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美好的夜》第一课时摇篮曲(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美好的夜》第一课时摇篮曲(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13 17:5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六课《美好的夜》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具 教材
教 学 目 标 听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二、学唱歌曲《摇篮曲》
教 材 分 析 1、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这是一首摇篮曲。四二拍。曲调优美抒情,词曲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了的情景。 歌曲《摇篮曲》 这是由戈特作词,弗利斯作曲。曾一直以莫扎特作曲而流传。自弗里德伦尔在汉堡的图书馆中发现“戈特的摇篮曲,弗利斯作曲”的最早版本之后,始知并非莫扎特之作,新的莫扎特全集已不收本曲。德国作曲家弗利斯比莫扎特小10岁。
重点 难点 1、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2、通过聆听摇篮曲,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三、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1、师生问好! 2、师弹琴生按节奏拍手。 1、师?小朋友在睡着前听妈妈唱过歌曲? 生回答。 2、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唱一首和睡觉有关的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3、听范唱(可以边听边拍手)(出示课件) 4、跟师按节奏念歌词。 5、跟师的琴轻声唱歌曲。 6、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要求小朋友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1、师?老师这有两首歌曲一首是《摇篮曲》一首是《小宝宝睡着了》 ?这两首都是非常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 2、欣赏《摇篮曲》和《小宝宝睡着了》 A、欣赏《摇篮曲》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画。?出示课件? 师?这个小宝宝在干什么? 生?在睡觉。 师?这是一首外国的《摇篮曲》也是一首很有名的摇篮曲,我想小朋友一定听过,我们一起来欣赏。 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教材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四、课堂小结? 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表达不同的情绪。 要求学生在听时可轻轻地摇动身体?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真挚的爱心。 欣赏《小宝宝睡着了》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外国的摇篮曲,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中国的摇篮曲。 生 :欣赏《小宝宝睡着了》。 听第一遍时,要求小朋友在听的时候跟着音乐摇动身体,让学生跟着歌声轻柔地拍节拍。让学生体会静静的夜。 听第二遍时,要求小朋友做律动。第一拍双手拍腿,第二拍双手四个 指头轻触,第三拍拍头向右偏,右手衬头。同时,左手托右肘,做睡觉状。 动作要轻柔合拍,注意启发学生体会妈妈哄孩子睡觉时的情感。 C、用碰钤为《小宝宝睡着了》伴奏。敲击的力度要轻柔。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歌曲。 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 教材
课后记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较调皮的特点,对于感受和聆听音乐,还处于未知阶段,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成了我们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堂课的实 践,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1、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言、音乐和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宁静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不光是听觉,而且学生跟着音乐“摇”起来,用他们的方式去表现儿时熟悉的感觉。令他们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参与了音乐活动。然后教师以亲切、动听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把学生带入到小的时候,回忆起那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抓住这份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律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轻的摇晃身体或者做出自编的动作,感受静静的夜,回忆的翅膀也越飞越远。 2、多种方式聆听,启发深层体验。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吸引学生去聆听、培养聆听时的习惯、在聆听中启发深层的体验,成了要解决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还可能会收到学生们充满仓创意的回答。还有种方法便是反复聆听,如果每次聆听都没有新的主题和要求的话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挖掘提升才能引发深层的体验,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等音乐元素,使歌曲学唱变得事半功倍。在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聆听,听音乐回忆、听音乐律动、听教师范唱等等,让学生不仅一直沉浸在安静的“夜”中,让学生怀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妈妈,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音乐和语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温暖的怀抱。 3、“动情”一一筑起师生间的情感连接线。音乐课要让孩子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就决不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因此,唱歌、欣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动情”。而动情"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动情点,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对爱的体验。那么,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动学生,就先得感动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处动情-动情的语态,动情的示范,动情的鼓励..…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的审美感受。如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动情的对唱,以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师生之间的情”得以体现,得到升华。孩子们的人格在音乐情感的渗透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探索,力求争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