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二轮资源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二轮资源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5 14:44:36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
课前准备:
熟练朗读课文,概括内容,归纳中心。
根据所学翻译方法,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标注疑难之处。
写课下重点注释、整理本文中特殊用法的词语。
学习过程
课文整体回顾
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3、愚公的妻子何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4、愚公是如何反驳智叟的质问的?
二、词语解释
第一项:重点词语
选取有一定难度的进行默写
方七百里( )年且九十( )惩山北之塞( )( ) 出入之迂也 ( ) 聚室而谋( )指通豫南( )
杂然相许( )献疑(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 )( )
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 )( )
投诸渤海之尾( ) 荷担者三夫( ) 始龀( ) 寒暑易节( )( )甚矣( )其如土石何?( )
固不可彻( ) 穷匮( ) 何苦( )
操蛇之神(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无陇断焉( )
第二项:通假字
请写出本课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 通 甚矣,汝之不惠 通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一厝朔东 通
无陇断焉 通
第三项:请整理本课的古今异义词
请分辨下列古今异义词
阳 古义: 今义:
阴 古义: 今义:
指 古义: 今义:
曾 古义: 今义:
诸 古义: 今义:
毛 古义: 今义:
息 古义: 今义:
虽 古义: 今义:
已 古义: 今义:
第四项:归纳词类活用的词
请分辨词类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含义
险: 箕畚:
面:
第五项:一词多义
请写出下列一词多义的词的含义
且 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
方 方七百里( )方其远出海门( )
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
曾益其所不能( )
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吾义固不杀人( )
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许 ① 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杂然相许( )
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⑤曳屋许许声( )
若 ①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②非若是也。 ( )③曾不若孀妻弱子。( )④此为何若人? ( )
⑤若士必怒。( ) ⑥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
⑦若为拥耕。( )
三、句子翻译
学生口头翻译A组句子,并选取重点进行默写;全部默写B组句子,并注意特殊句式的特点
A组: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B组:特殊句式的句子
被动句 帝感其诚
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①省略主语:聚室而谋曰
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其诚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四、达标检测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画线字
宋人或得宝( ) 献诸子罕 ( )
9.翻泽下面的句子。(2 分)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0.谈谈你时“宝”的认识。(2 分)公 输
课前准备:
1、 诵读课文并准确默写,概括内容,归纳中心。
2、 根据所学翻译方法,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标注疑难之处。
3、 写课下重点注释、整理本文中特殊用法的词语。
学习过程
一、课文整体回顾
背诵课文,进行理解默写或填空式上下句。
翻译全文,分段或整体进行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吾义固不杀人。 2.胡不见我于王?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5.公输盘诎, 6.吾知所以距子矣,
7.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8.愿借子杀之。
翻译句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吾义固不杀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通假字积累:(指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公输盘不说
2、子墨子九距之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4、公输盘诎
一词多义:
1.“为”的几种用法:①做,可引申为“制造、刻……” ②替、给③是④对、向⑤为了⑥被⑦跟“焉”连用,表示疑问语气⑧作为、当作⑨
(请在学过的古文中找出与此句用法相同的句子,并写在横线上)
为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谓为信然
夫子何命焉为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不足为外人道也
贤能为之用
夫子何命焉为
以牒为械
2. 子 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子又生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 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见往事耳
才美不外见
徐庶见先主
4. 说 公输盘不说
请说之
不亦说乎
莫说相公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爱莲说》、《马说》
5. 争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知而不争
6. 类 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
绝类弥勒
7. 已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8. 文 舍其文轩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
9. 然 然,胡不已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泯然众人矣。
居然城郭矣
夫利其然也
吴广以为然
谓为信然
10 固 吾义固不杀人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1.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必为有窃疾也: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2.方 荆之地方五千里
方其远出海门
在水一方
方欲行
余年幼,方出神
13.意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略无慕艳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醉翁之意不在酒。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故不错意
14.之 请说之
原借子杀之
宋无罪而攻之
宋何罪之有
荆之地方五千里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寡助之至
辍耕之垄上
六、词类活用:
吾义固不杀人 义:
犀兕麋鹿满之 满:
公输盘之攻械尽 尽:
在宋城上而等楚寇矣 寇:
子墨子守圉有余 守圉:
七、特殊句式:下面的句子属于什么特殊句式,请归类(写题号即可)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2.胡不见我于王
3.宋何罪之有 4.必为有窃疾矣
5.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7.将以攻宋 8.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9.虽杀臣,不能绝也 10.今有人于此
11.吾既已言之于王矣
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
达标检测:
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2.下面的句子都是疑问句,哪一句与“宋何罪之有”的语气不相同。( )
A.何以战?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3.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注:①伯瑜:人名。②母老,唯恐天下不乱在诸君:我的母亲年纪大了,她的养老就拜托给诸位了。③鹿车:用人力推挽的小车。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A.其母笞之 笞:
B.同行者皆弃老弱走 走:
C.遂得免害 遂:
D.杀之不义 之:
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A.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B.贼至,以刃临芝
3.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孟子》两章
课前准备:
1、 诵读课文并准确默写,概括内容,归纳中心。
2、 根据所学翻译方法,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标注疑难之处。
3、 写课下重点注释、整理本文中特殊用法的词语。
学习过程
一、课文整体回顾
背诵课文,进行理解默写或填空式上下句。
翻译全文,分段或整体进行
词语解释:
1. 兵革非不坚利也 2.委而去之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5.舜发于畎亩之中 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7.必先苦其心志 8.行拂乱其所为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0.法家拂士
三、翻译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请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一词多义:
1、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举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举大计亦死
管夷吾举于士
举杯消愁愁更愁
众议举宠为督
3.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个将兵
既克,公问其故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矣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广故数言欲亡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臣不胜受恩感激
环而攻之而不胜
战必胜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然而不胜者
5.兵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乃令符离人葛英将兵徇蕲以东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戈既未息
6.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发闾左谪戍渔阳
野芳发而幽香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夫鵷鶵发于南海。
7.益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至于斟酌损益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自以为大有所益
8.之 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古今异义: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3.管夷吾举于士
七、找出下面活用的词语,并注明其用法: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必先苦其心志
3.劳其筋骨 4.饿其体肤
5.空乏其身             6.行拂乱其所为
7.所以动心忍性 8.人恒过
9.入则无法家拂士 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1.然后知生于忧患 12.死于安乐
八、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
舜发于畎亩之中( )
中考链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庸夫之怒也 夫战,勇气也
B.天下缟素 可以弹素琴
C.秦王色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亦免冠徒跣 徒属皆曰:“敬受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不言而喻
C.国恒亡 马无故亡而入胡
D.行拂乱其所为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完成下面问题: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A. 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或:
B. 殆未易致诘也 殆:
C.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
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恶: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 医问其得疾之由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翻译下面的句子:
A.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B.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前准备:
诵读课文并准确默写,概括内容,归纳中心。
根据所学翻译方法,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标注疑难之处。
写课下重点注释、整理本文中特殊用法的词语。
学习过程
一、课文整体回顾
对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一问题,邹忌所问的三个人是如何回答的呢?
有家事想到国事,邹忌对齐威王提出了怎样的劝诫?
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建议,下令广开言路,具体的做法是什么?
学生齐背课文。
二、根据提示默写课文: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乃下令:“ ,受上赏; ,受中赏; , ,受下赏。”
3、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燕、赵、韩、魏闻之, 。此所谓 。
5、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6、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三、文言词语复习
第一项:重点词语解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修八尺有余( )
昳丽( ) 朝服衣冠( ) 窥镜( )
旦日( ) 明日( ) 私我也( ) 王之蔽甚矣( )面刺( )谤讥于市朝( )( )
谤讥( )市朝( ) 闻寡人之过者( )
时时而间进( )( ) 期年( )
第二项:归纳古今异义词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能分辨出古今异义,并默写出古义
1、今齐地方千里  ( )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3、邹忌讽齐王纳谏。  ( )
4、能谤讥于市朝  ( )
第三项:归纳词类活用的词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含义
1、朝服衣冠  (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4、闻寡人之耳者  ( )
第四项:一词多义
请写出下列一词多义的词的含义
之 1.齐国之美丽者也( ) 2.问之( ) 3.吾妻之美我者( )
 4.俆公不若君之美也( ) 5.孰视之( ) 6.暮寝而思之( )
 7.吾妻之美我者( ) 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9.由此观之( ) 10.臣之妻私臣( ) 11.王之蔽甚矣( )
1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13.数月之后( )
 14.燕,赵,韩,魏闻之( )
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
朝服衣冠( ) 能谤讥于市朝( )
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于 欲有求于我也( ) 能谤讥于市朝( ) 皆以美于徐公( )
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帝感其诚(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私 宫妇左右莫不私我( )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
四、句子翻译
学生口头翻译A组句子,并选取重点进行默写;全部默写B组句子
A组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组:翻译句子,并注意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五、达标检测
阅读后回答问题。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 ”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②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③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 ”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⑤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⑥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⑦而去。选编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释】①田:打猎。后写作“畋(tián)”。②经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③乘: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④檀(tán)子:人名。下文“朌(bān)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⑤泗上:泗水之滨。⑥特:仅,只。⑦怿(yì):高兴、快乐。
1、解释画线字
徙而从者( ) 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3、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3分)鱼我所欲也
课前准备:
1、 诵读课文并准确默写,概括内容,归纳中心。
2、 根据所学翻译方法,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标注疑难之处。
3、 写课下重点注释、整理本文中特殊用法的词语。
学习过程
一、课文整体回顾
背诵课文,进行理解默写或填空式上下句。
翻译全文,分段或整体进行
解释词语: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蹴尔而与之 蹴: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 辩:
向为身死而不受 为: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
翻译句子: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通假字积累: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一词多义:
而 呼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得 二者不可得兼
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七、特殊句式:
鱼,我所欲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判断句: 省略句: 倒装句:
达标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见渔人,乃大惊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如土石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中往来种作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见渔人,乃大惊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曹刿论战学案
课前准备:
诵读课文并准确默写,概括内容,归纳中心。
根据所学翻译方法,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标注疑难之处。
写课下重点注释、整理本文中特殊用法的词语。
学习过程
一、课文整体回顾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根据这三个问题的提示,我们试着一起来背诵课文。
二、根据提示默写课文
1、文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4、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6、小惠未徧, 。
三、分类积累重点词语
1、将A部分进行抽查,可以听写,可以提问;对于D古今异义词检测古义即可;对于F教师应该先指正答案再进行落实
2、学生默写CE部分,并互批
A积累与战争(车战)有关的词语:公将鼓之( ) 齐师败绩( ) 公将驰之( ) 既克( ),( )公问其故( ) 望其旗靡( )下视其辙( ) 登轼( )而望之 遂逐( )齐师 一鼓作( )气 彼竭我盈( ) 惧有伏焉( )
B积累其他重点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 ) ( )
对曰(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 ( )
忠之属也( ) 夫战,勇气也( )
C通假字 小惠未徧( )
D古今异义词: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2.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5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
6、必以情 古义 今义
7、忠之属也古义 今义
8、可以一战古义 今义
E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忠之属也
F一词多义
请: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
其:其乡人曰(  )吾视其辙乱(    )
以:何以战?(   )必以信(   )
故:公问其故(   )故逐之(   )
从: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
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时时而间进(   )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四、句子翻译 (方法回顾:删、留、调、补、换。)
1、学生先通读课文,熟悉整篇翻译
2、对照原文,口头翻译A组句子,教师抽查部分句子翻译
3、写出B组句子的翻译
A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句子:
Ⅰ表现曹刿深谋远虑的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含有重点词语的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特殊句式的句子
1、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检测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 ”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 穆父从旁观曰:( ) (2) 何故:( )
2、句子翻译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2分)
3、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 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庄子》故事两则
课前准备:
熟练朗读课文,概括内容,归纳中心。
根据所学翻译方法,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标注疑难之处。
写课下重点注释、整理本文中特殊用法的词语。
学习过程
一、解释词语:
第一项:重点词语
请写出下列重点词语的含义
1、止: 2、醴泉: 3、于是
4、是鱼之乐也 是 5、全
6、循其本: 7、安知鱼之乐 安:
8、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
第二项:古今异义词
请分辨下列古今异义词
于是: 国
第三项:词类活用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含义
惠子相梁
三、翻译句子
请写出下列句子的翻译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1、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3、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4、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5、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6、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7、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8“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9、“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0、“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1、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