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诫子书
人教版7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本文所体现的古代文化传统,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诫子书》,顾名思义,是写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书信。这封信是三国时名臣诸葛亮写的,只有86个字,为什么把它称为“书”呢?
导入新课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意思是信;现在是书籍的意思。一个词在古代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中意思各不相同的现象,叫作古今异义。
据推测,这封信是诸葛亮写给自己的孩子诸葛瞻的。诸葛瞻出生的时候,诸葛亮年纪已经很大了,诸葛亮给他的哥哥写信时,曾经这么评价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意思是说诸葛瞻虽然聪明,但心性早熟,恐怕成不了大器。所以诸葛亮在儿子8岁时写了这封信。
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为8岁的诸葛瞻解读这封信。
反复诵读,感受文言
1.了解古代书信的样貌。
文言文原本是没有标点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上去的。诸葛瞻看到的信是这样的。
反复诵读,感受文言
夫君子之行以
修身检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没有标点,书写从右向左,竖向排列。
反复诵读,感受文言
2.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为适应同学们的阅读习惯,将书信横排,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封信,要求读准字音和句读。
反复诵读,感受文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反复诵读,感受文言
字音明确:夫(fú)、淫(yín)。
断句明确:关注对句与四字一断的句子。
对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四字一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组合作,梳理文意
我们为诸葛瞻朗读了信件,还要向他解释这封信的内容。现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任务一]挑选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加以注释。
方法提示
①圈点勾画出课本中你认为重要(用“▲”表示)和不认识或不理解(用“ ”表示)的词语。
②组长将圈点勾画出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分工查找,标记词语意思,将你们查到的结果分享给同学们。
小组合作,梳理文意
需掌握的词语: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无以:没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遂:于是、就。
不易理解词语: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俭:节俭。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淫慢:放纵懈怠。
险躁:轻薄浮躁。
小组合作,梳理文意
[任务二]向诸葛瞻介绍这封信的内容。
方法提示:结合“任务一”中查找到的重要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出这封书信的内容。
翻译参考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小结
本节课我们帮助诸葛瞻疏通了文意,但是,其中的道理你真正明白了吗 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探究这封信。
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文章后,你一定很好奇写下这封信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请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手边的书籍或网络,以“我了解的诸葛亮"为题,写一段介绍文字,并在下节课前跟你的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读出形式:
句式对称、四字一断。
读对意思:
了解虚词,如:夫、以、遂。
读懂内涵:
了解实词,如:静、俭、淡泊、致远、淫慢、险躁。(共12张PPT)
诫子书
人教版7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本节课我们首先分享一下同学们查找的关于诸葛亮的资料。
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是古代名臣的典范。他年轻时在南阳躬耕于陇亩之间,后来即使身为丞相,也依然保持简朴的生活,为国家殚精竭虑。这样一个人,他对自己的孩子到底有怎样的告诫呢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信件的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站在诸葛亮的角度,读出父亲的语气,感受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
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语调
“诫子书”的“诫”是劝解、告诫的意思,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全文,读出父亲对八岁的孩子劝诫的语气。
朗读要点提示
①发语词后进行停顿。
②朗读否定词和表示品格的实词时使用重音。
③读出反问句的语调。
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语调
重音及语调明确:
(1)发语词读重音:
夫/君子之行 夫/学须静也
(2)否定词读重音: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语调
(3)实词读重音: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才/须学也
把握反问句的深情语调: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合作探究,品析内涵
1.八岁的诸葛瞻虽然知道了信的内容,但对信中提到的“静”“学”“淫慢”“险躁”的关系还不是很理解,请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上述词语制作一份关系图。
方法提示
①在文中圈点勾画出“静”“学”“淫慢”“险躁”等词语。
②关注文章的前半部分,梳理“静”与“学”的关系。
③关注文章的后半部分,梳理“静”与“淫慢”“险躁”的关系。
④在你的关系图中适当补充文中其他词。
合作探究,品析内涵
静可以促进志向达成。(非淡泊无以明志)
志可以促进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关系图示例:
静
(成)学
淫慢、险躁
(成)枯落
促进
相 反
精选箴言,阐述理由
通过朗读,我们让诸葛瞻感受到了父亲的情感。接下来请你从信中挑选一句话,把它写在一张书签上,送给八岁的诸葛瞻,并阐述你的理由。
书签示例:
我选择的句子:
我的理由:
精选箴言,阐述理由
预设: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句强调“静”的重要性,体现出学习过程中要有定力,排除杂念干扰,安静专一。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此句强调“学”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此句是对孩子的期盼和告诫,时光疾速逝去,若丧失了静、学、志等美德,人就无法成才。
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朗读、注解、品析等方式为诸葛瞻解释了这篇文章,古人说熟读成诵,让我们再次朗读这篇文章,让父亲的这份殷切期待与真切道理,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
布置作业
搜集各类“诫子书”。如西汉孔臧《与子琳书》、东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三国王脩《诫子书》等,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读懂文章,收集古人“诫子”的名言警句,制作一本古人“诫子”警句册,体会古人智慧。
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正面议论
反面议论
静
淫慢、险躁
(成)枯落
(明)志
(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