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中学高2021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学情自测
生物·答案
1-5DDDBC 6-10DABAC 11-15CCACD 16-20CABAD 21-25CADCB
26AB 27AD 28CD 29CD 30AD
31.(10分,每空2分)(1)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低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
(2)通过体液运输(或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相应受体 偏高 中枢性尿崩症患者
32.(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赤霉素和脱落酸 生长素(1分) 多种激素共同作用
(2)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
(3)赤霉素 生长素 脱落酸和生长素
33.(12分,每空2分)(1)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群落结构变得简单
(2)一个物种在群落种的地位或角色 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E
(3)整体、协调、循环、自生(至少答出两条) (合适的)种类和比例临淄区中学高 2021 级高二上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33 题,8 页,满分 100 分,测试用时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只将 答题卡中内容按要求拍照上传。
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Ⅰ卷(共 6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当肝脏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由组织坏死导致细胞破裂后,会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成为判断肝脏功能的 一项指标。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肝脏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导致组织水肿
C.因为气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所以细胞内液中 O2 浓度不可能比细胞外液中的高 D.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2.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若婴幼儿哭闹后立即检测,甲状腺激素的量可能偏高
B.若血液中含氮废物大量增多,则可能是肾功能异常 C.若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偏高,人体血糖的浓度可能偏高 D.内环境达到稳态人就处于健康状态,不会患病
3.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 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引起味觉属于非条件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
B.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形成非条件反射
C.大脑皮层参与了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但该过程的消退与大脑皮层无关
D.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使生物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适应性
4.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主要与黑质损伤、退变 和多巴胺合成减少有关。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 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静止性震颤可能是 b 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过多导致的
B. 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之间相互抑制,为负反馈调节
C. 黑质通过神经元 a 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D. 使用该特效药后,多巴胺的合成、分泌增多,乙酸胆碱的合成、分泌减少
5.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为探究河豚毒素对神经纤维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实验:
将分离得到的神经纤维分为 A、B 两组,A 组使用生理盐水处理,B 组使用等量溶于生理盐水的河豚毒素 溶液处理,然后用微电极分别刺激神经纤维,测得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对照组的设置是为了排除生理盐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中的神经元被微电极刺激后产生兴奋是因为 Na+内流,此时细胞外
Na+浓度仍大于细胞内 Na+浓度
C.河豚毒素可能会作用于 K+通道,抑制 K+外流,从而抑制神经纤维的兴奋
D.在医学中,河豚毒素可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但是需要严格控制好使用剂量
6.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
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
B.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中枢又是血糖调节中枢
C.下丘脑既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作为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 D.若食物过咸,会刺激下丘脑细胞兴奋并产生渴觉
7.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睡眠障碍,临床特征是白天过度嗜睡和猝倒,研究发现该病与下丘脑中的一小簇神 经元产生的下丘脑泌素异常有关。人衰老过程中下丘脑泌素神经元在睡眠时更加活跃,增加了短暂觉醒的 机会,从而导致睡眠更加碎片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下丘脑泌素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可能与钾通道表达 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作性睡病可能与病人下丘脑泌素分泌增加有关
B.下丘脑泌素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可能与钾通道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C.病毒长时间感染下丘脑泌素神经元可能会导致嗜睡
D.睡眠碎片化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抑郁、焦虑等病症
8.人在长期恐惧、焦虑的情况下,会出现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与 肾上腺素、钠尿肽和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关。当心脏血输出量过多时,心房细胞就会产生钠尿肽,引起血管 平滑肌舒张,促进肾脏排钠、排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加,进而引起钠尿肽分泌增加
B.钠尿肽具有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的作用
C.人在恐惧时,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会增加,血糖升高,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长期恐慌、焦虑可能会使机体产生激素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9.柯萨奇病毒 A16 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
述,正确的是
A.CAV-16 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B.CAV-16 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B 细胞经 CAV-16 刺激后就会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10. FAMIN 是一种实现嘌呤核苷酸循环的多功能酶。研究发现,在树突状细胞(DC)中,FAMIN 激活
的嘌呤代谢物抑制了 T 细胞的活化,FAMIN 还能将次黄嘌呤转化为肌苷,然后 DC 释放肌苷来抑制 T 细 胞的激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C 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
B.FAMIN 可防止过度的 T 细胞反应和自身免疫
C.FAMIN 的活性降低会降低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
D.正常机体活化的 T 细胞起作用后,其功能会受到抑制
11.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DNA 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将减 毒带状疱疹病毒做成疫苗,接种后能有效的阻止水痘的流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感染者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来自组织液
B.接种水痘疫苗能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已接种的儿童及时接种第二剂水痘疫苗是为了防止记忆细胞凋亡和抗体消失
D.由于带状疱疹病毒不易变异,因此感染过该病毒的个体再次出现水痘的可能性较低
12.由于仁用杏开花早,花果期易遭受晚霜寒流等引发的冻害,造成冻花冻果,导致减产。研究表明,喷 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比久、青鲜素等均可推迟仁用杏的花期,从而有效解决果树霜冻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比久、青鲜素等可通过影响有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仁用杏的花期 B.青鲜素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因而需要谨慎使用青鲜素
C.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能够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D.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需考虑效果、毒性等,合理、合法使用
13.已知细胞分裂素(CK)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调节种子萌发的机理如图所示,其中 A、B、
D、G 均表示植物体内的基因,B 基因表达会导致种子休眠。基因表达产物对相关基因产生一定的生理效 应,图中“—”表示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脱落酸通过抑制 B、G 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
B.赤霉素可能通过促进淀粉酶的合成,提高了种子内还原性糖的含量 C.细胞分裂素可解除种子休眠,使种子进入萌发状态
D.在调节种子萌发过程中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效果相反
14.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大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影响,研究者选择长度相同、生长状况相近的两组大麦胚 芽鞘,分别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单侧光照射,随后在不同时间测量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长度增加值(单
位:mm),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侧红光照射不能使大麦胚芽鞘尖端发生生长素 的横向运输
B.单侧红光照射,若在背光侧涂抹某浓度的生长素 可能会引起背光弯曲生长
C.光敏色素主要吸收蓝光来调控胚芽鞘的生长发
育,对于红光基本不吸收
D.蓝光照射 30 分钟大麦胚芽鞘未表现出向光性, 因为生长素的运输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时间
15.枯小实蝇成虫体长 7~8 毫米,在很多水果果实中产卵,幼虫蛀食果肉,严重影响水果产量和质量。在
治理虫害时,往往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捕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 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寄生性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桔小实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成虫属于化学防治 B.应使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桔小实蝇的种群密度 C.引入寄生蜂后立刻降低枯小实蝇的种群密度
D.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桔小实蝇的出生率
16.不同动物的粪便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分析粪便可获得种群的数量信息,鼠兔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鼠 种之一,为研究鼠兔越冬种群大小与来自艾虎的捕食风险的关系,研究人员选取若干区域以洞口计数法(以 洞口数量多少作为鼠兔种群大小的指标)调查了鼠兔种群,以粪便分析法统计了鼠兔洞口留有的艾虎粪便, 结果显示艾虎在大的鼠兔种群周围更容易留下粪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艾虎种群密度,若再次捕获导致艾虎死亡不影响调查结果
B.调查鼠兔洞口数目时应注意样方大小及随机取样
C.连续调查鼠兔、艾虎的种群数量,艾虎种群呈现先增先减的趋势 D.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鼠兔越冬种群数量越大,来自艾虎的捕食风险越大
17. 树懒是一种生活在某热带雨林中的哺乳动物,嗅觉灵敏,视觉和听觉不很发达,行动迟缓,活动范 围小,主要以树叶、嫩芽、果实为食,其天敌主要是蟒蛇和猛禽等。树懒身上长有绿藻使外表呈现绿色, 身上还有大量的树懒蛾,树懒蛾以嫩叶为食,且能帮助树懒养殖绿藻,树懒的粪便为树懒蛾幼虫提供食物 和繁育场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树懒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分解和流入树懒蛾
B.藻类使树懒外表呈现绿色,有利于树懒躲避天敌
C.树懒通过远离栖息树排便躲避天敌,体现了化学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树懒与树懒蛾的关系是种间竞争和互利共生
18.2022 年 3 月 3 日是第 9 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其主题是“恢复关键物种,恢复生态系统”,旨在吸引 人们关注一些严重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濒危雪豹及其伴生物种的调查可利用红外触发相机监测技术 B.对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最有效保护是建立繁育研究基地
C.对于珍惜濒危的物种,应该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D.恢复生态系统时要注重维持生态平衡和整个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19.高强度的森林大火能破坏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使该林地及其低洼地 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泽化。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温,还会加速火烧迹地干燥,导致阳性杂草丛
生。下图是发生高强度火灾后的某地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火烧后的黑色物质会大量吸收太阳能,使土壤表面增 温,但不会改变群落演替方向
B.火灾后土壤中植物甲的繁殖体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
C.图中优势物种高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说明该地正在 向森林群落演替
D.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可以提高了生态系 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0.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生物的分布与种类,生物的生存又影响了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的。下列与光的生态作用无关的是
A.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 B.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
C.弃耕农田上的乔木成为群落的优势种 D.太阳光能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
21.生殖对策指生物繁衍后代时所面临的各种抉择。r-对策是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以更多的能量用于高生 殖率来适应环境的生物的对策。K-对策是处于较稳定环境、以较少的能量用于生殖,而用较多的能量用 于自身个体生长的生物的对策。下图是两类不同生殖对策的物种
在群落演替中的消长情况统计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 B.根据生殖情况,银杏和大熊猫均属于 K-对策的生物类群 C.在群落中相对比例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r-对策生物的出生
率越来越低造成的
D.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特征是总生产量与 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2.成层现象是森林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是群落的垂直结 构的最直观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各层次中植物的不同生态特性和生活习性增强了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种间竞争 B.植物的成层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的矛盾,也提高了群落的光能利用率 C.动物的成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还与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有关
D.土壤中的水分和矿质营养状况,是决定森林植物地下部分分层的主要因素
23.生态学家将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称为同资源种团(以下简称种团),例如某国家公园中 以森林灌草层的植物为食的马鹿、梅花鹿等大中型有蹄类动物。如果某一种群从生物群落中消失,种团内 的其它种可以取代其地位,执行相同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马鹿、梅花鹿等有蹄类动物在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
B.种团的划分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组成种团的物种相互代替可用于退化群落的恢复和重建
D.生态系统中每个同资源种团物种数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24.我国古文、古诗词中记载了很多的生物学现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肥田之法,种绿 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齐民要术》),“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 知无用之用也”(《庄子·内篇·人间世》),“蟆蛉有子,螺嬴负之”(《诗经·小雅·小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A.“关关雎鸠”中的“关关”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是利用根瘤菌和绿豆之间的互惠关系进行肥田 C.“莫知无用之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D.螺赢用尾上的毒针刺入瞑蜂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描述的是体内寄生关系
25.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萝有吸收甲醛、净化空气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赤潮的发生与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26.寒冬时节某健康人在 28 ℃的空调室内补充足量米饭和饮用水后休息 10 min,然后进入零下 5 ℃的环境 中工作。如图表示该人体内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可表示血糖含量变化,P 点时胰岛素含量较 Q 点增加
B.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P 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大于 Q 点
C.曲线可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P 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 Q 点减少
D.曲线可表示人体体温变化,P 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 Q 点增加
27.独脚金内酯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GR24 是一种与独脚金内酯生理效应类似的植物生长调 节剂。为了研究 GR24 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将生长状况相同的侧枝分为 A、B、C、D 四组,分别使用等量清水、适宜浓度的 GR24、NAA 和 NAA 与 GR24 混合液喷洒,并在相 同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比较侧枝的伸长长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GR24 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进行实验处理时,NAA 应该处理侧枝形态学上端
C.单独使用 GR24 对侧枝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
D.GR24 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 NAA 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
28.生态学家对某个相对封闭的岛屿上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生物乙和
野兔的数量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在最近的 5 年间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随
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的虚线表示该岛的野兔种群的 K 值,5 年间野兔种群的年 龄组成最可能是增长型
B.从图中信息推测,乙生物与野兔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
C.b~c 段,野兔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不断减小,但出生率一 定大于死亡率
D.若在该岛屿上种植野兔喜食的植物,可能会使野兔种群 K 值增加,也可能导致该岛屿生物多样性减
少
29.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防治水稻害虫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间能量传递效率
B.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C.过腹还田、青贮、氨化处理等都能能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
D.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30.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第Ⅱ卷(共 35 分)
31.(10 分)如图 1 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 布于膀胱壁。请回答:
图 1 图 2
(1) 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的文字、字母表 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
。
(2)正常情况下,人的尿量和排尿时机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在此过程中,既有神经递质的参与,又有激 素的参与,神经递质与激素在发挥生理作用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举例说明: 。 (3)人的尿量超过 3 L/d 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 透压尿。依据病变部位,尿崩症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前者是由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 不足导致的;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 ,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
检测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
(填“偏低”“不变”或“偏高”)。如图 2 表示
的是正常人和两类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Ⅱ可代表 的变化曲线。
32.(13 分)研究人员测定了香梨果实从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某些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其结果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 问题:
(1)在香梨果实发育初期(花后 15 d 左右)达到高峰,且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间(花后 60 d 左右)含量比值加大的 两种激素是 ,在此过程中 (填植物激素名称)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说明果 实正常发育是 的结果。
(2)在适宜的条件下,香梨果实采收后 30 d 才进入完全成熟阶段,但若该阶段改变环境温度,则会影响果 实的成熟情况,这说明植物生命活动还受到温度等环境因素的调节,实质上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
共同完成的。
(3) 采收 后 的骤 减是 果实成熟 的必 要条 件, 脱落 酸积 累可 能触 发了 果实 的衰 老过 程,
含 量 再 次升 高 , 可能 促 使衰 老 阶 段 乙烯 的 大 量合 成 ,因 此 在 果实 成熟 衰 老 后 期调 节
至较低水平将是延缓香梨果实衰老的关键。
33.(12 分)图 1 为巴拿马运河区的 Gatun 湖食物网示意图,丽鱼是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本地鱼,曾偶然地
被带入了巴拿马运河区的 Gatun 湖,随后生态学家对 Gatun 湖的生物生存状况和生态环境进行了长达数年 的调查研究。
(1)丽鱼既是一种可食用鱼类,又是一个捕食者,它的存在对当地鱼类种群造成了灾难性影响,对群落结构 的影响也非常大。原来很常见的 6~8 种鱼类现在已完全消失或极为少见,丽鱼取代北梭鱼成为一个顶位肉 食物种,也间接导致了其他捕食性动物数量的减少,北梭鱼、黑燕鸥和鹭鸟等几乎不见踪迹。从群落角度 分析,引入丽鱼后对 Gatun 湖的主要影响是
(2) 科 研 工 作 者 对 Gatun 湖 中 丽 鱼 的 生 态 位 进 行 了 持 续 研 究 , 最 终 结 果 如 图 2 所 示 。 生 态 位 是 指
。引入的丽鱼能更好地在新生境中定居下来并 迅 速 增 长 , 其 入 侵 最 初 几 年 的 种 群 增 长 呈 “J” 形。但一段时间后, 种群呈 “S" 形 增 长 , 原 因 是
。综合图 1、图 2 推测,在 Gatun 湖 中,成年丽鱼最初主要是捕食 (填图中字母),造成北梭鱼、黑燕鸥种群数量下降。 (3)近些年来,当地人对该湖做了大量的恢复工作,这需要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
循 (至少答出两条)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采取物种的重新引入和生境的恢
复或重建等一系列的措施,以便能够再建一个结构和功能究整的自然群落成生态系统。在恢复生态过程时, 还需借助于排除入侵物种、引入和培植本地物种,考虑所要引入和培植的本地物种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 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从而确定引入和培植生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