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3 “诺曼底号”遇难记(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3 “诺曼底号”遇难记(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3 17:3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漫(mí) 侧舷(xián) 隐约可辩
B.剖析(pōu) 湍急(tuān) 势不可当
C.猝然(cù) 蓦的(mò) 纹丝不动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冈位 B.撕哑 C.实饯 D.鱼腹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B.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因为他把自己给忘了。
C.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因为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4.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而作者又写道:“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哈尔威船长真把自己忘记了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当时心里有点儿慌,一时忘了船上的准确人数。
B.这是有意地没有把自己计算在内,哈尔威船长做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C.天黑,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统计,六十人只是他的估计。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情急之中他真的把自己忘了。
5.下列不属于人物动作描写的是(  )
A.他笔直地站在那里,望着远方。
B.听了这感人的故事,他难过地低下了头。
C.他羞得满脸通红。
D.夜静极了,黑暗中他大步向前走去。
6.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
B.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C.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D.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7.(《“诺曼底号”遇难记》)本文是按照海难发生过程安排情节的,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A.雾海夜航→被撞遇险→以身殉职→指挥援救→盛誉船长
B.雾海夜航→指挥援救→被撞遇险→以身殉职→盛誉船长
C.雾海夜航→被撞遇险→指挥援救→以身殉职→盛誉船长
D.雾海夜航→被撞遇险→以身殉职→指挥援救→盛誉船长
8.研读课文,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诺曼底号”遇难记》)
(1)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他把自己给忘了。
   
(2)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9.品读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句中的“必须”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2)“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句中的“屹立”一词能否换为“站立”?为什么?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周围一片(漆 膝)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辩 辩)。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fó fú)一 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突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zài zǎi)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1)划去文中不正确的字或音。
(2)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的主要内容。
   
(3)选文第一自然段是对    的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漫(mí) 侧舷(xián) 隐约可辩
B.剖析(pōu) 湍急(tuān) 势不可当
C.猝然(cù) 蓦的(mò) 纹丝不动
【解答】A项错误,隐约可辨:隐隐约约可以辨认出来。因此,“隐约可辩”应是“隐约可辨”。
B项正确。
C项错误,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因此,“蓦的”应是“蓦地”。
故选:B。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冈位 B.撕哑 C.实饯 D.鱼腹
【解答】A.有误,岗位:泛指职位。“冈”改成“岗”。
B.有误,嘶哑:声音沙哑。“撕”改成“嘶”。
C.有误,实践:实行,履行。“饯”改成“践”。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B.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因为他把自己给忘了。
C.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因为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解答】A.正确。
B.有误,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应该用“但是”。
C.有误,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应该用“但是”。
故选:A。
【点评】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4.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而作者又写道:“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哈尔威船长真把自己忘记了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当时心里有点儿慌,一时忘了船上的准确人数。
B.这是有意地没有把自己计算在内,哈尔威船长做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C.天黑,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统计,六十人只是他的估计。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情急之中他真的把自己忘了。
【解答】《“诺曼底号”遇险记》课文叙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巨轮猛烈撞击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是有意地没有把自己计算在内,哈尔威船长做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所以他把自己忘了。
故选:B。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下列不属于人物动作描写的是(  )
A.他笔直地站在那里,望着远方。
B.听了这感人的故事,他难过地低下了头。
C.他羞得满脸通红。
D.夜静极了,黑暗中他大步向前走去。
【解答】A、B、D中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C.“满脸通红”指的是人物的神态。
故选:C。
【点评】人物的细节描写是通过人物的 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
6.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
B.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C.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D.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解答】A、C、D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不是比喻句。
B.是比喻句,把“一枚黑点”比作“一个幽灵、一座山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7.(《“诺曼底号”遇难记》)本文是按照海难发生过程安排情节的,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A.雾海夜航→被撞遇险→以身殉职→指挥援救→盛誉船长
B.雾海夜航→指挥援救→被撞遇险→以身殉职→盛誉船长
C.雾海夜航→被撞遇险→指挥援救→以身殉职→盛誉船长
D.雾海夜航→被撞遇险→以身殉职→指挥援救→盛誉船长
【解答】《“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记叙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的时候不幸被“玛丽”号撞伤,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最终救出了众人而自己以身殉职。通过阅读可知,课文是按雾海夜航→被撞遇险→指挥援救→以身殉职→盛誉船长的顺序记叙的。
故选:C。
【点评】此类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8.研读课文,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诺曼底号”遇难记》)
(1)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他把自己给忘了。
 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应该救助之他人,的确把自己给忘记了;二是已经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 
(2)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是因为哈威尔船长严肃宣布了一条生死攸关的纪律﹣﹣“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以后,人们形成的一种感觉。这项宣布,显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尚的权威。 
【解答】(1)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有两种可能,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救人的信念,忽略了自己;二是已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愿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记自己。从道理上说,哈尔威船长能把那么多人救出去,也一定能救出自己;他可以最后一个下救生艇,但决非不能上救生艇;他可以在水面上漂浮等人来救,但决非连在水面上漂浮一会儿都不可能。哈尔威已经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最后归宿,所以他不想救出自己。
(2)“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是在哈尔威船长严肃宣布了一条生死攸关的纪律﹣﹣“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以后,人们形成的一种感觉。这项命令,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无上的权威,体现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表明了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一方(当然,男女本应是平等的)必须首先承担起责任的理念。确实,此时此刻的船长已成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巍然屹立于上空。
故答案为:
(1)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应该救助之他人,的确把自己给忘记了;二是已经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
(2)“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是因为哈威尔船长严肃宣布了一条生死攸关的纪律﹣﹣“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以后,人们形成的一种感觉。这项宣布,显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尚的权威。
【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或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9.品读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句中的“必须”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必须”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语表现了哈尔威船长救人的坚定决心。 
(2)“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句中的“屹立”一词能否换为“站立”?为什么?
 不能换为“站立”,站立是一个常用词,不能表现船长悲壮而又伟大的一面,“屹立”一词更能表现出船长的人格与精神。 
【解答】(1)此句出自《“诺曼底”号遇难记》,“必须”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语表现了哈尔威船长救人的坚定决心。
(2)“屹立”不能换为“站立”,站立是一个常用名词,不能表现船长悲壮而又伟大的一面,“屹立”一词更能表现出船长的人格与精神。
故答案为:
(1)“必须”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语表现了哈尔威船长救人的坚定决心。
(2)不能换为“站立”,站立是一个常用名词,不能表现船长悲壮而又伟大的一面,“屹立”一词更能表现出船长的人格与精神。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周围一片(漆 膝)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辩 辩)。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fó fú)一 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突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zài zǎi)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1)划去文中不正确的字或音。
(2)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的主要内容。
 黑夜,“诺曼底”号轮船遇难。 
(3)选文第一自然段是对 环境  的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下文轮船相撞做铺垫。 
【解答】(1)考查了划去不正确的字或音。漆黑:特别黑。故划去“膝”。可辨:可辨别。故划去“辩”。佛[fó]佛教徒对得道者的称呼;特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祖。[fú]好像:仿佛。故划去“fó”。载[zǎi]年;岁:三年五载。[zài]装,用交通工具装:载着。故划去“zǎi”。
(2)考查了概括主要内容。从“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可知答案。
(3)考查了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从“周围一片漆黑”可知这是环境描写,为下文轮船相撞做铺垫。
故答案为:
(1)膝 辩 fó zǎi;
(2)黑夜,“诺曼底”号轮船遇难。
(3)环境 为下文轮船相撞做铺垫。
【点评】阅读这篇短文,注意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并作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