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字典解释以及联系上下文判断“冒”字在文中的意思;依托图画以及结合生活理解“挨挨挤挤”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丽,理解“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3.仿照作者描写荷叶、荷花的方法写一种喜欢的花,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的美丽,理解“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仿照作者描写荷叶、荷花的方法写一种喜欢的花,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忆荷花
(一)出示第一段。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二)回顾第一自然段是“闻”荷花的清香。
二、精读课文,品味荷花
(一)学习“荷叶”与“荷花”
1. 学习要求: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描写得优美生动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
预设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2)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感受荷叶的特点。
联系上下文以及结合插图理解“挨挨挤挤”的意思,体会荷叶长得很茂盛的特点。“一个个”写出了荷叶数量多。“碧绿”从颜色上体会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像个圆盘,很大很美。
(3)读书重点不同,强调的特点也不同。通过学生个人读,教师指导朗读,再全班齐读。
预设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理解“冒”。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几种意思,学生回答觉得文中应该是哪种意思?
(2)如果把“冒”字换成别的字可以吗?说出理由。
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问学生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他们这样争先恐后地向上生长想干什么呀?引导学生体会“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3)教师指导朗读,读出荷花“冒”出来的感觉。
预设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排比句。
(2)结合插画直观感受“才展开”“全展开”“花骨朵儿”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3)你最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通过学生交流随机教学,教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通过充分的诵读,激活学生的语感。】
2.教师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 面对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2. 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是谁创造了这样的美景?“了不起的画家”指的是谁?
三、展开想象,化身荷花
(一)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在荷花池中感受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师配乐范读。
(二)化身荷花的“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三)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蜜蜂、小鸟、青蛙……会来告诉你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想象荷花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以及荷花、蜻蜓、小鱼、蜜蜂等聚会时欢快的情景,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
四、抒情表达,升华情感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五、知识延伸,布置作业
1.小小播音员:把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小小创作家: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写一种你喜欢的花。
板书设计:
3.荷花
闻 清香
看 荷叶、荷花
想 成为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