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1、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古代不同文明形成时间和地域分布状况
2、史料实证:找到相关图片和史料论证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金字塔、婆罗门、雅典民主、斯巴达寡头政治。
3、历史解释:私有制、阶级、文字、国家产生、四大文明古国;
4、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角度思考文明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必然性;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分析,理解古代文明多元化的特点。
5、家国情怀:了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地区之一的史实,认识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感悟中华民族率先迈人人类文明时代的民族自豪感
原始社会:采集、渔猎
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
放牧
收割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世界三大农业发源地:
西亚——大麦、小麦豆类
东亚中国——水稻和粟
中南美洲——玉米番薯
最初的农业、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农耕畜牧的产生与传播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前提: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2、过程:社会分工、劳动生产率提高
3、产生标志:阶级、国家、文字
农业→手工业
互通有无→商业
剩余物→私有制→贫富分化→战争、阶级:奴隶反抗奴隶主→强制机关:国家→记事、管理:文字产生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非生产人员:管理、文化创造
定居:早期城市
剩余产品
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恰塔尔·休于遗址(距今约6000年)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古埃及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文明
约公元前2500年
中国文明
约公元前2070年
古希腊文明
约BC2000年
北纬30度线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1.两河流域的文明
文明
产生
古巴比伦
王国统一
亚述帝国
前3500
城邦混战
苏美尔人
地区争霸
阿卡德人、苏美尔人
诸国纷争
赫梯、加喜特、埃兰、亚述
前29C
前24C
前18C
前16C
前8C
两河流域地形图
美索不达米亚
一、苏美尔人:BC2900 城市国家
二、阿卡德帝国:BC2400中期,萨尔贡一世战胜苏美尔人。
新巴比伦王国
最初的文明
三、苏美尔复兴:BC2200末,苏美尔人重新崛起,击败阿卡德帝国,建立了“乌鲁克第五王朝”、“乌尔第三王朝”。
四、古巴比伦王国:BC2100末,两河流域西边的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摧毁了“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54年,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1.两河流域的文明
文明
产生
古巴比伦
王国统一
亚述帝国
前3500
城邦混战
苏美尔人
地区争霸
阿卡德人、苏美尔人
诸国纷争
赫梯、加喜特、埃兰、亚述
前29C
前24C
前18C
前16C
前8C
两河流域地形图
美索不达米亚
新巴比伦王国
最初的文明
五、赫梯帝国:BC1595年,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即今土耳其一带)
六、加希特巴比伦,米坦尼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来自东部山区的加希特人,占据巴比伦城,建立了国家,与埃及新王国、西北的赫梯帝国、北方的亚述、米坦尼,同为并立的大国。公元前十三世纪后半期,亚述人和埃兰人入侵。约公元前1157年,加希特巴比伦被埃兰所灭。几乎同时,胡里特人在北方建立了米坦尼王国,前1550到前1350。
1.两河流域的文明
七、亚述帝国:
BC3000年前后,亚述民族开始在底格里斯河上游一带发展。
到约BC2000,建立亚述国家。
BC1300,消灭米坦尼王国,占领两河流域中部。
BC800,占据亚洲西部的广大地区。国王萨尔贡二世,在底格里斯河上游兴建新的首都尼尼微。
公元前671年,亚述人占领埃及。
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被新兴民族迦勒底人消灭。
八、新巴比伦王国:
迦勒底人来自东部,大约于BC1000,迁居于两河流域南部,消灭亚述帝国后,以巴比伦为首都,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538年,它被新崛起的波斯帝国灭亡。
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标志着两河流域古代历史的结束。
古巴比伦王国
前18 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1.两河流域的文明
上部分·浮雕
显示君权神授
下部分·正文楔形文字雕刻
《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
——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成文法
法典正文共282条法律条文 ——摘编自刘文鹏《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第1—25条 道德范畴(诬陷、偷盗等)
第26—42条 国家范畴(兵役、劳役等)
解决财源兵源问题
第43—282条 私人范畴(租地、土地纠纷、租赁、商贸、债务、寄存、婚姻、继承、人身伤害、医疗、人质、船业、雇工、奴隶纠纷等)
内容全面 私法为主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现存法国卢浮宫
【问题探究】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出该法典的主要特点。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
保护私有财产
颁行许多类似“福利国家”政策的规定
施行同态复仇法
明显的阶级歧视
神权主义色彩浓厚
文化:楔形文字是最古老文字;
《吉尔伽美什》是最早的史诗;
洪水和方舟传说;
苏美尔人的60 进位制。
1.两河流域的文明
世界最古老的文字
楔形文字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吉尔伽美什》
洪水和方舟传说
尼罗河流域地形图
文明产生
早王朝
约BC3500
约BC3100-bc2700
约BC2181
中王国
晚王国
外族入侵
约BC2040
约BC1786
BC1550-BC1069
约BC664
统一
统一
统一
新王国
统一
古王国
2.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古风时代(前)
0、前王朝时期 ( 城邦(塔索.巴达里、阿姆拉提亚、基泽)
0王朝,约公元前4000—约前3300年
0—1王朝,约公元前3300—约前3100年)
1、早王朝时期(1—2王朝,约公元前3100—约前2700年)
古典时代(早)
2、古王国时期(3—8王朝,约公元前2700—约前2180年)
3、第一中间期(9—10王朝,约公元前2180—约前2040年)
4、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约前1786年)
5、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约前1550年)
帝国时代(中)
6、新王国时期
(18—20王朝,约公元前1550—约前1069年)
7、第三中间期
(21—25王朝,约公元前1069—约前664年)
8、晚王国时期
(26—31王朝,约公元前664—约前332年)
希腊化时代(晚)
9、托勒密时期
(31—32王朝,约公元前332—约前30年)
罗马统治时代(后)
10、后埃及时期
(埃及行省,约公元前30年—约公元639年)
2.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公元前3500年左右兴起
公元前3100年左右统一
法老
官僚系统
象形文字
世界史第一部太阳历
金字塔(建筑、数学)
莎草纸
2.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埃及法老图坦哈蒙的金棺
埃及象形文字
太阳历
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
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
下可以千年不腐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埃及文明是稳定而保守的,此外它还是一个自信而乐观的文明。
——《全球通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如何影响文明?
探究: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
——《全球通史》
公元前3000年诞生;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BC6世纪佛教的产生——
冲击种姓制度;
世界著名史诗——
《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科技成就——
天文、历法、数学、医学;
创造1-9数字和0,按位计值。
3.印度和恒河流域的文明
哈拉帕文明
前25C
前18C
达罗毗荼人(土著)
吠陀时代
雅利安人入侵与统治
列国时代
前8C
波斯帝国入侵
亚历山大帝国入侵
孔雀
王朝
前4C
统一
南北对峙时代
前2C
大夏、安息、塞种人入侵、
大月氏人建立贵霜王朝
开伯尔山口
帕米尔高原是抵
御印度入侵的屏障
开伯尔山口是山脉之间的低地,直达印度河平原,成为外族入侵突破口
人生而不平等
掌管祭祀
地位最高
保卫国家
地位次之
普通劳动者
少数富有商人
为前三等级服务
地位最低
众生皆平等
种姓制度
冲击
佛教
时间:前6—前4世纪
创始人:释迦牟尼
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
制度下的等级体系
贵贱、等级分明
法律地位不平等
职业世袭
◎乔达摩·悉达多
公元前2千纪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8-6世纪
城邦兴起
雅典民主制
斯巴达寡头制
公民是少数人
(成年男性)
文学、史学、哲学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
爱琴文明
荷马时代
前21C
前16C
进入铁器时代
城邦时代
希腊化
前8C
前4C
亚历山大帝国
克里特文明遗址
迈锡尼古城
◎希腊城邦想象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
《荷马史诗》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重点探讨
如何认识雅典民主制度?
(1)特点: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2)评价:
进步性:
①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
②民主氛围推动文化的繁荣
③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局限性:
①范围:仅限于男性公民
②性质:直接民主只适用小国寡民
③方式:轮番而治和抽签形式可能
导致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团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机构 组 成 职责
公民大会 全体男性公民 投票决定国家大事
五百人议事会 从公民中抽签 最高权力机构处理日常事务
陪审法庭 从公民中抽签 审理重大案件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重要影响,但非决定性)
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生产力发展)
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区 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 流域 苏美尔及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水源 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车轮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 比较完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种姓制度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爱琴海地区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城邦制度 世界文学瑰宝、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大河文明
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经济:农业发达
海洋文明
政治:民主政治
经济:工商业发达
“文明是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
——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