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3 21: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节名称 1、沁园春.雪01 编号 01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授课人 上课时间 2022.9.2
教材分析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军全党的领导地位。他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似排山倒海,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而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领导的全体人民。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大动力。 《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实在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诵读和品析,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和深刻的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九年级的学生对朗读很熟悉,通过两年多的训练,学生们已具备了基本的朗读知识与技能,他们对节奏、韵律有所掌握,但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需加强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鉴于此,教师要能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本词是名家的词作,更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诵读法,充分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课时 目标 1.掌握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新词。 2.学会朗读诗歌的技巧,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3.把握诗歌上阙意蕴,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教学 重点 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教学 难点 体会词的意境,感受词人的豪迈情怀,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法 或 学法 1.启发法:以读引领,以讲体验,在朗读中感知,加深理解,受到启发,实现顿悟。 2.批注法:在阅读中圈点勾画,简要批注自己探究的成果,对语言、情感、思想和主旨进行分析与探究,加深理解。 3.合作法: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赏析语言、把握情感、理解主旨。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语文课本。
教学 媒体 选择 分析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文字 文学 常识 G F 积累知识 5 自制
文字 朗读 诗歌 I、J C 朗读诗歌 15 自制
文字 感受诗歌形象 A G 体会意境 8 自制
填表 说明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教学过程
环节及 学习内容 对应目标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评价活动
课堂 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雪”的诗有哪些? 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笔下的“雪”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学习《沁园春 雪》。 2.单元导读 引起学生对“雪”这一话题的熟悉,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自学指导 目标1 目标2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源于唐末,兴于宋。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乐而填写的歌诗。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有词牌,如果有题目,则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4、生字积累(学生强调容易写错的字) 5、(1)结合注释、课后阅读提示,自由朗读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 (2)听录音,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 6、学生放声朗读 7、简述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积累更多的文学常识。 积累关于词的知识。 积累字词。 训练学生的朗读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小组讨论 目标3 (一)赏析上阕 1、自主赏析上阕,勾画词句,写下批注 2、合作探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增进理解 3、全班交流,分别发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其他学生听 4、学生在和教师一起赏析中,通过回答问题增加对词的理解。想象诗词所展现的画面美。 5、齐读上阕,欣赏美丽的北国雪景,体会词人的赞美之情 学生能抓住关键词理解,体会写景的妙处,并能从全局理解上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体会用词的妙处,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的豪迈意兴和赞美之情。学会赏析诗词,并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交流中产生新想法
展示汇报 目标3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封”字显出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从地面到空中,包容一切,一静一动,静穆中又有飘舞之态。“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2.“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似乎让我们看到一位充满豪兴的诗人的身影。 3.“内外”、“上下”:地域广阔。“惟余”:强化白茫茫的景色,气象雄浑。“顿失”:变化之速,寒威之烈。“莽莽”、“滔滔”:叠音,音响浑厚。“舞”、“驰”: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山脉、高原这些静物为动态,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作者精神振奋,连大自然也生机勃勃了。“欲与天公试比高”。 “比”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4.“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5.小结: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学生能抓住关键词理解,体会写景的妙处,并能从全局理解上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体会用词的妙处,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的豪迈意兴和赞美之情。学会赏析诗词,并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交流中产生新想法
教师讲解 目标3 上阕末尾三句是虚景,“须”字,作者借助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晴朗娇艳、多姿多彩。 体会虚景的妙处。
课堂练习 1.《心园春 雪》的体裁是____________。 2.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 3.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布置 必做题:从诗中选择2句喜欢的诗句,加以赏析; 选做题:摘抄文中精彩语句5句;
板书 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上阙:总写:北国风光(写景抒情) 实写:冰封、雪飘 望: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虚写:雪后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