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5 雷雨(节选)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5 雷雨(节选)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3 13:0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5 雷雨(节选)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长期以来,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为什么能够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持续欢迎?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因为《雷雨》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并且强烈地产生共鸣。这正符合文学的特点。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有的意义可以意会不能言传,有时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楚。作品的价值是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去实现的。也就是说,文学的本性决定了对它的理解、阐释必然是多元,甚至是无穷尽的,而且随着阅读对象、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经典性的作品更是常读常新,每一次新的感悟都会带来新的发现的喜悦,文学阅读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说不尽的《雷雨》”正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作“一文多解”。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曹禺的处女作——《雷雨》”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他的开场白很简短,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B.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C.“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一决定什么时候去北京了吗?”他低声说道。
D.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一大群奴隶就像鸡鸭一般无秩序地冲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中原因之一是《雷雨》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
B.其中原因之一是因为《雷雨》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
C.其中原因之一是《雷雨》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并且强烈地产生共鸣。
D.其中原因之一是《雷雨》的内涵极为宽广,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者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这是人们对《雷雨》的评价。
B.人们认为,《雷雨》能给读者带来新的感受是其成为经典的原因。
C.《雷雨》正是这样的经典文本,读者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
D.经典文本比如《雷雨》,读者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
2.《雷雨》的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让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阅读下文,在横线处填上人物个性化语言。
有家哥俩闹分家,分了几天也没分清,决定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说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个头,讨论一下。
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了碗了分不清。”
裁缝说:“   ”
车把式接过话茬儿:“   ”
船老大听得不耐烦了:“   ”
厨师的媳妇“扑哧”一声笑了:“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二.选择题(共4小题)
3.下列有关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开始的“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天气特征和对人的影响,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B.“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句中“很自然”,暗示熟悉所做的事情;“慢慢地”,表现鲁侍萍内心很痛苦。
C.“(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这句中的一个“撕”字表现了鲁侍萍的骨气和尊严,同时也表现了鲁侍萍对周朴园发自内心的轻蔑和愤慨。
D.“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句中“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表现出鲁侍萍悲愤与失望交加的心情。
4.动作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量的体现。下面对文中动作语言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推动)
B.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暗示)
C.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暗示)
D.周朴园 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暗示)
5.下面对《雷雨》剧中人物潜台词(画线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B.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侍萍亲戚?[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C.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不必这样费心。]
D.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你只准看他一眼,不能和他说话,更不能认这个儿子。]
6.对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它按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等;按表演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等,按容量大小和结构形式分独幕剧、多幕剧。
B.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C.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剧作家。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史记》。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留着你养老。
鲁侍萍 (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吗?
周朴园 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鲁侍萍 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吗?你放心,我不会的。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朴园 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鲁侍萍 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周朴园 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 (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 什么?说吧。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 你想见他?
鲁侍萍 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 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
鲁侍萍 不过是什么?
周朴园 他很大了。
鲁侍萍 (追忆)他大概是二十八了吧?我记得他比大海只大一岁。
周朴园 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吗?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自己也不愿意认我的。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1)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周朴园在听了侍萍诉说后,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有内疚和忏悔之情,决定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B.周朴园想用金钱赎罪从而求得心灵的安宁,节选部分正表现了他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
C.节选部分体现了周朴园急于用金钱来解除对他的名望、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D.周朴园虚伪自私,其金钱至上的腐朽丑恶灵魂与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通过其言行表现得淋漓尽致。
(2)从文中画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到来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3)周朴园为什么一再提到钱?为什么在“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之后,他还要签好五千块钱的支票给鲁侍萍?
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曹禺的清华求学生活
田本相
1930年暑假,曹禺决心离开南开大学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他觉得在南开所学的专业太不符合他的志愿了。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曹禺是作为西洋文学系二年级插班生被清华录取的,这对曹禺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终于摆脱了早已厌倦的政治经济学。而西洋文学系,对热爱文学、热爱戏剧的他,当然是富于诱惑力的。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怎能不高兴呢!他总是充满着憧憬,新的机遇又使他在憧憬中织出一幅幅美妙的图景。
清华,的确是美丽的,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和南开比起来,处处都显得更新鲜更动人了。校园清静幽雅,小桥流水,绿树成阴。在绿阴中露出矗立于土丘上的白色气象台,背衬着蔚蓝色的天空,还有天空中悠悠的朵朵白云。这里既有被吴宓教授考证为《红楼梦》中怡红院的古月堂,还有为朱自清教授所欣赏流连的“荷塘月色”……这些都诱发着人们强烈的攻读愿望!而土丘、木桥……更给清华园增添了秀丽的姿色。这美好的学府给曹禺带来美的遐想。
他满以为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定会比南开的政治经济课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但他的希望却部分地落空了。他早就知道西洋文学系主任王文显教授,据说王先生对戏剧很有研究,专门教授戏剧,他对教授抱着满腔希望,但王先生讲课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他编的讲稿在课堂上读,照本宣科。高年级同学说,他每年都是这样照本宣读,不增也不减。他讲的内容倒很扎实,这未免使曹禺感到太枯燥了。还有吴宓教授,为人很怪,教的是西洋文学,讲19世纪浪漫诗人的诗,却专门写文言文,一身老古董气息。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无收获,但曹禺似乎感到光靠听课是不行了,必须自己去找老师,那就是书籍。
清华有一种很好的风气,每个教授上课都指定许多参考书,就放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架上,任学生自己去读。像王文显先生的戏剧课,就指定学生去阅读欧美的戏剧名著。清华图书馆为曹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每当坐下来,打开书本,他就像进入了一个生动活跃的世界。他沉迷在这世界里忘记了一切。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世界变得是如此绚丽多姿,美不胜收。特别是那么多戏剧书刊,很多是他未曾看到的,他真是如饥似渴地在吞吸着。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他的老同学孙浩然这样回顾曹禺在清华大学的读书生活:几个人在一起聊天,他很少发言,他总是在一边听,一边记。他什么都记,把那些警句记下来。笔记本上横七竖八,也记别人的谈话,他是博闻强记。他课内功课不是很好,他学好几种外语,又要看好多书,顾不上其他功课。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图书馆出来,也总是抱着一摞书,在路上碰到他,他也在看书。
他更多的时间是钻研戏剧。读戏剧史,也读戏剧理论,从希腊悲剧到现代的奥尼尔,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高尔基。他徜徉在希腊悲剧之中,他惊异的是那些具有神奇诱惑力的故事,血缘的关系,天意的报应,命运的残酷;在那些绝妙的巧合中都隐藏着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是那么令人痴迷,又是那么令人深思。他还不能说清楚这种悲剧的神秘性,但他似乎从中领悟到戏剧的美感和那种神秘是凝结在一起的。
当他迈进莎士比亚的戏剧殿堂之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复杂变异的人性,精妙的戏剧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浩瀚的想象力,使他拍案叫绝。他特别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诗意和诗的语言,每个人物说出来的台词,时如潺潺涓流,时如长江大河,内蕴着人性的奥秘,饱含着永恒的真理。莎士比亚的浩瀚博大令其折服,而契诃夫戏剧于平淡中见深邃的风格也使他倾心。契诃夫把他迷住了。他觉得契诃夫同易卜生、莎士比亚都不一样,契诃夫的戏剧感情深沉而不外露,看不到一丝雕琢的痕迹。他把这个审美的追求深深地藏在心里。
他流连于世界戏剧艺术的长廊里,除了这些令他醉心的戏剧大师,其他如法国的莫里哀、雨果,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英国的王尔德、肖伯纳、高尔斯华绥,还有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人的剧作,都在他系统阅读之列。他在写出惊世名剧《雷雨》之前,已经读了几百部中外剧作。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曹禺早已厌倦了所学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更不能接受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所以他下决心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
B.有时,希望多大失望就会有多大。美丽的清华校园带给初来的曹禺无限的遐想,随后也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失落。
C.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王文显、吴宓等教授,要么讲课枯燥,要么为人古怪。在学业上,曹禺并没有获得什么教益。
D.曹禺在清华学好几种外语,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但他课内功课并不很好,可见曹禺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好课内知识,他有更高的追求。
E.本传记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曹禺转学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原因,突出了他在清华系统阅读中外剧作,孜孜读书,执着求索的学习经历。
(2)曹禺在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学习也并不尽如所愿,但他并没有像离开南开一样离开清华,为什么?请对此加以分析。
(3)曹禺在写出《雷雨》之前,已经在许多方面有了深厚的积淀。请概括曹禺在戏剧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4)请从“机遇”和“愿望”中任选一个,联系文章内容,谈谈曹禺给你的启示。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5 雷雨(节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长期以来,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为什么能够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持续欢迎?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因为《雷雨》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并且强烈地产生共鸣。这正符合文学的特点。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有的意义可以意会不能言传,有时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楚。作品的价值是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去实现的。也就是说,文学的本性决定了对它的理解、阐释必然是多元,甚至是无穷尽的,而且随着阅读对象、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经典性的作品更是常读常新,每一次新的感悟都会带来新的发现的喜悦,文学阅读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说不尽的《雷雨》”正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作“一文多解”。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曹禺的处女作——《雷雨》”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D 
A.他的开场白很简短,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B.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C.“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一决定什么时候去北京了吗?”他低声说道。
D.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一大群奴隶就像鸡鸭一般无秩序地冲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其中原因之一是《雷雨》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
B.其中原因之一是因为《雷雨》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
C.其中原因之一是《雷雨》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并且强烈地产生共鸣。
D.其中原因之一是《雷雨》的内涵极为宽广,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读者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这是人们对《雷雨》的评价。
B.人们认为,《雷雨》能给读者带来新的感受是其成为经典的原因。
C.《雷雨》正是这样的经典文本,读者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
D.经典文本比如《雷雨》,读者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
【解答】(1)题干中的破折号表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A.表示语音的延长。
B.表示总结上文。
C.表示话题的转换。
D.表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故选D。
(2)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可删去“因为”。二是“强烈的产生共鸣”语序不当,应改为“产生强烈的共鸣”。
A.正确。
B.“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
C.“强烈的产生共鸣”语序不当。
D.“内涵”与“宽广”搭配不当,将“宽广”改为“丰富”。
故选A。
(3)括号前是说经典作品可以常读常新,带给人们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括号后是说《雷雨》的多义性,因此括号内的语句应是对经典作品可以常读常新这一观点的佐证。AB两项偏离了语境中心,与前后文衔接不紧密。CD两项相比,C项表述更符合语境,“《雷雨》正是这样的经典文本与”前文衔接更紧密,因而排除D项。
故选C。
答案:
(1)D
(2)A
(3)C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2.《雷雨》的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让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阅读下文,在横线处填上人物个性化语言。
有家哥俩闹分家,分了几天也没分清,决定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说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个头,讨论一下。
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了碗了分不清。”
裁缝说:“ 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过去才行 ”
车把式接过话茬儿:“ 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 ”
船老大听得不耐烦了:“ 我看别在这里啰唆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 ”
厨师的媳妇“扑哧”一声笑了:“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解答】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用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本题四位调解员的话语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厨师说的话涉及其从事的职业,“”快刀“锅”“碗”等词语的运用使其个性鲜明,形象生动。以下三位的话语也要符合他们的身份特征,注意使用口语色彩的语言,简单明了。
故答案为:
裁缝说:”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过去才行。”
车把式接过话茬儿:”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
船老大听得不耐烦了:“我看别在这里啰唆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
【点评】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中的语言的合理运用。解答此题要深入情境当中,难点在于如何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恰当语句。需要仔细揣摩,反复推敲。
二.选择题(共4小题)
3.下列有关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开始的“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天气特征和对人的影响,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B.“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句中“很自然”,暗示熟悉所做的事情;“慢慢地”,表现鲁侍萍内心很痛苦。
C.“(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这句中的一个“撕”字表现了鲁侍萍的骨气和尊严,同时也表现了鲁侍萍对周朴园发自内心的轻蔑和愤慨。
D.“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句中“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表现出鲁侍萍悲愤与失望交加的心情。
【解答】A.“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错,没有交代时代背景。
故选:A。
【点评】广泛深入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
4.动作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量的体现。下面对文中动作语言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推动)
B.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暗示)
C.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暗示)
D.周朴园 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暗示)
【解答】D.应是对故事情节起推动作用。周朴园的这些动作行为使得鲁侍萍以为周朴园还念及旧情,还忘不了他,所以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试探,所以是对故事情节起推动作用。
故选:D。
【点评】《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侍萍,单纯着爱与被爱的鲁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5.下面对《雷雨》剧中人物潜台词(画线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B.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侍萍亲戚?[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C.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不必这样费心。]
D.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你只准看他一眼,不能和他说话,更不能认这个儿子。]
【解答】C.潜台词表示“她没有死,她现在就站在你面前”。
故选:C。
【点评】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6.对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它按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等;按表演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等,按容量大小和结构形式分独幕剧、多幕剧。
B.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C.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剧作家。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史记》。
【解答】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错,《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故选:D。
【点评】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留着你养老。
鲁侍萍 (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吗?
周朴园 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鲁侍萍 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吗?你放心,我不会的。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朴园 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鲁侍萍 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周朴园 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 (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 什么?说吧。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 你想见他?
鲁侍萍 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 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
鲁侍萍 不过是什么?
周朴园 他很大了。
鲁侍萍 (追忆)他大概是二十八了吧?我记得他比大海只大一岁。
周朴园 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吗?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自己也不愿意认我的。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1)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周朴园在听了侍萍诉说后,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有内疚和忏悔之情,决定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B.周朴园想用金钱赎罪从而求得心灵的安宁,节选部分正表现了他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
C.节选部分体现了周朴园急于用金钱来解除对他的名望、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D.周朴园虚伪自私,其金钱至上的腐朽丑恶灵魂与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通过其言行表现得淋漓尽致。
(2)从文中画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到来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3)周朴园为什么一再提到钱?为什么在“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之后,他还要签好五千块钱的支票给鲁侍萍?
【解答】(1)A.“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有内疚和忏悔之情,决定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说法错误,周朴园在听了侍萍诉说后,是给侍萍支票,这是周朴园想要用金钱换取自己的心安,而不是什么内疚和忏悔,更没有决定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故选:A。
(2)先在文中找到两个画线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去理解,两个句子表达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到来是怎样理解的。第一处画线句子在选文开头,“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他认为侍萍是来敲诈他的,就问侍萍要多少钱,还让侍萍痛快点;当侍萍不要钱的时候,周朴园紧接着来一句“那么,你现在要什么?”,也就是第二处画线句子。通过两个语句中的“要”字可以看出,此时的周朴园一直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他的。
(3)周朴园一再提到“钱”,这与他的世界观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有密切关系。对周朴园的这一行为,可以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怕”入手,其实,给鲁侍萍五千块钱的支票,实际上是周朴园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做法,而在他眼里,钱可以解决一切,他认为给了侍萍钱,侍萍就不会揭穿他,就可以保住他现在的家庭、地位和名声。
答案:
(1)A
(2)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他的,于是他“忽然”明白了,说“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当鲁侍萍表示不是来要钱的时候,他又接着问“那么,你现在要什么?”,可见周朴园一直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勒索的。
(3)在周朴园眼中,金钱至关重要,他认为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金钱解决,所以他一再提到钱。他最后签好的支票,也并不是想解决鲁侍萍的养老问题,而是想收买鲁侍萍的感情,稳定这个罪恶的家庭,不至于因鲁侍萍的揭穿而崩溃。
【点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作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曹禺的清华求学生活
田本相
1930年暑假,曹禺决心离开南开大学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他觉得在南开所学的专业太不符合他的志愿了。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曹禺是作为西洋文学系二年级插班生被清华录取的,这对曹禺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终于摆脱了早已厌倦的政治经济学。而西洋文学系,对热爱文学、热爱戏剧的他,当然是富于诱惑力的。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怎能不高兴呢!他总是充满着憧憬,新的机遇又使他在憧憬中织出一幅幅美妙的图景。
清华,的确是美丽的,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和南开比起来,处处都显得更新鲜更动人了。校园清静幽雅,小桥流水,绿树成阴。在绿阴中露出矗立于土丘上的白色气象台,背衬着蔚蓝色的天空,还有天空中悠悠的朵朵白云。这里既有被吴宓教授考证为《红楼梦》中怡红院的古月堂,还有为朱自清教授所欣赏流连的“荷塘月色”……这些都诱发着人们强烈的攻读愿望!而土丘、木桥……更给清华园增添了秀丽的姿色。这美好的学府给曹禺带来美的遐想。
他满以为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定会比南开的政治经济课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但他的希望却部分地落空了。他早就知道西洋文学系主任王文显教授,据说王先生对戏剧很有研究,专门教授戏剧,他对教授抱着满腔希望,但王先生讲课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他编的讲稿在课堂上读,照本宣科。高年级同学说,他每年都是这样照本宣读,不增也不减。他讲的内容倒很扎实,这未免使曹禺感到太枯燥了。还有吴宓教授,为人很怪,教的是西洋文学,讲19世纪浪漫诗人的诗,却专门写文言文,一身老古董气息。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无收获,但曹禺似乎感到光靠听课是不行了,必须自己去找老师,那就是书籍。
清华有一种很好的风气,每个教授上课都指定许多参考书,就放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架上,任学生自己去读。像王文显先生的戏剧课,就指定学生去阅读欧美的戏剧名著。清华图书馆为曹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每当坐下来,打开书本,他就像进入了一个生动活跃的世界。他沉迷在这世界里忘记了一切。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世界变得是如此绚丽多姿,美不胜收。特别是那么多戏剧书刊,很多是他未曾看到的,他真是如饥似渴地在吞吸着。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他的老同学孙浩然这样回顾曹禺在清华大学的读书生活:几个人在一起聊天,他很少发言,他总是在一边听,一边记。他什么都记,把那些警句记下来。笔记本上横七竖八,也记别人的谈话,他是博闻强记。他课内功课不是很好,他学好几种外语,又要看好多书,顾不上其他功课。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图书馆出来,也总是抱着一摞书,在路上碰到他,他也在看书。
他更多的时间是钻研戏剧。读戏剧史,也读戏剧理论,从希腊悲剧到现代的奥尼尔,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高尔基。他徜徉在希腊悲剧之中,他惊异的是那些具有神奇诱惑力的故事,血缘的关系,天意的报应,命运的残酷;在那些绝妙的巧合中都隐藏着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是那么令人痴迷,又是那么令人深思。他还不能说清楚这种悲剧的神秘性,但他似乎从中领悟到戏剧的美感和那种神秘是凝结在一起的。
当他迈进莎士比亚的戏剧殿堂之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复杂变异的人性,精妙的戏剧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浩瀚的想象力,使他拍案叫绝。他特别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诗意和诗的语言,每个人物说出来的台词,时如潺潺涓流,时如长江大河,内蕴着人性的奥秘,饱含着永恒的真理。莎士比亚的浩瀚博大令其折服,而契诃夫戏剧于平淡中见深邃的风格也使他倾心。契诃夫把他迷住了。他觉得契诃夫同易卜生、莎士比亚都不一样,契诃夫的戏剧感情深沉而不外露,看不到一丝雕琢的痕迹。他把这个审美的追求深深地藏在心里。
他流连于世界戏剧艺术的长廊里,除了这些令他醉心的戏剧大师,其他如法国的莫里哀、雨果,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英国的王尔德、肖伯纳、高尔斯华绥,还有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人的剧作,都在他系统阅读之列。他在写出惊世名剧《雷雨》之前,已经读了几百部中外剧作。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DE 
A.曹禺早已厌倦了所学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更不能接受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所以他下决心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
B.有时,希望多大失望就会有多大。美丽的清华校园带给初来的曹禺无限的遐想,随后也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失落。
C.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王文显、吴宓等教授,要么讲课枯燥,要么为人古怪。在学业上,曹禺并没有获得什么教益。
D.曹禺在清华学好几种外语,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但他课内功课并不很好,可见曹禺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好课内知识,他有更高的追求。
E.本传记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曹禺转学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原因,突出了他在清华系统阅读中外剧作,孜孜读书,执着求索的学习经历。
(2)曹禺在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学习也并不尽如所愿,但他并没有像离开南开一样离开清华,为什么?请对此加以分析。
(3)曹禺在写出《雷雨》之前,已经在许多方面有了深厚的积淀。请概括曹禺在戏剧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4)请从“机遇”和“愿望”中任选一个,联系文章内容,谈谈曹禺给你的启示。
【解答】(1)A.“更不能接受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错,原文中“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是不确定的推测;B.“感受到了极大的失落”错,原文只是说“他的希望却部分地落空了”,程度轻重不同;C.“没有获得什么教益”错,原文“课堂上也不无收获”,如“每个教授上课都指定许多参考书”这都是有教益的。
(2)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曹禺在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学习也并不尽如所愿,但他并没有像离开南开一样离开清华”的原因,然后到文中圈定范围。可以找到相关语句,从三个方面回答,第一点强调“志向”;第二点强调“环境”,此点不涉及人文内涵,;第三点强调清华的“学风”。如“他热爱文学、热爱戏剧,选择清华西洋文学系是他的志愿(理想)”“清华校园有美丽清幽且富于人文内涵的环境,这里诱发着他的攻读愿望,给他带来美的遐想”。
(3)审读题干,抓住限制性信息,“在戏剧方面”,从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对应区间,根据原文句子进行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意思即可。从“他更多的时间是钻研戏剧。读戏剧史,也读戏剧理论,从希腊悲剧到现代的奥尼尔,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高尔基”“当他迈进莎士比亚的戏剧殿堂之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复杂变异的人性,精妙的戏剧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浩瀚的想象力,使他拍案叫绝。…契诃夫把他迷住了。他觉得契诃夫同易卜生、莎士比亚都不一样,契诃夫的戏剧感情深沉而不外露,看不到一丝雕琢的痕迹。他把这个审美追求深深地藏在心里”“他流连于世界戏剧艺术的长廊里,除了这些令他醉心的戏剧大师,其他如法国的莫里哀、雨果,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英国的王尔德、肖伯纳、高尔斯华绥,还有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人的剧作,都在他系统阅读之列”可以具体筛选。
(4)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请从“机遇”和“愿望”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联系文章内容,谈谈曹禺给你的启示”,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某些方面内容,结合文章和前面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如学习上要有执着的理想追求,要善于利用课外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要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要博采众长,深入思考,善于借鉴。
答案:
(1)DE
(2)①他热爱文学、热爱戏剧,选择清华西洋文学系是他的志愿(理想)。②清华校园有美丽清幽且富于人文内涵的环境,这是一个适宜读书的地方。③清华大学有很好的学习风气,虽然课堂上不能尽如人意,但在教授们的指导下,曹禺能在清华图书馆读到以前未曾看到的许多戏剧书刊。(意思对即可)
(3)①深入研读了戏剧史和戏剧理论著作,在理论知识上做了准备。②系统阅读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戏剧作品,包括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契诃夫戏剧和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等人的剧作。③深刻领悟了各流派名家剧作独特的艺术美,进而融入到了曹禺的戏剧思想之中,为自己的戏剧追求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机遇是成功的一个要素,但它要靠自己创造,把握了机遇才有成功的可能。①转考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是曹禺自己创造的机遇,他把握住了这次机遇,成功了。②清华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并不让曹禺都满意,但他抓住了教授们指定阅读参考书的机会,这为曹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③曹禺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能把握机遇,更要能创造机遇,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
观点二:愿望是美好的,但也是主观的,它只是一个希望、一个目标而已,想要实现它,还得实实在在去努力奋斗,去落实。
①离开南开大学,摆脱枯燥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是曹禺的愿望,经过他的努力,他成功了。②在清华西洋文学系,曹禺的愿望是学好自己喜欢的课程,虽然授课方式不能让他满意,但他却借助于自己的阅读,实现了愿望。③曹禺的经历告诉我们,不管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该有所追求,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愿望),并要克服困难,实现它。
【点评】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