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 三月桃花水(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 三月桃花水(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3 17:2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 三月桃花水
一.试题(共9小题)
1.看拼音写汉字。
(1)傍晚,一缕缕niǎo niǎo   的chuī   烟升起来了,仿佛在cuī cù   贪玩的
小铃dāng   赶紧回家。
(2)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红彤彤的朝霞映红了河流,仿佛给河流穿上了红chóu   子的外衣,他赶紧guǒ   了一下衣服,可是还没来得及欣赏自己美丽的衣服,就被一块大石头hōng   了下去。
2.查字典填空。
“和”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和”是一个多音字,在“和睦”中应读   ;在“曲高和寡”中应读   ;在“和面”中应读   ;在“和稀泥”中应读   。
3.读句子,完成练习。
(1)“啊,河流醒来了!”句中“醒”字指   ,从中能感受到作者   的心情。
(2)“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句中“酒窝”指   ,“回旋”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盘旋,绕来去地活动
②可进退,可商量,变通
③返回
4.选择合适的字词,打“√”。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组成 构成)   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2)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支 枝)   竹,绿的叶,青的(杆 竿)   ,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 阴   )。
(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 鲜美)   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读完这句话,我不由得想到一个成语﹣﹣(雨后春笋 生机勃勃)   。
(4)一只母鸡(率领 领导)   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 寻)   食。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C.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D.风儿微笑着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
6.句子台。
(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三月的桃花水,   。
(2)河水流过麦田,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这句话是把河水当成了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水的特点。
7.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①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②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1)从修辞手法上看,句①是   句,句②是   句。
(2)这两句是从   和   两个方面来描写三月桃花水的。
(3)这两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通过问句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承上启下,过渡
8.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一)
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的丁冬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二)
它看见燕子飞上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
(三)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陶醉。
(1)选段(一)和选段(二)分别是从    和    这两个角度具体描绘了三月桃花水之美,而选段(三)抒发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    之情。
(2)“草如茵,柳如眉”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草,杨柳的柔美风姿,我还会仿写类似的三字短语:   、   。
(3)三月桃花水还看到了什么?请发挥想象,把选段(二)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xiǎng 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   你开错了窗户了   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   你知道么   在老师的心目中   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a ya wa na )。”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zhèn zhèng )。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   
名声大振   
(2)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的读音打“√”。
(3)用“ ”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4)给文章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
(5)小男孩先在窗子边看到   ,心情   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在另一扇窗户旁看见了   ,他的心情   。小男孩生活中那两扇窗子的含义你的理解是   。
(6)“孩子,你开错窗户了,”联系上下文理解玛利亚老师的这句话。
   
(7)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 三月桃花水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9小题)
1.看拼音写汉字。
(1)傍晚,一缕缕niǎo niǎo 袅袅 的chuī 炊 烟升起来了,仿佛在cuī cù 催促 贪玩的
小铃dāng 铛 赶紧回家。
(2)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红彤彤的朝霞映红了河流,仿佛给河流穿上了红chóu 绸 子的外衣,他赶紧guǒ 裹 了一下衣服,可是还没来得及欣赏自己美丽的衣服,就被一块大石头hōng 轰 了下去。
【解答】故答案为:
(1)袅袅 炊 催促 铛;
(2)绸 裹 轰。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2.查字典填空。
“和”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禾 部,再查 三 画。“和”是一个多音字,在“和睦”中应读 hé ;在“曲高和寡”中应读 hè ;在“和面”中应读 huó ;在“和稀泥”中应读 huò 。
【解答】和:部首是“禾”,除部首外还有“三”画。
和:hé和谐;和睦。hè和谐地跟着唱。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huò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藕粉里~点儿糖。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根据意思依次填“hé、hè、huó、huò”。
故答案为:
禾 三 hé hè huó huò
【点评】部首查字法:找出这个字的部首有几画→在部首目录找到几画→看页码到检字表→剩下偏旁有几画→页码看到就翻到哪一页→找到字。
3.读句子,完成练习。
(1)“啊,河流醒来了!”句中“醒”字指 河流解冻 ,从中能感受到作者 惊喜 的心情。
(2)“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句中“酒窝”指 漩涡 ,“回旋”的意思是 ① (填序号)
①盘旋,绕来去地活动
②可进退,可商量,变通
③返回
【解答】(1)“醒”字指河流解冻。从中能感受到作者惊喜的心情。
(2)“酒窝”指漩涡,“回旋”的意思是盘旋,绕来去地活动。
故答案为:
(1)河流解冻 惊喜;
(2)漩涡 ①。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4.选择合适的字词,打“√”。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组成 构成) 构成 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2)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支 枝) 枝 竹,绿的叶,青的(杆 竿) 竿 ,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 阴 阴 )。
(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 鲜美) 鲜嫩 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读完这句话,我不由得想到一个成语﹣﹣(雨后春笋 生机勃勃) 雨后春笋 。
(4)一只母鸡(率领 领导) 率领 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 寻) 觅 食。
【解答】(1)组成:组合而成。 构成:凑成,组成。根据语义应选“构成”。
(2)几十枝竹:几十根竹子。故选“枝”。青的竿:竹子的主干。故选“竿”。浓阴:浓密阴绿,树木枝叶生长得繁密的景象。故选“阴”。
(3)鲜嫩:新鲜而娇嫩。鲜美:新鲜味美。根据语义应选“鲜嫩”。
(4)率领:带领。领导:主管或指导。根据语义应选“率领”。觅食:找食吃。故选“觅”。
故答案为:
(1)构成;
(2)枝 竿 阴;
(3)鲜嫩 雨后春笋;
(4)率领 觅。
【点评】做题时要从词义、词性、词的感彩和使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选择。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C.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D.风儿微笑着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
【解答】A、C、D中,将事物赋予人的行为特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句中将“桃花水”比作“明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点评】修辞手法的辨析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与写作中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辨析与应用。
6.句子台。
(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三月的桃花水, 是春天的信使 。
(2)河水流过麦田,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这句话是把河水当成了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让人们感觉亲切自然 ,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水的特点。
【解答】(1)考查了仿写句子。与例句一致即可。例: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信使。
(2)考查了对拟人修辞方法的作用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河水流过麦田,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这句话是把“河水”当成了“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让人们感觉亲切自然,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水的特点。
故答案为:
(1)是春天的信使;
(2)让人们感觉亲切自然。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7.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①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②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1)从修辞手法上看,句①是 拟人、比喻 句,句②是 比喻 句。
(2)这两句是从 声音 和 色泽 两个方面来描写三月桃花水的。
(3)这两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 。
A.通过问句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承上启下,过渡
【解答】(1)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辨析。从修辞手法上看,句①把“声音”比作“小铃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句;赋予声音人格化的动作“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句;句②把“光芒”比作“丝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句。
(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句①中“是什么声音,”及句②中“是什么光芒,”可知,这两句是从声音和色泽两个方面来描写三月桃花水的。
(3)考查了学生辨析句子作用的能力。阅读全文,结合句子内容可知,这两句话通过问句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故选A。
故答案为:
(1)拟人、比喻 比喻;
(2)声音 色泽;
(3)A。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8.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一)
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的丁冬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二)
它看见燕子飞上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
(三)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陶醉。
(1)选段(一)和选段(二)分别是从  声音 和  样子 这两个角度具体描绘了三月桃花水之美,而选段(三)抒发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  喜爱赞美 之情。
(2)“草如茵,柳如眉”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草,杨柳的柔美风姿,我还会仿写类似的三字短语: 花似锦 、 月如钩 。
(3)三月桃花水还看到了什么?请发挥想象,把选段(二)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它看见小鹿饮水溪边,披着朝霞。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段(一)中描写了“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描绘了听到声音的美。文段(二)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它看见了……”,通过湖水看到的事物,描绘美。把景物描绘得如此细致生动,能体会出出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
(2)考查了对比喻句的认识与理解。文段中“草如茵,柳如眉。”把“草”比作“毯子”,把“柳”比作“眉毛”,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仿写要字数相同,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短语。
(3)考查学生仿写句子及想象事物。文段(二)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它看见了……”,要关注句式特点“它看见了……”;注意“它”是从“三月桃花水”的视角观察到来到湖边的事物。
故答案为:
(1)声音 样子 喜爱赞美;
(2)比喻 花似锦、月如钩;
(3)它看见小鹿饮水溪边,披着朝霞。
【点评】想象事物的题型,要从文中所给视角来联想,再结合文章句式特点作答。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xiǎng 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 孩子 , 你开错了窗户了 。” 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 ,“ 你知道么 ? 在老师的心目中 , 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 
“大家都笑我啊(a ya wa na )。”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zhèn zhèng )。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本文中指男孩悲伤的情绪没有了。 
名声大振 通过某件事情,知名度大大提高。本文中指男孩的知名度大提高。 
(2)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的读音打“√”。
(3)用“ ”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4)给文章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
(5)小男孩先在窗子边看到 一些人正在埋葬可爱的小狗 ,心情 很悲伤 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在另一扇窗户旁看见了 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 ,他的心情 很开心,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小男孩生活中那两扇窗子的含义你的理解是 “窗子”喻看待事物的角度及心态。“第一扇窗”喻消极悲观的心态,“第二扇窗”喻积极乐观的心态。 。
(6)“孩子,你开错窗户了,”联系上下文理解玛利亚老师的这句话。
 “开错窗户”是指看问题的心态和角度错了。对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小男孩看到的就是悲伤与不足的那一面,进而产生了自卑情绪。 
(7)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不要妄自菲薄,随便看清自己,要这样认为,我自认为不如人的地方,也许正是自己的闪光点,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放下思想包袱,乐观地对待人生。 
【解答】(1)考查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一扫而光:一下子就扫除干净。本文中指男孩悲伤的情绪没有了。名声大振:通过某件事情,知名度大大提高。本文中指男孩的知名度大提高。
(2)考查了对字音的辨析。
“啊”的前一个的韵尾是“a,o,e,i,u,ü”时,读成“ia”,汉字写作“呀”,故选:ya。
(3)考查了找中心句的能力。中心句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本文以“另一扇窗子”为题,写了小男孩斯各特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此同学们经常嘲笑他,他感到很忧郁。后来,在老师玛利亚的指导下,他克服了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并且发挥大鼻子幽默、滑稽的特点,从演学校小型童话剧中的一个角色,到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最后进入好莱坞,成为最受欢迎的滑稽明星之一。最后一句“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主题,为中心句。
(4)考查了加标点的能力。
引用话语,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面为“逗号”,引用的话用“引号”,一句话未结束,需要停顿,一般用“逗号”,陈述句结束用“句号”,问句用“问号”。即:“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5)考查了根据内容填空的能力,完成本题较简单,认真阅读短文,抓住关键词句完成。通过阅读可知,小男孩斯各特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此同学们经常嘲笑他,他感到很忧郁。后来,在老师玛利亚的指导下,他克服了忧郁和自卑的心理。“窗子”喻看待事物的角度及心态。“第一扇窗”喻消极悲观的心态,“第二扇窗”喻积极乐观的心态。
(6)考查了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文中的男孩由于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此同学们经常嘲笑他,他感到很忧郁。在老师玛利亚的指导下,他克服了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开错窗户”是指看问题的心态和角度错了。对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小男孩看到的就是悲伤与不足的那一面,进而产生了自卑情绪。
(7)此为拓展题目,注意根据最后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一下子就扫除干净。本文中指男孩悲伤的情绪没有了。
通过某件事情,知名度大大提高。本文中指男孩的知名度大提高。
(2)shǎng ya zhèn;
(3)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4)“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5)一些人正在埋葬可爱的小狗 很悲伤 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 很开心,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窗子的含义:“窗子”喻看待事物的角度及心态。“第一扇窗”喻消极悲观的心态,“第二扇窗”喻积极乐观的心态。
(6)“开错窗户”是指看问题的心态和角度错了。对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小男孩看到的就是悲伤与不足的那一面,进而产生了自卑情绪。
(7)不要妄自菲薄,随便看清自己,要这样认为,我自认为不如人的地方,也许正是自己的闪光点,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放下思想包袱,乐观的对待人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即可)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