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 沁园春·雪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走近作者
【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等。
(二)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mǎng
tāo
xùn
sāo
hán
shǔ
zhāo
字词积累
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课后阅读提示,自由朗读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
(2)听录音,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
朗 诵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再读课文,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北国雪景
下阕:评价古代帝王
(一)赏析上阕1、自主赏析上阕,勾画词句,写下批注。2、合作探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增进理解。3、全班交流,分别发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其他学生听。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细读感悟
品读上阙
总写雪景,创造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肃穆中有飞舞的动态,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格调不凡。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1.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
2.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3.有何作用?
对雪景的描写,由“望”字领起。统领“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诗人的想象自西向东,从南至北,展现了如此广阔的地域,显示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可以想出诗人那种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可以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品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化静为动
视觉因素
远望山势绵延起伏—动感
作者振奋精神,
视大地也生动活泼
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精神因素
时代因素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此三句的意境。
上阕末尾三句是虚景,“须”字,作者借助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晴朗娇艳、多姿多彩。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概括写景
具体写景
想象写景
(实写)
(以动写静)
(虚写)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写景、抒情)
小结:
1.《心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____。
2.其中“沁园春”是__________,
题目是____________。
3.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
词牌名
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随堂练习
4.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