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三课《手拉手》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具 放牧生活的资料片
教 学 目 标 通过完整地聆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引导学生能用欢快的情绪创编 动作进行表演。 通过学唱、表演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同学 之间团结友爱的好品德。 3、结合歌曲《让我们手拉手》进行创编与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 材 分 析 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这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四四拍,大调式,由A、B两个乐段构成。歌曲音调昂扬,旋律欢快,节奏富有特点。A段旋律中乐句间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形成了具有推动力的节奏,使得歌曲紧凑,具有张力和跳跃感。歌词借喻浪花、大雁,歌唱了团结能战胜困难,歌唱了团结就是力量。
重点 难点 能声情并茂地表演《让我们手拉手》 通过学唱、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好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一、创设 情境 二、入境激情 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1、师生边唱《牧童》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观看有关放牧生活的资料片, 教师在歌曲《一对好朋友》的伴奏音乐声中讲述:在一个村庄里,有一对好朋友——小伢伢和小妞妞,每天清晨,妞妞赶着一群小鸭,伢伢骑着他家的牛,一同去放牧,小鸭们“嘎嘎嘎”地唱着歌,伢伢的 牛“哞哞哞”地和着,傍晚时分, 太阳落山了,伢伢和妞妞唱着歌 儿,赶着小鸭和牛回家哩,真是一 对好朋友。 2、让学生即兴模仿鸭子和牛的叫声(嘎嘎、哞哞)。 3、学唱歌曲。 ①完整地聆听歌曲,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歌词插图。 ②复习反复记号。 A请学生找一找反复记号。 B请学生回答反复记号的唱法。 C本课中如何运用,请学生将歌词念一念。 ③再次聆听歌曲,师生随着歌曲拍击节拍。 声情并茂地表演《一对好朋友》 有关放牧生活的资料片等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三、拓展情境 欣赏《让我们手拉手》 ④朗诵歌词并表演(难点:三处附点;十六分音符) ⑤教师范唱,学生张口默唱。 ⑥学生演唱。教师指导(范唱):“唱着歌儿”“回家走呀”“哩喽喽”要唱的活泼,有弹性,不能拖长。最后一句要唱的风趣,自豪。 4、进行创编活动。 ①请学生在歌曲中加上牛或鸭的叫声,分组尝试表演。 ②汇报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指导评价)。 ③进行分组的歌表演。 1、师言:小伢伢和小妞妞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手拉手儿一同去放牧,我们也一起拉起手来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师生一起拉起手聆听歌曲。 3、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随机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给学生创作与展示的空间,增强学生对歌曲的表现机会,培养创新能力,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钢琴 投影仪
课后记 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是一年级第三课《手拉手》中的一首聆听歌曲。歌曲音调昂扬,旋律欢快,节奏富有特点。歌词借喻鲜花、大雁、浪花和高山,歌唱了团结能战胜困难,歌唱了团结就是力量。歌曲以其热情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歌唱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愿:把鲜花献给父母,把忠诚献给祖国。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含义以及歌颂的内容,我除了让孩子们多次聆听并编创动作律动外,我还让孩子们学唱了歌曲。 刚开始,我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较快地学会歌曲,就一遍一遍地聆听,并用设问的形式让他们来记忆歌词,比如:歌曲中唱得谁和谁手拉手?它们拉手后怎样了?不太清楚的我再加以提示,这样孩子们就很快记住了歌词,并能够演唱第一乐段歌曲了,而且唱得欢快准确。为了表达歌曲欢快热烈的气氛,感受合唱的风格,第二乐段的合唱部分就采用了师生接唱的形式,并特别教唱:“把鲜花献给父母,把忠诚献给祖国,我们手呀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教育孩子们要孝敬父母,热爱祖国,让我们拉起手,团结一致向前走。 听着孩子们嘹亮的歌声,看着他们热情洋溢的笑脸,我也和他们和着音乐一起高歌:我们手呀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因此,“听”应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一对好朋友》学唱新歌环节中,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一一初听一一音乐记忆一一学唱歌词一一歌曲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