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3 13:0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2.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超过50字。
新华社北京 3 月 5 日电(记者彭茜)“我们正在一边飞行一边造飞机。”在日前召开的一场新冠病毒疫苗研讨会上,美国梅奥诊所疫苗研究部主任、《疫苗》周刊主编格雷戈里 波伦如此形容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急迫性与高风险。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人们对有效疫苗更加翘首以盼。然而,不管需求多么迫切,出于安全考虑,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还是“不得不慢”,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研发疫苗首先要对病毒本身足够了解,才能“有的放矢”。除了对病毒的了解有待加强,提高疫苗制备技术也颇具挑战。此外,疫苗研发出来后,能否规模化生产、保存和运输便利性等多种因素,也都直接影响人们最终接种上疫苗的“时间表”。
二.语言表达(共1小题)
3.请根据以下信息,给科学家屠呦呦写一段贺词。(100字左右)
10月5日,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人。
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词里写道:“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三人的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
上世纪60年代末,根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传统中草药,以研发对抗疟疾的新疗法。她筛了大量中草药,最终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查阅了大量古代中医书籍,获得了指导其研发的线索和灵感,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杀死疟疾寄生虫有显著疗效的科学家。
三.选择题(共4小题)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各地高考改革既不能急躁,盲目冒进,也不能畏葸不前,浅尝辄止。
②他从小就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由于某些原因,股票分析这一行业被搞得非常神秘,看起来高深莫测,让业余投资者敬而远之。
④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前来办事,他都是一本正经,公事公办,从不为了个人私事而徇私舞弊。
⑤在旧社会,这些走投无路的穷苦人不得不落草为寇,在这一带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⑥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应接不暇。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书中认为温度高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疗效,屠呦呦受其启发把加热提取改为低温提取。
B.青蒿素胶囊试用取得了明确的疗效,打开了开发新抗疟药物的大门。
C.青蒿素的成功提取,有赖于先进的现代技术,前人的探索也功不可没。
D.屠呦呦课题组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提取了对实验鼠的疟原虫有完全抑制作用的青蒿素。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超市占地面积很大,管理规范,货物排列得井井有条,让顾客一进门就了如指掌,很快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B.传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直将“信”“达”“雅”奉为圭臬,重视有加,然而翻译实践中更为常见的却是译文对原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或多或少的偏离。
C.他兼善篆、隶、真、行、草等多种书体,而最为精妙者,当推行、草二体。其行、草书,既传古意,又能独辟蹊径。故其下笔遒劲有力,气脉通灵。
D.屠呦呦的中医学研究漫长而艰深,可作者自己却能深入浅出地介绍研究的原理与探索过程,读者读来饶有趣味。
7.下列语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非常庆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当科学家们放弃现有理论而支持一种新的理论时,我们该做如何解释?最新的科学理论在客观性上是否就比先前的更好?大多数关于这些问题的现代讨论都源于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 库恩的一部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它无疑是过去几十年中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著作。
库恩是一位训练有素的科学史家,他尤其对科学革命感兴趣,每一次革命都导致了科学世界观的根本变化,一系列现存的思想被另一些完全不同的思想所推翻。
当然,科学革命还是相对较少地发生的﹣﹣大多数时间任何特定的科学都不处于革命状态。库恩创设了“常规科学”这一术语,来描述当科学家所属的学科没有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时他们所从事的每天平常的科学活动。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一个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
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主要是一种解惑的活动。无论一个范式多么成功,它都将遇到特定的困难,那些它无法涵盖的现象、理论预见和实验事实之间龃龉,等等。常规科学家的工作就是试图消除这些较小的困惑,同时使得对范式的改变尽可能少。最重要的是,库恩强调常规科学家并不试图检验范式。如果一位常规科学家得到了一个有悖于范式的实验结果,她通常会假定实验方法有误,而不认为是范式错了。
常规科学的时期一般能持续几十年,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在此期间科学家们逐渐地阐释范式,解答越来越多的困惑,扩大范式的适用范围,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反常﹣﹣那些不论常规科学家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与范式的理论假设相一致的现象。当反常累积得越来越多时,一种逐渐增强的危机感就笼罩着科学共同体。对既存范式的信心瓦解了,常规科学的进程也暂时趋停。这标志着库恩所说的“革命的科学”时期的开始。在此时期,主要的科学观念都处于公开竞争的地位。各种对旧范式的替代方案被提出,最终,一种新的范式就被确立。大约需要一代人的时间,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转而信奉新范式﹣﹣这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完成。
来自科学史上大量的例子恰好符合库恩的概括。例如,当我们考察从托勒密到哥白尼的天文学变化,或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变化时,库恩关于旧范式怎样被新范式取代的解释相当准确地得以适用。也有一些科学革命并非如此精准地符合库恩模型,例如近来生物学上的分子革命。然而尽管如此,大多数人都赞同,库恩对于科学史的描述蕴含着重要的价值。
为什么库恩的思想能引起如此的风暴?因为除了对科学史纯粹的陈述外,库恩还提出了一些相当有争议的哲学命题。库恩认为,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如果一种特定的范式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它就更有可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库恩对于范式转换的解释,似乎很难与实证主义者眼中作为一种客观、理性活动的科学相容。一位评论者写道,按照库恩的解释,科学中的理论选择就是“群众心理学的事”。
(摘编自萨米尔 奥卡沙《科学哲学》)
材料二: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系统地提出了他关于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该书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激烈的争论。
库恩的科学哲学观点,在认识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这主要表现在承认知识的相对性时,却否认了科学的客观真理性,从而陷入相对主义。在库恩看来,科学范式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的知识,而是科学家集团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下的信念、约定的规则、方法。这只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使用的工具,即一种用以解除科学难题的工具,并没有什么客观真理性可言,不同范式没有什么真理与谬误之分。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最后一章,他写道:“为了更加精确,我们也许必须放弃这种明显的或含蓄的观念,规范的改变使科学家和向他们学习的那些人越来越接近真理。”
在库恩看来,由于不同科学共同体中的范式不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也就不同;知觉的变化是随着范式的不同而不同的。他说:“两组科学家在不同的世界里实践着,当他们从相同的问题出发按相同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而且那不是说他们能看到他们喜欢的任何东西。两个都在看这个世界,而且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并役有改变。但是在某些领域里他们看到了不同的东西,而且他们是在不同的相互关系中去看这些东西。”可见,库恩把认识限制在主观经验的范围内。他所说的拥护不同规范的科学家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并不是反映客观世界,而是科学家们主观约定的世界,这就远离了唯物主义,而陷入了约定主义。
(摘编自李国秀《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1)下列对材料中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规科学家笃信既存范式的合理性,他们“解惑”是为了阐释范式,而非检验范式。
B.天文和物理学界的科学发展逐一印证了范式理论,但生物学界的分子革命是个例外。
C.范式理论提供了关于科学如何演变、发展的独特理解,某种程度上刷新了科学史。
D.范式理论尽管在全球有广泛持久的影响,但其核心观点的科学性也一直饱受争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库恩认为分别信奉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两位物理学家会因范式不同而缺乏共识。
B.材料一结尾提到的“群众心理学的事”与材料二对库恩的批评有不谋而合之处。
C.材料二通过对库恩原文的引用,论证其学说陷入了相对主义和约定主义的误区。
D.库恩的研究借用了哲学的方法,因此其影响也主要在哲学界,材料二即是反映。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库恩认为,科学家们放弃现有的理论而支持一种新的理论时,其态度未必是理性的。
B.科学革命会带来世界观的根本变化,而常规科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关系不大。
C.新范式要被普遍接受,关键在于拥有一位强有力的倡导者,并对其他科学家构成压力。
D.库恩的科学史可以描述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推动科学向更高程度发展的过程。
(4)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库恩范式学说中科学革命的过程。
(5)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说:“在革命以前科学界中的鸭子,在革命以后成了兔子。”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里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中国科学报》)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光源,全套装置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B.自由电子激光是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C.“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物化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了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D.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结构,然后按着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展现状,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C.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
D.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
(3)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2.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超过50字。
新华社北京 3 月 5 日电(记者彭茜)“我们正在一边飞行一边造飞机。”在日前召开的一场新冠病毒疫苗研讨会上,美国梅奥诊所疫苗研究部主任、《疫苗》周刊主编格雷戈里 波伦如此形容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急迫性与高风险。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人们对有效疫苗更加翘首以盼。然而,不管需求多么迫切,出于安全考虑,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还是“不得不慢”,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研发疫苗首先要对病毒本身足够了解,才能“有的放矢”。除了对病毒的了解有待加强,提高疫苗制备技术也颇具挑战。此外,疫苗研发出来后,能否规模化生产、保存和运输便利性等多种因素,也都直接影响人们最终接种上疫苗的“时间表”。
【解答】语段第一句的关键句是“新冠病毒疫苗的急迫性与高风险”,第二句是进一步表明急迫性,第三句表明虽然急迫,但是疫苗研发还是“不得不慢”,接着表明“不得不慢”的原因,因为“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剩下的句子是就“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作具体说明。所以这段话可概括为:新冠病毒疫苗需求迫切,但研发“不得不慢”,因为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
故答案为:
新冠病毒疫苗需求迫切,但研发“不得不慢”,因为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
【点评】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二.语言表达(共1小题)
3.请根据以下信息,给科学家屠呦呦写一段贺词。(100字左右)
10月5日,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人。
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词里写道:“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三人的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
上世纪60年代末,根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传统中草药,以研发对抗疟疾的新疗法。她筛了大量中草药,最终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查阅了大量古代中医书籍,获得了指导其研发的线索和灵感,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杀死疟疾寄生虫有显著疗效的科学家。
【解答】通读材料内容,根据“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人”“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三人的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对其获奖提出祝贺,指出其发现青蒿素的意义,语言要流畅生动,感情真挚。
答案:欣闻您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医学界的幸事,是中国的幸事,更是世界的幸事!作为晚辈,衷心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您皓首穷经,孜孜以求,终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您是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人,您带来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
【点评】写作贺词要围绕中心,突出主题,内容准确。写作时要对致贺对象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比如会议,必须了解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性质意义及主要议题;祝寿,必须了解受贺方的生平事迹、成就、贡献、品德等。同时必须做到表达得体,切合身份。
三.选择题(共4小题)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各地高考改革既不能急躁,盲目冒进,也不能畏葸不前,浅尝辄止。
②他从小就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由于某些原因,股票分析这一行业被搞得非常神秘,看起来高深莫测,让业余投资者敬而远之。
④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前来办事,他都是一本正经,公事公办,从不为了个人私事而徇私舞弊。
⑤在旧社会,这些走投无路的穷苦人不得不落草为寇,在这一带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⑥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应接不暇。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解答】①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使用正确。
②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用错对象,“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与“模型”不搭配。
③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使用正确。
④徇私舞弊: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语义重复,“个人私事”与之重复。
⑤叱咤风云:形容威力、声势极大。一般形容英雄人物,这里用来形容落草为寇的穷苦人,不妥。
⑥应接不暇: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本句强调珍宝多,让人看不过来,应用“目不暇接”。
故选:C。
【点评】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书中认为温度高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疗效,屠呦呦受其启发把加热提取改为低温提取。
B.青蒿素胶囊试用取得了明确的疗效,打开了开发新抗疟药物的大门。
C.青蒿素的成功提取,有赖于先进的现代技术,前人的探索也功不可没。
D.屠呦呦课题组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提取了对实验鼠的疟原虫有完全抑制作用的青蒿素。
【解答】A.“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书中认为温度高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疗效”张冠李戴,原文“为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已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所以是屠呦呦认为温度高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疗效。
故选:A。
【点评】做此类选择题,关键是要将选项表述与原文相关信息作仔细对比,看是否有出入,是否犯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错误。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超市占地面积很大,管理规范,货物排列得井井有条,让顾客一进门就了如指掌,很快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B.传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直将“信”“达”“雅”奉为圭臬,重视有加,然而翻译实践中更为常见的却是译文对原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或多或少的偏离。
C.他兼善篆、隶、真、行、草等多种书体,而最为精妙者,当推行、草二体。其行、草书,既传古意,又能独辟蹊径。故其下笔遒劲有力,气脉通灵。
D.屠呦呦的中医学研究漫长而艰深,可作者自己却能深入浅出地介绍研究的原理与探索过程,读者读来饶有趣味。
【解答】A.了如指掌: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一样,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顾客”对于“占地面积很大的超市”不可能做到“了如指掌”,不合语境,错误。
B.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使用正确。
C.独辟蹊径:独自开辟一条新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使用正确。
D.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使用正确。
故选:A。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7.下列语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非常庆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解答】A.“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用语生硬,不礼貌。
B.“府上”为敬辞,应称对方的家,句中是说自己的家,不得体。
C.得体。
D.“庆幸”是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的意思,句中屠呦呦获奖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用词不当,应为“荣幸”。
故选:C。
【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
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当科学家们放弃现有理论而支持一种新的理论时,我们该做如何解释?最新的科学理论在客观性上是否就比先前的更好?大多数关于这些问题的现代讨论都源于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 库恩的一部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它无疑是过去几十年中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著作。
库恩是一位训练有素的科学史家,他尤其对科学革命感兴趣,每一次革命都导致了科学世界观的根本变化,一系列现存的思想被另一些完全不同的思想所推翻。
当然,科学革命还是相对较少地发生的﹣﹣大多数时间任何特定的科学都不处于革命状态。库恩创设了“常规科学”这一术语,来描述当科学家所属的学科没有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时他们所从事的每天平常的科学活动。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一个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
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主要是一种解惑的活动。无论一个范式多么成功,它都将遇到特定的困难,那些它无法涵盖的现象、理论预见和实验事实之间龃龉,等等。常规科学家的工作就是试图消除这些较小的困惑,同时使得对范式的改变尽可能少。最重要的是,库恩强调常规科学家并不试图检验范式。如果一位常规科学家得到了一个有悖于范式的实验结果,她通常会假定实验方法有误,而不认为是范式错了。
常规科学的时期一般能持续几十年,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在此期间科学家们逐渐地阐释范式,解答越来越多的困惑,扩大范式的适用范围,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反常﹣﹣那些不论常规科学家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与范式的理论假设相一致的现象。当反常累积得越来越多时,一种逐渐增强的危机感就笼罩着科学共同体。对既存范式的信心瓦解了,常规科学的进程也暂时趋停。这标志着库恩所说的“革命的科学”时期的开始。在此时期,主要的科学观念都处于公开竞争的地位。各种对旧范式的替代方案被提出,最终,一种新的范式就被确立。大约需要一代人的时间,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转而信奉新范式﹣﹣这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完成。
来自科学史上大量的例子恰好符合库恩的概括。例如,当我们考察从托勒密到哥白尼的天文学变化,或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变化时,库恩关于旧范式怎样被新范式取代的解释相当准确地得以适用。也有一些科学革命并非如此精准地符合库恩模型,例如近来生物学上的分子革命。然而尽管如此,大多数人都赞同,库恩对于科学史的描述蕴含着重要的价值。
为什么库恩的思想能引起如此的风暴?因为除了对科学史纯粹的陈述外,库恩还提出了一些相当有争议的哲学命题。库恩认为,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如果一种特定的范式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它就更有可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库恩对于范式转换的解释,似乎很难与实证主义者眼中作为一种客观、理性活动的科学相容。一位评论者写道,按照库恩的解释,科学中的理论选择就是“群众心理学的事”。
(摘编自萨米尔 奥卡沙《科学哲学》)
材料二: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系统地提出了他关于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该书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激烈的争论。
库恩的科学哲学观点,在认识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这主要表现在承认知识的相对性时,却否认了科学的客观真理性,从而陷入相对主义。在库恩看来,科学范式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的知识,而是科学家集团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下的信念、约定的规则、方法。这只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使用的工具,即一种用以解除科学难题的工具,并没有什么客观真理性可言,不同范式没有什么真理与谬误之分。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最后一章,他写道:“为了更加精确,我们也许必须放弃这种明显的或含蓄的观念,规范的改变使科学家和向他们学习的那些人越来越接近真理。”
在库恩看来,由于不同科学共同体中的范式不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也就不同;知觉的变化是随着范式的不同而不同的。他说:“两组科学家在不同的世界里实践着,当他们从相同的问题出发按相同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而且那不是说他们能看到他们喜欢的任何东西。两个都在看这个世界,而且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并役有改变。但是在某些领域里他们看到了不同的东西,而且他们是在不同的相互关系中去看这些东西。”可见,库恩把认识限制在主观经验的范围内。他所说的拥护不同规范的科学家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并不是反映客观世界,而是科学家们主观约定的世界,这就远离了唯物主义,而陷入了约定主义。
(摘编自李国秀《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1)下列对材料中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常规科学家笃信既存范式的合理性,他们“解惑”是为了阐释范式,而非检验范式。
B.天文和物理学界的科学发展逐一印证了范式理论,但生物学界的分子革命是个例外。
C.范式理论提供了关于科学如何演变、发展的独特理解,某种程度上刷新了科学史。
D.范式理论尽管在全球有广泛持久的影响,但其核心观点的科学性也一直饱受争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库恩认为分别信奉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两位物理学家会因范式不同而缺乏共识。
B.材料一结尾提到的“群众心理学的事”与材料二对库恩的批评有不谋而合之处。
C.材料二通过对库恩原文的引用,论证其学说陷入了相对主义和约定主义的误区。
D.库恩的研究借用了哲学的方法,因此其影响也主要在哲学界,材料二即是反映。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库恩认为,科学家们放弃现有的理论而支持一种新的理论时,其态度未必是理性的。
B.科学革命会带来世界观的根本变化,而常规科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关系不大。
C.新范式要被普遍接受,关键在于拥有一位强有力的倡导者,并对其他科学家构成压力。
D.库恩的科学史可以描述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推动科学向更高程度发展的过程。
(4)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库恩范式学说中科学革命的过程。
(5)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说:“在革命以前科学界中的鸭子,在革命以后成了兔子。”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答】(1)B.“生物学界的分子革命是个例外”分析错误,材料一中的表述是:“当我们考察从托勒密到哥白尼的天文学变化,或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变化时,库恩关于旧范式怎样被新范式取代的解释相当准确地得以适用。”“也有一些科学革命并非如此精准地符合库恩模型,例如近来生物学上的分子革命。”生物学上的分子革命对“范式理论”的印证只是不精准,并非不能印证。
(2)D.“其影响也主要在哲学界”分析错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虽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它系统地提出了他关于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来自科学史上大量的例子恰好符合库恩的概括,这一理论在整个科学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B.“常规科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关系不大”说法错误,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一个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因而,常规科学的范式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重大。
C.“关键在于拥有一位强有力的倡导者”说法错误,库恩认为,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如果一种特定的范式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它就更有可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分析可知,这个关键是“信仰”,“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只是提供了被广泛认同的更多的可能性。
D.“库恩的科学史可以描述为……的过程”说法错误,库恩是一个科学史家,但《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一部哲学著作,不仅仅是一部“科学史”,他提出的“范式”理论指出,“新老范式”的更替,推动科学向更高程度发展的过程。
故选:A。
(4)①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常规科学的时期一般能持续几十年,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在此期间科学家们逐渐地阐释范式,解答越来越多的困惑,扩大范式的适用范围,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反常﹣﹣那些不论常规科学家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与范式的理论假设相一致的现象。当反常累积得越来越多时,一种逐渐增强的危机感就笼罩着科学共同体。
②对既存范式的信心瓦解了,常规科学的进程也暂时趋停。这标志着库恩所说的“革命的科学”时期的开始。
③在此时期,主要的科学观念都处于公开竞争的地位。各种对旧范式的替代方案被提出,最终,一种新的范式就被确立。
④大约需要一代人的时间,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转而信奉新范式﹣﹣这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完成。
(5)对“在革命以前科学界中的鸭子,在革命以后成了兔子”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材料做出如下分析:
①根据材料一,库恩认为,科学革命意味着新的科学范式的建立,“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而新的范式意味着对科学总体理解的变化,连带的是科学共同体遵从的信念、规则和方法的变化。在库恩看来,科学范式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的知识,而是科学家集团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下的信念、约定的规则、方法。
②根据材料二,库恩的这句话说的是在不同的理论背景下,科学家对同样的观察现象作出的解释与理解就会不同,因而形成的科学发现也会不同。由于范式不同,科学共同体看待问题的思路和观念也都不同,同样的东西,在不同范式观照下意味着不同的东西
③根据材料二,“在库恩看来,由于不同科学共同体中的范式不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也就不同;知觉的变化是随着范式的不同而不同的。”库恩的表述过于强调了认识的主观经验,忽视了科学演进的客观性和实证性。
答案:
(1)B。
(2)D。
(3)A。
(4)①常规科学研究积累大量无法被既有范式解释的反常,给科学共同体带来危机感;②常规科学暂停,各种替代方案和范式被提出,公开竞争;③一种新范式被确立;④经过一代人的时间,新范式被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信奉,科学革命完成。
(5)①库恩的科学革命意味着新的科学范式的建立,而新的范式意味着对科学总体理解的变化,连带的是科学共同体遵从的信念、规则和方法的变化。②由于范式不同,科学共同体看待问题的思路和观念也都不同,同样的东西,在不同范式观照下意味着不同的东西。③库恩的表述过于强调了认识的主观经验,忽视了科学演进的客观性和实证性。
【点评】筛选信息答题步骤: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认真阅读文本,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第三,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里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中国科学报》)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光源,全套装置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B.自由电子激光是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C.“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物化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了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D.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结构,然后按着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展现状,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C.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
D.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
(3)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解答】(1)C.“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错,材料三表述为“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故由此可判断选项C错在将“前者”“后者”的颠倒。
(2)B.“介绍……发展现状”错,应是电子激光技术的重大意义作用;C.结合“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可知,“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的原因是“不同类型专家成功合作”;D.“描写的表达方式”错,没有这种表达方式。
(3)通读材料可知,三则材料都是对“大连光源”项目的报道,并且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该项目所取得的成就。材料一“‘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可以概括出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的构造及原理;材料二“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可以概括出材料二侧重于报道应用前景和意义;材料三从“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则可以看出,材料三主要侧重于报道该项目成功的原因。
答案:
(1)C
(2)A
(3)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材料二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建成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材料三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不同类型科学家的密切合作。
【点评】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题方法: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