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四课《长鼻子》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具
教 学 目 标 通过聆听、表演,充分感受大象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理解歌曲《两只小象》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 通过表现音乐,懂得珍惜动物,体会合作的愉快。
教 材 分 析 1、低音提琴与钢琴《大象》 这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大象》这首乐曲,作者取材于柏辽兹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中《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段。圣桑将其改为低音提琴与钢琴演奏,来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的滑稽可笑的的舞姿。 歌曲《两只小象》 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歌词描述了一对小象像好朋友一般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好像要同学们明白,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的寓意。
重点 难点 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能够准确拍击三声部的节奏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聆听音乐,理解表现 三、学唱歌曲 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1、播放《小象》音乐。 2、启发谈话:说说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导入新课。 1、提示:大象的音乐是缓缓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2、播放音乐《大象》提问: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 3、再次播放音乐,请同学们模仿大象动作。 4、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大象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5、播放影碟。 1、多次播放录音范唱《两只小象》,反复聆听歌曲范唱,并学会歌曲《两只小象》。 2、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次演唱歌曲。提示: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中的“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 3、老师伴奏。生听琴演唱,用动作表现,帮助记忆歌词。 4、老师播放录音伴奏。有感情地和老师边唱边表演,个别同学自愿用打击乐器伴奏。 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复习旧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了解大象的习性来理解《大象》音乐中的形象。 让孩子们模仿大象的动用和观看动画片都是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地进行对比来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鼓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四、合作探究 能够准确的唱出三个声部节奏 1、出示图片,讲故事。看图片,听老师讲小象、大象的故事。 2、提示:小象怎样走?回答老师提问前模仿小象与大象走路。 3、出示节奏图,老师示范念其中的一条。看图,听老师念节奏,并懂得图的含义。 4、分三组分别表演大象和小象,看图进行节奏练习。 5、请孩子们自由组合进行表演,老师予以肯定与表扬。 初步接触节奏图时让学生看懂图意后自由组合,得到老师肯定后,让孩子们更有信心,也更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鼓
课后记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通过聆听、表现、创编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表现大象与小象不同形象音乐的差别,播放乐曲《大象》与歌曲《两只小象》引导学生着重从力度上分辨出低沉的音乐与活泼音乐的不同,从而是学生明白两段音乐表现的大象笨重与小象滑稽形象的不同,再从速度上分辨出《大象》的缓慢与《两只小象》稍快速度的不同之处,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体验的良好音乐氛围,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蕴含在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并获得了丰富的情感陶冶,还巩固了音乐要素的灵活应用,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准确演唱歌曲做出了非常必要的铺垫,使得学生能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