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 、姓名 、班级 、座号 、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铅笔 (按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 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 , 绘图时 , 可用 2B铅笔作答 , 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 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 , 不折叠 、不破损。
一 、选择题 (共 15 小题 , 每小题 3 分 , 共 45 分 ,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 年 12 月 26 日 , 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卡塔尔拍摄了一 幅日食照片 ( 图 1) , 照片
中两个红色的犄角正从海面升起 , 被人们称为 "恶魔之角" 。 图 2 为卡塔尔简图 , 据此 , 完成 1 -2 题。
图 1 图 2
1 .照片拍摄当日
A.适值天文大潮 B.适值天文小潮 C.月相为上弦月 D.月相为下弦月
2 .拍摄照片时 , 摄影爱好者可能位于图 2 中的
A. 甲地 B. 乙地 C.丙地 D.丁地
纳木错湖湖面海拔 4718 米 , 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 , 湖区周边风力较大 , 且风向变化明显 , 雨季多夜雨 。 图 3 示意纳木错的地理位置 , 图 4 示意某气象站测得的 风向分布频率 。据此完成 3 -4 题。
(

3
)图 4
高三地理第 1 页 (共 8 页)
3 .测取图中风向频率统计的气象站最可能是
A.a B.b C.c D.d
4 .推测该气象站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A.3 月 B.5 月 C.8 月 D.11 月
图 5 示意北京西北部延庆县境内八达岭林场某研究区域 5 -10 月不同种植密度对土壤 含水量的影响。依据土壤深度将土壤剖面划分为表层、次表层和深层。据此完成 5 -6 题。
图 5
5 .与低密度林相比 , 高密度林表层土壤含水量较小的原因是其
A.截留少 B.下渗多 C.蒸发强 D.降水少
6 .从 6 月份开始 , 低密度林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蒸腾减弱 B.土壤蒸发减少 C.大气降水增多 D.地表下渗减弱
青藏高原的隆起产生了巨大的增温效应 , 使最热月 10℃等温线的分布高度从横断 山区逐步向西向高原内部升高 。一般情况下 , 林线 (森林分布上限) 与最热月 10℃等 温线吻合 , 但也会受到降水等其他因素影响 。 图 6 示意青藏高原范围及林线分布 。据此 完成7 -8 题。
图 6
7 .青藏高原内部最热月 10℃等温线分布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稀薄逆辐射弱 B. 同高度大气距地面近
C.水汽凝结释放潜热多 D. 同高度太阳辐射更强
高三地理第 2 页(共 8 页)
8 .青藏高原东南地区成为林线分布高值区的主要原因是
A.山体海拔高 B.增温效应强 C.降水量较多 D.光照条件好
“点 -轴系统" 是现实中社会经济客体经过长时间发展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形态 , “点" 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 , “轴" 指由交通 、通讯干线和能源 、水源通道连接起 来的“基础设施束" , 社会经济要素在“点" 上集聚 , 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 , 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空间结构 " 图 7 示意区域“点 -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过程" , 据此 完成9 -11 题 "
图 7
9 . 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A.a阶段空间结构以小城镇为主 B.b 阶段中心城镇辐射作用明显
C.c阶段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d 阶段区域社会要素趋于均衡
10 .点轴渐进扩散过程中 , 重点发展的城镇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交通通达度高 B.接近原料地 C.土地面积大 D.劳动力丰富
11 ."点—轴系统" 中 ,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各县级城市应该
①大力发展科研产业 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③推动县城增容扩建 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边境城镇作为边境地区人口、经济的集聚地 , 产业发展及演化是全球、 国家及地方等
多尺度要素作用的结果" 图 8 示意我国某边境城镇制糖产业演化" 据此完成 12 -13 题"
图 8
高三地理第 3 页 (共 8 页)
12 .与老挝进行合作 , 中方除提供资金 , 还提供
①土地 ②劳动力 ③市场 ④技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改革与调整阶段 , 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地方资源 B.全球市场
C.科学技术 D. 国家政策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 , 该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 , 其上中游的水量输送对下游 的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 研究表明目前分配给黑河下游流域的最大水量阈值 应不大于 11 x108 m3 " 图 9 示意黑河流域 , 据此完成 14 -15 题 "
图 9
14 .推测黑河下游流域选取 4 月份作为调水时机的主要原因
①避免调水和灌溉用水相互干扰 ②此时上游来水量最大
③此时为植被的生长发育关键期 ④此时调水损耗量较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 .若分配给黑河下游流域的水量超过阈值 , 最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地区是
A.祁连山区 B.黑河上游 C.黑河中游 D.黑河下游
高三地理第 4 页(共 8 页)
(


地理第
6
页(共
8
页)
)高三地理第 5 页 (共 8 页)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4 小题 , 共 55 分) 16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14 分)
弥河发源于山东中部沂山 , 向北注入渤海 。2018 年 8 月 中旬 , 受台风影响弥河水 位迅速升高 , 下游发生多处漫堤和决堤险情 , 形成洪涝灾害 。洪水过后 , 某科研小组对 弥河下游洪水淹没区进行了钻孔考察 。钻孔洪水沉积物粒度总体偏细 , 科研小组提取了 洪水沉积层中细粉砂组分 C1 和粗粉砂组分 C2 , 并绘制了含量变化曲线 。 图 10 示意弥 河流域及钻孔位置 , 图 11 示意钻孔岩芯图及 C1 和 C2 的含量变化。
图 10 图 11
(1) 说明钻孔洪水沉积物粒度总体偏细的原因 。(6 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13 分)
2021 年 11 月 , 云南巨人稻新品种 YJ-1 号在云南省富民县 (如图 12) 试种成功 , 本次试种采取稻鸭共生模式 , 最终实现亩产稻谷 600 千克 , 每亩收获肉鸭 35 只 。与传 统水稻相比 , 巨人稻耐深水 , 穗粒多 , 稻秆粗壮 , 植株最高的达 210 厘米 。云南巨人稻 试种成功意味着离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 梦又近了一步 , 最终让巨人稻变成 真正的“富民" 稻。
表 1 云南巨人稻与普通水稻特征的对比
名称 株间距 稻杆直径 (cm) 株高 (cm) 穗粒数 (粒)
云南巨人稻 大 约 1 160 -210 285 -617
普通水稻 小 约 0.5 约 105 约 200
(2) 根据 C1 和 C2 含量变化的相关性 . 绘制N期 C2 含量的变化趋势曲线 . 并分析 该时期的洪水特点 。(8 分)
图 12
(1) 与普通水稻相比 . 说明种植巨人稻的优势 。(3 分)
(2) 稻鸭共生模式适应了当地环境 . 体现了人地和谐。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 分)
(3) 有人反对在云南大面积推广种植巨人稻 . 请说明理由 。(6 分)
(


地理第
8
页(共
8
页)
)高三地理第 7 页 (共 8 页)
18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14 分)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问题历来受到国家高度关注 , 涌现了种类多样的水土流 失治理模式 , 不同阶段 , 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 (表 2) 。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 , 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 , 集 耕地营造 、坝系修复 、荒沟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为一体沟道治理新模式 , 是增 良田 、保生态 、惠民生的系统工程 。( 图 13) 。
表 2 黄土高原不同阶段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
20 世纪 70 年代末 至 90 年代末 2000 年至 2010 年 2010 年至今
治理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 退耕还林还草 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
主要措施 梯田 、淤地坝 、植树造 林 、植被自然修复 植树种草 、植被自然修 复 、骨干坝 取土填沟 、植被自然修 复 、骨干坝
图 13
(1) 概括我国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6 分)
19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14 分)
近年来 , 广东省大力发展海上新能源建设 , 2022 年 12 月 20 日 , 中广核汕尾甲子海 上风电场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 标志着全国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场建成投运 。 图 14 示意广东省 2017一2030 年规划建设海上风电场场址 。 图 15 示意海上风机结构。
图 14
图 15
(1) 分析与近海浅水区相比 , 近海深水区建设风电场的优势 。(4 分)
(2) 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 近年来 , 人们实施了治沟造地
工程 。请分析这一措施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4 分)
(3) 延安市治沟造地重视坝系修复和灌排工程 , 说明其作用 (4 分)
(2) 论述该地区在海上风电场建设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 ( 10 分) (要求: 角度全面 , 逻辑清晰 , 表达准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